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承受的习惯由来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全家被流放,我八岁科举翻身第一百二十三章:承受的习惯由来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晏旭看着他们笑着、闹着跑进来,赶在他们要向自己行礼前,先出声。

    “你们要谢我什么?”

    力是你们出的、钱是你们出的、物资是你们捐的、百姓们是你们帮助的,谢我干什么?

    “嗞~~!!”

    一阵乱七八糟的脚步急刹与地面摩擦产生的声响。

    罗昆挠着脸,被问住了。

    齐鸣推开他,就冲晏旭抱拳:“若不是你提前告知,和让小……不是,是世子爷……”

    “什么世子爷,叫我云义!”

    话还没说完,就被赵云义给捶了一拳。

    齐鸣也觉得兄弟变成世子爷、怪怪的有点儿叫着别扭,这下顺畅了,立刻改口:“要不是你让云义说服我们帮忙,可能……”

    “哎呀,瞧你说话磨叽的这个劲儿,咱就不是文人,硬学他们那个酸酸调儿干嘛?”

    高壮的宁固打断齐鸣,上来就轻捶了下晏旭,再一重捶自己的胸口,一半举扬拳:“兄弟,谢了!”

    身为武将之家,本来在这种节骨眼儿上,本来因着这是他们的份内之事,却因为要避忌那位说他们拉拢民心,而习惯了揪着心躲避。

    晏旭就只让赵云义带给他们一句话:“你们的使命在百姓,该振作了。”

    不能让失去的失去太久、不能让躲避彻底忽略了使命。该上必须上!

    他们便来了。

    收获满满、感动满满、感激满满、激情满满,他们,终于找回了与生俱来的使命感。也终于,不再抱怨生于那样的家族。

    岂能不谢?!

    谢家人、谢自己、谢晏旭,也谢谢那些百姓们。

    而更要谢的,还是晏旭。

    “旨意我们听说了,过来看看你,我们就要去看看戚浩。”

    齐鸣总算见缝插针说了句完整的话。

    罗昆则在一旁抓耳挠腮,困惑不解:“你们说那位为啥又改变主意放人了?”

    “应该是你们积极救助了百姓之故。”

    晏旭一脚踩上准备说话的赵云义的脚背,微笑开口:“因为你们的努力,规避了因天灾产生更大的惨况,也避免了那位受到诟病,他总得表示一下不是?”

    “对!”

    爽直的弟兄们纷纷用力点头,感觉浑身上下都充满着力量。

    他们,救回了戚浩,救回了戚家人,救回了戚大将军,他们很棒!

    早知如此,还可以更棒!

    只有齐鸣,单眼皮眨了眨,视线在憋得满脸通红的赵云义、面朝墙的杜景辰、微笑着的晏旭三人身上来回扫。

    狐疑!

    满满的狐疑这里头有什么猫腻。

    晏旭假装看不见,抬手将他扒转个向,往外推,招呼道:“快走吧,一起去看戚浩,看完还要回帐篷区铲冰,这万一要有人摔了呢?”

    一听戚浩,众人又赶紧开跑。什么这啊那啊的全抛到了九宵云外。

    倒是晏旭心下怜惜:是不是家中父兄战死的悲痛,都已让这些孩子们学会了深深埋藏?

    罗昆、齐鸣、宁固……

    到底要怎样的成长,才能让他们笑对生离死别。

    而戚浩,经历了此番生死起伏,在见到弟兄们后,也如罗昆他们一般,笑得爽朗。

    笑着顶着额角包扎的染血白布,一扫平日里的严肃冷峻,笑着招呼弟兄们。

    被问到额角上的伤时,也只笑着,轻描淡写一句:“不小心撞的,没大事儿。”

    遂后,就讨论起要不要参加因战事而被推迟的蹴鞠大赛。

    时间,在元月初七。

    弟兄们一听就摇头,那种不能踢赢的球赛、还会被高蟹队给狠狠报复回来的球赛,还有什么可踢的?

    就都觉得戚浩是在故意转移话题。

    晏旭也这么想。

    他猜测:戚浩头上的伤,应该是被狱卒给打出来的。

    “你母亲以及家人们,还好吧?”

    晏旭将话题重新拉回来。“论理,我们应该先去拜见你母亲。”

    戚浩的笑容微微僵了僵,然后一抹脸,也不装了,直言不讳道:“我母亲病了,不方便见客。晏旭,你是不是想让我们去比赛?”

    晏旭不问了。

    他点头道:“没错。我支持你们参加比赛。原因还是那个:你们存在的意义在百姓,得让他们看到希望。”

    “那就干!”

    弟兄们毫不犹豫。

    正好冰天雪地,更能锻炼球技。

    说干就干,脱掉厚重外袍,冲进戚家球场。

    戚浩因着有伤,就和晏旭站在场外,顺便为晏旭讲述其它几队球员的情况。

    之后也应晏旭的要求,将家中能出借的兵书、装了满满一大箱给晏旭装上马车。

    接下来的日子里,日头持续放晴,百姓们陆续回家,晏旭他们也搬回城内,住去书肆。

    晏旭早早晚晚一边看他们练球,一边看书。

    只是老走神,总觉得自己忽略了什么,一时又想不起来。

    而杜景辰也跟着他们踢球去了。

    赵北晴则被留在酒庄,打理后续。

    之前她大量收的粮食,悄悄让火武队的人赈济给了受灾的百姓,打着罗家的旗号。

    因为罗家,满门忠烈,如今只剩下了罗昆一个男丁……

    再怎么出力赈灾,也不会引人怀疑他在笼络人心。

    而还有一些粮食,被赵北晴安排着偷偷运往了、据说灾情最严重的区域。

    也就是雪崩发生之地。

    不过实际上,那片区域正好处于无人居住的深山区,雪虽然下得最大,却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赵北晴运送过去的粮食,是接济一下周边眼看要过不去这个冬天的百姓。

    依旧打着罗家的旗号。

    晏旭则重奖了卫四。

    夸其:“聪慧、机灵、能干、巧思、灵活……”

    一堆堆不要钱的好听话使劲儿堆。

    夸得卫四一溜儿跑远,找卫一领功去了。

    此前,卫四领取的任务就是疾速离京往汇城方向去,负责盯踪和观察押解戚桓翼队伍的动向。

    这是晏旭在做最坏的打算。

    结果押解队伍因为大雪,避进了深山山谷,暂时扎营之际,让伏在山谷侧壁悬崖上的卫四,看到了机会。

    他当机立断,跑去向着京城方向的谷口上方,将树木、石头等等,一股恼儿往下踹,造成了雪崩的假象。

    他是为着尽量拖延时间。

    而晏旭,在听到他回来禀报后,彻底明白了卫四干的这事儿有多巧合和漂亮,就将他一顿子猛夸。

    这次的计划中:天意、人算、巧合……缺一不可。

    晏旭对计划的结果,还算比较满意。

    可他对自己没法满意了。

    殚精竭虑的结果是别人喜大普奔,而他的破身板终于让他再也支撑不住,病倒了。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全家被流放,我八岁科举翻身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全家被流放,我八岁科举翻身》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全家被流放,我八岁科举翻身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全家被流放,我八岁科举翻身》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