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1章.思春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唐小兵第0041章.思春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深夜的长安城,三更已过!

    正是万籁俱寂之时,可是在太极宫的一角,却还有很多人正在忙碌着。

    这就是掖庭宫!

    长安城内的大小太监都住在这里的西南角,称之为内侍省。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叫太仓的地方,是保证整个宫廷吃穿拉撒用的仓库。

    然而,在这些忙碌的人中,有很多犯罪官僚的家属,被发配到这个地方干着最为低贱的工作。

    他们无名无份,称之为宫婢。

    郑氏就是其中的一员!

    她是上官婉儿的母亲,实际上是个洗衣妇。

    每天总是有洗不完的衣服,尤其是天后娘娘的衣服。

    在洗衣服的时候,总是会有太监在旁边盯着看,只要稍有差池,就免不了一阵责骂。

    如果罪过大一点,那就要挨打了。

    “干快点!明天天后娘娘要举行重大的仪式!”

    有个小太监,手里拿着鞭子,早已经等得不耐烦了。

    看来,郑氏挨打已经是家常便饭。

    “阿娘,我来帮你!”

    上官婉儿骑着一只灯笼摇摇晃晃地走了过来,这只白色的灯笼,把她的影子照得长长的,在地上也可以看得出她那豆蔻少女的身材。

    “婉儿,你就不要来捣乱了!”

    小太监一看到上官婉儿,语气更是变得柔和了很多。

    不像刚才训斥她的母亲郑氏的那种凶狠的语气了。

    此时的上官婉儿,只是一个小小的女孩,没有任何的名分。

    如果硬要给上官婉儿加个名分的话,那还是宫婢。

    因为,上官婉儿最近和太平公主两个人交往甚密,而且很多人都知道了她的聪明可爱,尤其擅长诗文。

    因此她的名气很快就穿过这高高的宫墙,在长安城内,渐渐地家喻户晓了。

    “张力士,王公公呢?”

    原来这个太监叫张力士,王公公应该是他的上司。

    在唐朝的时候,外人称太监,都叫力士。

    比如这个姓张的太监就叫张力士,姓王的太监就叫王力士。

    只不过王公公的品阶要高一些,就称之为公公罢了。

    “咱家不知!”

    此时此刻的张力士,一看到上官婉儿,顿时脸上笑成了一朵花。

    如果是在白天,一定会看得很清楚的。

    只不过现在是大晚上的,他也要回去歇息了。

    咱家,是太监的自称。

    如果在皇帝的面前或者是其他的达官贵人的面前,就称之为奴才。

    “我帮我的阿娘快点干完吧,回家还要教我写诗写字呢!”

    看到上官婉儿如此坚持,王公公就只好任由她去。

    不过,刚才的态度早已经消失不见了,完全换了一副嘴脸。

    这就是所谓的狗眼看人低吧!

    在这掖庭宫之内,每天都上演着同样的戏码。

    一出出悲喜剧,构成了唐王朝的历史。

    “婉儿,你的手那么娇贵,就不要你帮忙了,为娘可以自己来!”

    郑氏满头大汗,她的两只手早已经被水给漂白了,甚至微微有些发肿。

    一天到晚她几乎忙个不停,每天回到住处已经是深夜。

    在教上官婉儿一些诗书字画之后,新的一天又重新开始了。

    “阿娘,你不要管我,我就是要帮你嘛!”

    上官婉儿不仅是个很有主见的人,而且性格还很倔强。

    就这点性格,和武则天最小的女儿太平公主差不多,再加上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爱好,因此历史的机遇使他们在这里相会。

    由于有了女儿的帮忙,郑氏的衣服很快就洗完了,而且按照宫廷的规矩晾晒完毕。

    母女两人就提着灯笼,回到了他们的住处。

    “阿良,刚才那个力士好像在骂你?”

