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评书《铁道游击队》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1978文艺时代第13章评书《铁道游击队》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天光大亮,穆桂英大破天门阵,胡同内叫好声一片,惊得,在树上歇脚的鸽子瞪着俩眼珠子,不分东西南北慌不择路朝四处飞。

    “唱的再好也不能搅人清梦不是。”张晚风没精打采的对着窗外嘟哝了句。

    摊上这么一个爱唱的妈,真享福,做梦都能梦到穆桂英跟杨宗保谈恋爱。

    坐在床边缓缓神,待清醒点,先收拾一下床铺,再把夜里穿的背心裤头给换了。

    到镜子跟前捯饬一下,头发给捋顺点,眼角的白色分泌物也给扣掉。拖着暗红色凉鞋,肩上搭条毛巾,拿着搪瓷盆出门洗漱。

    绕过主角的老妈,走到大门口处朝邻居大爷大妈们问好。

    “来的挺早?”

    “睡不着。”

    “吃着您呐。”

    “这不刚做好,杜老师就开唱了。”

    自己问的有多么真诚,他们回的就有多么敷衍,各个都怕跟张晚风回话儿的功夫,错过了精彩。

    接了一盆凉水,端到东墙跟的花坛,开始刷牙洗脸,边欣赏着老妈的艺术魅力。

    唱到精彩处,大爷大妈们吃到嘴里的饭都不咀嚼,直接咽下去,也要叫声好。

    什么是饭圈文化?这才是最正宗的饭圈文化。

    这艺术氛围,谁能想到三十年后,京剧需要说相声的来拯救,嘟好,嘟好。

    七点二十五分,比昨儿提前十分钟到。

    今儿秦大爷第一次主动跟他说早上好,张晚风听后很欣慰,什么是电台红人?瞧咱这影响力。

    到了组里就徐飞和鲁晓为在,他们一个在拖地,一个在给他沏茶,嗯,都是好同志。

    互相问了早安,张晚风就忙着自己的活儿,浇浇花。七点四十到张台的办公室去一趟,看看领导有什么指示,没有就回组里继续当大爷。

    八点钟,上班时间到,第一件事就是各自汇报一下各自手里的工作进展,然后他再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给大家分配今天的工作任务。

    他这人很讲究,安排工作他尽量不占用大家的休息时间,除非遇到特别重要的事情外。

    早上上班,鲁晓为就把昨儿单位发生的事给徐飞说了一遍。

    当得知贾德胜在自己组长的手里吃了瘪,高兴的他恨不得站走道里喊上一嗓子,出出这几年他在体育组那边受的气。

    不过,他是个顾全大局的同志,影响团结的事他指定不能做,但也不耽误他对工作热情的高涨。

    今儿他抢在老孙前面,积极汇报他昨儿一天的工作进展,“昨儿我在宣武的文化馆和区说唱团扫了一遍,发现能说书的不少,会说的很少,至于有名气的那就更少了。”

    “不过,还是让我在宣武说唱团踅摸了两位,一位是说《红岩》和《平原枪声》的李新全,另一位叫陈荫荣,说《兴唐传》那是一绝。”

    说《平原枪声》的李新全,张晚风对其有所耳闻,这位老先生不光新书说的好,老书一样好,比如他说的《三国演义》。

    据传有这段对李先生说的《三国演义》的评价,就是同行认为李新荃半张嘴说的《三国演义》都强于袁阔成。

    这话多多少少有点艺术成分在里面。

    评价虽然有点不好评价,但也侧面证明了李先生的水平不低。

    他还是市里认证的“说新书的带头人”。

    至于陈荫荣,他对这位老先生是真没有什么印象,便望向组里这方面的专家老孙。

    见张晚风望向自己,老孙有点小得意,笑着说:“陈荫荣擅长演说长枪袍带书,以表演细腻、人物刻画逼真、善于在说书中运用典故而为观众津津乐道。”

    “解放前后他把收集来的全本《隋唐演义》,整理后取名《兴唐传》,五十年代在燕京评书界很有名头。”

    有了老孙的知识普及,张晚风立马拍板,这两人他都要了。

    徐飞却很扫兴,“李先生身体不好,陈先生有点不愿意来。”

    “那你不早说。”张晚风呲了他一句,转头询问老孙的工作进展。

    老孙道:“昨儿我好好梳理了一遍齐信英擅长说的书目,反复比较之后,认为由他开场,还是说《铁道游击队》比较稳妥。”

    “理由?”

