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大明朝,隆庆六年六月朔日,清晨。(1572年六月初一)
慈庆宫。
……
“天狗食日!天狗食日了!”
“毋要慌乱,各司其职,戍卫东宫!”
阵阵喧嚣吵闹声在慈庆宫外经久不息。
殿内,石越半卧在床榻之上,以手扶额,神色一时恍惚。
两名内侍躬身侍立在旁,等候着他更衣。
石越没有理会他们,紧闭双目,整理着脑海中的驳杂信息。
他只记得自己明明正在地方各区调研开会,而后突兀地发生了日食,旋即失去了意识。
醒来之后,就莫名到了此处,而后一股纷乱的记忆尽数涌入脑海。
明朝……隆庆六年……朱翊钧……皇太子……
过了好半晌。
终于,他睁开了眼。
呼……
长出了一口气。
此时,石越才堪堪理顺脑海中混乱的记忆。
石越面色古怪地伸出双手。
借着烛光看着自己稚嫩的身体。
竟然,穿越了啊……
大明朝,是他此身所处的朝代。
皇太子朱翊(yi)钧,是他如今的身份。
身份还真是了不得,石越用力揉了揉眉心。
他前世一路摸爬滚打,这点行测常识自然不缺,朱翊钧,不就是万历皇帝的名讳吗!?
旁的不说,挂机30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他多少还是听说过的。
当然,多少是沾了张居正的光,他才去了解了这段历史,至于对这位万历皇帝本身的印象自然说不上多好。
甚至后世常有明朝实亡于万历的说法,毕竟这位驾崩后,不过24年,明朝就亡了。
对不对且不说,毕竟他专业不对口。
但无论怎么说,这也算得上是实打实的帝国末期皇帝。
哪个朝代末期,不是积弊甚深?此时的明朝更是五毒俱全。
官员腐败蔓生。
财政匮乏难支。
军事疲软无力。
民生凋敝凄苦。
四夷袭扰不止。
想到这里,他忽然记起,建奴,就是在万历年间坐大的吧?
忍着刚穿越的不适,艰难回忆了一番。
确认后,石越不由意味不明地砸吧了一下嘴。
这开局,还真是既有大位,又有大任,也不知道是哪位大能来考验他的。
石越自嘲一哂。
但,还真就考验对了!
他石越是什么人?
贫寒出身,一路本硕,选调遴选并堪磨而升,历经税务,镇乡,市工局,省科厅。
而后更是一路势如破竹,道路亨通至极。
皇帝?有何做不得?中枢大位罢了!
皇朝末期?更当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我辈大丈夫当如是!
……
朱翊钧渐渐平复情绪,思索目前的处境。
上月廿六,先帝病逝于乾清宫,今日初一,算来也不过数日之间。
也就是说,如今帝位空悬。
好在,朱翊钧四年前就被立为太子,嗣位稳固,先帝宾天前后,各种形式的诏书、手诏、口谕,传位于他。
而他两位兄长早夭,只剩个弟弟现在毛都没长齐,也不虞有什么波折动荡。
所以,这帝位,只是流程问题罢了。
但是,凡事都有但是。
天下大位,不过名与器。
他两世为人,通晓古今,见识过的空有其名而失其器者,数不胜数。
平日里开生活会,话都插不上一句的主官还少了吗?
这同样适用于皇帝大位。
称作皇帝,并不意味着就有皇帝之实了。
就如他现在,哪怕登基,也只能观政,没有插手的资格。
至于原因?
他今年才十岁!
这还是虚岁。
朱翊钧1563年9月生人,实际算来更是只有八岁。
这自然不是一个可以亲政的年龄,也不可能让朝臣百官将政事放心托付。
他作为后人,当也知道,先帝隆庆驾崩时,内阁中便有人嗟叹:十岁天子,何以治天下。
这是何等狂悖?但这就是一名内阁大员的态度。
至于什么神器天授?
骗骗黔首妇孺就罢了,百官中哪一個不是人精。
十岁孩童什么样,大家心里没数吗?
