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天下养朱!
这个词可不好听啊!
但是这个不好听的词,却如九天落雷一般砸在朱元璋的头顶,让他脑袋嗡嗡作响。
在杨炎说,他的封王戍边之策会消耗大明国运的时候,朱元璋心中是震怒的,脸上虽然没有太大动静,实则已经起了杀机。
毛骧说要过去宰了杨炎,朱元璋叫停了。
他到底还是好奇,杨炎究竟会怎么说。
只是没有想到,在听完杨炎的话后,他竟是说不出一句话来。
天下养朱。
这个词不断的刺激着他的神经。
真的会这样吗?
他暂时还不能确定,这些都是杨炎的推理,但是他找不出任何反驳的理由。
然而……
事实也是如此。
历史上的大明,的的确确受困于天下养朱这个难题。
如果说大明前期皇室宗亲得到总人口数还不算多,岁禄钱粮通过朝廷挤挤也还能拿出来,那么大明中后期供养庞大皇室宗室群体的重担,就是几乎压垮了朝廷乃至地方。
大明中后期的宗藩岁禄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但宗藩的属员,也就是那些和皇家血缘关系已没那么亲近的宗室疏族,其岁禄,包括其官吏、仆役,都由地方政府全权负责。
万历年间,在籍宗室人口超过十万,见存人口超过六万。
崇祯年间,在籍宗室人口多达三十三万,见存人口高达二十二万。
岁禄开销之大,可想而知。
且在宗室子弟越来越多的同时,因为天灾人祸以及内外的因素,大明掌控的土地,以及人口,却在大量减少。
至弘历年间,国家土地较洪武年间减少超四成,人口锐减亦近半。
更少的人口和更少的财政收入,供养更多的宗室子弟。
一些历史数据,直观地展现了当时的困境。
嘉靖四十四年,岁禄仅所需禄米一项约为八百六十万石,约占当年田赋收入的37.66%。
万历二十二,岁禄仅所需禄米一项约为一千八百五十万石,约占当年田赋收入的65.13%。
天启四年,岁禄仅所需禄米一项约为三千九百六十七万石,约占当年田赋收入的143.34%。
田赋倒贴都不够宗室子弟支撑生活!
如此负担,如果大明支撑得了,那大明中后期也就不会农民起义层出不穷。
事实上,起义多发的山西、陕西和河南等地,正是宗室子弟数量较多的地区。
因而说“两省之粮食”还不足以供养大明老朱家一家人,这还是委婉之辞。
可以说,整个大明的田赋一项都不足以填补宗室岁禄这一个窟窿,实打实的天下养朱。
而这一切,都始于朱元璋的封王政策。
朱元璋分封诸皇子为亲王,并规定一套严格的藩王宗室制度。
这一制度在燕王朱棣靖难之役成为明成祖之后进行了完善,成为明朝历代皇帝的祖训,一直延续至明末。
这也为大明的灭亡埋下了一个定时炸弹。
而这,不是消耗大明国运,又是什么?
所以,杨炎的话,虽然难听,却也让朱元璋振聋发聩。
他在制定封王戍边之策的时候,确实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而杨炎不仅看出了自己为大明可以沿用百年战略的设想,还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这个战略的致命问题所在。
这真的只是杨宪的门生吗?
此人之才学及思虑之深远,实为罕见,难怪标儿会与之攀谈,并好酒好菜招待着,甚至称其为先生。
朱元璋心头剧震。
静静站在他身旁的刘基,面色凝重,心中已然波澜起伏。
事实上,对于皇上的封王戍边之策,他主管的监察院下的一帮御史们几乎都持反对意见,是他压了下去。
他跟了皇上许多年,虽之前为元官,但应朱元璋之邀成为其谋臣之后,尽心尽力的辅佐朱元璋,助其完成帝业,建立大明王朝,出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为大明的安定殚精竭虑。
他对朱元璋太了解了。
他知道御史们的反对,不可能撼动朱元璋的想法。
所以,对于朱元璋封王戍边的战略,他也思考了很多很多。
之前杨炎说的那些,他多多少少是想到了一些。
但天下养朱这一条,他是万万没有想到。
这个杨炎到底何方神圣?
竟有如此深的见解与远见!
刘基听得出来,杨炎并不知道和他交谈的是当朝太子,更不知道当今的圣上就在一墙之隔侧耳听着。
他曾试图想要阻止对面牢房里的对话,因为他害怕,害怕杨炎会出言不逊,触怒皇上。
事实上,杨炎也出言不逊了。
只不过现在,就是他也不想阻止这场对话了。
他也想听一听,杨炎对于天下养朱这个问题,还能有什么惊人的见解……
对面牢房里。
在安静了好一会之后,只见朱标站了起来,拱手郑重的道:“还请先生教以解决之道!”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这个词可不好听啊!
