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玉米亩产七十斤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第247章 玉米亩产七十斤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在这个人均收入只有400元的年代,20万元现金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林三七挠了挠头,唱了个高调:

    “也对,毕竟咱们人民的医院是为人民服务,不以追求利润为目标。不像国外资本家的医院,或者解放前那些私人医馆,眼里只有钱。”

    沈院长听了哈哈一笑:“你这小子,你这下可是把你父亲也骂进去了。”

    林三七假模假样说道:

    “对,听说当初我父亲看病,病人都是拿小黄鱼当诊金的,有时候为了抢救某些富商官员,那银元都是一箱子一箱子给的,所以咱家才能住上小洋楼,开上小汽车,这都是剥削劳动人民得来的呀。”

    沈院长突然一巴掌扇到了林三七的头上:

    “混账东西,你都从哪里听来乱七八糟的?你父亲要宰也是宰有钱人,对于穷人他可是只收成本,有时候甚至分文不取。他凭医术赚钱,有什么过错?

    他怎么就养了你这么个是非不分,狼心狗肺的东西?连自己父亲都要仇视?有一天你是不是准备举报你父亲,出卖他?你信不信我一脚踢死你!”

    林三七闪到一边,反驳道:

    “嗳嗳,沈国明同志,你这思想不对呀,老马同志的《财富论》可说了,资本家和地主的财产,其实就来自劳动人民的剩余劳动价值,所以我们要反对剥削,要人人平等,要共产共……”

    沈院长鄙视地看着林三七骂道:

    “老马同志难道是教导你们年轻人要是非不分、伦理不顾、亲情不要?咱们首先是中国人,是炎黄子孙,孔夫子教育我们,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亲亲相隐,

    意思就是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兄弟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哪怕彼此不告发不作证也是不论罪。对自己的亲人有所袒护、隐瞒、不检举不诬告,谁也不能强迫你。

    如果有人让你们父子之间互相告发、夫妻之间互相检举、兄弟之间互相斗争,你觉得正常吗?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情?那社会不是乱套了?没有人性的社会那是吃人的社会!”

    老头说得激动,气得又跑上去踢了林三七几脚。

    在农田里工作的中医院职工们一个个都惊讶地看向了这边,开始交头接耳。

    潘晔也远远看到了男朋友被院长在踢屁股,刚想跑过去“劝架”,却被施今墨老爷子一把拦住了:

    “不用过去,他们爷俩在闹着玩呢,你没看到林三七嬉皮笑脸的?”

    潘晔一瞧还真是:“嗨,这家伙,不知道怎么又惹沈院长不高兴了,真是个不省心的主儿。”

    林三七听到沈院长的这番话,已经可以想像到老头未来悲惨的命运了,于是厚着脸皮打趣道:

    “沈国明同志,你真是一个正直的、可爱的小老头,以后有机会,你跟我一起跑路吧,我给你去香江开一家中医院,你继续当院长。”

    沈院长翻了几个白眼:“我放着好好的首都中医院院长不当,给你当个小诊所的院长?是我有病还是你有病啊?”

    林三七突然哈哈大笑起来:“是啊,都他妈有病,好好的日子不要过,就喜欢折腾!”

    远处,纪副院长已经急得直跺脚了:

    “喂,你们两个有完没完?这边还等着开会呢,我是愁得整宿整宿睡不着,你们两个还有心情开玩笑?”

    沈院长瞪了林三七一眼,加快脚步往田野中心跑去。

    “抱歉抱歉,刚刚数字医院的院长过来了一趟,这几位是……”

    纪副院长赶紧介绍道:

    “这几位都是咱们中医院农场的邻居,这位是太平庄的李村长,这位是南边的万路村黄村长,这位是东边虎峪村的钱村长,他们几位都是我请来的帮我们做参谋的。”

    沈院长跟几位村长热情握了握手,这才急切问道:

    “几位村长,怎么样?咱们农场这块地适合种什么产量最高?现在种春麦来得及不?”

