第275章 螳螂拳、杨家将说唱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非遗鉴赏第275章 螳螂拳、杨家将说唱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螳螂拳是一种模仿螳螂动作演变而来的传统拳术,在山东胶东地区广为流传。

    螳螂拳产生于明末清初,由明末清初王郎所创。螳螂拳在它产生的数百年里,经过历代武术家的总结提炼、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长短兼备、刚柔相济、勇猛快速、实用性强的独特风格,主要有太极螳螂、梅花螳螂、七星螳螂、六合螳螂、小架螳螂等流派。其中太极螳螂、梅花螳螂、小架螳螂在栖霞比较流行。

    螳螂拳的特点以快速勇猛、斩钉截铁、勇往直前的气势为技术风格。正迎侧击、虚实相互、长短兼备、刚柔相济、手脚并用,使人难以捉摸,防不胜防;用连环紧扣的手法直逼对方,使对手无喘息机会。手法颇富,既有大开大合的长打手,又有短小快捷的偷漏手,既有肘靠擒拿,又有地趟摔打。在套路演练方面,讲究快而不乱、刚而不僵、柔而不软。套路结构严谨,动作之间衔接巧妙。外功是铁砂掌,内功是罗汉功。常练螳螂拳,可以培养人们的坚强斗志和应变能力。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武术十大流派之一的螳螂拳,是山东半岛地区文化沉淀的浓缩品,是中华民族“尚武精神”的综合体现。

    ……

    杨家将说唱是流传在山西省广灵县东部与河北省蔚县邻接地区的汉族民间说唱,篇幅宏大,起伏跌宕,情节生动曲折;表演中保留了古代说唱艺术口头讲述与韵文演唱相间的特点,有说有唱,声情并茂。杨家将说唱中融入了大量方言熟语,生动质朴,幽默风趣,寓教于乐,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爱国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杨家将说唱以汉族人民的创作为主,融会了历史上契丹族、蒙古族民间艺人的智慧。对其思想内容、方言熟语、唱词格律、说唱形式、叙事方法、结构特点、描写技巧等进行深入研究,必将丰富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杨家将说唱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文化财富。

    杨家将说唱规模宏大,唱词共约三十万行,可演唱600小时。目前已整理出两大部分(上篇、下篇)约十七万行,可演唱320小时。目前,传唱者后继无人,杨家将说唱濒临失传的危险,亟待保护传承。

    ……

    永定河是我国北境的母亲河,由于地势关系,历史上永定河流域水患连连,于是河名与避免灾患、安稳生活的愿望相关联。

    永定河流域流传着大量有关永定河的传说,其基本特征是传说与史实相联系,在传说中映射出历史的影子。

    在众多传说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河挡挡河的传说》、《石经山和湿经山的传说》、《永定河镇水牛的传说》、《王老汉栽种河堤柳的传说》、《冯将军严惩老兵痞的传说》、《麻峪村由来的传说》、《刘娘府的传说》等。

    永定河传说形象生动,内容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是永定河两岸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它记述了人们治理永定河的历史,为研究北京生产发展史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传说中反映出的永定河周边人民为制服水患与大自然不懈抗争的精神,亦具有一定的现实教育意义。

    目前北京石景山区掌握着大量永定河传说的传承人,年事已高。

    如不抓紧记述整理,流传久远的永定河民间传说,很有可能会在现代娱乐文化的冲击下渐趋式微,最终随着讲述人的逝去而消失殆尽。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非遗鉴赏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非遗鉴赏》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非遗鉴赏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非遗鉴赏》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