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汉中,南郑。
县寺内的明堂上,坐在上首的张鲁,目不转睛的阅览着手中的文书。
这是一份从南边,也就是成都,由他安插在成都的细作传回来的文书。
现在成都和汉中明面上还没有发生什么冲突,两家保持着和和气气的状态,但私底下两家早已是势同水火,暗流涌动,只不过刘璋优先考虑平定南中,而张鲁也有所顾虑,想着将汉中打造成坚不可摧的堡垒,所以两家目前还没有撕破脸皮。
这段时间张鲁派遣了不少细作南下到成都,极力收集成都方面的动向,以及正在进行中的南中战事的情况。
将手中的这份文书一列列的阅读下来,张鲁的面色变的越来越凝重,眉间积起一层郁色,他的眼神直勾勾的全然倾注在这份文书上,连呼吸都轻了一些。
“呼呼。”等看完这份文书,张鲁重重的从鼻孔呼出一口气,现在的时节已经是深秋了,他身上的衣服也不是很厚,但由于这份文书上文字,致使他感觉到一股燥热的气息从丹田升起,游转全身,直冲头顶的卤门,让他只觉的浑身燥热难耐,心中烦恼不已。
张鲁将这份文书递给身边服侍的侍从,让他转交给坐在席间的功曹阎圃。
阎圃看到张鲁这幅模样,心中大概猜到了这份成都来的文书,只怕传递过来了一些坏消息,所以才惹的张鲁一脸沉郁,整张脸都拉了下来,他接过侍从双手捧着,毕恭毕敬递过来的文书,细细的阅览了起来。
趁着阎圃观看文书的这段时间,张鲁拿起放在面前案几上的酒杯,侍从服侍张鲁多年,眼力见自是非凡,他在张鲁伸手拿向酒杯的时候,就提起了放在案几上的酒壶,等张鲁握起酒杯,他已是精准且契合的倾斜着酒壶,向酒杯中倒入酒水,并恰好的在扶正酒壶时,往张鲁手中的酒杯中倒满了一杯酒水,不多不少,刚刚好满上一杯。
张鲁待侍从添好酒水后,他豪爽的将酒杯中的酒水一饮而尽,借着入喉由食管直至腹中的清凉酒水,他稍稍的压制住了心头的躁郁。
天师道不禁饮酒,他在汉中没有设立官职,而是设立‘祭酒’和‘治头大祭酒’等职位,由祭酒各领部众,管理地方政务,其中祭酒一词来源于商周时期,为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乃德高望重者才能担任,被他沿用了过来。
张鲁一杯接着一杯酒水下肚,五六杯后,虽然心头燥火还没有浇灭,但他还是放下了酒杯,盖因天师道虽是可以饮酒,却不可醉酒,放纵妄为。
所谓上行下效,作为师君的张鲁,自然不会违背自家定下的规矩。
这时候,阎圃一目十行的看完了成都来的文书,并将这份文书平摊在他面前的案几上,眼睛半眯着,在脑中急速的思考了起来面前这份文书带来的影响。
这份成都来的文书,正如阎圃所猜想的一般,上面记录的不是什么好消息,文书上说,刘璋南征的大军兵分三路,刘璋统主力征讨越嶲郡夷王高远,吴懿督徐猛等校尉征讨益州郡雍氏,甘宁向牂牁郡讨伐郡丞朱褒。
刘璋兵分三路,三路都是捷报频频,刘璋于安上县大破旄牛王狼谭,吴懿攻定朱提郡,甘宁在鸭池河夜袭破敌,均有摧枯拉朽的势头。
根据文书上的信息,阎圃料想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刘璋今年年底就能荡平南中,领着征讨大军北还,然后修整大军数月,就可以考虑对付汉中的他们了。
阎圃默默的在心里叹了口气,也难怪张鲁看到这份文书后,面色不虞,败坏的心情几近表露到了脸上,多年修道养气的本事今日差点破了功。
和张鲁相处多年,张鲁的志向阎圃是知道的,张鲁没有什么争霸天下、宇内称雄的想法,他的这位师君想的不过是割据汉中,于汉中一地称王称霸,推行天师道的道统而已。
只是就眼下的局势看来,张鲁只怕难以在汉中安座,新任的益州牧刘璋有如下山猛虎,前次旬月讨平巴郡由荆州别驾刘阖引发的叛乱,这次南中叟夷、汉人大族纷纷起事,声势浩大,阎圃他们远在汉中也有所耳闻,但南中叛乱这么浩大的声势,在刘璋引兵讨伐之下,就如同烈阳下的冰雪,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融了起来。
巴郡、南中这两个钉子,一个接着一个的被刘璋锤平,下一个,毋庸置疑就是他们汉中这颗钉子了。
见阎圃看完了文书,张鲁开口了,他有些困惑:“功曹,夷王高远、益州郡雍氏、牂牁郡朱氏,你说这些人在南中之地树大根深,盘根错节多年,如何月余的时间,就溃败连连,竟是没有给刘璋带去一点小挫?”
