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潇湘》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诗相第四十三章《潇湘》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上世纪90年代,要想观看精彩节目,还得准时准点守在电视机面前等候,那时候的电视节目可选择性不多,基本上只能看本地卫视和中央电视台,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各地电视节目开始蓬勃发展起来,人们选择的电视节目开始日益丰富,此时各地也开始流行综艺节目。犹记青春期的高中时代,湖南卫视制作的综艺节目《超级女生》风靡全国,促使选秀综艺节目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热度,进入大学时代后,由江苏卫视制作的《非诚勿扰》成为全民热议的节目,也即在鄙人的青春时代,中国综艺节目百花齐放,明星真人秀、选秀访谈类及益智类节目大行其道。综艺节目曾经风行一时,湖南卫视的表现功不可没,在《超级女声》曾经一炮而红外,它另有《快乐大本营》让青春时代的80后记忆深刻。

    中国经济发展向来分东部、中部和西部,从经济角度来看各省的在全国的知名度,位于东部的江浙沪自是位居榜首,出生江西上饶的我,自小便经常听到乡民去浙江务工,其次是福建和广东,至于往西方向的湖南省,直到高中才真正意识到故乡的隔壁省份。当年高三时,一直理想考大学是往浙江方向去,因为读大学之前唯一去过的外地便是浙江,其次故乡上饶挨近浙江,行程较为方便,意料之外的是,最终未能去浙江读书,其次让我没想到的是,很多熟悉的同学竟然选择报考湖南的高校。对湖南的了解有限,尽管综艺节目《超级女生》和《快乐大本营》向全国广泛宣传了湖南,其次因喜欢历史,对湖南近代史的峥嵘岁月倒也是有所了解,一直有这样的观念,报考大学一定要去发达地区,选择中西部省份倒不如直接留在家乡附近。多位熟悉的同学选择前往湖南读书,具体原因无关宏旨,想必是当年火爆一时的湖南卫视,郑重的向年轻时的他们推介了一番,可能导致当年有些年轻人将湖南求学当作可行的目标。

    虽然没有挑灯看剑似的追过星和必看综艺节目,但是湖南卫视当年的势头,不得不让我也会偶尔看看,就在观看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时,一位知名主持人郑重其事的讲到,湖南有个好听的雅称潇湘。广泛欣赏古典诗歌文学后,发现潇湘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犹如经典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古都长安、洛阳、金陵及江南名城扬州等,诗词中的地名通常就是指地名,而潇湘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它不是指具体地名,而是与湖南地界相关的地方皆可使用潇湘代指,再者,潇湘在诗词中蕴含了相思或伤心之寓意,是创作者寄托情感的代名词。随着对潇湘地名的深入了解,开始喜欢这个地理名称,犹如许多朋友喜欢烟雨江南一致,潇湘的名气或许难敌江南,在拼音朗诵上面,自是感觉潇湘胜出,中国的三十多个省市雅称或别称中,湖南的潇湘之称呼自是认为可以摘得桂冠。

    潇,指湖南境内的潇水河,而湘是指横贯湖南的河流湘江,这词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记载“帝之儿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水,交潇湘之渊”,澧沅潇湘四个字皆是湖南境内的河流之名,然而取潇湘作为湖南的美称,有可能是潇水和湘江的水流对湖南的养育作用更大,再者,潇湘的读音容易入耳,音色动听想必也是很多文化人喜欢用它作为湖南省雅称的重要原因。《山海经》的记载是一个很古老的传说,据传尧帝的两个女儿湘妃娥皇、湘夫人女英同是嫁给了舜帝,舜帝在巡查湖南的路途中去世,娥皇女英闻讯而至,悲鸣洒泪,相继投江而亡,成为湘水之神。此后,潇湘之名广为流传,经历代文人的演绎并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成为美的象征,也同时蕴含了伤感寓意,如用作词牌《潇湘神》、戏曲名《潇湘夜雨》,如当代大诗人刘禹锡经过潇湘之地后便以《潇湘神》之名进行了诗歌创作。

