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中程导弹防空系统(求月票)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第319章中程导弹防空系统(求月票)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刘韬看着众人的表情,心中大乐。

    拿出这种大杀器,果然是对的。

    哪怕价格高一些,哪怕又顺便卖红旗-1、红旗-2、红旗-3防空导弹,想来他们也乐意。

    “‘神盾-1’防空导弹系统,一套6000万美元,共有1个发射单元、4套发射系统、32枚导弹。”刘韬面带微笑地说道:“我建议,大家最好是以营为单位,一个营4套‘神盾-1’防空导弹系统。”

    一个营便是4个发射单位、16套发射系统、128枚导弹,合计2.4亿美元!

    一个营2.4亿美元,这个价格不便宜,但是也不算贵。

    主要这是国际军火市场上,唯一的一款先进的中程导弹防御系统。

    全世界能够卖给他们的,独此一家。

    别无分店!

    “对了,忘记跟大家说一下,购买‘神盾’导弹防御系统,得同时采购红旗-1、红旗-2、红旗-3防空导弹系统。”刘韬拍了一下自己脑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虽然刘韬这么说,但是也未能阻挡他们的热情。

    四个国家都各自采购四个营的‘神盾-1’中程导弹防御系统,也就是每家采购16套,每家订单9.6亿美元,合计38.4亿美元。

    除此之外,红旗-1、红旗-2、红旗-3防空导弹系统卖出10亿美元。

    技术服务费每家1亿美元!

    再加上‘神盾-0’防空导弹系统,总合同订单80.4亿美元。

    合同订单分两年交付,每年交付一批。

    签署好合同,便等着交付定金,以及后面的货物交付。

    在京城又待了几天后,刘韬便返回大连造船厂。

    此时整个大连造船厂,正在如火如荼的建造054型护卫舰首舰,还有一部分船舶设计师,正在研究着054型护卫舰。

    除了054型护卫舰,大连造船厂也在同时建造022型导弹艇。

    自从得到领导的许可后,刘韬便和船舶工业总公司合作,交给他们生产三十艘022型导弹艇。

    刘韬接下来,每个月大概10天参与054型护卫舰首舰的建造,另外时间还是放在盘山集团上面。

    差不多是三分之一时间在大连造船厂,三分之一时间在盘山集团,剩下不到三分之一时间回京城休假,将这些时间留给老婆孩子。

    马龙合同战术训练基地。

    当下华夏军队最大的、也是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合同战术训练基地。

    整个训练基地足足占地1000平方公里。

    此时,重型合成旅、中型合成旅、轻型合成旅正在各自的军营展开刻苦的训练。

    而训练基地的建设,依旧在继续着。

    整个训练基地的规模很大,最终会达到拥有三个师以上进驻的营房、医院、后勤等,这还是因为地形有限,不然的话将会达到五个师进驻的标准。

    预计还要三年时间,才能完成所有的建设。

    现在很多战士,依旧是住在军营帐篷里面,条件还比较艰苦。

    甚至于,很多训练设施,都还在建设之中。

    但是战士们却训练得很刻苦,每天的训练都没有停止过。

    哪怕是下雨天,也会进行一定的雨天训练。

    毕竟在战场上,可不是下雨就不打仗。

    不同的兵种,训练科目是不一样的。

    刘韬、李富国、赵国平来到了中型合成旅这里。

    中型合成旅这里,已经装备了一部分81式中型坦克,以及相应的自行炮装备。

    不过在装备上,还相差很大,还是比不上重型合成旅。

    “厂长,以我们现在三个合成旅的情况,我建议以营或者连为单位,前往前线进行战斗,经历战场战火洗礼。”李富国沉声地说道。

    训练了这么长时间,基本完成基础训练。

    但是李富国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甚至各个合成营给他的感觉,都不如以前的那支合成营。

    后来李富国想明白,这是因为目前三个合成旅,都还没有上过战场,去接受战场的洗礼。

    兵再怎么练,有上过战场的兵和没有上过战场的兵,那完全是两种兵。

    一支部队,有经过战场洗礼和没有上过战场洗礼,那也是两支完全不同的部队。

    现在整支合成旅上战场不现实,但是以营或者连为单位,却是可以。

    “这样,我跟上面申请。”刘韬略微沉吟了一下。

    实战的好处,他自然明白。

    原来他是没有打算,让三个合成旅那么早上战场,而是要多训练,多配备武器装备。

    等到都真正的齐装满员,再去战场。

    现在李富国提出来,他也得尊重李富国这个军事主官。

    随后,来到中型合成营训练场。

    “首长好!”一个穿着迷彩服的干部过来。

    刘韬看着这个人,眼中都不由得闪过一抹惊讶。

    虽然这人显得年轻,皮肤也黝黑了一些,整个人显得很精瘦,身上带着一种军人特有的气质。

    “这位同志是?”刘韬不记得之前,有这个人。

    赵国平介绍道:“王建林同志,1979年从大连陆军学院毕业,留在学院大队当参谋,后被调到学校的宣传处任职干事,去年我们去招人,来到这里,现在担任重型旅装甲连指导员。”

    指导员,是和连长同为连队主官。

    刘韬心中暗自嘀咕着,这不会以后少了个地产大亨吧。

    “好好干!”刘韬拍了拍王建林的肩膀,勉励说道。

    王建林现在29岁,算是年轻有为了。

    “是,首长!”王建林敬礼着。

    刘韬和李富国、赵国平在训练基地进行视察着。

    三个合成旅的训练强度很大,消耗自然是超乎想象的大。

    每天米粮、蔬菜、肉等消耗,超过两个师,每天三餐除了正常的饭菜之外,还往往尽可能给将士们准备水果。

    子弹、炮弹的消耗量,也是极为恐怖,哪怕会用训练弹,但是依旧是一个恐怖的数字,1.8万人每人一年至少打500发子弹,一年便是900万发子弹。

    子弹消耗还不算太夸张,炮弹方面,那绝对是让人看得都牙疼。

    倒不是说炮弹消耗的数量比子弹多,而是炮弹的造价要比子弹高得多。

    而这里面,可是有很多口径比较大的炮。

    平常多是用训练弹,不过一段时间总是会用实弹。

    而用到实弹,价格就比较高,哪怕是自己造的,价格也不便宜。

    战士们打得飞起的炮,一轮齐射,那齐射的不是炮弹,而是钞票,是钱!

    三个合成旅的每年消耗的钱,比三个师消耗的钱都要多得多。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