更别提明朝的政治氛围。
宫廷失火,是皇帝不修德行,上天惩罚。
身体不好,是皇帝沉迷酒色财气,自食其果。
地方民变,是皇帝索取无度,欺压百姓。
皇帝要反驳说治理国家,你们百官没责任么?
御史谭耀就会说“昔何以顺,今何以违?”,大明朝以前好好的,怎么到你手上就不行了?
嗯,没错,以上都是万历皇帝经历过的事。
总之,就是你皇帝干的不行!
但皇帝要真想好好干?那对不起,赦诏大不奉行。
不止是百官,甚至他的生母,那位李贵妃,也只拿他当孩童看待,动辄呵斥,体罚。
前身登基之后,经历过罚跪、呵斥,数不胜数。
甚至被逼着让内阁代笔,以他的名义下罪己诏。
可以说,上下内外,统统都是孩视天子的反贼!
当然,他本就是孩子,以孩视之也没什么不妥,大家实事求是罢了。
可这不是屁股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不同嘛,他朱翊钧非常自觉地站在了应有的立场上想问题。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换言之,这也意味着,他没有亲政的“群众基础”。
刚想到这里。
疼疼疼。
太阳穴突然突突直跳!
朱翊钧眉头一皱,连忙止住思绪。
他刚刚穿越,还是一个十岁小娃的身体,一经深思就有些头疼欲裂。
揉了揉眉心,好一会眉头才舒展开来。
就在这时。
一个老太监举着烛光急匆匆地跑了进来。
“殿下!如何又睡了回去!百官还在文华殿等候,还请速速与臣前往,不然贵妃娘娘来了您又要挨训了!”
见到朱翊钧还半卧在床榻之上,语气急切开口催促。
朱翊钧一听这老太监搬出李贵妃,心中就是一跳,下意识有些慌乱。
他立刻明悟,这是前身本能,作为一个十岁孩童对那位动辄呵斥自己的生母的惧怕。
朱翊钧深吸了一口气,压制住前身的本能,缓缓抬起头,仔细打量面前这位躬身谦礼,却略显阴鸷的老太监。
司礼监掌印太监,提督东厂兼管御马监事务,冯保。
他轻易在脑海中找到了对应之人。
听这一长串名号,就知道是个人物。
实际上,也确实是个人物。
冯保此人可不简单,乃是明朝有名的大太监。
有名在何处?
这可是能上列传的大太监!
历史上朱翊钧未亲政的十年里,便是此人领司礼监,勾连李太后与内阁,三位一体,共同把持大政。
李太后代行皇权,内阁处理政事,而冯保则是把持着一票否决权。
这位大太监乃是那十年中,站在权力巅峰的三人之一。
嗯,没亲政的皇帝排不上号。
在这期间,这位大太监,便是朱翊钧的大伴,负责督促、约束小皇帝的起居日常,若是小皇帝有不懂事的言行,就会报与李太后。
万历皇帝没少为此受到责罚。
以至于这冯保经常拿着李太后的鸡毛当令箭,整天用李太后吓唬朱翊钧,动辄劝诫教育他。
这也就罢了,更僭越的事,若是没有机会,冯保也会创造机会,暗中给朱翊钧设局,而后向李太后告状。
将万历皇帝塑造成一个品行顽劣,永远长不大的孩童。
使得万历皇帝如履薄冰,同时也加剧了李太后对朱翊钧的孩视。
历史上万历皇帝必然也是心中愤恨,乃至于说出“冯保欺君蠹国,罪恶深重”的话语来。
朱翊钧眯着眼睛静静地看着眼前这位大太监。
先帝驾崩前后,此人便揣摩两宫之意,说服李贵妃,驱逐了那位整日给先帝进奉美女与虎狼之药的孟冲,从孟冲手上夺下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
又兼领着东厂与内卫,一跃成为了内臣中最为显贵的人物。
这样一位大貂珰,此时脸色焦急关切地催促他,似乎真为他设身处地着急一般。
啧,当真是好演技,朱翊钧心中暗赞一声。
他积年老机关,演技自然也不差,得了朱翊钧的记忆,语气神态模仿个七八成,不露破绽还是没问题的。
他慢慢坐起来:“大伴劳心了,本宫这就更换缞服。”
此时正在孝期,自然要着缞服。
朱翊钧说罢,双脚稳稳地踩在了地上,站起身来,而后张开双臂,唤来宫女,为他更衣。
不疾不徐,气度从容。
外间还在日食,殿内烛光却通透,冯保有些意外地偷偷抬头瞥了朱翊钧一眼。
今日这位太子殿下,似乎与往常有些不同。
若是以往,朱翊钧一听李贵妃将至,定然会火急火燎,匆匆忙忙,生怕受到责怪。
现如今却从容不迫,一丝不苟。
难道皇帝大位垂手可得,就能使人面貌一新?
