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李繁的选择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穿成农女后我真香了第349章 李繁的选择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顾永文和他老娘又急又怒,却因为被绑住了,根本没办法阻止这母子三人卷了钱财就此远遁。

    那母子三人离开后,两人坚持不懈的折腾了大半天时间,总算是费劲吧啦的互相帮忙,解开了对方身上捆着的绳索。

    重获自由的两个人先是去找了顾永梅,让她帮忙雇人去寻那母子三人,然后又跟顾永梅要了钱,坐马车去县衙报案,只可惜那母子三人早有准备,无论是顾永梅帮找的人,还是县衙那边的差役,都没能找到他们。

    顾永文和他娘没办法,只能继续死死扒在顾永梅身上吸血。

    当然,这些就不是顾文萱和白景洲会关心的事情了。

    中举后,自觉水平不足的白景洲并没有立刻去京城参加会试,而是打算继续潜心攻读。

    他都不去了,挂在榜尾的白景山和顾文海就更不会去了。

    比他们名次靠前的李繁倒是有希望考中,但他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等三年后再和白景洲等人一起上京。

    他想厚积薄发,在三年后考个好名次,而不是现在勉强一试,然后要么落榜,要么落到三甲同进士的那一档。

    他中举之后,不仅县城、镇上的学塾,就连州城的书院、学塾都有橄榄枝抛过来。

    或许是知道他家境贫寒,需要承担养家糊口的重责大任,这些书院、学塾都想把他挖过去做先生。

    他们也确实猜对了,李繁不像白景洲他们,可以在家人的供养下专心读书,作为家里唯一的成年男子,他得想办法弄钱回家。

    白景洲是个聪明人,其他人都能想到的事,他当然也想到了。

    在李繁做出暂时不去京城赶考的决定之后,白景洲就找他深谈了一次。

    他给了李繁两个选择,一个是他介绍李繁进书院,并借给李繁一笔钱,另一个是李繁继续留在白家村任教,但他会把束脩给李繁涨到每月十两,并且还可以在明年或者后年带他一起出门游学,游学期间的一应费用白景洲全包。

    李繁想都没想就选了继续留在白家村任教,每月十两的束脩在本县甚至州城都属于拔尖儿水平,游学的机会也很难得,但他最看重的,还是他可以靠着这份活计自力更生。

    他虽然家境贫寒,但却自有一身傲骨和他的远大志向,并不愿意因为家贫就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人情枷锁。

    之前他中举的消息传出,本县的乡绅、商户没少上赶着给他送人送钱送物,但他却只收了价值低于五两银子的那些贺礼,稍微贵重一些的,他都直接让人家原样带了回去。

    这也是为什么白景洲只说了可以借钱给他,而不是直接送钱给他。

    当然,李繁也不是一点儿都没考虑自己的学业问题。

    他留在白家村任教,而不是去往其他开价更高的学塾,就是因为他在这里,可以享受到白景洲所代表的丰富教育资源。

    之前他只靠定期到县学上课都能考上举人,就是因为他没少与白景洲交流学问,没少看白景洲的那些藏书,没少沾白景洲的光跟林父以及书院的先生们间接请教。

    他清楚自己的短板,也很明白自己怎么选择最好,所以他毫不犹豫选择了继续留在白家村任教。

    托他这位举人老爷的福,白家村学塾的学生数量猛增。

    新建没多久的学舍暂时够用,但学塾先生的数量却严重不足。

    白景洲为了给李繁分担工作量,果断在本村聘了两名秀才做先生。

    这两名秀才都姓白,之前他们去大名府考试时,也都是蹭的白景洲家的马车、住处。

    他们虽然学识水平不如李繁,但来学塾任教,教一教蒙童和还没考中秀才的那批学子却还是够资格的。

    正好这两人的家境也不富裕,和李繁一样,他们也需要在学习之余挣钱贴补家里。

    白景洲就算不找他们,他们也是要主动去找白景洲毛遂自荐的,毕竟这可是一份钱多活少离家近的抢手活计。

    中举之后的白景洲并没有像之前似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书院埋头苦读,去书院那边谢过山长和先生,宴请过关系不错的同窗,他就又和顾文萱、顾文海一起回了白家村。

    待在家里的这段时间,他整理了自家进行棉花轮作倒茬的试验结果,以及番薯(红薯)、番豆(花生)、玉麦(玉米)、丈菊(向日葵)的种植经验。

    在通过县衙上报给朝廷的第二本小册子里,白景洲特意注明,番薯、番豆的种植方法是穆翰之提供的,他们只是在穆翰之提供的种植方法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相对来说更加适合北方气候水土的种植经验,以及他们这两年来的亩产数据、新作物果实和秸秆的用途、新作物的烹饪方式等。

    去年年初新来的青山县县令和白景洲没啥私交,但他能力和品行都还不错,上任之后做了不少造福百姓的大事小事,和之前的彭县令一样,也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官。

    白景洲消息灵通,观察了一年多,发现他确实是个踏实做事的合格父母官之后,白景洲就决定还是通过县衙上报他们的宝贵经验。

    做完这件事,白景洲又帮着岳父一家忙活起了顾文海的定亲事宜。

    顾文海的亲事之前一直没能说定,还是在他中举之后,他们书院的袁夫子突然动了嫁女的心思,主动托了书院山长给他女儿和顾文海做媒。

    袁夫子的女儿今年十四岁,比顾文海小两岁,恰好也是该张罗婚事的年纪。

    正好袁夫子的儿子也在书院读书,且还和白景洲、顾文海等人关系不错,他妹妹年纪到了,家里人开始给她寻摸亲事,但却总是不是这里差了点儿,就是那里差了点儿,一直没能寻摸到合乎他们一家心意的。

    恰在此时白景洲、白景山、顾文海中举的消息传回书院,这位袁公子心念一动,就跟家中长辈推荐了他觉得是个合适人选的顾文海。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穿成农女后我真香了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穿成农女后我真香了》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穿成农女后我真香了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穿成农女后我真香了》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