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招募游侠,组建“神策”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唐天将军第一百一十四章 招募游侠,组建“神策”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湟水城。

    “安将军,据说你的家族非常擅长养马。”

    八月初,在河西当小将的安重璋应召成为李瑄的押衙。

    安重璋,就是历史上的李抱玉,因安史之乱立下功绩,被赐姓李。

    他是安国栗特人。

    擅长养马也是祖上传授下来的手艺。

    “是的,我族中兄弟,一眼可以看出马的优劣,知晓什么样的马相配,能诞生良马。”

    安重璋向李瑄回答道。

    安重璋是汉化的栗特人,早在遥远的北魏时期,安重璋的先祖就从西域搬迁到中原。

    他的祖父安兴贵在李世民时代,毛遂自荐坐镇凉州。

    安重璋以为李瑄是看在他祖父面子上,才将他引为亲信。

    “劳烦安将军将你的兄弟召至湟水,我举他们为官,在陇右养马。如果可培养出良马,使马匹数量增多,将来当个五品官是没问题的!”

    李瑄想要会养马的人才,特别是现在让柳锡引进西域种马。

    安家世代出名马,李瑄想试试他们的能力。

    “谢李帅,末将这就书信召兄弟入湟水城。”

    安重璋很高兴。他也希望兄弟能光荣。

    大唐的马政,是“经国要政”,养马并非贬义词。

    “举安将军为押衙,并非安将军的才能只限于此。待再有军使空缺,就由你去领军了。”李瑄看好安重璋的谋断,对他承诺,也是让他做好准备。

    “末将必肝脑涂地,报答李帅知遇之恩。”

    安重璋再拜,热泪盈眶。

    他已经不惑之年,一生即将倏然而过。

    在人生迷茫的时候,李瑄能赏识他,让安重璋感激涕零。

    李瑄与安重璋谈论完后,让小吏为他准备住所。

    节度使府衙事务还是很忙碌,就等李瑄所召的其他人入幕。

    “将军,又有京畿游侠想请求您收为亲卫。”

    薛错来府衙向李瑄禀告。

    这已经发生过许多次了。

    自李瑄成为上将后,不断有游侠请求成为李瑄的亲卫。

    因为跟着李瑄,穿着华丽的明光甲上战场,更能凸现游侠的个性。

    “湟水城游侠聚集得差不多了,伱告诉那些京畿侠少,战场不是只凭借一腔热血,更不是靠拼刀剑。善骑善射,且能负两石米的游侠,可以成为我的亲卫,如果不能就赐酒让他们回家。当然,他们如果想加入军队,随时欢迎。”

    李瑄向薛错吩咐一声。

    他的亲卫不多,加上薛错和罗兴,只有十一个人。

    别的节度使,亲卫动辄百人。

    但李瑄选亲卫,第一就是敢死,第二就是有勇武,然后才是骑射。

    所以李瑄经常将自己所得赏赐,转赏给亲卫。

    成为李瑄的亲卫,不论生死,最起码家人衣食无忧。

    京畿侠少,分为两种。

    一种是长安每天春天“看花马”的游侠,这些游侠大多都是富贵人家,不乏王公子弟,他们嫖娼、赌博、斗殴,五毒俱全。与酒囊饭袋无异!

    另一种是真正习武练剑的游侠,他们多是良家子,条件可以,但不富贵。他们仰慕古代的剧孟、郭解,行侠仗义,酒剑相伴,他们几乎贴切王维《少年行》中“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中的少年游侠。

    但王维也描述过这样勇猛游侠的悲哀画面“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如果真有这样的勇猛游侠,李瑄会接收为亲卫。

