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会议(五)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首辅第三百四十八章: 会议(五)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张四维前脚走出文渊阁,后脚就骂了出来。

    “这群人一个个就会装的冠冕堂皇,现在问题和矛盾给他们解决完了,他们还是不愿意,说来说去,不就是为了自己的官帽子和屁股下的位置吗。”

    “这里人多耳杂,不要在这说。”

    陆鸣拦了一句,同时带着张四维向皇宫外走去。

    两人走出皇宫的时候,承天门外闹议的官员都还没有散去,见到张四维出来,便都围拢了上来。

    而带头之人也让张四维见之一怔。

    老熟人了。

    海瑞海刚峰。

    “张参政?”

    张四维不敢摆架子,点头拱手:“是我,你是海瑞海主事吧。”

    海瑞作揖:“下官海瑞见过张参政,听说张参政专程从南京而来,敢问张参政是来和内阁及一众部院大臣们商量什么事的。”

    “这好像不是你海主事应该操心的事吧。”张四维语气虽然客气,但措辞很正式:“你只是一个户部主事,不需要关心本官来同内阁、六部九卿商量什么事。”

    “海主事不需要关心,那老夫呢。”

    这个时候又走出来一人站到了海瑞身侧,他年过四十,一脸严肃的拱手:“老夫礼部右侍郎李春芳见过张参政。”

    见到这人,张四维不敢怠慢了。

    李春芳,嘉靖二十六年的状元公,是张居正那一届的学霸大佬。

    而让张四维如此认真的原因也不仅仅只是因为李春芳的才华,更因为李春芳的出身。

    他的授业恩师叫欧阳德,欧阳德的老师叫王守仁。

    这是根正苗红的江右王门一派,也就是统称的江西党。

    李春芳嘉靖十年中举人后入南京国子监读书,那时候的欧阳德在罗钦顺也就是严嵩老领导的提拔下任南京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负责南京翰林院和国子监,十分青睐李春芳的才华,收为学生。

    如此,从出身上来看,李春芳也是江南党的一份子。

    在大方向上李春芳肯定是站在江南党这一阵营的,不过现在出了迁都的事,李春芳也得为自己争取一下合法利益。

    他没有张居正那么好命,去了一趟就成了陆远的随官,虽然是嘉靖二十六年的状元公,也是江南党重点培养的政治梯队一员,可直至今日,他还没有机会见到身为江南党魁的陆远,两者如今的身份差距太悬殊了。

    而现在,李春芳很担心自己的政治前途。

    “原来是李侍郎。”张四维客气答话:“您有什么问题尽管问。”

    “就是刚才海主事的问题。”

    李春芳看向海瑞,继续言道:“监院风传,张参政这次来是为了六月份皇上禅位迁都回南的事情,是吗?”

    “是。”

    “迁都回南之后,北京如何自处?”

    张四维左右一看,见身边已经有不少官员围了上来,知道一时半会是走不掉了,便自言道:“迁都之后,北京各衙门停止办公。”

    周遭瞬间鼓噪起来。

    “都安静。”

    李春芳还是很有号召力的,他压下了吵杂的议论声,看着张四维继续问道。

    “停止办公?那老夫和北京上万同僚去哪里?”

    “这不是正在协商吗。”张四维皱眉沉声道:“这次某来北京就是奉了太师的指示来和内阁三位阁老、九卿堂官们协商处置此事,现在协商还没有一个共识结果。”

    “这有什么好协商的。”

    “就是,凭什么迁都回南就要把我们都赶走。”

    “当年成祖迁都北京的时候,不一样把南京留了下来。”

    “祖制不能擅改啊。”

    “对,不能改成祖的祖制。”

    “国都不能南迁,要留在北京防御蒙古人呢。”

    眼见着一群人越说越激动,什么借口都找了出来,陆鸣开了口。

    “诸位,诸位安静,且听我一言。”

    一群人的目光移向陆鸣,纷纷皱眉。

    “你是何人?”

    “没穿官袍,难不成只是个生员?”

    “在下姓陆,单名一个鸣字,既不是官也不是生员。”

    “不是生员?那就是平民了?”

    “谁让你进皇宫的,你有什么资格进皇宫。”

    有官员一听更激动起来,刚说了两句就被身边同僚拉住:“你急什么啊,没听人家说吗,人家姓陆。”

    “什么陆不陆”

    议论声逐渐降低,激动的官员们这才反应过来。

    姓陆,能让张四维这个陆远大秘带着进皇宫,身份呼之欲出了。

    “太师是在下堂兄。”陆鸣扫视一圈:“也是太师让在下来北京,协助张大人协商迁都事宜的,各位大人不要着急,让在下说两句。”

    压住了众人的声音后,陆鸣看向李春芳:“李大人,就迁都之事,今日在下和张大人已经当着三位阁老的面、九卿堂官的面给出了解决办法,保证你们所有人都不会因为迁都而被罢官弃用。”

    “怎么可能?”

