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粒子物理的盛宴!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科研从博士生开始第八十八章 粒子物理的盛宴!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在粒子对撞实验中,存在一些很多人都知道,却只能放在一边不理会的问题。

    能量损耗,就是其中之一。

    能量损耗并没有被定义为‘未知物理现象’,只是归在了检测技术水平以及其他因素干扰上,但多数人还是认为,无法自圆其说的能量损耗,就是一种未知的物理现象。

    这个问题之所以没有被研究,是因为科学无法解释,也就是没有理论支持,不知道该怎么去研究。

    能量损耗,简单来解释,就是粒子对撞实验前和实验后,总能量数据存在差异。

    比如,对撞前能量为100,测定到的能量是98,所有其他影响因素,包括温度传导、中微子辐射、设备通道外壁影响等等,全都加在一起能够造成的影响为1。

    很明显,能量缺少了一部分,剩下的‘1’去了哪里?

    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高能物理的学者们。

    所以才会有专门的研究组进行研究,但因为没有理论支持,研究也很难真正有成果。

    一种无法解释的‘数据分析结果’,很难引起多大重视,再联系到能量损耗立刻就不一样了。

    现在张硕说起能量损耗问题,似乎是和偏差度联合在一起,很多人都呼吸都粗重了起来。

    前排的评审、特邀学者们,都认真等待着张硕做解释。

    谭志明、高洪利也感到非常惊讶,他们没想到研究能深入到这种地步,还能联系到能量损耗?

    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

    鲍贺星也感到很惊讶,他小声问向崔凯文,“我们有这个研究吗?”

    崔凯文想了想,“我们肯定没有,但上午张硕说要核对数据,不会是他新做的研究吧?”

    鲍贺星听的直咧咧嘴。

    新做的研究?

    这么快?

    这也太牛了吧!

    在台下议论纷纷的时候,张硕在白板上写了一行列式,随后又回到了讲台,一直等到台下稍稍安定下来,他才不急不慢的开口道,“这个函数,就代表了两者之间的关联。”

    他走到白板前,讲解道,“我已经标注好了,k为偏差度,y是能量损耗比例。”

    “还有调节参数H,表示外在的磁场强度。”

    “这是一個三维方程,可以明显看出是一个连续的线性方程。”

    “磁场强度,起到是关系调节效果,偏差度和能量损耗比例则是正向关系。”

    “其中还牵扯一个系数,我用字母η表示,η是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来。”

    张硕简单做完了讲解,继续说道,“这个函数代入偏差度、磁场强度数据来计算,所得出的能量损耗比例数值误差不超过0.05%。”

    “当然,因为数据有限,系数η并不精准,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数据来修正数值。”

    台下学者们认真听着,不断消化着刚才的内容。

    代入数据得出的能量损耗比例数值误差不超过0.05%,一定程度上已经能说明问题了。

    偏差度、能量损耗比例,两个数据都是检测分析的结果,本身就存在误差。

    0.05%的误差已经很小了。

    很多人也在思考着,“一个不能解释的数据分析结果,联系了未知的能量损耗问题。”

    “如果研究是正确的,也就代表两者是同一问题。”

    “一定程度上,就已经能证明确实是未知物理现象,并且可以展开研究了……”

    会场慢慢变得嘈杂起来。

    很多人讨论着。

    前排的评审和特邀学者则开始了提问,最先站起来的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梶田隆章,他严肃的问道,“张硕先生,你所塑造的这个函数中,磁场强度是调节参数,为什么?”

    “我的意思是,为什么磁场强度能够影响到偏差值和能量损耗的关系?”

    张硕朝着梶田隆章点了下头,解释道,“磁场强度会影响到质子束在碰撞瞬间的作用力,并会对碰撞过程中产生电磁影响。”

    “质子是带正电的,在碰撞发生的瞬间,正电荷不会凭空消失,碰撞逸散的过程中,有一些携带电荷特性的小粒子,也依旧会受到磁场的影响。”

    “这个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但可以肯定,磁场强度必定会对碰撞后的粒子逸散以及其他能量爆发反应造成一定影响……”

    梶田隆章得到答案后就坐下了。

    下一个提问的是核子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埃利泽-拉比诺维,“你确定所有的数据都准确吗?我指的是这些分析图和分析数据。”

    张硕道,“这是分析结果,我对算法有信心,但检测和计算的偏差也肯定存在。”

    埃利泽-拉比诺维继续追问道,“你的研究针对的是这些分析数据对吧?还有其他证据吗?”