冯保心中莫名不舒服,有种事情不在掌控的刺挠。
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或许是不愿意承认——不能亲政的皇帝,留下的权力真空,实在太诱人了!
亲政?巴不得一辈子都长不大,将皇权交给司礼监来打理!
……
朱翊钧正更换缞服的功夫,外间又传来动静。
“钧儿!怎么还在拖沓!”
一名贵妇从门外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两排女官。
这贵妇相貌姣好,约摸二十来岁,体态饱满丰腴,皮肤白皙嫩滑,但面色显然有些不愉,皱着眉头直往殿中走了进来。
刚一走进来,殿内宫女宦官纷纷跪下。
冯保迎到面前:“奴婢见过贵妃娘娘。”
朱翊钧不露声色瞥了这老太监一眼。
在他面前自恃身份称臣,在他母妃面前就以家奴自称是吧?
心中暗暗记下此人一笔。
这才抬头看向来人。
赫然便是前身的生母李贵妃。
眼下他还未继位,贵妃自然也还不是太后。
说起这位李氏,可谓严母典范。
她对朱翊钧的要求极高,行为举止,无不要符合礼仪;儒家经典,无不要融会贯通,稍有达不到,就动辄呵斥责罚。
甚至以废帝来恐吓小皇帝。
以明朝的体制,李氏想废帝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更何况是一些行为举止上的小事。
像极了他前世那种老母亲,告诫小孩,不听话会被叔叔抓走一样。
更甚的是,万历皇帝登基后,李氏干脆搬进了小皇帝所居的乾清宫,只为就近照顾朱翊钧,直到朱翊钧大婚之后才搬离。
严厉苛刻,可见一斑。
而如今先帝驾崩未久,诸事纷乱。
朱翊钧想登基也得走流程。
三次劝进必不可少,今日乃是第二次。
他需得到文华殿接受百官劝进,再行辞让。
到了第三次,才能顺利继登大统。
这种天大的事,却在宫内磨蹭拖沓,李贵妃的不悦自然溢于言表。
这可是还没登基呢?如何了得!
李贵妃脸上愠怒已然蓄势待发。
朱翊钧心中才打好了腹稿。
他只是将腰带扶好,端正肃容,一丝不苟地行礼,开口道:“子臣见过母妃。”
一言既罢,他不等李贵妃发作,继续开口说道:“事出有因,娘亲容孩儿解释。”
-----------------
注1:明太子居东宫,对外自称本宫。
注2:关于日食记载,“隆庆六年六月乙卯朔日食自卯正三刻至巳初三刻所不尽分余躔井宿度”——《明神宗实录》
注3:拱曰:十岁天子,何以治天下——《明史·列传·卷一百九十三》
注4:万历十三年四月,万历皇帝步祈南郊,礼成后召见辅臣及九卿,发布了谕旨:兹者天时亢旱……虽朕不德所致,亦因天下有司官多贪赃坏法,酷害百姓,不肯抚恤爱养,上干天和……
次日,福建道御史谭耀上疏直指皇帝应首先管束自身及宫闱事务,方能治理国家。在奏疏中特别指出皇帝在反躬自省上做得不够,提出皇帝应该反思“(国事)昔何以顺、今何以违?“——《明神宗实录》
注5:注4与赦诏大不奉行等问题,我在逼乎有一篇回答里有论述,关于万历皇帝亲政后的处境,以及为何几十年不上朝的心态,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注6:本文在背景考据历史的基础上,会有一定的艺术加工,以及在历史空白处自由发挥,读者可以参考注释与史料,自行甄别。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慈庆宫。
……
“天狗食日!天狗食日了!”
