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父亲,如今来看,蜀汉大事不妙了,黄巾居然能绕过剑阁进入蜀中腹地,如今蜀中守备空虚,还有谁可制约他们,至少咱们这三万兵马肯定没有这个实力!”
大军刚刚停下不久,就地进行休整的时候,一个年轻将领便驱马上前在魏延身边担忧的交谈起来,他正是魏延长子魏昌。
魏延率领自己部曲投效蜀汉时日尚短,还不足以在蜀汉军中竖立自身威望地位,手下也没几个可用之人,也就是自己带来的嫡系部曲算是真正可以支使的。
魏昌其实不算是什么天资卓越的将才,却已经是魏延的左膀右臂了。
听到儿子这般判断,魏延也是紧锁着眉头一脸难色,连儿子都能看出来的事情,他如何能不明白,只是事实比魏昌说的更为严重。
“何止是蜀汉大事不妙啊,是吴蜀联盟都大事不妙了,是这长江南岸仅剩的门阀大户都大事不妙了,此战吴蜀联军还未与黄巾主力正面交锋,就已经处处起火首尾难顾,后面根本就不可能打得过了。”魏延说话之时语气深沉,带着极大的忧虑。
魏昌先是一愣,随后也是一阵沉默,显然也醒悟过来。
说来,到现在为止吴蜀和玄夏主力还没有真正意义上正面开打,南方就招架不住了,那真正开打了之后会是个什么场面根本就不敢想象。
若是扬州蜀中接连失陷,那吴蜀两国的命根子分别就被黄巾攥住,这次战争还有赢的可能吗?
“父亲是说,吴蜀联盟已经输定了?”虽然心中已经隐隐有所判断了,但魏昌还是不敢完全肯定。
魏延下了马,一边往距离只有几十里远的涪城看了一眼,一边往另外方向的成都看了一眼,神情明显是在思索什么,却也不耽误回答魏昌的问题:“虽说如今吴蜀局势危急,翻盘的希望渺茫,但世事无绝对,我们最好还是做好两手准备。”
魏昌也不由的紧张起来,天下大势变化之下,没有人能独善其身,这次战争的结果也关乎着他们父子的命运。
若是黄巾取胜吴蜀灭亡,那么他们作为豪强士族的一份子,免不了要遭受黄巾的清算公审,或许本人可以因为没有作孽而保留小命,但是家族和个人的阶层滑落却无法避免。
能好好当着老爷作威作福,谁又愿意重新去拿锄头在土里刨食呢.
可是若要站在吴蜀一方与黄巾拼命,现在看来九成九也就是个自寻死路的下场,这样别说阶层滑落了,连小命都保留不下,想刨食都没得刨了。
魏昌感觉,如今已经到了命运的岔口:“父亲,我们该如何做才好?”
魏延此时此刻的感觉,正如此前涪城县令马邈一样,心里正在经受剧烈的思想斗争,这时候一步走错,带来的结果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差别。
看到魏延久久不语,魏昌更是紧张。
往前去,就要面对那强大到令人窒息的黄巾,这究竟能有多少胜算,魏昌只要想想就头皮发麻。
若是能占着剑门关和黄巾打,那还能掰掰手腕,人家都已经杀进来了,他不知道该怎么才能打的赢黄巾。
此次回援的这三万大军里,唯一能指望的是魏延自己本身带来的一万私兵部曲,刘备调配的两万役兵根本就不经打。
就这点实力能打的过两万如狼似虎的黄巾?
魏昌再喝十壶酒也说不出这种话。
许久之后,魏延终于是有所反应了,只见他眼睛微眯的看着剑门关的方向道:“黄巾拿下涪城必会夹击剑门关,我军实力根本不足以阻挡他们行动,恐怕不得不接受剑阁失陷的现实了,为今之计只有尽量止损,大军修整片刻之后,立即掉头往成都开进。”
魏昌闻言怔了怔,显然有些意外:“这若是就这么放黄巾入关了,也就等于把蜀中拱手相让了,便是死守成都又能如何呢?”