“嗯……”阎圃斟酌了一下,开口回答了张鲁的疑问:“师君,高远、雍氏等辈虽然扎根南中多年,但彼辈人心不齐,散在诸郡,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难以成什么大事,前面彼辈得以肆意,喧嚣南中,是因为刘璋在巴郡征讨叛逆,而今刘璋引兵南下,彼辈自然无能为力也。”
阎圃点明了南中群贼最大的问题,各打各的,各造各的反,没有联合起来,他接着说道。
“其次,益州郡太守高颐、牂牁郡太守景毅等人,均是未曾与高远、雍氏合流,而是与高远、雍氏等相抗衡,此其内忧也,内有忧外有患,导致现下刘璋兵锋所指,势如破竹,自然不足为怪。”
解答了张鲁的问题,阎圃给出了一段话激励面色有些沮丧的张鲁,他拿起汉中和南中进行对比。
“和南中不同,汉中在师君宽仁的治理下,众人已是服膺,百姓黔首多信仰我天师道,乐为用命,万众一心,师君得人和也,若刘璋引兵起来,当是无能为力。”
阎圃说的并不是什么吹捧的话,而是事实,张鲁虽然崇信鬼道,不得士大夫欢心,但由于张鲁治理汉中甚为宽仁,因此颇得汉中黔首之心,连賨人渠帅杜濩、朴胡、袁约等都倾心张鲁,领着手下的賨人部落来依附张鲁,替张鲁阵前搏杀、出生入死。
张鲁点了点头,面色略微好上了一些,但他心中实是有些感慨,他拍着大腿对阎圃感叹道。
“功曹,初平二年,刘焉造乘舆车服千馀,僣拟至尊,天子遣刘璋入蜀劝谏时,路过汉中,你我都是见过的,当时我观刘璋为人,性情懦弱,非有兵略,不过一庸人尔,却不想此人一出任益州牧,竟是性情大变,勇于任事,胆略超群,敢于亲自领兵征讨巴郡,于梁平一役平定巴郡,如今南下,大军似疾风席卷南中之地,有若孙、吴在世,兵略无对,这难道是上天传授的吗?”
听到张鲁这番话的阎圃默然不语,刘璋入蜀,路过汉中的时候,他陪同张鲁见过刘璋几面,刘璋给他的印象,不过一中人之才尔,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就一个普普通通的宗室子弟罢了。
但观刘璋现在的所作所为,在刘焉猝然病死,刘璋仓促上位之后,没有举措失宜的地方,外平群贼,内安黎庶,坐稳了益州牧的位置,这哪里是一个中人能做出的事情,唯有非常之人才能有这般的手段。
阎圃也有些怀疑,怀疑可能正如张鲁所说,刘璋得了上天的传授,但是他自然不能这样说,作为谋臣,他除了出谋划策以外,还需要考虑到张鲁的心境,不能使张鲁垂头丧气,得用言语充足张鲁的信心。
“师君,这段时间以来,刘璋逢有大变,他父亲刘焉死了,他的两位大兄刘范、刘诞死于关中李榷、郭汜的毒手,家门惨遭荼毒,他又仓促间出任益州牧,人逢大变多少会有些心境上的变化,这不足为奇。”
“若是说刘璋的军略比肩孙、吴,那是万万比不上的,巴郡、南中起事的这些人,都是内怀犹豫之心,又都是乌合之众,所以才败在刘璋的手里,依我观之,刘璋的将才不过中等而已。”
阎圃的话让张鲁好受了些,减轻了他心中的疑神疑鬼,怀疑是上天给刘璋开了窍什么的。
阎圃接着给张鲁谋划:“师君,现在除了修筑新阳平关,我们应当做些鼓舞赵韪的事情,让赵韪趁刘璋还在南中之时,尽快举兵起事,不然,等刘璋平定南中北还,赵韪就难以弄出点动静来,不能搅乱蜀地的局势,拖延刘璋进攻我汉中的日程。”
闻言张鲁面色有些犹豫,和赵韪联合一事,他始终心存顾虑。
一则是他当初在成都的时候,常常用热脸去贴赵韪这位刘焉手下重臣的冷屁股,以谋求出镇汉中,因此对于赵韪,他甚是不喜。
