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李明锴并不是第一次来帝都了,但是到海军部却还是第一次,实际上,如果不是有门口的哨兵和偶尔有身着海军制服的军官出入,你很难把这个外表平平无奇的大院和叱咤风云的海军联系在一起。
检查过证件后,门卫打了个电话,放下电话后,指了一下院内西侧的一栋4层的小楼,“上尉,装备办公室在4号楼”
当顺着门卫的指引来到装备办公室,李明锴终于明白为什么门卫没有和他说吗门牌号了。
帝国海军装备技术办公室,简称海军装备办,虽然名字里面有个办公室的名字,在编制上也就是帝国海军部直属的一个办公室级别的机构,但是实际上这个是一个庞大的军事行政部门,下属水面舰艇、航空、潜艇、武器、电子设备、动力等六个专业部门,整个部门将近400人。整个海军装备办的正式人员中,除了文职人员外,军职人员即使最初级的办事员都是中尉军官,而主任则是准将军衔,这也从侧面反映除了这个部门的重要性。
现在李明锴就站在海军装备办主任袁骥准将的办公室里。100多平米的房间中最显眼的就是排成两排的助理的办公桌,显然袁骥平常的工作时非常繁忙的。
“上尉,情况我已经大致了解了,一会小刘会带你去办理各种手续,本周你先熟悉一下装备办的情况,下周正式开始工作。”袁骥扶了一下自己的眼镜。
“是的,长官!”李明锴敬了一个礼,然后跟着那个被称为小刘的三十多岁的上尉走出了办公室,李明锴注意到,办公室门口,有四五名军官都抱着各种文件夹等待召见。
“李明锴上尉,你好。我叫刘永光。”刘姓上尉一边走着,一边递过来一个小本子,“这是你的临时通行证,我现在带你去你的办公室,已经有个两舰队人员的过来报道了,其他人员应该会在今天过来。”
说话间,李明锴已经被带到了一间大型的办公室,里面是整齐地摆放着二十多张办公桌,然后就是文件柜和一个小型的会议区,李明锴注意到,办公桌只有三四张空着的了,所以各舰队抽调的人员只是这次参加海军装备发展规划编制人员的一小部分而已。
“中校,这是第七舰队派来协助这次规划编制工作的李明锴上尉。”刘永光将李明锴带到了办公室前排的一张办公桌前,“这是装备办负责这次规划编制的曾文山中校。”
“那么,李明锴上尉,后续有什么问题你直接询问曾文山中校,或者也可以来问我。”刘永光交代完后,匆匆离开了办公室。
看得出来,曾文山也很忙,在简要和李明锴寒暄了几句后,介绍了一下这次工作的情况后,就一头扎进了面前的文件中。
经过一个上午,李明锴算是大致了解了这个新部门的情况。基本上,整个海军装备技术办公室八成以上的军官都是技术出身,其中不乏从兵工厂或者军事装备研究院、所调过来的,而如同他这样,从各种部队借调过来的军官也有不少,而且基本上都是负责各部队重要装备研制工作的。显然,这个办公室的权限范围很宽,怪不得级别那么高了。
“中校,请问,我想查阅一下之前的装备发展规划编制的相关资料,应该去哪里呢?”李明锴决定还是从收集资料开始自己的工作。
“资料室在负一楼,你的临时通行证是二级保密权限,你可以用它去那里借阅资料。”曾文山翻看着文件,头也不抬地回答道。
说是资料室,实际上是占据了整个大楼的负一楼的一个巨大的资料文献仓库。接待李明锴的是一名四十来岁的女军官,肩膀上同样是上尉军衔。“上尉,这是您需要的资料的目录,你查询后我会把相应的资料找给你,不过每次只能借阅两份,阅览室在走廊的尽头。另外,所有资料只能浏览,不得抄录。明白了吗?”