    只要斩敌数量足,拜为将军都可以。

    薛错听李瑄的吩咐后,立刻来到节度使城外,将李瑄的话告诉来湟水城的游侠们。

    这些游侠非常大胆,他们将剑用皮革包着,随身携带。

    不过在这边郡,只要不亮兵器,官兵就不与他们计较。

    游侠们辗转湟水城多日,每日都能看到李瑄带着甲骑,去节度使衙门,他们非常羨慕这些甲骑能与大英雄李瑄一起。

    虽然李瑄会因为游侠不远千里来,赐酒给他们。

    但游侠来湟水城,是为了当李瑄的亲卫,希望有朝一日和李将军再演绎一次“大雪满弓刀”的壮志豪情。

    薛错的话说完,游侠们议论纷纷,有人喜有人忧。

    喜的人都身怀绝技,他们自信能抓住李瑄给他们的机会。

    忧的人对自己的气力不自信,或者不善射箭。

    侠是一种精神,大多数游侠身材一般,不具备超强的勇力。

    “李帅当年也有轻侠之风,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他能了解诸位的心情。但战场非儿戏。李帅常率领我们冒矢石陷阵先登,于刀枪剑戟中驰骋,如果勇力不及,无疑会白白送出性命。这样的牺牲,无任何意义。”

    “没有选择上亲卫的游侠,请回家乡去吧,归途盘缠不够,将军会赠予。或者从军陇右,临洮军皆是骑兵,还有数百名额。”

    薛错见众游侠表情后,扬声说了一句。

    他家住长安万年,少年时也有这种思想倾向,所以很理解游侠们。

    “好,在哪里试验,我一定成功!”

    有一名自信的青年游侠喊了一声。

    “城外骑兵校场上,有意者请随我来。”

    薛错说着带人向城外走去。

    许多游侠跟上,不论如何,都要尝试一番。

    城中其他听到消息的游侠,也纷纷向城外马场聚集。

    “李将军的亲卫是好差事,我也要去!”

    一家酒肆里,一名身高六尺,俊朗挺秀的少年看到这种情况,燃起兴趣。

    “郎君,您有大将军的推荐信,何必应良家子入募呢?”

    这少年还带着一名奴仆。

    “大丈夫倚父辈之威,不是让人耻笑吗?”

    少年笑了一声。

    他叫李晟,父亲是左金吾卫大将军李钦。

    李钦早年也在陇右军任职。

    李晟今年正好十八岁,家住陇右临洮郡临潭县。

    他不想在临洮郡漠门军从军,而是来湟水城李瑄麾下。

    在李晟看来,大丈夫就应该如李将军一样,立不世之功。

    李晟带着奴仆,牵着自己的马匹来到临洮军诸多马场上的一个。

    许多游侠齐聚这里。

    “啪啪啪……”

    有通过者,其他游侠会一起鼓掌庆祝。

    能负两石米坚持向前行进少顷,才有资格进入骑射的比试。

    这一关就要淘汰大部分人,力气可以锻炼,但与身材息息相关。

    没有足够的气力,在冲锋陷阵的时候,很难跟上李瑄的步伐。

    一名名游侠因力量不够离开后,李晟上前:“让我一试。”

    士兵看到身高六尺的李晟,不敢轻视,将两石米系好,示意李晟准备开始。

    “不用!”

    见两名士兵抬着米往他肩上放,李晟立刻出声制止。

    如果没有人托着,很少有人能将两石米放在自己背上。

    “嘿!”

    李晟抓住米袋,一声轻喝,两石大米轻易被李晟抓起来,甩在肩膀上。

    引来周围一道道惊呼。

    虽然已经有数十名游侠通过考验,但没有一个能做到李晟这么轻松。

    接下来他们看到李晟不单单将两石米扛起来,他还能抓住两石米,将其举过头顶,根本不需要按照正常流程。

    “通过!”

    薛错也心惊李晟的力气,此子虽少,但然力气最少和南霁云一样。

    如果骑射过关,不失为一员猛将。

    即便骑射不行,薛错也会让其合格。

    在骑射的时候,李晟同样迎来震震惊呼,他自己携带战马和一石强弓,他弯弓满月,五十步内,例无虚发。

    不管是力气还是骑射,都没有游侠可以和李晟比较。

    “身为亲卫的职责你知道吗?”

    在最后过关的时候,薛错问李晟道。

    “用自己的性命保卫主将,必要时用躯体抵挡弩箭,主将死,亲卫皆斩!”