    “真的吗?”

    “你说的算不算数啊。”

    李春芳也是面露不信:“上万名官员,南京方面准备怎么安置。”

    “简单。”陆鸣提起调门:“迁都之后,北直隶改河北承宣布政使司,设三司和巡抚衙门,顺天府改北京府,同南京府、上海府、广州府升格为正三品直辖府,除知府衙门外添设巡抚衙门。

    南直隶拆出安徽、江苏两个省,如此一来,最少多出三到四百个编制,可以安顿一部分官员。

    没有得到安顿的官员全部进入南京各衙门,南京六部、五寺、都察院、通政使司、海关、国管局等衙门会改制,以六部为例,除了尚书仍未一人不变之外,取销左右侍郎官职,只称侍郎,各部设四至六名侍郎。

    部辖各司主官取消郎官官职,统称司长,增设三至五名副司长,再及下各清吏司一一改制增设副职,这十五个衙门完全有能力接纳所有因为停止办公而没法安置的诸位大人。

    按照各位大人如今的品轶,一级不降通通留用!就比如你李春芳李大人,迁都之后,你去到南京仍为礼部侍郎,品轶仍为正三品。”

    “此话当真?”

    “你真能做主?”

    “诸位大人,在下是带着太师指示来的,这么大的事,如果太师不同意,在下敢私自替太师做主吗。”

    此话一出,一群人纷纷叫起好来,有甚者更是在得到陆鸣千真万确的拍胸脯保证后鼓掌欢呼。

    迁都去哪无所谓,重要的是自己的官位不能因为迁都稀里糊涂的没有。

    “但现在这事也遇到了阻力。”

    陆鸣此刻话锋一转叹声道:“诸位大人有所不知,虽然太师一心为各位大人着想,呕心沥血的想着如何安顿事宜,但就在北京,有些人不愿意看到你们得到安置啊。”

    “此话何意?”

    “诸位大人皆有去处可安置,然北京九卿堂官,他们可没有二品的官缺能安身,所以他们不同意这种安置办法,今天的协商会议又一次无疾而终。”

    陆鸣两手一摊:“各位大人,太师是诚意拳拳,太师指示过,要求在下和张大人务必协商,事实上我们也做到了,拿出了诚意,对你们,太师不仅会全部安置接纳,保留你们的品级一级不降,同时,太师还决定,加俸!”

    一句加俸让场面又安静下来。

    这个词可真是太陌生了。

    大明朝的官俸已经多少年没有增加了。

    陆鸣继续说道:“虽然太师还没有说出一个准数的加俸数字,但最少也要加三成以上,是最少!”

    上千名官员顿时骚动起来。

    原以为是大裁员,结果发现新老板不仅将他们的编制级别保留,而且还要涨工资。

    这可真是瞬间从地狱到天堂。

    陆鸣适时半转身向文渊阁的方向一指:“只要九卿堂官们不再拦着,这次协商,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说完话,陆鸣同着张四维打了一个眼色,二人立刻冲着周围作揖施礼,抽身离开。

    让北京官员们的矛头对向顾可学他们吧。

    张四维上了马车之后也不得不感慨陆鸣处置的够漂亮,但还是有疑虑。

    “贤弟,太师从没有说过要加俸的事啊。”

    “太师确实没有说过。”

    “啊?”张四维惊容道:“那你刚才还信誓旦旦的保证,万一,万一到时候。”

    “这钱我出。”

    陆鸣言道:“太师对我们一家恩重如山,将远东赚的钱分给了我们这一支三成,那时候还不显眼,如今已是天文数字,无德者难以驭财,我愿意拿出我们这一支的部分分红上交给户部,足以支付官员们的三成加俸了。”

    “去年,全国户部在官员官俸的总开支项为三百九十七万两,按四百万算,加三成也不过才一百二十万两,我们家拿的出来。”

    张四维无话可说了,许久之后很是认真的对着陆鸣拱手。

    “贤弟大义啊。”

    “尽快替太师处置掉这些烦心的琐事,才是对太师如天之恩的偿报。”

    陆鸣看向张四维:“张大人您说对吧。”

    后者点了点头。

    “是,贤弟说的对。”

    前面张四维还对这次协商的前景不看好,万没想到这一转眼的功夫,陆鸣就把这件事处置的如此妥善。

    留编制、提俸禄、转矛盾。

    现在该轮到顾可学这些个北京九卿们头疼了。(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首辅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首辅》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首辅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首辅》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