    如上面所言,作为湖南省的雅称,这个名字着实让人爱,嵌入诗词里的这个名称,寓意多为离愁别绪和凄美情感,成为文人眼中很是伤感的词语,超出它原来地域名称所赋予的意义,或许正因为它凄美的寓意,故能成为文人创作时喜爱的地域名称。富有政治抱负的曹植,渴望建功立业,但却不得其兄魏文帝和侄儿魏明帝的重用,多次迁徙封地颇为不得意,迁徙途中经过湖南曾创作诗句“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也即他曾在潇湘的水洲栖息,在曹植所在的时代,湖南多数地区尚属蛮荒之地,曹植在小洲上栖息,足见他作此诗时心境非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曾经被贬至湖南永州(潇水主要径流的城市),到目前为止,永州依旧是湖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落后的城市,贬至永州的柳宗元后的心境十分低落,曾经感慨的写到“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向友人表达自己的艰难处境。

    南宋的大诗人陆游曾高度的评价潇湘在诗词文学里的魅力,夸张的写到“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意思即要想创作一首好诗,需要到潇湘历经一番。湖南在车马慢的时代,大部分地区较为落后,且离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有较远的距离,故成为朝廷贬谪文人士大夫的常用之地,这么理解的话,陆游的潇湘之辞或许有遭受贬谪或者时处逆境之意,内心不平而又鸣之,方能创作出深刻的诗句。贬谪湖南的文化名人,在唐代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为代表,在宋代以婉约派词人秦观为代表,他们被贬至潇湘的共同点,皆源于朝廷厉行改革后造成的党同伐异,最常用的说法是政治斗争。他们分别贬谪至永州和郴州,也都留下潇湘之辞,其中秦观的潇湘诗句有多首,以《踏莎行·郴州旅舍》最为值得欣赏。

    北宋哲宗朝时,庙堂上的新旧两党的斗争逐渐恶化,亲政后的宋哲宗为恢复其父革故鼎新的遗志,大力贬黜旧党成员并让新党人员官复原职,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和苏轼同属旧党而面临接连被贬的命运。初春时节,被贬到郴州后的秦观又接着再贬的诏令,准备离开郴州寓居旅舍时,写下了这首凄婉伤感之作,文学界的秦观被称为“古之伤心人”,细细品味完这首《踏莎行·郴州旅舍》,究其缘由自可明了。踏莎行,本意是歌咏古代民间盛行的春天踏青活动,演变为词牌名后,多被词人用来描写离愁别绪的情感,其中以秦观的这首最为经典,尤其是其结尾含有“潇湘”的两句,成为最为令人喜欢的潇湘名句。

    《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首词大意是,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之中,月色朦胧,渡口迷失不见,拼命寻找也找不到理想的桃花源,怎么能受得住独居在郴州旅舍的寂寞,春寒结束的斜阳时刻,听到杜鹃声声哀鸣,收到远方友人的关心,寄来了问候的书信,却平添了我深深的离恨别绪,郴江之水绕着郴州流就好了,却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驿寄梅花是化用了北朝文学家陆凯“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遗枝春”,寓意收到了远方好友的问候,古代邮寄信件很麻烦,于是便将信件放入鱼形的匣子里,故有将鱼传尺素比喻收到书信,收到好友的关心和问候,想到好友们和自己一样,遭遇贬谪,一路上也是凄苦寂寞。这首词写出作者羁旅路上的哀怨欲绝,“桃源望断无寻处”,不仅说明作者未能寻找到理想的安乐之所,也是作者悲观的认为,凄苦孤独的贬谪之路不知何时何地才是尽头。近代词论大家王国维曾评价秦观词作最为凄婉,至《踏莎行》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变得更加凄厉矣,有人认为“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乃绝唱,深刻的诠释出秦观作为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心情。

    据传,秦观在左迁至郴州的旅途中,经过长沙时,结识到一位仰慕他很久的歌妓,并且数日缱绻,把酒言欢,乃至这位歌妓向秦观表示愿侍奉左右的心愿,后来秦观尚未北还便过世了,这位长沙的歌妓闻讯哀恸而死。这样的故事,似乎很是流行于宋代失意的士大夫中,犹如甚至有人瞎编,著名词人柳永在贫困交加中去世,靠艺妓们众筹得以安葬,这些故事的真实性无关宏旨,或许可以说明一点,宋代失意的文人喜欢在歌妓中寻找心理慰藉。秦观与长沙歌妓的故事,应当确有其事,应该不会像传说的这般凄美,把“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理解成秦观内心吧包含了对长沙歌妓的相思之情,自是牵强的理解,更有甚者说秦观的名篇《鹊桥仙》与这位歌妓同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秦观的另外一首潇湘词作《阮郎归·潇湘门外水平铺》,从词作内容上来看,应是长沙歌妓依依送别他的作品,而《踏莎行》这首是秦观在郴州旅舍时创作的,显然与这位歌妓似乎无关。然而,将秦观与歌妓的经历编纂成凄美的爱情故事,用以吸引读者的兴趣,在词句的基础上加持哀怨动人的故事,让人更容易理解它的魅力,不失为一种推广优美诗篇的好方式。