    李晟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李帅善冲锋,往往两军未交,匹马而入,如果因畏惧千军万马,而不跟主帅驰前,要被斩首。你能否做到这一点,现在退出还来得及!”

    薛错又向李晟说道。

    “我一定不会后退!”

    李晟坚定地说道。

    “好,等会随我登记军籍,领甲胄兵器。”

    薛错点头。

    其他通过的游侠,也被薛错问同样话。

    既然已经通过,肯定不会半途而废。

    一共七十名游侠通过考验。

    其他未通过的游侠,不甘心离开,纷纷加入临洮军,希望能在军立功,以获得李帅的青睐。

    回到节度使府衙,薛错将李晟推荐给李瑄,并极力赞叹李晟的勇力和箭术。

    “郎君父亲为大将军,你能门荫入仕,为何自讨苦吃?”

    李瑄得知是李晟,也眼前一亮。

    因为李瑄知道历史上李晟十八岁从军陇右。他认为李晟迟早在陇右军,所以没有去寻找。

    李晟不仅仅年轻时被誉为“万人敌”,也是安史之乱后仅次于郭子仪、李光弼的名将。

    郭李二人,李瑄觉得为他所用非常困难。

    但才十八岁的李晟,有很大的调教空间。

    “李帅,为国家效力,怎么是自讨苦吃呢?亲卫也能积累斩敌之功,得以晋升。”

    李晟辩道,他很纳闷,李帅怎么会知道他父亲是大将军?难道父亲有信件交给李帅?

    “也是!等你积累够战功,我会提拔你为将。”

    李瑄点了点头,既然他想当亲卫就当吧!等李晟成长几年,再提拔他为主将。

    “谢李帅!”

    见李瑄同意他为亲卫,李晟松一口气。

    李瑄请李晟一起就食,却被李晟拒绝,他说亲卫不该这样,他应该与其他亲卫一起。

    李瑄没有勉强。

    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又有游侠先后来到湟水城,不单单是京畿游侠,连河陇游侠也有应募。

    很快李瑄的亲卫总人数就已经突破一百一十人。

    李瑄不嫌多,他准备将亲卫招募至二百人,形成一队以游侠高手为主的骑兵,伴随他左右。

    这样可以为一柄尖刀。

    想到哥舒翰几年后在临洮创建神策军,成为大唐后来的支柱。

    李瑄故而将自己的亲卫,起名神策。

    亲卫相当于私人士兵,李瑄不会落人话柄,所有只会招募二百人。

    李瑄将薛错任命为神策队头,但薛错不受:“禀将军,神策队中李晟强我十倍,他当队头才能服众。”

    “纵使李晟强你百倍,没有斩敌的军功,亦不能服众。这也是我认为南霁云很有才能,却不够当主将的原因。你好好训练神策队的马战吧!”

    李瑄向薛错训斥道。

    亲卫队头肯定要用对他忠心耿耿的人。

    李瑄对薛错有救命之恩,更帮他报仇雪恨,所以薛错誓死追随。

    李晟家族复杂,要观察一段时间。

    “属下知错,一定强训亲卫马战。”

    薛错低头认错。

    就在这时,刘单求见李瑄,李瑄让薛错退下。

    “何事?”

    不待刘单拜见,李瑄就问道。

    “威戎军西北,有一铁矿。多为发配的劳役和奴仆开采,三天前那个铁矿的奴仆造反,被看守铁矿的将领全部处死。”

    刘单刚得到这件军情,兹事体大,立刻前来向李瑄禀告。

    “他们有兵器吗?我军阵亡几人,奴仆死亡多少?”

    李瑄眉头一皱。

    “启禀李帅,目前未知反叛者是否持有兵器,据铁矿守军汇报,有二百一十七名奴仆和劳役死于叛乱,守军有十五人受伤。他们申请府衙再调劳役前去开矿!”刘单向李瑄回答道。

    “他们还有脸要再要劳役吗?劳役和奴仆讲财力不能招兵,将勇力不能服众。他们怎么会造反?”

