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殿内吵作一团。
汤和抬眸,往后面扫了几眼,就收回了目光。
只是目光悄然望向殿上的那道身影。
此时的朱元璋,同样是一脸的古怪,他并没有让田靖开口,田靖这次突然的发声,更是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不过经田靖这么一说,朱元璋也渐渐琢磨出了一些意味。
南方的事他自然有所听闻。
只是沉思了一段后,为了安民稳定,他原本并不准备做太多事,只期望着南方尽快安定下来,至于这些背地搞动作的人,他日后会找时间慢慢的清理。
但现在.
经过田靖这一开口,一切又发生了变化。
南方这些暗藏祸心的狗东西,原本是想借着灶户生乱,来威胁自己,让自己做出更进一步的退让,因为某种程度上,南方之所以能激进到这种地步,也是他清理地方太过凌厉,让这些灶户失了谋生方向。
当然最主要还是地方使坏。
当下朝中的盐运司官员,也早在他心中被判了死刑。
而现在一切又不一样了。
因为原本南方挑动是非,是想来威逼自己退让的,但现在田靖这一搅局,却是把事态放大了,将问题从地方针对朝廷,变成了要不要废除灶户制,要不要将这些多出来的灶户迁移到北方。
朱元璋嘴角露出一抹笑意。
看向田靖的目光,也多了几分欣慰。
不过对于废除灶户制,他心中还是有些犹豫,一来大明的灶户制是沿袭的元朝,如今这些人才为灶户时间不长,就这么急忙的改籍,是否有些太过急躁跟武断了?
二来蒸汽机制盐在南方一地鸡毛,也让他心中十分的不快。
甚至有取缔蒸汽机制盐的想法。
他不喜见大明生乱。
面对着李善长、梅思祖等重臣的发难,即便田靖早已做好心理准备,也不由脸色发白,整个人有点气堵发抖,独自面对这般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他朝人群望去,试图寻到一个身影。
最终。
在大殿末端见到了。
夏之白!
今日朝会,夏之白自然要来,只是他也没想到,田靖会这么刚,直接在朝会上就发难了,这一下也是让他有些始料未及,而且不仅是他,朱元璋,还有李善长等人,同样是始料未及,来不及做任何准备。
不过这种失神恍惚就一瞬。
他很快清醒过来。
在其他人摸不清头脑,甚至是恼羞成怒时,他对这些事可是看的明明白白,既然事情已经有些乱了,那就要乱中取胜,乱拳打死老师傅,不然等李善长这些老狐狸清醒过来,凭借他们的身份地位,足以压下很多状况。
这不是夏之白想见到的。
夏之白道:“臣附议。”
“臣夏之白认可田运副的想法。”
“南方生出动乱,已是不争的事实。”
“就算朝廷出手,既然让朝廷养着灶户,亦或者朝廷为他们寻生计,但灶户跟地方盐商,还有地方官府的矛盾已经激化了,有朝一日,若是再出现一些动静,保不齐又会演变成一次大动乱。”
“于国稳定十分不利。”
“而且眼下灶户不相信地方官府,地方官府也难以相信灶户,就算勉强达成稳定下来,灶户又岂敢相信地方官府不会为难他们?而地方官府又岂能不惧他们会再次闹事?”
“剑已出鞘,很难回头了。”
“这种烂摊子,朝廷不可能,也不能一直去擦。”
“而且有了这次的事,日后若是再有人挑动,这些人尝到了甜头,又岂会不再次效仿?”
“因而将无业的灶户迁移到北方就是最好的选择。”
“其一:为北方充实了人口,加快了南北交流,让南北弥合更加顺畅。”
“其二:北方地广人稀,这些灶户去到北方,有更多的可选择面,不仅能选择进入盐厂,还能选择就地务农,这都是北方各布政司能答应的。”
“其三:他们跟北方的官府没有冲突,一定程度上,他们算是被‘流放’,这是惩罚。”
“他们自不敢再去闹事挑衅官府。”
“南北各方都能稳定。”
“其四:迁移人口,朝廷无疑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短时来看,耗费的物质之巨,的确很不划算,但若是拉长远看,朝廷借此废掉灶户制,今后每年都能节省数十万灶户支出的钱粮,不消数年,朝廷就能从中受益。”
“而且还能彻底解决地方的乱政。”
“如今地方盐政糜烂,既保持着‘灶户制’,又在推行‘工厂制’,一方面地方用人大幅减少,另一方面食盐产量不断提升,但成本方面全都转嫁给了朝廷,这种乱象岂能再继续?”
