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乱世之中,最重要的资源有三点,一曰人口,二曰人材,三曰土地。
这三点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口,理由非常简单,有了足够的人口,才能筛选出争霸天下所需的人才,占据的土地才会有人去耕种。
简而言之,人口是一切的根基,没有人口,也就没有人才,割据再多的土地也没有意义。
而当下,刘璋所据有的地盘,益州称得上户口百万、士庶殷富,但关中之地,经过董卓、李郭等凉州贼的一顿霍霍之后,用四个字可以形容,那就是十室九空,百里无人烟,鸡犬不相闻。
且关中这种荒凉落败的景象,并不是近年出现的,曾经的天府之国-——关中的衰败,是从西汉末年开始的,两汉之际的战争对关中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这也是东汉建都雒阳,而不是建都长安的缘故。
接着东汉建国以来,凉州的羌乱又是此起彼伏,如连绵细雨般打了近百年才稍微消停一点,百余年来,临近凉州的关中,作为后勤基地和兵源地,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导致关中始终处于流血的状态,不得恢复到西汉时期天府之国的水平。
总而言之,一系列的战事致使关中渐渐衰败,人口流失、土地荒芜,曾经的天府之国如今是名不副实。
也即是如此,刘璋眼下最忧心的就是关中的人口问题,他以后东出潼关,东向以争天下,关中就是他的后勤基地和兵源供给区域,需要给到他最稳定的支持,而眼下的关中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之前的会议还在继续,刘璋同荀攸和贾诩商谈完了在许都安插间细的事情,接着谈起了关中的人口问题,这一桩如今至为重要的议题。
“如果想使得关中人口充盈,鸡犬相闻,单靠现在关中人口去繁衍增长,恐怕要花上百余年的时间,才能够做到。”荀攸皱着他秀气的双眉,略带忧心的说了一句。
出任京兆尹的荀攸,这一段时间深入基层,摸底了京兆的户口情况,而结果呢,只能说非常的难看,过去频繁的战争、持久的动荡,导致京兆郡的人口不过三万余人。
三万余人,五人一户,即六千余户人家,还不如以往的一个大县,他堂堂的京兆尹,应当改成京兆县长才合适,连万户的县令都当不上。
“就像眼下,京兆不过六千余户,三万余口,户口稀少,曾不如过去的一大县,这点户口,欲佐王霸之业,难矣。”荀攸叹了一声。
刘璋闻言,却是没有太过惊讶荀攸给出的户口数据,毕竟据史料记载,董卓挟持刘协同学进入关中时,三辅的户口也才数十万而已,偌大一个三辅,不过和中州一介大郡人口比拟。
后面经过董卓受戮、李郭反攻长安、凉州贼肆虐三辅等诸多的战乱,关中士庶强者四散,羸者相食,到如今,京兆郡能剩下三万人,说实在,刘璋都觉得还算不错了。
只要期望值放的足够低,多么渺小的成果,都不会让人失望。
贾诩作为军师祭酒,对关中的人口问题,他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向来李郭造逆,肆虐关中,多有关中豪族结伴而行,经武关向荆州而去,毕竟眼下荆州安乐,无有战乱。”
“这些人虽是迁徙到了荆州,但想必还是顾念乡土,若是这些人听闻到了关中安定的消息,当是会有不少人愿意迁徙回关中。”贾诩道出了筹谋,即是招募流离到荆州的关中子弟还乡。
“巴蜀、汉中亦有不少关中子弟。”荀攸补了一句,自从投效到刘璋帐下,他了解到益州有不少的关中人,就像刘璋麾下的东州兵,大部分都是从南阳、关中迁徙到益州的。
此外刘璋帐下不少文武,如军议中郎将法正、扬武中郎将孟达等人,是从三辅之一的右扶风迁徙到汉中,如今关中安定,法正、孟达等人已经开始着手安排在汉中留守的族人返回关中了。