    老孙可能也想到了这点,表现的相当自信,“第一《铁道游击队》内容上不需要删减,第二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三《铁道游击队》只有四十回,如果不成功,我们还有余力说别的书。”

    听完老严给出的理由,张晚风频频点头,非常认可。

    特意瞅了一眼徐飞,意思就是你好好跟人家老同志学习一下,做事周到细致,甚至用春秋笔法美化了他们没有多少经费的尴尬处境。

    还有,连不成功这种不可能发生的事他都想到了,这点他属于是多想了。

    老孙做事确实细致,想想《彭公案》足足有三百四十一回,他们组只有两百元经费,就按说一回拿一元稿酬算,说这本书那肯定得赊账。

    他敢店大欺客,却没有信心能找个愿意赊账说书的冤大头。

    “那就说《铁道游击队》。”确定了书目,然后望向徐飞,“齐先生那边,你小子可不要掉链子。”

    徐飞信誓旦旦道:“没问题,我这就去,保证把他给您全须全尾儿的带来。”

    “那就赶紧的吧!”

    得了将令,徐飞如同一头脱缰的野马,嗖一下没了。

    鲁晓为和老严他们两位是曲艺组的技术大拿,他们工作就在录音室,只要不是遇到贾德胜这种问题,其他问题他们俩基本上都能解决。

    能立马解决的问题,那就不叫问题。

    再没别的事情,张晚风就宣布了今儿的小组例会结束。

    九点多,徐飞不负众望骑车驮着一位膀大腰圆,大大的脑袋,秃了头的老先生,火急火燎的杀进燕京人民广播电台院内。

    一个急刹,坐在后座的老先生上身猛的前倾,结结实实撞在徐飞坚实的后背上。

    他哎哟一声!瞅准时机提着皮包跳下车。

    老先生揉了揉自己的脸颊,很不高兴道:“爷们儿,您这不是请我来说书的,您这是要送我走啊!”

    徐飞不好意思的笑笑,“事情紧急,您老多担待,中午我请您吃饭。”

    两人相识没几天,徐飞就掌握了这老头儿的命脉。

    一说请吃饭,这倒换老头儿不好意思了,不过,他这个不好意思在徐飞眼里就过于虚伪。

    “那行吧!”

    这老头儿说好听点是个美食爱好者,不好听的就是个吃货。

    头一次见面,这老头儿就讹了他一碗水饺。

    “那走吧,我带你参观一下我们电台,让您老回去后也好跟别人吹个牛。”

    “哼!看不起谁呢。别说你们燕京广播电台了,就是天a门的门楼子我都上去过。”老头儿还挺傲娇。

    毕竟是上过城门楼子的主。

    徐飞不理会他的胡言乱语,自顾自给他介绍自家单位,老头儿也很认真听,上了楼,徐飞手一指,“呐,前面那个办公室就是我们曲艺组的办公室了。”

    徐飞快走几步,到了办公室门口,就迫不及待朝张晚风汇报。

    “组长,不负所托,齐先生给您请来了。”大拇指朝后一甩。

    他回头招呼齐先生进屋。

    还在办公室办公的张晚风和老孙立马起身相迎,“您好齐先生,久仰大名,之前一直听您的《铁道游击队》……今儿能和您合作,真是三生有幸。”

    老头儿给张晚风的第一印象有点海水不可斗量,这外在形象实在让他无法跟记忆中的声音对上。

    以前在收音机里听过齐先生说书,口儿正,嗓子清亮,还带点甜,根据声音推测应该是位帅大叔。

    今儿一见,就是一个网友奔现的翻车现场。

    “不敢,不敢,贵台能让我来说评书,那是看得起我,能和诸位贤才们合作,这是我的荣幸。”

    徐飞第一次找到他时,只对他说他们领导准备恢复传统评书的录制,当时他感觉这是件好事,就爽快的答应了。

    今儿来前又仔细打听了一下,才知道徐飞先前所说的领导,就是眼前的这年轻人。

    如此年轻,如此大胆有闯劲儿,而且还能办成事,这让他不敢小看,更不会托大摆谱。

    “我已经有好多年没在电台录制评书了,合作期间要是有不到之处,还希望诸位多多包涵。”

