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铸炮(一)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明末问鼎第八十章 铸炮(一)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主事马一川找来的三个工匠年纪都差不多,刘山君目测大概在四十岁上下,此时站在刘山君面前显得很拘束。

    “大人,这三人便是炮匠了,当初都在各地兵仗所干过,请大人示下。”

    刘山君点了点头,说道:“不用紧张,本百户叫你们来,是准备将你们从火铳区调到火炮区去,从今天开始,工坊会为你们招募伙计帮手,你们三人要跟着本百户学习如何铸造火炮,为我广鹿岛尽快铸造出一批可用的精良火炮来!”

    三个炮匠一开始还很紧张,可是听到刘山君竟然要教自己铸炮,不由得瞪大了眼睛:难道说百户大人还懂得铸炮?

    就连一旁的小旗官符宗也很是诧异,刘山君赶来火器工坊,将自己也叫来,路上便说起亲卫旗重新整编的事情。

    刘山君准备任命小旗官符宗为广鹿岛炮队主官,从亲卫旗中调配四十人作为炮队炮手。

    符宗听闻心中还很欣喜,可是此时却有些迟疑:大人真的会铸炮吗?

    按照刘山君心中的计划,此番铸炮以自己改良的一种新型火炮为先,至于此时明军之中流行的佛朗机炮、红衣大炮等中型、重型火炮,还是再等等吧,以目前广鹿岛的财力和技术积累,以及鞑子留给刘山君的窗口期,这些火炮恐怕是来不及,也没有能力铸造出来的。而且这些火炮都有一个共同的弊端,那就是太重了,机动性非常差,这是刘山君摒弃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在刘山君的计划中,一门新型火炮由一名队长、一名瞄准及发射手、一名填装手、一名炮弹手组成小队就可以发射,符宗手下的四十人就可以装备十门新型火炮,就目前的局面来说,也足够撑场面了。

    “不管是炮队还是其余各旗,编制上还是太简单了,等到下次扩编的时候,要加入斥候、辎重兵、火兵等......”

    就在众人愣神的时候,刘山君的心中则在规划着之后的种种细节。

    一旁的马一川虽然不是专门的炮匠,但是所谓触类旁通,对于铸炮工艺也是懂得一些的,此时听闻刘山君懂得铸炮,心中也是稀奇,便抱拳说道:“大人,不如现在咱们就去火炮区那边,火炮区虽然还没来得及招募人手,但是一应铸炮器具已经齐备。”

    刘山君点了点头,便招呼众人前去。而马一川担心人手不足,又临时从火铳区调了几个伙计过来帮手,还从火铳区搬来了一些优质生铁,都是从冶炼工坊送过来的。

    此时一切齐备,马一川便心急的说道:“大人,咱们是不是开始铸炮?”

    另外三个工匠也是跃跃欲试,想看看这位百户大人会如何铸炮,与自己所学是否相通。

    刘山君见众人心急,便笑着说道:“铸炮之前,先请马主事说说铸炮的门道吧。”

    马一川说道:“属下遵命。”

    “大人,属下并不是专门的炮匠,所说也只是大概:这铸炮最好应该用铜,如此火炮的寿命才会比生铁铸成的火炮长。只是铜料太贵,还是使用生铁铸炮造价低,适合大量铸造。而且生铁含硫较少,也很适合铸炮,所以小人建议咱们使用生铁铸炮......”

    刘山君听着马一川的讲解,同时回忆起自己之前看过的一些资料:历史上大明万历四十七年的时候,徐光启奉命练兵以拱卫京城的时候,就建议朝廷在福建和广东招募匠人来京铸炮。崇祯三年,他又自请赴广州铸炮,其原因便是:“工匠甚众,铁料尤精,价亦可省三分之一……”而在崇祯初年,两广总督王尊德一次性就铸炮二百门。