“朝廷不是开善堂的。”
“每一文铜钱,每一斗粮食,都需精打细算,岂能这么耗费?”
“还有.”
夏之白顿了一下,他看向前方冷眼望着自己的那些大臣,浑不在意的继续道:“南方的盐政已经是恶政了,而朝廷若不对恶政进行彻底的整饬,只会伤国伤民。”
“地方不愿动恶政,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恶政之下有巨大红利。”
“不然这个政就不可能执行这么久。”
“更不可能被容许存在。”
“与其缝缝补补,总是把刀子砍向底层,那为何不从根本上解决?”
“彻底解决盐政之积弊?!”
“全国一盘棋。”
“大明的政策同样要一视同仁。”
“不然在南方做出了一定退让跟妥协,那北方要不要也做退让跟妥协?”
“北方不随之改变,那日后北方会不会也闹?”
“这样一来,天下岂不乱糟了!”
“因而臣建议把南方爆发的盐政乱象,掰开放到整个大明来讲,不能只着眼在南方,等将其中的利弊全都掰开说清楚,深入其中,才能发现根本的问题,也才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夏之白掷地有声的开口。
事情既然已经挑明了,那就打开天窗说亮话。
李善长、梅思祖等人面面相觑。
田靖、夏之白的开口,完全出乎了他们意料,而且事态的发展方向更是出人意料,跟他们预想的截然不同,他们眼下甚至没办法将话题拉到自己想要的方向。
而今的话题太大了。
直接跳过了南方,以整个大明为着力点。
这让他们有力使不出。
朱元璋默然的扫过下方,淡漠道:“那以你之见,咱大明的盐政,当真有问题?”
夏之白道:“回陛下,有,而且不小。”
“大明目前的盐政,本质上是‘按丁计盐’,而朝廷获得食盐的突进,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从生产食盐的灶户手中获得,这种方式属于赋税性质,也就是所谓的计丁办课;另一种就是通过官府收购的方式获得灶户手中缴税之后剩余的食盐。”
“但这两种方式,随着蒸汽机制盐的出现,已遭到了极大的冲击。”
“灶户产的盐,效率很低,而且质量不算高。”
“相较人力成本也比较贵。”
“再则。”
“过去灶户在满足朝廷规定的食盐量后,多余的食盐是能换取一定的钱粮的,但如今,蒸汽机制盐产量很大,完全能覆盖整个大明的用盐,因而灶户手中的盐,一下子就没了去处。”
“商贾趋利,一方面为了避免食盐走私,另一方面也为了节省成本。”
“部分盐厂会以极低的价格收灶户手中的食盐。”
“等过滤一遍后,再卖出高价。”
“在过去的盐政下,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食盐的产量,但对灶户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也严重打击了灶户的生产积极性,然在蒸汽机的冲击下,灶户却是直接遭遇了‘灭顶之灾’,就连朝廷收盐都遭到了更大的剥削。”
“这也是灶户会起来生事的原因。”
“制盐难以谋生。”
“另一方面,蒸汽机图纸的大量流出,导致大量‘私盐’出现在市场上,这些‘私盐’已严重冲击到官府销售的食盐,而食盐制度的崩坏,则会进一步影响到朝廷的税收。”
“如今的大明盐政,已然是名存实亡。”
“若是朝廷不尽快改变盐政,朝廷从食盐上能征上的税,只会越来越少。”
“相较于南方的动乱,臣更担忧盐政的糜烂。”
“既然旧盐政已破,那就在旧政之下立新,制定当下最切实有效的盐政。”
朱元璋点头。
他其实也看出了盐政的乱象。
不然不会想着‘息事宁人’,将这些乱子压下,等日后再重新梳理。
既然夏之白有了主意,他倒也不妨听听。
朱元璋道:“那你给咱说说,咱大明的盐政该怎么改?!”
闻言。
梅思祖面色一沉,心中生出不好的预感,他急忙出声打断道:“陛下,臣认为夏之白的话,实在是危言耸听,我大明的盐政的确有一些问题,但当下最紧要的问题,不是去讨论如何变更盐政,而是该如何去解决南方的动乱。”
“盐政的变更,岂是朝夕能定下的?”