刘璋点了点头,招募关中流离到他乡的流民返乡,这是肯定要做的,他坐镇关中,自是不能放任关中子弟成为他人的助力。
“流民返乡是一桩,只是流离四方的关中子弟,数量本就不多,想来就算大力招募,也不过是能得数万户,十来万口而已。”刘璋表达了他的看法,单是招募关中子弟回到关中,成效并不会很大。
“如今四方多事,战乱、蝗灾、旱灾接踵而至,关东流民颇多,或可招揽关东的流民前来关中,赐予土地、耕牛,不使关中的沃土闲置。”
刘璋看向了荀攸,荀攸作为颍川人,对关东还是熟悉的,虽是荀攸很长时间的没有返回过中原,但荀攸同中原士人的信件来往是没有停过的。
至于通信这一桩事情,荀攸是自己上报过,所以为刘璋所知。
荀攸点了点头,他扯起了许都正在发生的一件事情:“听闻曹孟德遣心腹枣祗、韩浩,于许下招募流民进行屯田,和我们想做的事情是大差不差的。”
“不过曹孟德处屯田,如果耕农是使用官牛的,土地所出,官府得六成,耕农得四成,而如果耕农使用自家的耕牛,土地所出同官府均分。”
“其中,不管使用官牛还是私牛,所需缴纳的税赋都非常重,如果我等欲要招募四方流民到关中来,应当给出一个比许下屯田分成较优的政策,这样流民就不会奔赴到许都,而是向关中而来。”
刘璋颔首,有句话说的好,人口流动的方向就是文明的方向,但这句话并不够准确,最准确的应该是,人流是向着能允许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前进。
虚假的文明,哪里比得上真实的利益。世人言语嘈杂,说着各种各样的主义,但嘴上都是主义,说到底还不是利益。
“就劳公达和文和商议一二,给出一个章程,用以招募四方流民进入关中……夫欲成大事者,以人为本,今者关中人少,此为首要之务也。”刘璋殷勤的嘱托着荀攸和贾诩。
“诺。”荀攸和贾诩各自拱手称诺,应下刘璋吩咐的任务。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这三点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口,理由非常简单,有了足够的人口,才能筛选出争霸天下所需的人才,占据的土地才会有人去耕种。
简而言之,人口是一切的根基,没有人口,也就没有人才,割据再多的土地也没有意义。
而当下,刘璋所据有的地盘,益州称得上户口百万、士庶殷富,但关中之地,经过董卓、李郭等凉州贼的一顿霍霍之后,用四个字可以形容,那就是十室九空,百里无人烟,鸡犬不相闻。
且关中这种荒凉落败的景象,并不是近年出现的,曾经的天府之国-——关中的衰败,是从西汉末年开始的,两汉之际的战争对关中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这也是东汉建都雒阳,而不是建都长安的缘故。
接着东汉建国以来,凉州的羌乱又是此起彼伏,如连绵细雨般打了近百年才稍微消停一点,百余年来,临近凉州的关中,作为后勤基地和兵源地,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导致关中始终处于流血的状态,不得恢复到西汉时期天府之国的水平。
总而言之,一系列的战事致使关中渐渐衰败,人口流失、土地荒芜,曾经的天府之国如今是名不副实。
也即是如此,刘璋眼下最忧心的就是关中的人口问题,他以后东出潼关,东向以争天下,关中就是他的后勤基地和兵源供给区域,需要给到他最稳定的支持,而眼下的关中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之前的会议还在继续,刘璋同荀攸和贾诩商谈完了在许都安插间细的事情,接着谈起了关中的人口问题,这一桩如今至为重要的议题。