    李瑄非常生气,一下死二百奴仆、劳役,他觉得这是铁矿所有的劳役。

    他怀疑守军故意杀死劳役。否则军队未死一人,劳役却死亡二百多。

    “那个铁矿距离威戎军有多远?”

    李瑄又问刘单。

    “大概三十五里左右。”刘单回答。

    “给威戎军使陈章传令,将铁矿围起来,我倒要看看是怎么回事!”

    李瑄下达军令。

    “遵命!”

    刘单领命道。

    威戎军在鄯州城西北三百五十里,是陇右最靠西的一个军,它南面是白水军、安人军,组成青海一带的防线。

    李瑄当天就准备带着新组建的一百一十名神策亲卫出发,一人双马,带上几名佐吏,前往白水军。

    他刚出府衙,监军郭全就带着几名小宦官和十来名禁军来见李瑄。

    “都督这是何往?”

    郭全阴柔无比,和高力士完全是两种气质,看起来真像娘娘腔,有些动作女子都做不出。

    但李瑄又不能得罪,见到他的时候尽量说好话。

    即便李瑄知道这死太监在西平郡有上万亩田产,也忍了下来。

    “前往威戎军一趟处理公务,监军是否同行?”

    李瑄笑着向郭全说道。

    “不知将军要处理什么公务?”郭全追问到底。

    “嗯……威戎军城西北部有一铁矿发生劳役叛乱,我去看看具体怎么回事!”

    李瑄没必要向监军隐瞒。

    “不就是死了一些奴仆吗?这种小事哪轮到都督亲自出马,再派一些奴仆前往不就行了。”

    郭全不阴不阳地说道。

    “死了二百多人的事情,能称为小事吗?”李瑄不悦地说道。

    他心中很想反问,如果是小事你个死太监为什么跳出来指手画脚。

    “我会亲自派人查探,这件事情就不由都督操心。”

    郭全不依不饶,李瑄用这样的语气对他说话,他也很不开心。

    皇甫惟明在的时候,哪敢多问他的事情?

    真以为自己还是宰相的儿子吗?

    “监军监察战备、军纪、训练,难道还想执行这些吗?那要我这个节度使做什么?”

    李瑄虽然不想惹监军,但监军也不能这么无礼。

    在唐、吐蕃边境死二百多人,如果不去过问,万一和吐蕃有关怎么办?

    “放肆!你想让本监军弹劾你吗?”

    郭全尖细的嗓门叫一声,向李瑄威胁道。

    李瑄怒发冲冠,但这时刘单过来,赶紧拦下李瑄。

    强忍着怒气,李瑄一声不吭带着亲卫回府衙。

    “哼!”

    郭全扬着头轻哼一声,神态万分得意。

    像是为李瑄的屈服而得意。

    他摆了摆手,让亲信看好李瑄,离开湟水城时一定要通知他。

    然后就大摇大摆地回自己的豪宅中。

    府衙正堂。

    “这个死太监,他不会以为杨思勖死后,牛仙童那样的人就会有好下场了吗?”

    李瑄回到府衙正堂时,怒不可遏。今天竟被太监威胁。

    郭全贪污受贿李瑄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处理军情都要阻拦,以后还如何做大事?

    刘单额头生冷汗,他虽然听不懂“太监”是什么意思,但想来是骂人的话。他第一次看到李帅会如此生气。

    “李帅息怒,他们这种人睚眦必报,您远离长安,一旦他诬告你,百口莫辩。”

    刘单向李瑄劝说道。

    “这个铁矿一定有问题,给我好好查一下这个铁矿的规模,历史产量。”

    李瑄冷静后,向刘单吩咐:“还有,看看守铁矿的将领是否和监军有关系?”

    “属下明白!”

    刘单点头后,又问道:“是否继续让威戎军包围铁矿!”

    “围!”

    李瑄眼睛锐利,吐出一个字。

    他不想惹从小就跟着李隆基的监军,但监军真不一定能吃定他。

    哪怕他父亲已不是宰相!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唐天将军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唐天将军》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唐天将军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天将军》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