“但处理南方动乱的时间却很少,一旦拖过这段宝贵时间,到时南方动乱一发不可收拾,那才是真的误国误民。”
“臣恳请陛下以时局为重。”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汤和抬眸,往后面扫了几眼,就收回了目光。
只是目光悄然望向殿上的那道身影。
此时的朱元璋,同样是一脸的古怪,他并没有让田靖开口,田靖这次突然的发声,更是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不过经田靖这么一说,朱元璋也渐渐琢磨出了一些意味。
南方的事他自然有所听闻。
只是沉思了一段后,为了安民稳定,他原本并不准备做太多事,只期望着南方尽快安定下来,至于这些背地搞动作的人,他日后会找时间慢慢的清理。
但现在.
经过田靖这一开口,一切又发生了变化。
南方这些暗藏祸心的狗东西,原本是想借着灶户生乱,来威胁自己,让自己做出更进一步的退让,因为某种程度上,南方之所以能激进到这种地步,也是他清理地方太过凌厉,让这些灶户失了谋生方向。
当然最主要还是地方使坏。
当下朝中的盐运司官员,也早在他心中被判了死刑。
而现在一切又不一样了。
因为原本南方挑动是非,是想来威逼自己退让的,但现在田靖这一搅局,却是把事态放大了,将问题从地方针对朝廷,变成了要不要废除灶户制,要不要将这些多出来的灶户迁移到北方。
朱元璋嘴角露出一抹笑意。
看向田靖的目光,也多了几分欣慰。
不过对于废除灶户制,他心中还是有些犹豫,一来大明的灶户制是沿袭的元朝,如今这些人才为灶户时间不长,就这么急忙的改籍,是否有些太过急躁跟武断了?
二来蒸汽机制盐在南方一地鸡毛,也让他心中十分的不快。
甚至有取缔蒸汽机制盐的想法。
他不喜见大明生乱。
面对着李善长、梅思祖等重臣的发难,即便田靖早已做好心理准备,也不由脸色发白,整个人有点气堵发抖,独自面对这般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他朝人群望去,试图寻到一个身影。
最终。
在大殿末端见到了。
夏之白!
今日朝会,夏之白自然要来,只是他也没想到,田靖会这么刚,直接在朝会上就发难了,这一下也是让他有些始料未及,而且不仅是他,朱元璋,还有李善长等人,同样是始料未及,来不及做任何准备。
不过这种失神恍惚就一瞬。
他很快清醒过来。
在其他人摸不清头脑,甚至是恼羞成怒时,他对这些事可是看的明明白白,既然事情已经有些乱了,那就要乱中取胜,乱拳打死老师傅,不然等李善长这些老狐狸清醒过来,凭借他们的身份地位,足以压下很多状况。
这不是夏之白想见到的。
夏之白道:“臣附议。”
“臣夏之白认可田运副的想法。”
“南方生出动乱,已是不争的事实。”
“就算朝廷出手,既然让朝廷养着灶户,亦或者朝廷为他们寻生计,但灶户跟地方盐商,还有地方官府的矛盾已经激化了,有朝一日,若是再出现一些动静,保不齐又会演变成一次大动乱。”
“于国稳定十分不利。”
“而且眼下灶户不相信地方官府,地方官府也难以相信灶户,就算勉强达成稳定下来,灶户又岂敢相信地方官府不会为难他们?而地方官府又岂能不惧他们会再次闹事?”
“剑已出鞘,很难回头了。”
“这种烂摊子,朝廷不可能,也不能一直去擦。”
“而且有了这次的事,日后若是再有人挑动,这些人尝到了甜头,又岂会不再次效仿?”
“因而将无业的灶户迁移到北方就是最好的选择。”
“其一:为北方充实了人口,加快了南北交流,让南北弥合更加顺畅。”
“其二:北方地广人稀,这些灶户去到北方,有更多的可选择面,不仅能选择进入盐厂,还能选择就地务农,这都是北方各布政司能答应的。”
“其三:他们跟北方的官府没有冲突,一定程度上,他们算是被‘流放’,这是惩罚。”
“他们自不敢再去闹事挑衅官府。”
“南北各方都能稳定。”
“其四:迁移人口,朝廷无疑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短时来看,耗费的物质之巨,的确很不划算,但若是拉长远看,朝廷借此废掉灶户制,今后每年都能节省数十万灶户支出的钱粮,不消数年,朝廷就能从中受益。”
“而且还能彻底解决地方的乱政。”
“如今地方盐政糜烂,既保持着‘灶户制’,又在推行‘工厂制’,一方面地方用人大幅减少,另一方面食盐产量不断提升,但成本方面全都转嫁给了朝廷,这种乱象岂能再继续?”
