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礼记》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从斗罗开始的自我奋斗第三章 《礼记》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清欢终于知道,儒家的行走坐卧,说话饮食,表情动作,一举一动都要有规范。

    比如走路,必须上半身保持稳定不动,只有两条腿迈动,而且步伐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迈步的节奏还不能乱……甩开膀子跑的事,不可能发生在儒家身上。

    而且无论是吃饭睡觉,走路跑步,腰背都必须挺直,肩膀要打开,脑袋也不能随便歪,必须正……

    这就是《曲礼》中的“若夫坐如尸,立如齐”:坐端立正,不歪不斜。不尸,直而不曲,如齐,不左右长短。

    连话都不能多说,讲究一个“言达意即止”,不能反复重述,《曲礼》曰:礼不妄说人,不辞费。

    还有表情也要“毋不敬,严若思”,不能不恭敬,不严肃,必须要时时刻刻保持着思考的表情。

    “安定辞,安民哉”,说话有条理,抑扬顿挫,节奏分明,这样听的人也能清楚明白。

    仅仅一本《曲礼》,就把清欢折腾的够戗。

    但效果异常显著,仅仅保持了三天,清欢就其他人有了明显的区别!

    ……

    老夫子在钓鱼,清欢腰背挺直站在他身后,整个人沉稳正直,华贵的衣服穿在身上,终于不再是那么“沐猴而冠”了。

    村民远远的看着,原本还羡慕嫉妒,此时已经化作了敬畏,现在的清欢,真的不再是狗娃了!

    清欢跟个小大人一样,一板一眼的背着一只手,另一手拿着《曲礼》诵读着。

    他每做到一条的同时,也认识了这些字,诵读起来没有任何麻烦。

    老夫子神情愉悦,清欢这个学生的聪慧还是出乎了他的预料,甚至让他不必费心教他识字了,他自己就能总结学习。

    等清欢诵读完他认识的,老夫子开口问道:““礼”是什么?”

    清欢想了想,道:“《曲礼》曰: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礼,是放低自己而尊敬别人。

    老夫子欣慰的道:“有没有觉得太繁琐,很多东西根本没有那个必要?”

    清欢如实道:“学生确实有此想法,但能识字,能懂礼,学生愿意。”

    老夫子扭头看了他一眼,道:“你就不觉得烦躁?”

    清欢想了想,道:“偶尔有这样的感觉,但学生能克制。”

    老夫子嘴角抽了抽,学生太聪慧,让他失去了很多教学的乐趣,道:“《礼记》四十九篇,其根本目的不是这些繁琐的礼节,而是为了正身!”

    清欢一愣:“老师,什么是“正身”?”

    老夫子笑着道:“之所以觉得繁琐,觉得烦躁,正是因为沉不下心,心浮躁了……繁琐的礼节,就是为了束缚住你的“身”,以便束缚你的“心”!

    普通人心思杂乱,所以身体言语也是歪歪扭扭的,束缚住身体,让身正了,心也就随之正了!

    心正了,就没有那么多杂乱的心思,才能专心做好当下的事!

    专注的做好手头上的事,不乱冒小心思,不开小差,全身心投入,这叫“意诚”!

    正心诚意,学习的效率才会突飞猛进!”

    清欢若有所思,片刻后点头,道:“不管做什么事,一旦入了迷,沉浸进去,都会很了不得!”

    老夫子哈哈大笑,道:“你懂这个理就更好了,儒家的核心在“学”,但天下可学的东西太多了,穷尽一生也不可能全部学完。

    而且学的越多,越杂乱,也就越难以精通,所以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就在“正心诚意”!

    这也是儒家能“学”,好“学”,多“学”,精“学”的核心窍门!”

    清欢弯腰道:“学生记下了。”

    老夫子笑着道:“等你学完《礼记》,你就能体悟到了。”

    ……

    《礼记》的繁琐跟细致,远超想象,小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大到一个国家的祭祀典礼,都记载着严格的要求。

    这是从个人层面的“正身”,拓展到一国层面的“正国”……很多得位不正的皇帝,为了让自己的国家“正”,往往都会严苛的按照《礼记》行动。

    清欢越学就约有感悟,不仅是眼睛学,身体,心灵也要学,学到骨子里,学到心里。

    很多人都说读书人气质儒雅是因为读了很多书,其实不然,光读书并不能培养什么气质,只有把书里的东西读到身上,读到心里,才会培养出气质!

    清欢便是如此,四十九篇《礼记》一本本学下来,几乎一天一个变化。

    原本的泥猴狗娃,渐渐养出了一种气质,身上华贵的衣服也慢慢变得顺眼起来。

    小小的年级,无论是行走坐卧,还是与人交流,都给人一种不卑不亢,沉稳中正的感觉。

    当清欢学到《礼记,大学篇》时,他总算明白“正心诚意”的出处了。

    《大学》有言: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诚其意,欲诚其意,先致其知。

    不管是做什么事,先要知道怎么去做,懂得其中的窍门,这就是“致其知”。

    之后全身心的投入去做,尽可能的专注,这就是“诚其意”。

    身体专注,心也要端正,不能一堆杂念,乱开小差,这就是“正其心”。

    而这个过程,就是儒家的“修身”!

    《礼记》,是为了“修身”而“克己”!

    只要能做到“致其知”,“诚意正心”,就能把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止于至善”!

    这是儒家“学”的窍门。

    不仅仅是《礼记》,也不仅仅是儒家学问,而是天下所有事情都是如此!

    所以儒家才能“多学”,“多精”!

    ……

    明白了“正心诚意”后,清欢心中再无半点急躁,一颗心彻底沉稳下来,但学习的效率却以一种恐怖的速度提升着。

    仅仅一年,四十九篇《礼记》就被清欢完全学完,并且牢牢记住。

    同时也意味着他完成了识字的步骤。

    老夫子很满意清欢的进度,笑着道:“《礼记》学完了,可以丢开了吗?”

    清欢摇头,道:“有些祭祀礼节可以丢开,但“修身”是一辈子的学问,一辈子都丢不开的。”

    老夫子欣慰,道:“是啊,儒家的修身,是一辈子的事!那你要学到什么程度?”

    清欢想了想,道:“学到老师这样,从心所欲不逾矩!”

    老夫子哈哈大笑,道:“大部分人可是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啊?”

    清欢笑了,道:“老师肯定不是这样。”

    《礼记》规范的言行举止,在老夫子身上半点都看不到。

    就好像老夫子走路时晃晃悠悠的,钓鱼时坐的歪歪斜斜的,但无论他怎么歪,怎么晃,都给人一种“正”的感觉!

    普通人不懂什么是“正”,但看到老夫子后,都会下意识察觉他跟自己不一样,值得的尊敬……庄头不算,那是被贪婪权欲迷了眼,迷了心。

    就在于老夫子的“正”,不再浮于表面,已经刻进心里,随心所欲,收放自如了!

    清欢的《礼记》学完了,但只是学在了身体上,正在学进骨子里,等他彻底学进心里,就不再需要板正着身体了。

    他还需要时时刻刻用言行举止上的“正心诚意”来要求自己,一直到成为一种本能,就好像种下去的果实,迎来开花结果的一天。

    就跟老夫子一样,从心所欲不逾矩。(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从斗罗开始的自我奋斗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从斗罗开始的自我奋斗》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从斗罗开始的自我奋斗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从斗罗开始的自我奋斗》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