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总部位置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第219章总部位置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八天时间匆匆而过。

    刘韬除了陪伴家人外,便是处理公事。

    在老朋友那里拜访一下,拿一些订单。

    然后不得不离开京城,踏上返城。

    5月份的云省气候已经相当不错,白天气温大概二十四五度,晚上气温十四五度。

    刘韬抵达昆市后,先去拜访了王铁柱。

    虽说现在两人互不统属,级别上也是平起平坐,不过刘韬对于王铁柱很感激。

    若不是王铁柱对他的看重、提拔,他绝对走不到现在。

    而且他接任盘山机械厂后,王铁柱对他的帮助很大,协调配套厂,协调铁路运输,协调电力、水力。

    可以说,悠闲保障了盘山机械厂的发展。

    王铁柱再次看到刘韬,脸上浮现笑容,起身相迎。

    对于盘山机械厂,王铁柱有着很深的感情,毕竟盘山机械厂在他任上从无到有,他在盘山机械厂足足十年时间。

    而且到了云省国防管理办公室,盘山机械厂也很大的支持了他的工作,帮他解决了很多事。

    王铁柱去京城参加三线厂问题和发展讨论会,相当地轻松,全国没有哪个省国防管理办公室,像他这么轻松的,不需要面临三线厂的烦恼。

    甚至于,云省所有的三线厂,现在可谓是都处于盈利,发展很迅速。

    这两年,盘山机械厂培育配套厂,让三线厂生产螺丝、望远镜等等零部件,使得这些三线厂每年都随着盘山机械厂发展而发展。

    盘山机械厂有钱,定期都会支付给这些配套厂款项,不会有任何拖欠。

    再加上盘山机械厂大规模扩建,也拉动了水泥、钢铁、砂石等建筑材料的发展,设计院、建筑队都不缺活,这让王铁柱见到其他人,总是会倍有面子。

    而且刘韬到昆市,总是会来拜访他这个老厂长。

    刘韬和王铁柱聊到了盘山机械厂改制的问题,谈到了改制后华夏盘山集团总公司总部将放在昆市。

    “放在昆市也好,交通也方便一些,是打算在市区,还是在哪个地方?”王铁柱问道。

    “放在海口那边,那里有着356厂,在海口滇池那里,距离356厂近,方便做一些事。而且我们终究不是民用领域的,不适合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不利于保密工作。”刘韬对此是有过思考。

    之前去356查看建设进度的时候,刘韬还特意去周边考察了一下。

    那里是真正的处于城郊,虽然地势相对较为平坦,但是距离市区差不多三十公里左右,是真正的郊区中的郊区,那里人也少,地多人少。

    甚至于,刘韬连位置都选好了。

    王铁柱点点头,保密工作,是军工厂第一要务。

    一旦泄密,那么很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保密、安全,这是任何一家军工厂非常重要的两个核心。

    回到盘山机械厂,刘韬便正式成立了总部筹备小组。

    自己作为筹备小组组长,选了三个副厂长作为副组长,整个筹备小组成员高达百人。

    刘韬拿着地形图,上面的红线框框已经圈下来,足足有10平方公里之巨,也就15000亩地。

    这一带的地形比较平坦,海拔1900~2000米之间,都是林、田!

    按照刘韬的规划思路,华夏盘山集团总公司位于中间,华夏西南兵器工业集团总公司、华夏西南工业集团总公司位于两侧,互不统属,各有各的总部大楼,各有各的办公区域、科研院、宿舍区。

    而这么大的一块地,还包括商场等之类。

    这部分则是作为与外界衔接。

    与现在盘山机械厂完全封闭不同,总部这里处于半封闭。

    医院、商场等都是与周边的人共用。

    但是总部这里,又会处于半封闭管理,禁止闲杂人进入。

    甚至连公园,也会是半封闭公园。

    刘韬跟着筹备小组的人交代后,自然交由筹备小组去办理这事,包括土地所有权、征地移民安置之类。

    当然也包括着设计。

    这种设计,自然不可能交由欧美国家来,毕竟这是涉及到保密的。

    随后,刘韬便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在总部这事上,有着筹备组那么多人,他要是事事还得自己做,那还成立总部筹备组干什么。

    刘韬将精力放在一批年轻大学生上面,足足有一百个人。

    刘韬教导着他们如何使用办公软件,文档、表格、演示文稿。

    这些都是可以大幅度提高办公效率的。

    比如录入信息,比如编写文稿等等。

    赵国平也在这次学习中,这一次他带着十个合成旅的干部过来学习。

    这些电脑,都是盘山机械厂自己生产的,运算能力达到了三百万次/秒,在个人计算机上绝对是处于最顶级的。

    这些前来参加培训的,每一个都是经过严格政审的,签署了保密协议。

    毕竟他搞出的这些电脑,太过于超前了。

    起码领先市场个人计算机五六年。

    至于这些办公软件,更是可以大大提高办公效率,而不是都得用人工写,那样效率太慢了。

    要说这个时代,全世界有谁最懂个人计算机,估计就是刘韬了。

    哪怕是乔布斯等人,估计在个人计算机上都比不上刘韬。

    也只有刘韬才深刻地知道,计算机将会在世界引起多么大的变革,以至于后来将其称之为第三次工业革命。

    他没有想过,这时候搞互联网,因为并不现实,懂计算机的太少了。

    全国都没有多少人会计算机。

    他让金龙电脑每年捐赠一批电脑给高校,与高校合作开展计算机相关专业,便是为了培养人才。

    只有有了一定基础,才可能进行个人计算机普及,以及实现互联网。

    而这个时间,需要至少十年时间。

    短期内,能够实现局域网、以及盘山机械厂内部各个厂的联通,就已经很不错了。

    而这个时间,刘韬计划是用三年时间。

    一来培养懂得计算机办公、研究的,差不多要三年时间。

    二来,网络搭建以及这些工厂、总部建设时间,也是差不多三年时间才能建成。

    很多事情,不是他掌握了技术,便可以将技术普及。

    因为技术普及,同样也是需要时间。

    这个时间必须耐心等待,一步步去实现,而无法一蹴而就。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