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硕士生博士生导师?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第354章硕士生博士生导师?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又抄写了二十首诗歌。

    刘韬这才满意着拍了拍手收工。

    将一张张纸叠好,走出书房。

    卧室,朱淋正在奶孩子。

    “看看,如何?”刘韬将四十张纸给朱淋。

    朱淋一看,第一首这是属于他们的定情诗,当年她就是被刘韬这一首诗打破沉静的内心,心中荡起了波澜。

    随后越看越是震惊。

    她知道刘韬并不仅仅会研发武器,才华也很好。

    所以为了给花店、书店、咖啡店、茶室增添一些文化底蕴,她让刘韬写一写诗歌。

    一个多小时时间,不到两个小时,刘韬便写了四十首诗歌,而且还看起来很不错的样子。

    “这么多诗歌,都可以出版了!”朱淋惊叹道。

    她属于比较文艺的女人,也会看看一些书,鉴赏能力还是有的。

    这四十首诗的水平都非常高,一旦发表的话,相信会深受年轻人的喜欢。

    刘韬笑了笑,这些诗歌的质量如何他很清楚,毕竟广为流传,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生生不息着。

    “出不出版你看着办。”刘韬不置可否着。

    自从之前发表了几篇文章,引起很大的风波后,刘韬便没有再公开发表过文章了。

    也就之前,写了十几本专业书籍,这些专业书籍并没有公开发表,而是作为了兵器工业系统高校的教材,以及在兵器工业系统内部流传着。

    稿费方面,也就马马虎虎。

    “得准备一下,晚点我们就去你爸妈那里。”刘韬笑道。

    每次回来,总是要配妻子回娘家一下。

    而且此次前去,却是下午还有件正事,那就是捐赠一批电脑给京城工业学院。

    作为兵工七子之一、又是刘韬的母校,这几年京城工业学院发展非常迅速,拥有着充足的办学经费,还有着充足的师资力量。

    如果说全国排名前三十所大学,兵工七子绝对能够名列其中,京城工业学院更是足以名列前三。

    此次增加捐赠电脑,京城工业学院也是属于第一批的!

    此次他要捐赠120台金龙电脑给京城工业学院,这一批电脑足以让京城工业学院再次建立4间电脑室。

    作为全国第一批拥有电脑、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学校,京城工业学院在计算机专业方面都是处于全国高校前沿。

    差不多十点钟左右时间,刘韬和朱淋出发了,一个警卫专门充当司机。

    很快,便抵达了。

    出门前,朱淋特意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朱雄信和方珍都在家里。

    甚至都闻到了,鸡汤的香味。

    警卫在门口,刘韬和朱淋入门,朱雄信、方珍一人抱过一个孩子,至于两个会走的孩子,一个个喊着‘外公’、‘外婆’。

    午饭便在这里吃,方珍为主导,朱淋打下手,中午足足一大桌饭菜。

    “这次你返校,校长可能会提议,请伱担任研究生、博士生导师,带研究生、博士生。”朱雄信吃饭的时候,提到一个让刘韬惊讶的事。

    早在1978年,京城工业学院便恢复研究生教育,1981年被上面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单位之一。

    刘韬苦笑地摇了摇头:“我现在工作那么忙,哪里有什么时间带学生,这不是误人子弟么!”

    “再说了,我学历就本科,带啥研究生、博士生。”刘韬这方面从来没有想过。

    “学历是本科怎么了?学历并不代表着一切,学术上从来讲的是达者为先,你都是学部委员,当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绰绰有余。”朱雄信说道:“伟人说过,社会主义建设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就搞成的事,培养人才、薪火相传也是非常重要的。”

    刘韬露出思考之色。

    不得不说,朱雄信所说的是有道理的。

    华夏复兴,是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的。

    华夏想要永远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那么就必须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而人才,始终是这里面最为关键的。

    下午两点钟的时候,京城工业学院举行了盛大的捐赠仪式。

    仪式持续大概一个小时,在仪式结束后,京城工业学院的校长主动向刘韬提议。

    刘韬答应了下来,每年带一个研究生。

    这是他觉得,自己能够尽最大的力了。

    而且刘韬也表明,他确实没有时间在京城工业学院教学,他的研究生得跟随着他,而不是在学院。

    院长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我们学校准备改名为‘京城理工大学’,多招一些学生。”校长介绍着。

    受益于充足的资金,学院建了一个全新的图书,两栋全新的教学楼,一栋办公楼,虽然都不算太大,但是在现在的京城,属于独一无二的。

    这里面的资金,有一部分是来自于五机部下拨的办学经费,有一部分则是盘山机械厂支持的。

    要说全国高校办学经费最充沛的,便数京城工业学院了。

    就是其他兵工七子,在办学经费上也比不上京城工业学院。

    京城工业学院要改名为“京城理工大学”,则是希望学校是理科、工科齐发展,而不是像之前那样都是工科的。

    在之前,京城工业学院都是工科,而这里面开始发展理科方面,从而形成理工科齐发展的局面。

    刘韬心中暗暗吃惊,若是他没有记错的话,京城工业学院改名京城理工大学,那是要五六年之后的事。

    没想到现在竟然提前了。

    不过这是好事,说明学校发展得好。

    婉拒了校长要亲自带他参观校园,因为他下午还有一场会议要参加,这是昨天领导亲自点名要他参加的。

    这场会议是下午四点举行,他得抓紧时间去参加,免得迟到那可不好。

    而校长看着刘韬手指指了指天,顿时明白了,也没有强求。

    警卫亲自开车,送刘韬前往开会地点。

    刘韬看着外面,随着华夏汽车和华夏摩托车产能的爬升,虽说有一部分是出口,但是还是有部分在国内销售。

    因为不需要工业票,只需要给钱就可以买,这让华夏汽车、华夏摩托车都卖得很不错,属于供不应求。

    在京城,摩托车、汽车的数量明显多了起来,华夏摩托车、华夏汽车出现的频率已经很高了。

    要调整作息时间,明天更新时间要进行调整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