“毋要慌乱,各司其职,戍卫东宫!”
阵阵喧嚣吵闹声在慈庆宫外经久不息。
殿内,石越半卧在床榻之上,以手扶额,神色一时恍惚。
两名内侍躬身侍立在旁,等候着他更衣。
石越没有理会他们,紧闭双目,整理着脑海中的驳杂信息。
他只记得自己明明正在地方各区调研开会,而后突兀地发生了日食,旋即失去了意识。
醒来之后,就莫名到了此处,而后一股纷乱的记忆尽数涌入脑海。
明朝……隆庆六年……朱翊钧……皇太子……
过了好半晌。
终于,他睁开了眼。
呼……
长出了一口气。
此时,石越才堪堪理顺脑海中混乱的记忆。
石越面色古怪地伸出双手。
借着烛光看着自己稚嫩的身体。
竟然,穿越了啊……
大明朝,是他此身所处的朝代。
皇太子朱翊(yi)钧,是他如今的身份。
身份还真是了不得,石越用力揉了揉眉心。
他前世一路摸爬滚打,这点行测常识自然不缺,朱翊钧,不就是万历皇帝的名讳吗!?
旁的不说,挂机30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他多少还是听说过的。
当然,多少是沾了张居正的光,他才去了解了这段历史,至于对这位万历皇帝本身的印象自然说不上多好。
甚至后世常有明朝实亡于万历的说法,毕竟这位驾崩后,不过24年,明朝就亡了。
对不对且不说,毕竟他专业不对口。
但无论怎么说,这也算得上是实打实的帝国末期皇帝。
哪个朝代末期,不是积弊甚深?此时的明朝更是五毒俱全。
官员腐败蔓生。
财政匮乏难支。
军事疲软无力。
民生凋敝凄苦。
四夷袭扰不止。
想到这里,他忽然记起,建奴,就是在万历年间坐大的吧?
忍着刚穿越的不适,艰难回忆了一番。
确认后,石越不由意味不明地砸吧了一下嘴。
这开局,还真是既有大位,又有大任,也不知道是哪位大能来考验他的。
石越自嘲一哂。
但,还真就考验对了!
他石越是什么人?
贫寒出身,一路本硕,选调遴选并堪磨而升,历经税务,镇乡,市工局,省科厅。
而后更是一路势如破竹,道路亨通至极。
皇帝?有何做不得?中枢大位罢了!
皇朝末期?更当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我辈大丈夫当如是!
……
朱翊钧渐渐平复情绪,思索目前的处境。
上月廿六,先帝病逝于乾清宫,今日初一,算来也不过数日之间。
也就是说,如今帝位空悬。
好在,朱翊钧四年前就被立为太子,嗣位稳固,先帝宾天前后,各种形式的诏书、手诏、口谕,传位于他。
而他两位兄长早夭,只剩个弟弟现在毛都没长齐,也不虞有什么波折动荡。
所以,这帝位,只是流程问题罢了。
但是,凡事都有但是。
天下大位,不过名与器。
他两世为人,通晓古今,见识过的空有其名而失其器者,数不胜数。
平日里开生活会,话都插不上一句的主官还少了吗?
这同样适用于皇帝大位。
称作皇帝,并不意味着就有皇帝之实了。
就如他现在,哪怕登基,也只能观政,没有插手的资格。
至于原因?
他今年才十岁!
这还是虚岁。
朱翊钧1563年9月生人,实际算来更是只有八岁。
这自然不是一个可以亲政的年龄,也不可能让朝臣百官将政事放心托付。
他作为后人,当也知道,先帝隆庆驾崩时,内阁中便有人嗟叹:十岁天子,何以治天下。
这是何等狂悖?但这就是一名内阁大员的态度。
至于什么神器天授?
骗骗黔首妇孺就罢了,百官中哪一個不是人精。
十岁孩童什么样,大家心里没数吗?
更别提明朝的政治氛围。
宫廷失火,是皇帝不修德行,上天惩罚。
身体不好,是皇帝沉迷酒色财气,自食其果。
地方民变,是皇帝索取无度,欺压百姓。
皇帝要反驳说治理国家,你们百官没责任么?