    老先生说话如沐春风,张晚风都不得不感慨,前些年教育人。

    “哈哈,齐先生太过谦了,您是多年没录制评书,我们更不堪,基本上算是大姑娘上轿第一次,……咱们啊不谈过去,希望今后咱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进步。”

    张晚风工作中第一次接触评书演员,也没想到两人的第一次见面会如此融洽,更没想到齐先生这么会说话,态度会如此之好。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这是张晚风的为人准则。尊重都是相互的,你不惜言辞捧我,我自然也不吝赞美作以回敬。

    “张组长,您说话有水平,就按您说的咱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进步。”

    两人客套完,张晚风给他介绍老孙同志,等两人寒暄过。

    张晚风招呼大家坐下聊,又吩咐徐飞倒茶。

    他们的谈话主要围绕着接下来要说的评书展开,中间张晚风还谈了能不能说直播评书。

    齐先生的回答也特别实在,“我已经多年不常说,真不敢给张组长您打这个包票。”

    直播评书就等于现场说,这种模式之前也有人说过,反响也不错,但这种形式的评书,不仅对评书演员的艺术水平要求的高,对电台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也是一样高要求,还有设备和录音室等硬件要求也极高。

    别的电台他不知道能不能达到直播评书的要求,反正燕京广播电台这边有点悬,就说录音室的隔音措施就很差,录一段京剧,里面能插播一条广告。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水果冰棍,三分钱一根。”

    乱是乱了点,但说直播评书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省钱。

    既然齐先生没把握,那就算了。

    ……

    “你们安排的很合理,我没什么要说的。”

    “既然齐先生您没什么意见,那咱们今儿就开始录,没问题吧?”

    齐先生对此还是没意见。

    这整的张晚风都不好意思跟他砍价了。

    张晚风犹豫再三,为了组里的明天,这脸不要也罢。

    他先是卖惨说困难,然后再跟齐先生谈价。

    这时又一个意外出现,“张组长,不瞒您说,来你们台录评书,我真不是为了钱,要是为了钱,我就不会答应。”

    “是你们敢于录制传统评书的决心,让我觉得我应该来。就如您刚才说的要互相帮助,这就是,你们帮助我们推广评书这门艺术,我呢卖个力气给你们捧场说几段……别说钱,您要觉得过意不去,那请我吃顿饭。”

    听完齐先生的话,张晚风对艺德有了更深的理解,一个人愿意为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的发展,而不计报酬的奉献自己,这就是他对这门艺术的德。

    “齐先生高风亮节,评书界因为有您这样的人物,才使得评书这门艺术经久不衰……”

    这些话都是张晚风的真情流露,说的再好那都是虚的,稿酬还是要给,因为有前面那番话,张晚风决定给齐先生一集一块五毛钱的稿酬。

    齐先生一听连道太高了,还是不如请他吃顿饭。

    三辞三让,又在老孙的劝说下,最终稿酬定为一元,等书录制结束再由张晚风请大家吃顿饭。

    对于这个结果,齐先生欣然接受,张晚风也勉强接受,让他勉强的点就是老孙这家伙打秋风打到他身上了。

    商定好这些俗事,张晚风带着齐先生去录音室熟悉一下环境。

    进了录音室,张晚风又介绍鲁晓为和老严于他认识。

    见过面,由鲁晓为带齐先生进入录音室。

    鲁晓为又仔细检查了一遍设备,确定没任何问题,“齐先生,您试试。”

    齐先生朝他点了点头,坐下,调了调话筒的高度,再没有别的调试动作,然后从容淡定的从提着的皮包里掏出扇子、醒目,毛巾,茶杯,统统放到右手边事先准备的木桌上。

    准备好,他点了点头。

    全场静音。

    “听众同志们,从今儿开始,我给大家说一部长篇评书,《铁道游击队》,啪!”

    醒目一摔,且听下回分解。

    (没了……)

    新人之作,跪求一键三连(收藏投资月票)。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1978文艺时代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1978文艺时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1978文艺时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1978文艺时代》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