魏延沉声道:“我们能做的就是保全都城等待陛下大军回援而已,若是陛下还能回来,蜀中仍有收复之希望。”
说罢,魏延只是拍了拍魏昌的肩膀,便不做更多解释,往别处去了。
魏昌留在原地陷入了沉思。
他在魏延眼中看到了意味深长的意味,显然魏延有些话并没有说完,这让并不聪明的魏昌只能事后慢慢细思。
好在魏昌虽然不算聪明,但好歹还算认真,想着想着还真有了些体会。
回到成都与其说是忍痛取舍保全实力等待刘备回援,还不如说是后退一步再看看局势发展。
若是刘备当真回来赶走黄巾,自己保住成都便是一功,若是刘备回不来,这边完全没了退路,也就可以考虑投降了。
说到底,魏延仍是不敢完全做出决定,他要再等等再看看,以吴蜀联军主力战场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选择。
魏昌细想下来,这退一步不失为一种选择,至少不必去和黄巾正面碰个头破血流,退守成都倚仗城深墙高的便利才有资格和这两万黄巾叫叫板。
至于剑门关失守蜀中沦陷,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而所谓退守成都拱卫皇城,也可以是挟持朝廷随时保留向黄巾投降的可能,届时只要把蜀汉朝廷上下所有人以及刘备亲眷一起打包献给黄巾,那也是大功一件了。
想明白了这些,魏昌不禁为魏延的高瞻远瞩而服气,可以说这样几乎是目前状况下最有利于自身的选择了,既保留着刘备归来的可能,最差也有机会向黄巾投降。
思路打开之后,魏昌的心思也就稍稍安定下来,心道总归不至于走到绝路。
当下局势风云变幻牵一发而动全身,自家父子手中拿着这三万大军,考虑的事情已经不是如何为蜀汉效力,而是静静观察天下大势的发展,为自身谋取可能的利益。
为刘备效死,为蜀汉献身,投效蜀汉不久的魏延父子并没有这样的觉悟。
而心中怀有这般念头的人,或许也不仅仅只是魏延而已。
便是那襄阳战场的邓当,虽然心路历程与魏延截然不同,却也殊途同归,和自身所属的势力渐行渐远,乃至直接站在了对立面。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大军刚刚停下不久,就地进行休整的时候,一个年轻将领便驱马上前在魏延身边担忧的交谈起来,他正是魏延长子魏昌。
魏延率领自己部曲投效蜀汉时日尚短,还不足以在蜀汉军中竖立自身威望地位,手下也没几个可用之人,也就是自己带来的嫡系部曲算是真正可以支使的。
魏昌其实不算是什么天资卓越的将才,却已经是魏延的左膀右臂了。
听到儿子这般判断,魏延也是紧锁着眉头一脸难色,连儿子都能看出来的事情,他如何能不明白,只是事实比魏昌说的更为严重。
“何止是蜀汉大事不妙啊,是吴蜀联盟都大事不妙了,是这长江南岸仅剩的门阀大户都大事不妙了,此战吴蜀联军还未与黄巾主力正面交锋,就已经处处起火首尾难顾,后面根本就不可能打得过了。”魏延说话之时语气深沉,带着极大的忧虑。
魏昌先是一愣,随后也是一阵沉默,显然也醒悟过来。
说来,到现在为止吴蜀和玄夏主力还没有真正意义上正面开打,南方就招架不住了,那真正开打了之后会是个什么场面根本就不敢想象。
若是扬州蜀中接连失陷,那吴蜀两国的命根子分别就被黄巾攥住,这次战争还有赢的可能吗?
“父亲是说,吴蜀联盟已经输定了?”虽然心中已经隐隐有所判断了,但魏昌还是不敢完全肯定。
魏延下了马,一边往距离只有几十里远的涪城看了一眼,一边往另外方向的成都看了一眼,神情明显是在思索什么,却也不耽误回答魏昌的问题:“虽说如今吴蜀局势危急,翻盘的希望渺茫,但世事无绝对,我们最好还是做好两手准备。”
魏昌也不由的紧张起来,天下大势变化之下,没有人能独善其身,这次战争的结果也关乎着他们父子的命运。
若是黄巾取胜吴蜀灭亡,那么他们作为豪强士族的一份子,免不了要遭受黄巾的清算公审,或许本人可以因为没有作孽而保留小命,但是家族和个人的阶层滑落却无法避免。
能好好当着老爷作威作福,谁又愿意重新去拿锄头在土里刨食呢.