但是这个不好听的词,却如九天落雷一般砸在朱元璋的头顶,让他脑袋嗡嗡作响。
在杨炎说,他的封王戍边之策会消耗大明国运的时候,朱元璋心中是震怒的,脸上虽然没有太大动静,实则已经起了杀机。
毛骧说要过去宰了杨炎,朱元璋叫停了。
他到底还是好奇,杨炎究竟会怎么说。
只是没有想到,在听完杨炎的话后,他竟是说不出一句话来。
天下养朱。
这个词不断的刺激着他的神经。
真的会这样吗?
他暂时还不能确定,这些都是杨炎的推理,但是他找不出任何反驳的理由。
然而……
事实也是如此。
历史上的大明,的的确确受困于天下养朱这个难题。
如果说大明前期皇室宗亲得到总人口数还不算多,岁禄钱粮通过朝廷挤挤也还能拿出来,那么大明中后期供养庞大皇室宗室群体的重担,就是几乎压垮了朝廷乃至地方。
大明中后期的宗藩岁禄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但宗藩的属员,也就是那些和皇家血缘关系已没那么亲近的宗室疏族,其岁禄,包括其官吏、仆役,都由地方政府全权负责。
万历年间,在籍宗室人口超过十万,见存人口超过六万。
崇祯年间,在籍宗室人口多达三十三万,见存人口高达二十二万。
岁禄开销之大,可想而知。
且在宗室子弟越来越多的同时,因为天灾人祸以及内外的因素,大明掌控的土地,以及人口,却在大量减少。
至弘历年间,国家土地较洪武年间减少超四成,人口锐减亦近半。
更少的人口和更少的财政收入,供养更多的宗室子弟。
一些历史数据,直观地展现了当时的困境。
嘉靖四十四年,岁禄仅所需禄米一项约为八百六十万石,约占当年田赋收入的37.66%。
万历二十二,岁禄仅所需禄米一项约为一千八百五十万石,约占当年田赋收入的65.13%。
天启四年,岁禄仅所需禄米一项约为三千九百六十七万石,约占当年田赋收入的143.34%。
田赋倒贴都不够宗室子弟支撑生活!
如此负担,如果大明支撑得了,那大明中后期也就不会农民起义层出不穷。
事实上,起义多发的山西、陕西和河南等地,正是宗室子弟数量较多的地区。
因而说“两省之粮食”还不足以供养大明老朱家一家人,这还是委婉之辞。
可以说,整个大明的田赋一项都不足以填补宗室岁禄这一个窟窿,实打实的天下养朱。
而这一切,都始于朱元璋的封王政策。
朱元璋分封诸皇子为亲王,并规定一套严格的藩王宗室制度。
这一制度在燕王朱棣靖难之役成为明成祖之后进行了完善,成为明朝历代皇帝的祖训,一直延续至明末。
这也为大明的灭亡埋下了一个定时炸弹。
而这,不是消耗大明国运,又是什么?
所以,杨炎的话,虽然难听,却也让朱元璋振聋发聩。
他在制定封王戍边之策的时候,确实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而杨炎不仅看出了自己为大明可以沿用百年战略的设想,还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这个战略的致命问题所在。
这真的只是杨宪的门生吗?
此人之才学及思虑之深远,实为罕见,难怪标儿会与之攀谈,并好酒好菜招待着,甚至称其为先生。
朱元璋心头剧震。
静静站在他身旁的刘基,面色凝重,心中已然波澜起伏。
事实上,对于皇上的封王戍边之策,他主管的监察院下的一帮御史们几乎都持反对意见,是他压了下去。
他跟了皇上许多年,虽之前为元官,但应朱元璋之邀成为其谋臣之后,尽心尽力的辅佐朱元璋,助其完成帝业,建立大明王朝,出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为大明的安定殚精竭虑。
他对朱元璋太了解了。
他知道御史们的反对,不可能撼动朱元璋的想法。
所以,对于朱元璋封王戍边的战略,他也思考了很多很多。
之前杨炎说的那些,他多多少少是想到了一些。
但天下养朱这一条,他是万万没有想到。
这个杨炎到底何方神圣?
竟有如此深的见解与远见!
刘基听得出来,杨炎并不知道和他交谈的是当朝太子,更不知道当今的圣上就在一墙之隔侧耳听着。
他曾试图想要阻止对面牢房里的对话,因为他害怕,害怕杨炎会出言不逊,触怒皇上。
事实上,杨炎也出言不逊了。
只不过现在,就是他也不想阻止这场对话了。
他也想听一听,杨炎对于天下养朱这个问题,还能有什么惊人的见解……
对面牢房里。
在安静了好一会之后,只见朱标站了起来,拱手郑重的道:“还请先生教以解决之道!”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