二则是他攻杀了赵韪的亲信庞乐、李异二人的部曲,甚至阵斩了庞乐,眼下赵韪却欲和他联合,可见赵韪腹有鳞甲,心思难以揣摩,和赵韪联合,他觉得是与虎谋皮。
不过张鲁思虑再三,最终还是应了下来,刘璋给他的压力实在太大了,和赵韪联合,虽是饮鸩止渴,但也能解一时干渴,他点头同意了阎圃的谋划,同时开口问道:“依功曹之意,我们当如何做。”
阎圃斟酌了下用词,眯着眼睛缓缓说道:“赵韪这个人,腹有鳞甲,更兼老奸巨猾,我们要是什么都不做,赵韪肯定是按兵不动,所以我们要做点事情,兵力可以少一些,但声势要大,广竖旗帜,以求震荡巴蜀。”
“师君手下部曲大多是巴人,另有巴郡賨人渠帅杜濩、朴胡、袁约的部曲,金牛道往白水关我们是没有什么机会,所以我们当发兵米仓道,示意我等将兵临巴地。”
“刚好赵韪是巴郡安汉人,其本家部曲大多在巴地,他若是起兵,当会奔向安汉,招募乡里,诱使安汉豪族,我们正好假装欲打通米仓道,坚定赵韪的反心,让他觉得就算失败,也可以从米仓道逃亡汉中,有一条退路。”
“当然,赵韪此人不足信,我们不必为了赵韪大动干戈,只需做一番样子,诱使赵韪起兵,给刘璋造成一些困扰,延缓刘璋攻打汉中的日程,以求我们汉中多做些准备。”
“善,大善。”张鲁听完阎圃的一席话,抚掌称赞阎圃道:“有功曹在,我无忧也。”
讨论完南中、赵韪的事情,张鲁说起了一件令他不爽的事情:“功曹,前番你画策,阻拦关中、凉州之人南下成都,为我所用,只是这些人虽然留在了汉中,很多人却是拒不不仕,不肯为我做事,如之奈何。”
这件事阎圃是知道的,张鲁在他的建议下,拦下了关中、凉州前往成都的流民,将这些雍凉之人留在了汉中,只是这些人是留下来了,却没有依附到张鲁的麾下。
这里面是有原因的,他的师君张鲁崇信天师道,虽然有别于黄巾贼,但并不妨碍士大夫将张鲁当做黄巾贼那样的祸害,正儿八经的士人都是对张鲁嗤之以鼻,看一眼张鲁都觉得污了自家眼睛,更不要说在张鲁的帐下当官了。
阎圃出身巴郡安汉阎氏,算得上是世家出身,按理也不应该在张鲁手下做事,只是一则阎圃在安汉阎氏内是远支,不是正经的世家子弟,二则张鲁对他是亲之信之,计无不从,言无不听。他感于张鲁的厚遇,因此委身到了张鲁帐下。
可眼下这群停留在汉中的雍凉之人,张鲁对他们还没有什么恩信,这群人中的士人又天然排斥天师道,造就了虽然这群雍凉之人身体在汉中,但心往南飞到成都去了。
阎圃思索了一番,给出了应对的法子:“师君,这群人都是流民,生活上物资存在缺乏的情况,师君可赠予衣粮,以恩德怀之,彼等感于师君厚恩,自是会报效师君。”
“其次若想招揽这群雍凉中的士人为我们所用,不可依着往日所置祭酒、治头大祭酒的职位去招揽他们,当用汉家官职去任命他们,这样他们容易接受一些。”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县寺内的明堂上,坐在上首的张鲁,目不转睛的阅览着手中的文书。
这是一份从南边,也就是成都,由他安插在成都的细作传回来的文书。
现在成都和汉中明面上还没有发生什么冲突,两家保持着和和气气的状态,但私底下两家早已是势同水火,暗流涌动,只不过刘璋优先考虑平定南中,而张鲁也有所顾虑,想着将汉中打造成坚不可摧的堡垒,所以两家目前还没有撕破脸皮。
这段时间张鲁派遣了不少细作南下到成都,极力收集成都方面的动向,以及正在进行中的南中战事的情况。
将手中的这份文书一列列的阅读下来,张鲁的面色变的越来越凝重,眉间积起一层郁色,他的眼神直勾勾的全然倾注在这份文书上,连呼吸都轻了一些。