    可见即便到了明末,大明的军工产量还是很客观的,只是各级官吏层层克扣,铸造出来的火器质量令人堪忧。

    此番刘山君准备在新型火炮的炮身上增设炮耳,便于将火炮架设在炮车上,以及调整射击角度和移动方便,便于在战场上“走位”。

    在来火器工坊之前,刘山君已经画好了新式新型火炮的草图,此番要制造的火炮是一种滑膛炮,大体也可以算是一种仿制的红夷大炮,不过蓝本要稍微先进一些,而且重量也更是轻了许多,算是一种“简略版”的红衣大炮。

    这种火炮是仿制后世19世纪早期,法军装备的一种12磅加农炮,并且根据刘山君所知道的知识加以改良了一下,将火炮的炮身加长、炮筒加厚,增加了准星和炮耳等。

    按照设计,刘山君估计这种新型火炮的有效射程为两里左右,最大仰角射程为三里左右,炮身重量大概在一千两百斤左右。

    这种重量的火炮装上炮车,完全可以由一匹驮马,或者数名士兵拉着走,在战场上灵活机动的打击敌军。

    此时马一川已经说完,刘山君也从思绪之中回过神来,便将自己画好的图纸递了过去。

    马一川连忙双手接过来,其余三个炮匠也围了过来,几人仔细看着图纸,众人还不时小声指指点点,当着刘山君的面讨论了起来。

    刘山君等众人讨论了一会儿,便笑着问道:“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铸炮?”

    一名工匠当即说道:“回大人,当然是先制造泥模了!”

    马一川和其余工匠也是纷纷附和着,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一样,毕竟此时工匠铸炮都是用这个办法的,东方、西方都是一样。

    刘山君却不是很满意,当即否决了众人的提议。原因有两个:铸炮周期太久,成品率太低!

    眼见如此,马一川和几个炮匠互相看了看,心中都暗道:“百户大人果然不是很懂铸炮,不用泥模用什么?”

    刘山君并没有理会众人的表情,而是直接问道:“你们用泥模铸炮,试问那泥土遇到高温之后,里面的水汽能全部蒸发出来吗?等到铁水倒进去,泥型里只要有一丝水分,就会立即蒸发,并且在铁炮里形成气泡。这气泡可是火炮的大害,很容易导致炮壁脆弱进而导致炸膛的危险!”

    刘山君对于这个时代的铸炮技术很是了解,即便只是后世“键盘侠”的水平,问出来的问题也能达到专业和刁钻的程度。

    马一川、符宗和那三个炮匠都是一怔,此时几人才相信,眼前的百户大人是懂得铸炮工艺的。

    于是马一川急忙抱拳说道:“大人所说不错,这泥模确实容易藏水,所以一般做好泥模之后,工匠们都要将泥模风干至少一个月才会使用,如果天气不好的话,两、三个月也是可能的。不过即便是这样,还是免不了有些微水气使铜炮形成马蜂窝,一般情况下平均铸十门炮才有一门炮堪用。”

    刘山君摇了摇头,说道:“鞑子不会给咱们几个月的时间铸炮的,十分之一的成品率也是不行的,咱们广鹿岛消耗不起!”

    几人都是叹息,一时之间想不到解决办法。

    刘山君说道:“所以我才说不用泥型,我广鹿岛铸炮用铸铁做铸模呢,如何?”

    马一川等人闻言再次吃惊起来,铁模铸炮还是头一次听说,这能行吗?

    刘山君继续说道:“铸铁里不会有水气,也就不会形成气泡,成品率肯定会大大提高?而且铸铁做铸模产出的火炮内外壁都会比较光滑,这样也可以减少表面清理、选洗内堂的工作量!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铁模是可以重复只用的,这就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银钱!”

    马一川和众工匠一直用上一辈传下来的手艺铸炮,却从没想过用铸铁来做铸模。其实有时候技术革新只是一层窗户纸,就看能不能捅破了,此时众人被刘山君一点拨,立刻就觉得用铸铁来做铸模确实是个好办法。

    不过马一川在喜悦之余,也想到了问题:“大人的这个办法甚好,不过属下不明白,在铸炮的时候,铸模和火炮又该如何分开呢?”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明末问鼎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明末问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明末问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问鼎》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