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敌人来袭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秦仙医第42章 敌人来袭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江洋见这大汉力大无穷,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打得过项羽。

    如果能够使用,在攻打城池的时候,绝对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武器。

    江洋抬了抬手臂,让身边的士兵都离开了。

    在近战方面,他并没有占据上风,可是秦人的将军之血,却不能落在一个杀手的手中。

    “你到底是什么人?”江洋冷冷的问道。

    他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哈哈大笑起来,“世人都叫我‘沧海君’,我这次来,就是要取江洋的命!”

    这是要置他于死地啊!

    江洋心中一凛,他知道沧海君是来暗杀嬴政的,但现在却是来杀他的,这里面肯定另有隐情。

    沧海君知道江洋就是他的目标,他大喝一声,提着一柄巨大的锤子,朝着江洋砸了过去。

    他的肉身,更加强悍!

    “护驾!”

    高展一马当先,拦在江洋面前,身边的秦军士兵,也纷纷举起手中的方天画戟,朝他身上插去。

    沧海君口中喷出一道血箭,在临死前,他拼尽全力,想要挣脱出来。

    地面上,血迹斑斑。

    这等毅力,当真是让人敬佩!

    噗嗤!

    高展一剑捅进了他的肚子里,冷冷道:“你还没资格跟我谈条件!”

    “好,我……我没有做到!”

    江洋想了想,“我和你并没有什么仇怨,你为什么要对我下杀手呢?

    “你必须得去,有你在,我六国的贵族们,就休想实现你的计划!”

    他狠狠的瞪了江洋一眼,最终,他选择了闭目!

    咚!

    巨大的身体轰然倒地!

    看起来,对自己虎视眈眈的人并不少,甚至还有不少人对自己动了杀机!

    之前的千夫长张卓也发现了这边的情况,他万万没有料到,在行进的过程中,竟然还有六国的残兵败将,对江洋进行了暗杀。

    现在,不仅是始皇遇刺,就连江洋这个太子爷,也被人暗杀了。

    之所以要这么做,无非就是想要暗杀的对象,对六大帝国的残余势力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江洋之所以会被人暗杀,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江洋对六大帝国的残余势力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对于江洋,张卓并没有丝毫的轻视。

    足见江洋对六国残余势力的冲击之大,六国残党对他的忌惮可想而知。

    连六国的残余势力都忌惮三分,这江洋也算是个狠人了。

    而江洋被江洋杀死的消息,更是迅速传遍了整个军营,在军方之中,更是被奉为神明。

    六国余孽都被江洋的威名吓破了胆!

    而江洋这次的行刺,也让他在这次的五六万骑兵中,有了足够的威望。

    可以说,这对江洋来说,是一个天大的人情。

    若是张良知道了这件事情,怕是要气得张良一口老血喷出来。

    这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宗正和赢凯两人,从嬴政那里走出来,就像是在做梦一样。

    不过在剧情的最后,他用一种坚定而又认真的语气,告诉赢凯,这一切都是真的。

    嬴开无奈之下,只好按照嬴政所说,将江洋的名字,写在了族谱之上!

    祖龙出去治病,却没有料到,这位大夫竟然是自己的孩子。

    这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

    一个多月过去了!

    江洋离开后,咸阳仍是一片平静。

    扶苏亦请求嬴政,说他在哥哥还没有回来之前,愿意代他办事。

    从那以后,扶苏便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建立学院的事业之中。

    淳于越也知道,大秦学府成立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咸阳。

    所以,淳于月就忍不住了,穿着一身便装,向着骊山而去。

    来到骊山,淳于越看到的是,书生们没事就看书,吟诗作对,骊山之中也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在繁忙的时候,更是挽着衣袖,投入到了书院之中。

    “儒书啊!”那书生被淳于越插嘴,也是有些不悦。

    另外一人正在看韩非子所著的《韩非子》。

    现在崇尚儒家和崇尚法家的文人,居然并肩而坐。

    这是淳于越万万没有想到的。

    在他的印象中,儒法两家是完全不同的。

    又有一人开口说道,“叔孙通说,儒家与法家各有所长,相辅相成,对我秦人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淳于越一听叔孙通的名字,脸色就沉了下来,他怎么也没有料到,叔孙通竟然会去大秦国教书。

    “儒家典籍,如何能与法家相提并论!”淳于月顿时惊呼出声。

    一位专修法家的儒生站了起来,不满地说道,“老先生此言差矣,我等都是饱读圣贤之书,儒家之道,在治理百姓方面,要比儒家更好,法不能无情,如此严苛的律法,让秦国变得井然有序,没有人敢触犯秦律,触犯律法的人,都会受到秦国律法的惩罚!