    不管是柳宗元的“春风无限潇湘意”,抑或是秦观的“为谁流下潇湘去”,潇湘的寓意都带有浓郁的悲情,这是潇湘出现在诗词中最为突出的寓意,其次潇湘嵌入在诗词中后,还具有离别的寓意。盛唐诗人王昌龄,有一段贬谪至湖南龙标县的经历,李白为此赋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示慰问,王昌龄与大多数沦落至湖南的文人一样,也创作过潇湘之辞,较为值得一读的是名为《送魏二》的送别之作,写到“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深刻的反映出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及面对分别后的羁旅愁绪。潇湘出现在送别作品中,更为值得欣赏的是晚唐诗人郑谷的七绝佳作《淮上与友人别》,它用语精简凝练,读起来朗朗上口,将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弥漫在字里行间。

    ​《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从诗题可知是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所作,有可能是即兴之作,这首诗与常见的送别诗有所不同,这是两人各奔前程的握别。扬子江即长江在江苏一带的称谓,因此诗题的淮上是指扬州,古时候常有折柳送别的习惯,故作者开头便写扬子江头的杨柳,首句便有离别之意,接着说愁杀渡江人,说明准备渡江的他们满怀愁绪,渡江人也表明有离别情愫。源于古代车马慢的客观条件,分别地点一般会选择江边的渡头,或者在古道边供人歇息的驿亭,这些画面一般会常见于今日的古装影视剧中,可见第三句“数声风笛离亭晚”,再次写到了离别之意,与友人在驿亭饯别,酒酣情浓,席间吹奏起来的风笛声渲染了他们将要分别时的愁绪。最后一句富有韵味,其字面意思是他们从扬州出发,友人往西北方向奔赴陕西(三秦之地,源自秦朝建都陕西咸阳而得名),作者向西南方向前往湖南,点到他们一南一北各向天涯为止,呈现此君愁作者亦愁的韵味。作者的这四句诗中,从杨柳、渡江、离亭到两“向”,每一句诗中都蕴含了离别之意,对彼此的离情进行反复渲染,深刻的表现出作者与友人即将南北异途的无限愁绪,尤其是尾句“君向潇湘我向秦”,不言离怅别绪,而怆然离别之意溢于言表,是含有潇湘之名的经典离别之辞。

    潇湘不仅在诗词文学中有浓厚的一笔,在长篇小说文学中亦见长,有四大古典名著之首头衔的《红楼梦》,与潇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在小说里面,奢华的贾府为了迎接成为妃子的贾元春回家省亲,穷奢极欲的兴建大观园供贾府的青少女们居住,其中女主角林黛玉居住的房子名为潇湘馆,因此也用潇湘代指林黛玉,从这个称谓便可知是作者曹公设下的伏笔,预示着林妹妹凄冷哀婉的结局。曹公创作下的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是典型的人见人爱的没人胚子,或许太过绝世的容颜背后,却是羸弱多病的体质和孤僻冷傲的性情,也有红颜薄命的意味,而潇湘在文学中的有伤心悲苦之地、无可奈何之意,正合主人公林黛玉的命运。

    作为省级区域的雅称,湖南省之潇湘,远远胜过陕西省之三秦、山西省之三晋,还有名为齐鲁的山东省,更有甚至,犹如吾人故乡江西,有个赣鄱之称谓,都难以与潇湘相提并论。无论是在诗词文学中还是在古典小说中,潇湘之名都富有生命力,多款网络游戏继续使用潇湘的名称,被现代人用作笔名等,除它本身拼音流畅优美外,被历代文化人赋予了深刻的韵味寓意,使得很多喜欢文学的读者也喜欢了潇湘这个名词。潇湘的诗词名句远不止秦观的“为谁流下潇湘去”和郑谷的“君向潇湘我向秦”,不过就吾个人赏析来看,此两句最有感觉。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诗相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诗相》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诗相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诗相》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