可是若要站在吴蜀一方与黄巾拼命,现在看来九成九也就是个自寻死路的下场,这样别说阶层滑落了,连小命都保留不下,想刨食都没得刨了。
魏昌感觉,如今已经到了命运的岔口:“父亲,我们该如何做才好?”
魏延此时此刻的感觉,正如此前涪城县令马邈一样,心里正在经受剧烈的思想斗争,这时候一步走错,带来的结果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差别。
看到魏延久久不语,魏昌更是紧张。
往前去,就要面对那强大到令人窒息的黄巾,这究竟能有多少胜算,魏昌只要想想就头皮发麻。
若是能占着剑门关和黄巾打,那还能掰掰手腕,人家都已经杀进来了,他不知道该怎么才能打的赢黄巾。
此次回援的这三万大军里,唯一能指望的是魏延自己本身带来的一万私兵部曲,刘备调配的两万役兵根本就不经打。
就这点实力能打的过两万如狼似虎的黄巾?
魏昌再喝十壶酒也说不出这种话。
许久之后,魏延终于是有所反应了,只见他眼睛微眯的看着剑门关的方向道:“黄巾拿下涪城必会夹击剑门关,我军实力根本不足以阻挡他们行动,恐怕不得不接受剑阁失陷的现实了,为今之计只有尽量止损,大军修整片刻之后,立即掉头往成都开进。”
魏昌闻言怔了怔,显然有些意外:“这若是就这么放黄巾入关了,也就等于把蜀中拱手相让了,便是死守成都又能如何呢?”
魏延沉声道:“我们能做的就是保全都城等待陛下大军回援而已,若是陛下还能回来,蜀中仍有收复之希望。”
说罢,魏延只是拍了拍魏昌的肩膀,便不做更多解释,往别处去了。
魏昌留在原地陷入了沉思。
他在魏延眼中看到了意味深长的意味,显然魏延有些话并没有说完,这让并不聪明的魏昌只能事后慢慢细思。
好在魏昌虽然不算聪明,但好歹还算认真,想着想着还真有了些体会。
回到成都与其说是忍痛取舍保全实力等待刘备回援,还不如说是后退一步再看看局势发展。
若是刘备当真回来赶走黄巾,自己保住成都便是一功,若是刘备回不来,这边完全没了退路,也就可以考虑投降了。
说到底,魏延仍是不敢完全做出决定,他要再等等再看看,以吴蜀联军主力战场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选择。
魏昌细想下来,这退一步不失为一种选择,至少不必去和黄巾正面碰个头破血流,退守成都倚仗城深墙高的便利才有资格和这两万黄巾叫叫板。
至于剑门关失守蜀中沦陷,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而所谓退守成都拱卫皇城,也可以是挟持朝廷随时保留向黄巾投降的可能,届时只要把蜀汉朝廷上下所有人以及刘备亲眷一起打包献给黄巾,那也是大功一件了。
想明白了这些,魏昌不禁为魏延的高瞻远瞩而服气,可以说这样几乎是目前状况下最有利于自身的选择了,既保留着刘备归来的可能,最差也有机会向黄巾投降。
思路打开之后,魏昌的心思也就稍稍安定下来,心道总归不至于走到绝路。
当下局势风云变幻牵一发而动全身,自家父子手中拿着这三万大军,考虑的事情已经不是如何为蜀汉效力,而是静静观察天下大势的发展,为自身谋取可能的利益。
为刘备效死,为蜀汉献身,投效蜀汉不久的魏延父子并没有这样的觉悟。
而心中怀有这般念头的人,或许也不仅仅只是魏延而已。
便是那襄阳战场的邓当,虽然心路历程与魏延截然不同,却也殊途同归,和自身所属的势力渐行渐远,乃至直接站在了对立面。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