    “现在只有这些样本数据,所以我说系数η还需要继续修正。”

    安德烈亚斯-霍克也开口问道,“你的偏差算法,针对的是小型实验做分析,实验能量上限是多少?”

    “这主要取决于参数数量,如果是大型实验参数会多出十几个,分析就无法进行了。”

    安德烈亚斯又连续问了好几个算法相关的问题。

    张硕一一作答。

    其他的学者也很关心算法问题,安德烈亚斯坐下来以后,又有好几个人问起了算法问题。

    这也代表他们对于研究的重视了。

    很多学者对于粒子对撞实验的研究很深入,正因为如此,他们了解能量损耗问题的重要性。

    在听了张硕的报告后,他们仿佛看到了研究背后隐藏的一个物理大方向。

    现在只是不能确认而已。

    如果把所有的粒子对撞实验通通进行分析,并得出了类似的结论,那么就可以确定能量损耗本身就是一个未知的物理发现。

    同时,还可以以偏差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

    发现有了,研究方向也明确了,后续就可以展开大范围的实验研究了。

    那会成为粒子物理的一场盛宴。

    ……

    张硕在台上连续回答提问,后续的问题就和研究无关了,而是和实验偏差算法有关。

    很多学者关心后续要怎么继续进行验证,对于研究本身已经没有什么异议了。

    当然,这个研究暂时是无法确定的。

    主要是因为参照的数据太少,就只有十几次实验的样本数据,偏差分析算法也是计算中心的专属。

    其他团队也希望能用偏差算法对实验进行分析,来进行研究的进一步检验。

    终于,报告结束了。

    张硕回到了座位就被一大堆人追问,他们问的都是偏差算法、偏差度的问题。

    如果有能进行实验分析的偏差算法,他们也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测定,并找出其中的问题。

    这种研究很有潜力。

    崔凯文和鲍贺星也被好多人围住了,两个人脸上都露出了兴奋神色,明显很享受被学者们包围的感觉。

    他们是计算中心的研究员,到物理会议上被追捧感觉太好了。

    那些围住他们的学者,一个个可都能称作是‘物理学家’。

    他们呢?

    无论去哪里,都可能被称为‘计算机工程师’……

    “有成果还是要高调,直接宣布发现新的物理现象,比发布结果好太多了。”

    “计算中心也能成为物理会议的焦点!”

    “后续也会忙起来。”

    等回去以后,肯定会有团队找他们进行数据分析相关的合作。

    同时,也会有很多团队希望能沟通一下算法问题。

    唯一可惜的是,小型实验的偏差算法并没有那么复杂,只要理好逻辑关系,认真做代码很快就能完成了。

    这种算法很快也不是他们独有了。

    当然,研究就是这样的。

    如果一个算法是一个机构独有的,发布任何成果都不会被肯定,而粒子物理的研究牵扯的是物理理论而不是技术,‘算法垄断’也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于此同时,来到会议现场进行采访的媒体,已经把报道发了回去。

    比如,《今日发布》记者周坤。

    他上一次发回的内容是张硕和阿戈斯蒂尼合作研究被会议确认的消息,但新闻效果并不怎么好,大概是因为学术内容太过于复杂,能听懂内容的是极少数。

    报道在国内发布以后,多数人也就是看一下,知道张硕和阿格斯蒂尼的研究成功了。

    后续cp组会受到影响。

    仅此而已。

    绝大多数人连cp研究是什么都不清楚,讨论的内容都是张硕这么年轻就完成了大成果。

    至于成果是什么……

    很多人的印象就是“某种算法”,具体有什么用处就只有专业领域学者才知道了。

    现在再发回报道,周坤也希望能够热度更高一些,他取了一个震撼性的标题——

    《张硕用数学确认新物理现象?世界为之震撼!》

    标题报道一出来,顿时吸引了大量的关注。

    很多人看了报道以后,都议论纷纷,“张硕用数学确定了新物理现象?”

    “新物理现象,已经确定了吗?发现新物理现象是不是要拿到诺贝尔奖?”

    “这要是拿到诺贝尔奖就厉害了,他才20多岁吧?”

    “研究出物理现象具体是什么才会拿奖吧?只是分析出来,应该拿不了奖。”

    “话说回来,这个新物理现象到底是什么?我看了半天也没看明白……”

    “同上!”

    “顶!”

    “楼主就是我的代言人……”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科研从博士生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科研从博士生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科研从博士生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