    “大秦之地,儒门未必就不能治理!”淳于月也是一个儒门的死忠,他也站出来为自己辩解。

    之前的儒家也没有反对,而是站在了法家的立场上。

    这就是稷下学宫的规矩,不管对与不对,都有道理可讲。

    百家之道,皆可包容,而书院的目的,就是要让各家各有所长,取长补短。

    这就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老先生,大秦征战之时,若是有人临阵脱逃,按照法家的说法,应该严惩才对。”

    “如果这个临阵脱逃的人,家里有一位年迈的老人,需要照顾,那我们儒家该怎么办?”

    淳于越也说不出话来,从儒家的立场来说,这个临阵脱逃的人,是不应该受到惩罚的。

    “这人对他娘的孝心,比他的功劳更大!”

    淳于越的这番话,让他自己都有些心虚。

    倒是旁边的书生,不由冷笑一声,沉声道:“我倒要看看,若是所有人都学着他的样子,大秦会怎么做?”

    那书生看着淳于越沉默,又开口说道,“大秦的动员能力很弱,大秦的实力也会越来越弱,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觉得儒家能治理国家?”

    书生举了几个例子,驳斥淳于越的看法,说得淳于越无言以对。

    淳于越很想说出自己是教授的事情,可是仔细一想,这只会让自己和整个儒门蒙羞。

    “法家严苛,秦人爱护自己的母亲,这有什么不对吗?”淳于越有些不甘心的说道。

    书生神色肃穆,沉声道:“我们要做的,就是这件事情!”

    淳于越再次沉默了,他现在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些执迷不悟了。

    或许儒家与法家相融合,就能产生一种适用于秦国的思想流派。

    就在这个时候,一道声音将淳于越从恍惚中唤醒。

    “您来干什么?”叔孙通不可思议的盯着淳于越。

    叔孙通记得很清楚,淳于越对建立学院有多大的意见,现在他却跑到骊山来了,难不成他改变主意了?

    淳于越一直跟在叔孙通身边,叔孙通对他的师徒之谊很是敬重,所谓一日为师,一天如父亲,叔孙通对淳于越并不怀恨在心。

    叔孙通对淳于越还是很关心的,他也想让淳于越加入大秦学府。

    看到叔孙通,刚才还在和淳于月争论的书生,立即恭敬的行了一礼,“先生!”

    淳于越的脸色也变得难看了起来,他竟然被自己的弟子教训了一顿?

    淳于月想了想,又问了一句,“不知道大秦学府情况怎么样?”

    叔孙通不由面露喜色,这次淳于越亲自来到骊山,视察大秦学府的事情,想必对大秦学府的看法也会发生变化。

    士子们看到叔孙通对淳于越这么客气,不禁对这位顽固的老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么一个古板的老人,竟然会和那个心胸开阔的叔孙通联系在一起。

    注意到士子的视线,叔孙通又向他解释了一句,“这是我的先生,大秦的学者,淳于月!”

    听到淳于月,那名书生也是恭敬的行了一礼。

    而在文人的吹捧之下,淳于越也觉得脸上有些发烫。

    等到那书生走了,叔孙通才看向淳于越道:“先生,您是不是回心转意了?大秦学府对您永远敞开着。”

    淳于越犹豫了一下,他觉得自己或许真的是太古板了,对儒家陈年守老太过执着。

    刚才那个书生说得那么自信,或许是大秦国的未来,就在这些书生的身上。

    他很好奇,大秦学府成立之后,会有怎样的盛况。

    “我倒要看看,大秦学府到底能走到哪一步!”

    听到这话,叔孙通脸上也是一喜,这淳于岳总算是改变主意了。

    叔孙通立即和淳于越一起,在大秦学府内逛了一圈。

    那就是会稽郡!

    项梁望着那五万大军,项梁不由地有些担心起来。

    项氏一脉,到现在为止,也就是凑齐了八千项家军。

    项羽看着越来越近的秦军,沉声道,“大伯,让我带兵去吧!”

    你这个该死的秦贼!”

    项羽极有信心,他有一身蛮力,又有秦军之勇,就是来个五六万骑兵,他也不怕。

    项梁看到这一幕,却是训斥了一句,“不要小看他们,秦军之所以能灭掉六国,就是因为秦军的勇猛。”

    范增看了一眼下方,只见江洋穿着一身明晃晃的铠甲,沉声道:“秦军是我们无法战胜的,会稽关绝对不能失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依托这座城池,坚守数天!”

    这一次,会稽关至关重要,如果吴郡关失守,大秦的五万骑兵就像一杆长矛,直指黄龙,秦军迟早会攻下。"

    项梁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范增的说法。

    范增忽然开口,说道:“秦军的统帅,就是秦国的江洋,如果有机会,必杀之!”

    绝对不能让他活着!

    项羽看着那一袭光明铠甲的江洋,眼中杀机四溢。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秦仙医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秦仙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秦仙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秦仙医》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