    上官婉儿,满是关切地看着母亲,心里的苦不敢表露出来。

    “婉儿,别说这么多,赶快把笔墨纸砚摆好,为娘今天还没教你呢!”

    上官婉儿母亲的家庭是个书香之家,上官婉儿自己的上两代更是如此。

    她的爷爷名叫上官仪,可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在太宗皇帝的时候就考上了进士,这一年他的爷爷只有不到二十岁。

    贞观初年就当上了弘文馆直学士,是宫廷的秘书郎。

    太宗皇帝每次写文章的时候,都要请他修改稿件。

    皇帝每次有私人宴会都要邀请他参加。

    高宗皇帝继位之后,就成了秘书少监,后来又升迁为西台侍郎,是个正三品的高级官员。

    上官仪是个非常正直的人,可以说是疾恶如仇。

    他在历史上留下了夜壶撒尿的美谈,一时之间传为佳话。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人物,却因为在政治斗争之中不小心站错了队,最后不仅仅自己掉了脑袋,还祸及子孙。

    上官仪的儿子,也就是上官婉儿的父亲上官庭芝,也是个大才子,最后也被武则天杀害了。

    因为上官婉儿在他们被害死的时候,才刚刚出生,就跟着她的他母亲郑氏,被贬为宫婢。

    时间一晃就过了十几年,上官婉儿已经成了一个小姑娘了,看上去比她的实际年龄似乎要成熟一些。

    唐朝的法律规定,女子的结婚年龄为十六岁,上官婉儿虽然只有十二岁,但是无论是身高还是长相都和十六岁的待嫁闺女差不多。

    “阿娘,我今天的任务是抄经书,都已经抄好了,不过这里面有很多字我不认识,你只需要教我认字就可以了!”

    上官婉儿是个听话的孩子,而且心地也很善良,她和母亲两个人相依为命,很快就成长为一个满腹经纶的奇女子。

    “婉儿,为娘有些担心!”郑氏叹了一口气,说道。

    “阿娘,你有什么心事?”

    上官婉儿觉得她母亲今天有些奇怪,和往日不一样。

    “我怕教你这么多,到时候会害了你!”

    俗话说得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上官婉儿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因为卷进了朝廷的政治争斗,最后被白白的害了性命。

    她很担心上官婉儿会走她爷爷和父亲的老路。

    “害我什么?你不是说吗?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也不尽然呀!”

    上官婉儿提着油灯,放在桌上之后,很快就摆上了笔墨纸砚。

    这是他们娘俩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抠出来的几个铜板买回来的笔墨纸砚。

    上官婉儿熟练地开始磨墨,很快小屋子里就充满了墨汁的香味。

    古人是非常重视笔墨纸砚的制作流程的,他们所使用的无烟墨,就被工匠们反复捶打上万次,然后定制成型的。

    虽然他们的地位很低,但是毕竟是在宫廷里的缘故,能够接触到的材料都是上好的材料。

    “婉儿,今天为娘不想教你了,要不咱们早点睡吧!”

    “这……”