“呼呼。”等看完这份文书,张鲁重重的从鼻孔呼出一口气,现在的时节已经是深秋了,他身上的衣服也不是很厚,但由于这份文书上文字,致使他感觉到一股燥热的气息从丹田升起,游转全身,直冲头顶的卤门,让他只觉的浑身燥热难耐,心中烦恼不已。
张鲁将这份文书递给身边服侍的侍从,让他转交给坐在席间的功曹阎圃。
阎圃看到张鲁这幅模样,心中大概猜到了这份成都来的文书,只怕传递过来了一些坏消息,所以才惹的张鲁一脸沉郁,整张脸都拉了下来,他接过侍从双手捧着,毕恭毕敬递过来的文书,细细的阅览了起来。
趁着阎圃观看文书的这段时间,张鲁拿起放在面前案几上的酒杯,侍从服侍张鲁多年,眼力见自是非凡,他在张鲁伸手拿向酒杯的时候,就提起了放在案几上的酒壶,等张鲁握起酒杯,他已是精准且契合的倾斜着酒壶,向酒杯中倒入酒水,并恰好的在扶正酒壶时,往张鲁手中的酒杯中倒满了一杯酒水,不多不少,刚刚好满上一杯。
张鲁待侍从添好酒水后,他豪爽的将酒杯中的酒水一饮而尽,借着入喉由食管直至腹中的清凉酒水,他稍稍的压制住了心头的躁郁。
天师道不禁饮酒,他在汉中没有设立官职,而是设立‘祭酒’和‘治头大祭酒’等职位,由祭酒各领部众,管理地方政务,其中祭酒一词来源于商周时期,为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乃德高望重者才能担任,被他沿用了过来。
张鲁一杯接着一杯酒水下肚,五六杯后,虽然心头燥火还没有浇灭,但他还是放下了酒杯,盖因天师道虽是可以饮酒,却不可醉酒,放纵妄为。
所谓上行下效,作为师君的张鲁,自然不会违背自家定下的规矩。
这时候,阎圃一目十行的看完了成都来的文书,并将这份文书平摊在他面前的案几上,眼睛半眯着,在脑中急速的思考了起来面前这份文书带来的影响。
这份成都来的文书,正如阎圃所猜想的一般,上面记录的不是什么好消息,文书上说,刘璋南征的大军兵分三路,刘璋统主力征讨越嶲郡夷王高远,吴懿督徐猛等校尉征讨益州郡雍氏,甘宁向牂牁郡讨伐郡丞朱褒。
刘璋兵分三路,三路都是捷报频频,刘璋于安上县大破旄牛王狼谭,吴懿攻定朱提郡,甘宁在鸭池河夜袭破敌,均有摧枯拉朽的势头。
根据文书上的信息,阎圃料想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刘璋今年年底就能荡平南中,领着征讨大军北还,然后修整大军数月,就可以考虑对付汉中的他们了。
阎圃默默的在心里叹了口气,也难怪张鲁看到这份文书后,面色不虞,败坏的心情几近表露到了脸上,多年修道养气的本事今日差点破了功。
和张鲁相处多年,张鲁的志向阎圃是知道的,张鲁没有什么争霸天下、宇内称雄的想法,他的这位师君想的不过是割据汉中,于汉中一地称王称霸,推行天师道的道统而已。
只是就眼下的局势看来,张鲁只怕难以在汉中安座,新任的益州牧刘璋有如下山猛虎,前次旬月讨平巴郡由荆州别驾刘阖引发的叛乱,这次南中叟夷、汉人大族纷纷起事,声势浩大,阎圃他们远在汉中也有所耳闻,但南中叛乱这么浩大的声势,在刘璋引兵讨伐之下,就如同烈阳下的冰雪,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融了起来。
巴郡、南中这两个钉子,一个接着一个的被刘璋锤平,下一个,毋庸置疑就是他们汉中这颗钉子了。
见阎圃看完了文书,张鲁开口了,他有些困惑:“功曹,夷王高远、益州郡雍氏、牂牁郡朱氏,你说这些人在南中之地树大根深,盘根错节多年,如何月余的时间,就溃败连连,竟是没有给刘璋带去一点小挫?”