    对沈院长这种南方人来说,主食就是面粉或者大米,其他都是杂粮。

    几个老村长都是种地的一把好手,加上还是十三陵本地人,更了解当地土壤条件、气候环境,这个优势连农科院的专家都比不了。

    所以被纪副院长请来当参谋,刚好今天沈院长过来,于是一起开了个碰头会。

    李村长听到沈院长的问询摇了摇头:

    “春麦在北方按理是可以种的,但咱们十三陵估计够戗,尤其是你们中医院的这块地。你们看,这土层平均只有20公分厚,而且不够肥沃。

    种春麦最好是路县土或旱性桦林土,要求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土层厚度达到40公分以上,还不能出现连续性的干旱或过多降雨,要求非常多。

    就今年这光景,不说土层肥力不够,就说这天气,一个冬天都没下雪,入春了也没有春雨,恐怕今年又是一个灾年,种麦子够呛,成功不了。”

    所有人都朝天看了看,天空蔚蓝蔚蓝的,非常漂亮,让人看得直摇头。

    现在全国人民都在盼着厚云层,盼着下雨,这蓝天实在是看够够了。

    沈院长听到不能种麦子后,真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于是急切地问道:

    “麦子种不了,那怎么办?其他种什么产量最高?”

    万路村黄村长嘿嘿一笑:

    “沈院长,你别看十三陵是皇家园林,万年吉地,其实咱们就是土壤质量非常一般,平时最高产的就是玉米,往年一亩地能收150到180斤,但是去年一亩地平均只收到70斤。”

    林三七眼睛一咪:

    “不对吧,我记得全国早几年形势是一片大好,亩产已经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咋到了十三陵只有70斤?你们是不是瞒报产量,为了少交公粮?”

    沈院长抬起脚,呯一下踢在林三七的屁股上:“滚蛋!”

    林三七被踢得一个趔趄,委屈说道:“院长,这话又不是我说的。”

    沈院长抬起脚威胁道:“你再说?好好一个小伙子,怎么偏偏长了一张嘴?”

    三个老村长也是哭笑不得:

    “林科长,我们都是老老实实的本份人,该国家多少就多少,绝对不会瞒报少报的。!”

    一亩田的玉米只能收70斤,做为穿越者,林三七无论如何都是不信的。

    别说是亩产70斤了,就算是170斤那也少啊,这能够供给几个人吃的?

    他是在电脑上查过资料的,2023年北平地区普通的玉米亩产量应该在500~800公斤左右。

    如果再往南一点,比如黄淮海地区土地肥沃,玉米产量普遍在每亩1000公斤上下,相当于是一吨。

    玉米的最高记录是在米国,NCYC公司的一个品种,平均每亩产量是2641公斤。

    结果现在十三陵镇的玉米产量一亩只有70斤,这个数量不但让林三七皱眉,同时也让沈院长和纪副院长都陷入了巨大的震惊当中。

    因为这个产量将会严重打破中医院农场的后续计划。

    中医院农场现在是2000亩地,其中有一半是山地,一半是可耕种的田地,如果亩产只有70斤,1000亩地哪怕全部种上也仅仅只能收获七万斤玉米。

    听起来很多,折合一下就触目惊心了,那就是35吨。

    到时别说把玉米芯一起磨成粉了,就算把玉米杆、玉米叶、玉米根全部磨成粉,产量顶多也不会超过100吨。

    这还没有林三七一次黑市交易来得多,人家随便出手都是200吨。

    沈院长有些不能接受,急着追问道:

    “怎么产量这么低?我光是一亩地种子都需要3、4斤,如果只有这么一点产量,这个农场根本就没有办法解决我们单位的粮食供应呀。”

    虎峪村的钱村长憨憨一笑,慢条斯理地解释道:

    “产量提不高,这还不是这鬼天气害的,没有降雨就没有水,连十三陵水库都快要干涸了,庄稼怎么能好好生长?要是风调雨顺,咱们怎么会连饭都吃不饱呢?”

    这话让所有人都沉默了。

    是啊,要是没有这自然灾害,中医院这群拿笔杆的知识分子何必跑到昌平来握锄头呢?