“朝廷不是开善堂的。”
“每一文铜钱,每一斗粮食,都需精打细算,岂能这么耗费?”
“还有.”
夏之白顿了一下,他看向前方冷眼望着自己的那些大臣,浑不在意的继续道:“南方的盐政已经是恶政了,而朝廷若不对恶政进行彻底的整饬,只会伤国伤民。”
“地方不愿动恶政,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恶政之下有巨大红利。”
“不然这个政就不可能执行这么久。”
“更不可能被容许存在。”
“与其缝缝补补,总是把刀子砍向底层,那为何不从根本上解决?”
“彻底解决盐政之积弊?!”
“全国一盘棋。”
“大明的政策同样要一视同仁。”
“不然在南方做出了一定退让跟妥协,那北方要不要也做退让跟妥协?”
“北方不随之改变,那日后北方会不会也闹?”
“这样一来,天下岂不乱糟了!”
“因而臣建议把南方爆发的盐政乱象,掰开放到整个大明来讲,不能只着眼在南方,等将其中的利弊全都掰开说清楚,深入其中,才能发现根本的问题,也才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夏之白掷地有声的开口。
事情既然已经挑明了,那就打开天窗说亮话。
李善长、梅思祖等人面面相觑。
田靖、夏之白的开口,完全出乎了他们意料,而且事态的发展方向更是出人意料,跟他们预想的截然不同,他们眼下甚至没办法将话题拉到自己想要的方向。
而今的话题太大了。
直接跳过了南方,以整个大明为着力点。
这让他们有力使不出。
朱元璋默然的扫过下方,淡漠道:“那以你之见,咱大明的盐政,当真有问题?”
夏之白道:“回陛下,有,而且不小。”
“大明目前的盐政,本质上是‘按丁计盐’,而朝廷获得食盐的突进,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从生产食盐的灶户手中获得,这种方式属于赋税性质,也就是所谓的计丁办课;另一种就是通过官府收购的方式获得灶户手中缴税之后剩余的食盐。”
“但这两种方式,随着蒸汽机制盐的出现,已遭到了极大的冲击。”
“灶户产的盐,效率很低,而且质量不算高。”
“相较人力成本也比较贵。”
“再则。”
“过去灶户在满足朝廷规定的食盐量后,多余的食盐是能换取一定的钱粮的,但如今,蒸汽机制盐产量很大,完全能覆盖整个大明的用盐,因而灶户手中的盐,一下子就没了去处。”
“商贾趋利,一方面为了避免食盐走私,另一方面也为了节省成本。”
“部分盐厂会以极低的价格收灶户手中的食盐。”
“等过滤一遍后,再卖出高价。”
“在过去的盐政下,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食盐的产量,但对灶户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也严重打击了灶户的生产积极性,然在蒸汽机的冲击下,灶户却是直接遭遇了‘灭顶之灾’,就连朝廷收盐都遭到了更大的剥削。”
“这也是灶户会起来生事的原因。”
“制盐难以谋生。”
“另一方面,蒸汽机图纸的大量流出,导致大量‘私盐’出现在市场上,这些‘私盐’已严重冲击到官府销售的食盐,而食盐制度的崩坏,则会进一步影响到朝廷的税收。”
“如今的大明盐政,已然是名存实亡。”
“若是朝廷不尽快改变盐政,朝廷从食盐上能征上的税,只会越来越少。”
“相较于南方的动乱,臣更担忧盐政的糜烂。”
“既然旧盐政已破,那就在旧政之下立新,制定当下最切实有效的盐政。”
朱元璋点头。
他其实也看出了盐政的乱象。
不然不会想着‘息事宁人’,将这些乱子压下,等日后再重新梳理。
既然夏之白有了主意,他倒也不妨听听。
朱元璋道:“那你给咱说说,咱大明的盐政该怎么改?!”
闻言。
梅思祖面色一沉,心中生出不好的预感,他急忙出声打断道:“陛下,臣认为夏之白的话,实在是危言耸听,我大明的盐政的确有一些问题,但当下最紧要的问题,不是去讨论如何变更盐政,而是该如何去解决南方的动乱。”
“盐政的变更,岂是朝夕能定下的?”
“但处理南方动乱的时间却很少,一旦拖过这段宝贵时间,到时南方动乱一发不可收拾,那才是真的误国误民。”
“臣恳请陛下以时局为重。”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