    上官婉儿有些为难地看着自己已经磨好的墨汁,不想浪费这段时间。

    因为她和太平公主两个人约好,要参加明天宫廷内举办的诗会大赛呢。

    太平公主也是个聪明伶俐的小姑娘,是武则天最疼爱的小女儿。

    其实太平公主还有个姐姐,就是安定思公主。

    只可惜这个安定思公主刚刚出生没有多久,就被她的母亲武则天给害死了。

    被害死的原因,历史书上早有记载,主要是为了和王皇后争权。

    王皇后是太原王氏的千金,在嫁给唐高宗之后,一直没有子嗣。

    在武则天之前,高宗皇帝宠爱萧贵妃,并且生下了几个小孩。

    因此,萧贵妃并没有把王皇后放在眼里,时时刻刻想废掉王皇后。

    王皇后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就劝唐高宗将武则天从感业寺带回宫内。

    她的本意是要武则天和萧贵妃两个人之间斗来斗去,自己的左上观虎斗。

    最后的结局,世人都看到了。

    王皇后最后被废除了皇后的称号,由武则天取而代之。

    萧贵妃最后也死得很惨,生下的女儿,一直到快四十岁还嫁不出去,如果不是狄仁杰帮忙,那么他们恐怕就永远老死在宫中了。

    这些,作为宫婢的郑氏,自然也都看在眼里,她知道宫廷斗争的凶险,自然也不希望唯一的女儿上官婉儿,最后会卷入其中。

    然而,历史的进程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上官婉儿不仅仅聪明好学,而且还和太平公主打得火热,两个人之间真的可以说是情投意合。

    他们有的时候甚至还会假扮男女,夫妻结婚呢。

    此时的上官婉儿尽管没名没份,但是在宫廷之内已经算得上是一个小小的知名人物了。

    “婉儿,你的脸色好像不太好?”

    母女俩这个时候躺在床上,郑氏很快就发现了,婉儿有些不高兴,就担心地问她。

    上官婉儿摇了摇头说道:“阿娘,我昨天做了个噩梦!”

    “做什么噩梦了?”

    郑氏还是有些担心,尽管他爷爷和父亲的事情已经过了这么多年,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她也许会从旁人那里听说爷爷和父亲的事情。

    如此惨烈的家庭巨变,说不定会给他的心灵造成强烈的冲击。

    “我梦到自己坐车,后来车翻了!”

    看来上官婉儿昨天的一场梦,让她一直耿耿于怀。

    “你坐车,是和太平公主一起吗?”郑氏有些担心的问道。

    “不是,我们不是在一起,不过在梦中我们在一起……”

    “那……梦中还有其他人吗?”

    上官婉儿想了一想,说道:“好像还有一个叫赵塘的人!”

    “赵塘是谁呀?为娘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

    赵塘其实就是赵勇,上官婉儿在梦中给他改了名字,因此她只记得赵塘而不记得赵勇。

    “是张怀德将军的义子!”

    “张怀德将军?你是说是散关的张怀德?”

    “你也认识张怀德将军?”

    上官婉儿有些意外,没想到她的娘亲也知道这个人。

    “我听说了,昨天在洗衣服的时候,看到王公公他老人家说的!”

    “王公公他老人家说了些什么?”

    “他说张怀德这个老不死的,怎么又收了个干儿子!”

    “张怀德将军难道自己没有子嗣?”

    “听说是有儿子,不过是个傻儿子!”

    很显然,郑氏说的这个傻儿子就是张怀水。

    “傻儿子也是儿子呀!又不是什么皇亲国戚,要这么多干儿子干什么?”

    看起来上官婉儿还是天真了一些,他哪里知道张怀德的心思。

    根据黑山老妖无意中透露出来的,张怀德不停地收干儿子,其实就是为了他找人药引子。

    只不过赵勇看起来聪明伶俐,有精明能干,所以张怀德就真的把他收了干儿子。

    而且还通过王公公的关系,给他在朝廷谋了两个官职,分别是画师和乐正!

    尽管都是个从九品下的最低的官阶,但是每年好歹也能够得到几百担粮食。

    更为重要的是,赵勇还将有机会接触到朝廷的最高层。

    将来也许会有一番真正的作为,而不仅仅是在散关。

    “多子多福,你这个傻孩子!”

    郑氏看到上官婉儿如此可爱,忍不住捏了捏她的鼻子。

    “唉呀,阿娘,你捏痛我了!”

    上官婉儿假装要撒娇,猛地一头扎进郑氏的怀里。

    “为娘觉得,你再过几年长到十六岁了,干脆找个好人家嫁人算了!”

    “阿娘,我不想嫁人,我想一辈子陪着您!”