御史谭耀就会说“昔何以顺,今何以违?”,大明朝以前好好的,怎么到你手上就不行了?
嗯,没错,以上都是万历皇帝经历过的事。
总之,就是你皇帝干的不行!
但皇帝要真想好好干?那对不起,赦诏大不奉行。
不止是百官,甚至他的生母,那位李贵妃,也只拿他当孩童看待,动辄呵斥,体罚。
前身登基之后,经历过罚跪、呵斥,数不胜数。
甚至被逼着让内阁代笔,以他的名义下罪己诏。
可以说,上下内外,统统都是孩视天子的反贼!
当然,他本就是孩子,以孩视之也没什么不妥,大家实事求是罢了。
可这不是屁股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不同嘛,他朱翊钧非常自觉地站在了应有的立场上想问题。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换言之,这也意味着,他没有亲政的“群众基础”。
刚想到这里。
疼疼疼。
太阳穴突然突突直跳!
朱翊钧眉头一皱,连忙止住思绪。
他刚刚穿越,还是一个十岁小娃的身体,一经深思就有些头疼欲裂。
揉了揉眉心,好一会眉头才舒展开来。
就在这时。
一个老太监举着烛光急匆匆地跑了进来。
“殿下!如何又睡了回去!百官还在文华殿等候,还请速速与臣前往,不然贵妃娘娘来了您又要挨训了!”
见到朱翊钧还半卧在床榻之上,语气急切开口催促。
朱翊钧一听这老太监搬出李贵妃,心中就是一跳,下意识有些慌乱。
他立刻明悟,这是前身本能,作为一个十岁孩童对那位动辄呵斥自己的生母的惧怕。
朱翊钧深吸了一口气,压制住前身的本能,缓缓抬起头,仔细打量面前这位躬身谦礼,却略显阴鸷的老太监。
司礼监掌印太监,提督东厂兼管御马监事务,冯保。
他轻易在脑海中找到了对应之人。
听这一长串名号,就知道是个人物。
实际上,也确实是个人物。
冯保此人可不简单,乃是明朝有名的大太监。
有名在何处?
这可是能上列传的大太监!
历史上朱翊钧未亲政的十年里,便是此人领司礼监,勾连李太后与内阁,三位一体,共同把持大政。
李太后代行皇权,内阁处理政事,而冯保则是把持着一票否决权。
这位大太监乃是那十年中,站在权力巅峰的三人之一。
嗯,没亲政的皇帝排不上号。
在这期间,这位大太监,便是朱翊钧的大伴,负责督促、约束小皇帝的起居日常,若是小皇帝有不懂事的言行,就会报与李太后。
万历皇帝没少为此受到责罚。
以至于这冯保经常拿着李太后的鸡毛当令箭,整天用李太后吓唬朱翊钧,动辄劝诫教育他。
这也就罢了,更僭越的事,若是没有机会,冯保也会创造机会,暗中给朱翊钧设局,而后向李太后告状。
将万历皇帝塑造成一个品行顽劣,永远长不大的孩童。
使得万历皇帝如履薄冰,同时也加剧了李太后对朱翊钧的孩视。
历史上万历皇帝必然也是心中愤恨,乃至于说出“冯保欺君蠹国,罪恶深重”的话语来。
朱翊钧眯着眼睛静静地看着眼前这位大太监。
先帝驾崩前后,此人便揣摩两宫之意,说服李贵妃,驱逐了那位整日给先帝进奉美女与虎狼之药的孟冲,从孟冲手上夺下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
又兼领着东厂与内卫,一跃成为了内臣中最为显贵的人物。
这样一位大貂珰,此时脸色焦急关切地催促他,似乎真为他设身处地着急一般。
啧,当真是好演技,朱翊钧心中暗赞一声。
他积年老机关,演技自然也不差,得了朱翊钧的记忆,语气神态模仿个七八成,不露破绽还是没问题的。
他慢慢坐起来:“大伴劳心了,本宫这就更换缞服。”
此时正在孝期,自然要着缞服。
朱翊钧说罢,双脚稳稳地踩在了地上,站起身来,而后张开双臂,唤来宫女,为他更衣。
不疾不徐,气度从容。
外间还在日食,殿内烛光却通透,冯保有些意外地偷偷抬头瞥了朱翊钧一眼。
今日这位太子殿下,似乎与往常有些不同。
若是以往,朱翊钧一听李贵妃将至,定然会火急火燎,匆匆忙忙,生怕受到责怪。
现如今却从容不迫,一丝不苟。
难道皇帝大位垂手可得,就能使人面貌一新?