“嗯……”阎圃斟酌了一下,开口回答了张鲁的疑问:“师君,高远、雍氏等辈虽然扎根南中多年,但彼辈人心不齐,散在诸郡,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难以成什么大事,前面彼辈得以肆意,喧嚣南中,是因为刘璋在巴郡征讨叛逆,而今刘璋引兵南下,彼辈自然无能为力也。”
阎圃点明了南中群贼最大的问题,各打各的,各造各的反,没有联合起来,他接着说道。
“其次,益州郡太守高颐、牂牁郡太守景毅等人,均是未曾与高远、雍氏合流,而是与高远、雍氏等相抗衡,此其内忧也,内有忧外有患,导致现下刘璋兵锋所指,势如破竹,自然不足为怪。”
解答了张鲁的问题,阎圃给出了一段话激励面色有些沮丧的张鲁,他拿起汉中和南中进行对比。
“和南中不同,汉中在师君宽仁的治理下,众人已是服膺,百姓黔首多信仰我天师道,乐为用命,万众一心,师君得人和也,若刘璋引兵起来,当是无能为力。”
阎圃说的并不是什么吹捧的话,而是事实,张鲁虽然崇信鬼道,不得士大夫欢心,但由于张鲁治理汉中甚为宽仁,因此颇得汉中黔首之心,连賨人渠帅杜濩、朴胡、袁约等都倾心张鲁,领着手下的賨人部落来依附张鲁,替张鲁阵前搏杀、出生入死。
张鲁点了点头,面色略微好上了一些,但他心中实是有些感慨,他拍着大腿对阎圃感叹道。
“功曹,初平二年,刘焉造乘舆车服千馀,僣拟至尊,天子遣刘璋入蜀劝谏时,路过汉中,你我都是见过的,当时我观刘璋为人,性情懦弱,非有兵略,不过一庸人尔,却不想此人一出任益州牧,竟是性情大变,勇于任事,胆略超群,敢于亲自领兵征讨巴郡,于梁平一役平定巴郡,如今南下,大军似疾风席卷南中之地,有若孙、吴在世,兵略无对,这难道是上天传授的吗?”
听到张鲁这番话的阎圃默然不语,刘璋入蜀,路过汉中的时候,他陪同张鲁见过刘璋几面,刘璋给他的印象,不过一中人之才尔,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就一个普普通通的宗室子弟罢了。
但观刘璋现在的所作所为,在刘焉猝然病死,刘璋仓促上位之后,没有举措失宜的地方,外平群贼,内安黎庶,坐稳了益州牧的位置,这哪里是一个中人能做出的事情,唯有非常之人才能有这般的手段。
阎圃也有些怀疑,怀疑可能正如张鲁所说,刘璋得了上天的传授,但是他自然不能这样说,作为谋臣,他除了出谋划策以外,还需要考虑到张鲁的心境,不能使张鲁垂头丧气,得用言语充足张鲁的信心。
“师君,这段时间以来,刘璋逢有大变,他父亲刘焉死了,他的两位大兄刘范、刘诞死于关中李榷、郭汜的毒手,家门惨遭荼毒,他又仓促间出任益州牧,人逢大变多少会有些心境上的变化,这不足为奇。”
“若是说刘璋的军略比肩孙、吴,那是万万比不上的,巴郡、南中起事的这些人,都是内怀犹豫之心,又都是乌合之众,所以才败在刘璋的手里,依我观之,刘璋的将才不过中等而已。”
阎圃的话让张鲁好受了些,减轻了他心中的疑神疑鬼,怀疑是上天给刘璋开了窍什么的。
阎圃接着给张鲁谋划:“师君,现在除了修筑新阳平关,我们应当做些鼓舞赵韪的事情,让赵韪趁刘璋还在南中之时,尽快举兵起事,不然,等刘璋平定南中北还,赵韪就难以弄出点动静来,不能搅乱蜀地的局势,拖延刘璋进攻我汉中的日程。”