“如果想使得关中人口充盈,鸡犬相闻,单靠现在关中人口去繁衍增长,恐怕要花上百余年的时间,才能够做到。”荀攸皱着他秀气的双眉,略带忧心的说了一句。
出任京兆尹的荀攸,这一段时间深入基层,摸底了京兆的户口情况,而结果呢,只能说非常的难看,过去频繁的战争、持久的动荡,导致京兆郡的人口不过三万余人。
三万余人,五人一户,即六千余户人家,还不如以往的一个大县,他堂堂的京兆尹,应当改成京兆县长才合适,连万户的县令都当不上。
“就像眼下,京兆不过六千余户,三万余口,户口稀少,曾不如过去的一大县,这点户口,欲佐王霸之业,难矣。”荀攸叹了一声。
刘璋闻言,却是没有太过惊讶荀攸给出的户口数据,毕竟据史料记载,董卓挟持刘协同学进入关中时,三辅的户口也才数十万而已,偌大一个三辅,不过和中州一介大郡人口比拟。
后面经过董卓受戮、李郭反攻长安、凉州贼肆虐三辅等诸多的战乱,关中士庶强者四散,羸者相食,到如今,京兆郡能剩下三万人,说实在,刘璋都觉得还算不错了。
只要期望值放的足够低,多么渺小的成果,都不会让人失望。
贾诩作为军师祭酒,对关中的人口问题,他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向来李郭造逆,肆虐关中,多有关中豪族结伴而行,经武关向荆州而去,毕竟眼下荆州安乐,无有战乱。”
“这些人虽是迁徙到了荆州,但想必还是顾念乡土,若是这些人听闻到了关中安定的消息,当是会有不少人愿意迁徙回关中。”贾诩道出了筹谋,即是招募流离到荆州的关中子弟还乡。
“巴蜀、汉中亦有不少关中子弟。”荀攸补了一句,自从投效到刘璋帐下,他了解到益州有不少的关中人,就像刘璋麾下的东州兵,大部分都是从南阳、关中迁徙到益州的。
此外刘璋帐下不少文武,如军议中郎将法正、扬武中郎将孟达等人,是从三辅之一的右扶风迁徙到汉中,如今关中安定,法正、孟达等人已经开始着手安排在汉中留守的族人返回关中了。
刘璋点了点头,招募关中流离到他乡的流民返乡,这是肯定要做的,他坐镇关中,自是不能放任关中子弟成为他人的助力。
“流民返乡是一桩,只是流离四方的关中子弟,数量本就不多,想来就算大力招募,也不过是能得数万户,十来万口而已。”刘璋表达了他的看法,单是招募关中子弟回到关中,成效并不会很大。
“如今四方多事,战乱、蝗灾、旱灾接踵而至,关东流民颇多,或可招揽关东的流民前来关中,赐予土地、耕牛,不使关中的沃土闲置。”
刘璋看向了荀攸,荀攸作为颍川人,对关东还是熟悉的,虽是荀攸很长时间的没有返回过中原,但荀攸同中原士人的信件来往是没有停过的。
至于通信这一桩事情,荀攸是自己上报过,所以为刘璋所知。
荀攸点了点头,他扯起了许都正在发生的一件事情:“听闻曹孟德遣心腹枣祗、韩浩,于许下招募流民进行屯田,和我们想做的事情是大差不差的。”
“不过曹孟德处屯田,如果耕农是使用官牛的,土地所出,官府得六成,耕农得四成,而如果耕农使用自家的耕牛,土地所出同官府均分。”
“其中,不管使用官牛还是私牛,所需缴纳的税赋都非常重,如果我等欲要招募四方流民到关中来,应当给出一个比许下屯田分成较优的政策,这样流民就不会奔赴到许都,而是向关中而来。”
刘璋颔首,有句话说的好,人口流动的方向就是文明的方向,但这句话并不够准确,最准确的应该是,人流是向着能允许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前进。
虚假的文明,哪里比得上真实的利益。世人言语嘈杂,说着各种各样的主义,但嘴上都是主义,说到底还不是利益。
“就劳公达和文和商议一二,给出一个章程,用以招募四方流民进入关中……夫欲成大事者,以人为本,今者关中人少,此为首要之务也。”刘璋殷勤的嘱托着荀攸和贾诩。
“诺。”荀攸和贾诩各自拱手称诺,应下刘璋吩咐的任务。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