李明锴点点头,他明白,这里的资料都是帝国海军的各种装备文件,如果不是他临时通行证的权限足够,不要说借阅文件,恐怕连目录都看不到。
李明锴从目录中选定了一份自己需要的文件后,便拿到阅览室仔细阅读起来。很快,他就陷入了装备资料和数据的世界。
相较于陆军,海军这种技术兵种对装备的依赖程度可以用“生命线”来形容,所以,帝国海军的装备研究和制造体系,即使以李明锴这样的穿越者看来,也是足够震撼,仅仅海军部直属的,就有二十多家设计和科研院所,他们的成果将在帝国三个大型造船集团下属的大小二十余家造船厂和无数的配套企业以及上百万员工的手中,变成一艘艘巨大的战舰。
作为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国家,从原料采集到最终的成品生产,东煌帝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难得的是,由于帝国从建国以来一直秉承的重视创新发展的思路,帝国几乎在所有技术上都最少保持了世界领先的地位。先进的科技加上强大的制造能力,这也是帝国海军敢于提出所谓“两强”策略的底气。
但是,从资料中也能看出,上次大战给帝国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军事工业方面,为了缓解大战带来的人员和经济的损失,帝国不得不大大减少了对军事,特别是海军这种吞金兽的投入,大量的造舰计划被放弃,大量的技术装备的开发项目被搁置,甚至已经完成的,也只是少量试装。实际上,《阳城条约》的最终签订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当然,《阳城条约》的签订,并不意味着各国海军军备竞赛的停止,无非是这种竞争,从量向质进行了转变。而且各种研发几乎都是针锋相对的,都试图制造出足以压倒、起码是抗衡对手的武器。
比如,白鹰已经拿出了装备9门406mm炮,排水量45000吨的新型战列舰方案,皇家也有类似的狮级方案,另外据说空前的457mm的巨炮也已经投入了预研,甚至铁血国这样并不是世界一流的海军都感受到压力,开始了新式战列舰的设计工作。帝国海军的类似项目的战舰也已经在年初提交了设计,当然由于最近的变动,后续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李明锴也欣喜地看到,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外在压力的不断增大,帝国已经慢慢加大了对军备投入的力度,这台巨大的战争机器已经挂入了加速挡,越来越多的新型战舰、飞机、弹药的研制和列装都已经提上了日程。总之,全球的军事竞争就如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只有坚持到最后的,才会是最终的胜利者。
“上尉,我们要下班了。”当一个中尉军官来提醒他的时候,李明锴才发现已经是晚上八点了,他抱歉地点了下头,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座巨大的宝库。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检查过证件后,门卫打了个电话,放下电话后,指了一下院内西侧的一栋4层的小楼,“上尉,装备办公室在4号楼”
当顺着门卫的指引来到装备办公室,李明锴终于明白为什么门卫没有和他说吗门牌号了。
帝国海军装备技术办公室,简称海军装备办,虽然名字里面有个办公室的名字,在编制上也就是帝国海军部直属的一个办公室级别的机构,但是实际上这个是一个庞大的军事行政部门,下属水面舰艇、航空、潜艇、武器、电子设备、动力等六个专业部门,整个部门将近400人。整个海军装备办的正式人员中,除了文职人员外,军职人员即使最初级的办事员都是中尉军官,而主任则是准将军衔,这也从侧面反映除了这个部门的重要性。
现在李明锴就站在海军装备办主任袁骥准将的办公室里。100多平米的房间中最显眼的就是排成两排的助理的办公桌,显然袁骥平常的工作时非常繁忙的。
“上尉,情况我已经大致了解了,一会小刘会带你去办理各种手续,本周你先熟悉一下装备办的情况,下周正式开始工作。”袁骥扶了一下自己的眼镜。
“是的,长官!”李明锴敬了一个礼,然后跟着那个被称为小刘的三十多岁的上尉走出了办公室,李明锴注意到,办公室门口,有四五名军官都抱着各种文件夹等待召见。
“李明锴上尉,你好。我叫刘永光。”刘姓上尉一边走着,一边递过来一个小本子,“这是你的临时通行证,我现在带你去你的办公室,已经有个两舰队人员的过来报道了,其他人员应该会在今天过来。”
说话间,李明锴已经被带到了一间大型的办公室,里面是整齐地摆放着二十多张办公桌,然后就是文件柜和一个小型的会议区,李明锴注意到,办公桌只有三四张空着的了,所以各舰队抽调的人员只是这次参加海军装备发展规划编制人员的一小部分而已。