闻言张鲁面色有些犹豫,和赵韪联合一事,他始终心存顾虑。
一则是他当初在成都的时候,常常用热脸去贴赵韪这位刘焉手下重臣的冷屁股,以谋求出镇汉中,因此对于赵韪,他甚是不喜。
二则是他攻杀了赵韪的亲信庞乐、李异二人的部曲,甚至阵斩了庞乐,眼下赵韪却欲和他联合,可见赵韪腹有鳞甲,心思难以揣摩,和赵韪联合,他觉得是与虎谋皮。
不过张鲁思虑再三,最终还是应了下来,刘璋给他的压力实在太大了,和赵韪联合,虽是饮鸩止渴,但也能解一时干渴,他点头同意了阎圃的谋划,同时开口问道:“依功曹之意,我们当如何做。”
阎圃斟酌了下用词,眯着眼睛缓缓说道:“赵韪这个人,腹有鳞甲,更兼老奸巨猾,我们要是什么都不做,赵韪肯定是按兵不动,所以我们要做点事情,兵力可以少一些,但声势要大,广竖旗帜,以求震荡巴蜀。”
“师君手下部曲大多是巴人,另有巴郡賨人渠帅杜濩、朴胡、袁约的部曲,金牛道往白水关我们是没有什么机会,所以我们当发兵米仓道,示意我等将兵临巴地。”
“刚好赵韪是巴郡安汉人,其本家部曲大多在巴地,他若是起兵,当会奔向安汉,招募乡里,诱使安汉豪族,我们正好假装欲打通米仓道,坚定赵韪的反心,让他觉得就算失败,也可以从米仓道逃亡汉中,有一条退路。”
“当然,赵韪此人不足信,我们不必为了赵韪大动干戈,只需做一番样子,诱使赵韪起兵,给刘璋造成一些困扰,延缓刘璋攻打汉中的日程,以求我们汉中多做些准备。”
“善,大善。”张鲁听完阎圃的一席话,抚掌称赞阎圃道:“有功曹在,我无忧也。”
讨论完南中、赵韪的事情,张鲁说起了一件令他不爽的事情:“功曹,前番你画策,阻拦关中、凉州之人南下成都,为我所用,只是这些人虽然留在了汉中,很多人却是拒不不仕,不肯为我做事,如之奈何。”
这件事阎圃是知道的,张鲁在他的建议下,拦下了关中、凉州前往成都的流民,将这些雍凉之人留在了汉中,只是这些人是留下来了,却没有依附到张鲁的麾下。
这里面是有原因的,他的师君张鲁崇信天师道,虽然有别于黄巾贼,但并不妨碍士大夫将张鲁当做黄巾贼那样的祸害,正儿八经的士人都是对张鲁嗤之以鼻,看一眼张鲁都觉得污了自家眼睛,更不要说在张鲁的帐下当官了。
阎圃出身巴郡安汉阎氏,算得上是世家出身,按理也不应该在张鲁手下做事,只是一则阎圃在安汉阎氏内是远支,不是正经的世家子弟,二则张鲁对他是亲之信之,计无不从,言无不听。他感于张鲁的厚遇,因此委身到了张鲁帐下。
可眼下这群停留在汉中的雍凉之人,张鲁对他们还没有什么恩信,这群人中的士人又天然排斥天师道,造就了虽然这群雍凉之人身体在汉中,但心往南飞到成都去了。
阎圃思索了一番,给出了应对的法子:“师君,这群人都是流民,生活上物资存在缺乏的情况,师君可赠予衣粮,以恩德怀之,彼等感于师君厚恩,自是会报效师君。”
“其次若想招揽这群雍凉中的士人为我们所用,不可依着往日所置祭酒、治头大祭酒的职位去招揽他们,当用汉家官职去任命他们,这样他们容易接受一些。”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