    有一个数据,1960年的粮食产量比1957年减少了26%以上,这是一个显著的下降,而人口却还在大幅增长。

    再加上还有一头北极熊在狮子大开口,落井下石。这一来一去,粮食的缺口就变得非常巨大。

    李村长也接话道:

    “你们工人还有工资、有粮票可以拿,国家优先供应你们工人阶级。可咱们农民咋办哩?交了公粮,剩下的粮食根本就吃不够,不信你们瞧,这山上都是挖野菜的人。”

    林三七这才用手搭在眼睛前往远处望去,果然远处的山上隐隐约约有人影在晃动,于是赶紧提醒道:

    “沈院长,赶紧找些人告诉村民,可别把咱们农场所属山地里的野菜都挖走了,啊呀,那个人是不是在剥我们的树皮?”

    几个村长听了都有点尴尬,林三七被沈院长又瞪了一眼。

    黄村长看到这一幕,重重叹了一口气:

    “几位领导,别赶咱们的村民呀,他们是真饿呀,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如果连野菜都没得吃,老百姓活不下去呀。”

    沈院长和纪副院长连连安抚:

    “没事没事,你们挖吧,咱们再困难也不至于跟村民去抢野菜吃。”

    主要还是仓库里那么多粮食让两位院长心里有了底气,如果没有那些粮食,村民们敢来中医院农场挖野菜试试,非被保卫科追得满山跑不可。

    纪副院长也虚心求教道:“几位老哥哥,你们都是种地的行家,有没有什么提高产量的办法?”

    三个老村长却是同时摇头:

    李村长说道:“没办法哩,就算是水源充足,玉米一亩地的产量也就是150斤上下,这个数量是祖祖辈辈都这样。”

    林三七心想,这个产量跟清朝时期也没有什么两样嘛,看来现代化农业技术还没有推广开来。

    虎峪村的钱村长突然想了起来:

    “我看过报纸,现在不是有一种新型化肥嘛,据说用了以后产量起码能翻好几倍,报上说那些亩产几万斤,十几万斤的产量,都是化肥的功劳。”

    “化肥?”

    沈院长听了眼睛一亮,“这个我也听说过,我去打听打听。”

    纪副院长却泼一盆冷水:

    “甭打听了,我已经跟供销社打听过了,化肥属于国家重点管控物资,价格贵得离谱,而且是有价无市,有钱也买不到。咱有医院剩下这点钱,还不如采购人参呢。”

    沈院长却是眨眨眼,听到了“人参”两个字重音,于是目光若有所思地看向了林三七……

    万路村的黄村长这时候也积极献计献策:

    “如果没有化肥,可以发挥你们城里单位的优势呀。比如你们把你们中医院或者周围居民小区的化粪池都给包圆了,然后运到农场来。这可是天然的肥料,宝贝啊,我们想得都得不到。”

    林三七愚蠢且清澈的眼神看过来:“你说的是屎和尿?这玩意儿是宝贝?”

    黄村长从口袋里摸了摸,摸出一个小夹子来,从里面取出一个纸片来:

    “闹,林科长,给你瞧瞧,这可是粪票,有了这票,我们万路村才能去昌平城区拉大粪。没有这票可不允许粪车进城,为了这粪票,我可是送了好几斤苞米。”

    林三七接过来一瞧,纸片大小跟粮票差不多,上面写着大大的“粪票”两个字,旁边还有几票排小字:

    “每票五担”、“按月取粪,过月作废”、“取粪带票,撕掉作废”。

    林三七心想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连大便都要凭票领取,还得靠抢的?

    纪副院长咂了咂嘴,发愁道:

    “粪便我们有办法搞到手,可是从城区几十公里运过来,这1000亩地得运多少车过来?光是这汽油钱我们就出不起啊。”

    国内现在连大便都缺,更何况是汽油?

    没看到满大街的公交车、大卡车都烧煤烧柴了,就是因为缺少汽油,所以价格死贵。

    沈院长阻止道:“化肥的事情不急,小七你……”

    林三七知道这事关系到全院职工们的吃饭问题,最后缺啥肯定又要盯上他了。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