“中校,这是第七舰队派来协助这次规划编制工作的李明锴上尉。”刘永光将李明锴带到了办公室前排的一张办公桌前,“这是装备办负责这次规划编制的曾文山中校。”
“那么,李明锴上尉,后续有什么问题你直接询问曾文山中校,或者也可以来问我。”刘永光交代完后,匆匆离开了办公室。
看得出来,曾文山也很忙,在简要和李明锴寒暄了几句后,介绍了一下这次工作的情况后,就一头扎进了面前的文件中。
经过一个上午,李明锴算是大致了解了这个新部门的情况。基本上,整个海军装备技术办公室八成以上的军官都是技术出身,其中不乏从兵工厂或者军事装备研究院、所调过来的,而如同他这样,从各种部队借调过来的军官也有不少,而且基本上都是负责各部队重要装备研制工作的。显然,这个办公室的权限范围很宽,怪不得级别那么高了。
“中校,请问,我想查阅一下之前的装备发展规划编制的相关资料,应该去哪里呢?”李明锴决定还是从收集资料开始自己的工作。
“资料室在负一楼,你的临时通行证是二级保密权限,你可以用它去那里借阅资料。”曾文山翻看着文件,头也不抬地回答道。
说是资料室,实际上是占据了整个大楼的负一楼的一个巨大的资料文献仓库。接待李明锴的是一名四十来岁的女军官,肩膀上同样是上尉军衔。“上尉,这是您需要的资料的目录,你查询后我会把相应的资料找给你,不过每次只能借阅两份,阅览室在走廊的尽头。另外,所有资料只能浏览,不得抄录。明白了吗?”
李明锴点点头,他明白,这里的资料都是帝国海军的各种装备文件,如果不是他临时通行证的权限足够,不要说借阅文件,恐怕连目录都看不到。
李明锴从目录中选定了一份自己需要的文件后,便拿到阅览室仔细阅读起来。很快,他就陷入了装备资料和数据的世界。
相较于陆军,海军这种技术兵种对装备的依赖程度可以用“生命线”来形容,所以,帝国海军的装备研究和制造体系,即使以李明锴这样的穿越者看来,也是足够震撼,仅仅海军部直属的,就有二十多家设计和科研院所,他们的成果将在帝国三个大型造船集团下属的大小二十余家造船厂和无数的配套企业以及上百万员工的手中,变成一艘艘巨大的战舰。
作为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国家,从原料采集到最终的成品生产,东煌帝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难得的是,由于帝国从建国以来一直秉承的重视创新发展的思路,帝国几乎在所有技术上都最少保持了世界领先的地位。先进的科技加上强大的制造能力,这也是帝国海军敢于提出所谓“两强”策略的底气。
但是,从资料中也能看出,上次大战给帝国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军事工业方面,为了缓解大战带来的人员和经济的损失,帝国不得不大大减少了对军事,特别是海军这种吞金兽的投入,大量的造舰计划被放弃,大量的技术装备的开发项目被搁置,甚至已经完成的,也只是少量试装。实际上,《阳城条约》的最终签订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当然,《阳城条约》的签订,并不意味着各国海军军备竞赛的停止,无非是这种竞争,从量向质进行了转变。而且各种研发几乎都是针锋相对的,都试图制造出足以压倒、起码是抗衡对手的武器。
比如,白鹰已经拿出了装备9门406mm炮,排水量45000吨的新型战列舰方案,皇家也有类似的狮级方案,另外据说空前的457mm的巨炮也已经投入了预研,甚至铁血国这样并不是世界一流的海军都感受到压力,开始了新式战列舰的设计工作。帝国海军的类似项目的战舰也已经在年初提交了设计,当然由于最近的变动,后续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李明锴也欣喜地看到,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外在压力的不断增大,帝国已经慢慢加大了对军备投入的力度,这台巨大的战争机器已经挂入了加速挡,越来越多的新型战舰、飞机、弹药的研制和列装都已经提上了日程。总之,全球的军事竞争就如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只有坚持到最后的,才会是最终的胜利者。
“上尉,我们要下班了。”当一个中尉军官来提醒他的时候,李明锴才发现已经是晚上八点了,他抱歉地点了下头,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座巨大的宝库。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