    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

    看到郑氏如此急着要把自己嫁出去,上官婉儿的心一下子变得悲楚无比。

    她其实已经听到了自己的爷爷和父亲的悲惨遭遇,当然也能理解郑氏所说的话里面的真实意图。

    只不过不想让母亲担心,上官婉儿就只好假装糊涂。

    眼下,上官婉儿只希望能够开开心心的长大,其他的还真的没想那么多,更别说嫁人了。

    “傻孩子,女大当嫁!难道你还想坐牢不成?”

    看到女儿如此疼爱自己,郑氏很是开心。

    不过根据唐朝的法律,如果女子到了出嫁的年龄还不出嫁,那也是要惹上官司的。

    因为当时的统治者为了增加人口,就只好通过法律的形式强制规定,女子到了结婚的年龄必须出嫁,要不然就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十恶不赦,就是在唐朝的法律里面写得清清楚楚。

    不过,这种事情并不是属于十恶不赦的范围。

    “我宁愿砍头,也不愿意离开阿娘!”

    谁知上官婉儿就是个死脑筋,一定要和郑氏争个胜负。

    “好吧,如果说要砍头,那就砍我的脑袋吧!你的脑袋还是留下来……”

    他们两个今天的谈话显得有些悲壮,这也许是苦中作乐。

    两个人也不知道这种苦日子还会过多久,这就是封建社会对底层人的悲哀。

    在唐高宗和武则天共同执政的时期,唐朝的经济社会水平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阶段。

    西域作为非常重要的丝绸之路通道,吸引了很多胡商到都城长安来开展贸易活动。

    只不过,这种贸易活动是打着所谓朝贡的幌子来进行的。

    整个封建社会都是重农抑商,经商之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

    不管是唐高宗还是武则天,他们执政的有些时期甚至不允许商人骑马。

    因为战马是唐朝的一种非常宝贵的战略资源,主要用于战争。

    这一段时间,唐朝的西部并没有大的战事,不管是突厥还是吐蕃,都处于相对低调状态。

    突厥在此前的几场大战之中,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吐蕃的情况稍微好一些,占领了吐谷浑的一些地方,还需要慢慢的消化消化,才能够稳固其统治。

    东部的高勾丽虽然已经亡国了,但是唐朝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就启用当地的土人治理这个地方。

    然而,这些土人首领并不一直是安分的,他们随时都有可能会起来造反。

    “阿娘,你别说这么难听的话。你说我梦里见到的这些人,会不会真的见到?”

    “婉儿,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我是说有一天我走在朱雀大街上,会不会真的见到这么一个人?”

    “这个为娘就不知道了!”

    “唉,我也说不清楚,反正做了这个噩梦之后,我的心里乱糟糟的,心情一直都不好。”

    “多想想开心事就好了,别一天到晚梦见这个梦见那个!”

    “阿娘,你这么一说我就想起来了。太平公主说她也做了个怪梦,奇怪的是,梦里的情形和我在梦中的情形都是八九不离十的!”

    本来处于昏昏欲睡状态的郑氏,一下子就清醒了许多。

    “你说的可是真的?”

    “我怎么敢骗你呢?所以我才心情烦躁,就想问问你呢!”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你还说你的年龄小,不想离开为娘,依我看你这就叫做……思春吧!”

    “阿娘,什么叫思春呀?”

    上官婉儿当然知道什么叫思春,只不过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

    她主要是想让郑氏开心一些,这样自己也会开心一些。

    “思春就叫做……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那到底什么叫思春呀?”

    如此看来,古时候人们的性启蒙教育的确是难以启齿的。

    更何况是他们这种书香门第出身的人,就更难以把话说得这么直白了。

    “思春,就是天天想到过春节!”郑氏笑道。

    “阿娘,你真有意思!春节过后就是寒食节和清明节。咱们这宫廷内经常过节的,你怎么就想过春节呢?”

    尽管他们的身份地位很低,可是每个节日却并没落下。

    这也许是这一时期的上官婉儿,唯一沾光的地方。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唐小兵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唐小兵》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唐小兵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小兵》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