冯保心中莫名不舒服,有种事情不在掌控的刺挠。
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或许是不愿意承认——不能亲政的皇帝,留下的权力真空,实在太诱人了!
亲政?巴不得一辈子都长不大,将皇权交给司礼监来打理!
……
朱翊钧正更换缞服的功夫,外间又传来动静。
“钧儿!怎么还在拖沓!”
一名贵妇从门外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两排女官。
这贵妇相貌姣好,约摸二十来岁,体态饱满丰腴,皮肤白皙嫩滑,但面色显然有些不愉,皱着眉头直往殿中走了进来。
刚一走进来,殿内宫女宦官纷纷跪下。
冯保迎到面前:“奴婢见过贵妃娘娘。”
朱翊钧不露声色瞥了这老太监一眼。
在他面前自恃身份称臣,在他母妃面前就以家奴自称是吧?
心中暗暗记下此人一笔。
这才抬头看向来人。
赫然便是前身的生母李贵妃。
眼下他还未继位,贵妃自然也还不是太后。
说起这位李氏,可谓严母典范。
她对朱翊钧的要求极高,行为举止,无不要符合礼仪;儒家经典,无不要融会贯通,稍有达不到,就动辄呵斥责罚。
甚至以废帝来恐吓小皇帝。
以明朝的体制,李氏想废帝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更何况是一些行为举止上的小事。
像极了他前世那种老母亲,告诫小孩,不听话会被叔叔抓走一样。
更甚的是,万历皇帝登基后,李氏干脆搬进了小皇帝所居的乾清宫,只为就近照顾朱翊钧,直到朱翊钧大婚之后才搬离。
严厉苛刻,可见一斑。
而如今先帝驾崩未久,诸事纷乱。
朱翊钧想登基也得走流程。
三次劝进必不可少,今日乃是第二次。
他需得到文华殿接受百官劝进,再行辞让。
到了第三次,才能顺利继登大统。
这种天大的事,却在宫内磨蹭拖沓,李贵妃的不悦自然溢于言表。
这可是还没登基呢?如何了得!
李贵妃脸上愠怒已然蓄势待发。
朱翊钧心中才打好了腹稿。
他只是将腰带扶好,端正肃容,一丝不苟地行礼,开口道:“子臣见过母妃。”
一言既罢,他不等李贵妃发作,继续开口说道:“事出有因,娘亲容孩儿解释。”
-----------------
注1:明太子居东宫,对外自称本宫。
注2:关于日食记载,“隆庆六年六月乙卯朔日食自卯正三刻至巳初三刻所不尽分余躔井宿度”——《明神宗实录》
注3:拱曰:十岁天子,何以治天下——《明史·列传·卷一百九十三》
注4:万历十三年四月,万历皇帝步祈南郊,礼成后召见辅臣及九卿,发布了谕旨:兹者天时亢旱……虽朕不德所致,亦因天下有司官多贪赃坏法,酷害百姓,不肯抚恤爱养,上干天和……
次日,福建道御史谭耀上疏直指皇帝应首先管束自身及宫闱事务,方能治理国家。在奏疏中特别指出皇帝在反躬自省上做得不够,提出皇帝应该反思“(国事)昔何以顺、今何以违?“——《明神宗实录》
注5:注4与赦诏大不奉行等问题,我在逼乎有一篇回答里有论述,关于万历皇帝亲政后的处境,以及为何几十年不上朝的心态,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注6:本文在背景考据历史的基础上,会有一定的艺术加工,以及在历史空白处自由发挥,读者可以参考注释与史料,自行甄别。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