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启用王廷相为总兵官,出人意料。
虽说王廷相现如今是兵部尚书,将兵部事宜打理得井井有条,京师治理整顿、京中武官裁汰、京军新策推行、京军训练、地方卫所整顿、马政革新等,都有王廷相的功劳,可王廷相毕竟是文官出身,自弘治十五年进入朝廷以来,王廷相没领过兵,没打过仗。
这是一个没经历过战场的兵部尚书,用他来指挥一场至关重要的战争,确实很冒险。但朱厚照坚定地选择了王廷相,是因为相信这个人有战场指挥能力,有治军御敌的本领!
七年前,小王子领兵进犯大同等地。王廷相还是翰林院庶吉士,便写出了《拟经略边关事宜疏》,提出备边御戎之策,主张择将才、公荐举、明赏罚、罢节制(宦官)、务攻战,凸显出此人在军略上的智慧与才能,之后担任兵科给事中,更是上了诸多军略奏折。
只不过那时候朱厚照的老爹并不怎么在意王廷相,一天天喊整顿这个,整顿那个,烦不烦,人家刘大夏都不建议多折腾,安安静静过日子,少点事,不好嘛……
被埋没多年的王廷相,是被朱厚照破格提拔至兵部尚书的位置上的。
王廷相面色凝重,看向李东阳、杨廷和。
李东阳没有反对,皇帝用人有皇帝的道理,不是说文臣不能领兵不能打胜仗,比如那之前的王守仁,活脱脱就是个狡诈的狐狸,山里的乱民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王廷相虽然不是狐狸吧,但能力还是很强,加上年轻,精力旺盛,还是个过目不忘、触类旁通的主,总宣府、万全都司之兵抵御小王子问题应该不大。
杨廷和也没意见。
不说王守仁,就说当年于谦,他就上过战场吗?没有吧,不一样将也先送走了……
这一场战争,皇帝考虑好了将、考虑好了兵,也分配好了战略,以防为主,防中杀伤,防外偷袭,事实上只要总兵官有与将士共存亡、与敌人拼死作战的决心,有不可动摇的钢铁意志,那就一定能做好本职事。
大不了就是防守不进攻,小王子也杀不到宣府重镇城里面去。
一旦王廷相赢了,那可就是文官集体的荣耀,这对文官掌控朝廷话语权很有利。
现如今皇帝尚兵,不是新军之策,就是整顿卫所,不是增配火器,就是开设武官学院,时间长了,文官的地位可就难保了,让王廷相出去溜溜,赢了光荣是集体的,死了大家也会给他办葬礼的……
万全都司都指挥使程鹏、都督戚景通、刘胜、陈鏸等人也没意见,兵部尚书当总兵,这是完全资格的。
张懋思索了下,走出言道:“陛下,王尚书担任总兵官臣没异议,只是,我等也想为朝廷尽一份力……”
言外之意是,王廷相去当总兵官了,我们这些人干嘛,是不是应该考虑给我们当总兵官,毕竟我们是勋贵,虽说祖上立的功够咱们子孙吃了,可谁不想锦上添花?
朱厚照一句话便让张懋无话可说:“朕需要将京师防务交给你们。”
守家的重任!
张懋、徐光祚等人无话可说。
朱厚照看向戚景通、刘胜等人,肃然道:“军纪军规你们比朕记得牢,那就准备出征事宜吧,五日之后,军队开出京师,前往驻防之地!”
程鹏问道:“陛下,眼下虽有情报说鞑靼调兵,却没有足够情报证明其一定会领兵南下,是否等一等?”
朱厚照摆手:“无妨,早点去早做准备,熟悉下地形,能在城外挖点陷阱的挖点陷阱,能在城墙之上多准备点石头的准备点石头,总之,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
程鹏见朱厚照下定了决心,也不好反对。
通过锦衣卫早前的情报,当下鞑靼细作提供的情报来看,鞑靼南下打一场是不可避免的事了,既是如此,早点去总比晚点去好,虽说只有四百来里路,快马加鞭一两日,可步卒为主的京军赶过去,那可需要六七日,到地方休整又需要两三天,这就十天了……
都说以逸待劳,总不能以劳待劳吧。
诸将官领命下去。
王廷相、顾仕隆、徐祯卿没有离开。
顾仕隆言道:“陛下,臣现在还盯着贡院……”
朱厚照微微摇头:“交其他人盯着吧,你与徐指导员等人虽然职责不同,但都是为了提升军士士气、战力,此去万全都司,需协助好王廷相。”
顾仕隆、徐祯卿自是领命。
王廷相深吸一口气,沉声道:“第一次当总兵官,臣多少有些惶恐,还请陛下面授机宜。”
朱厚照摆了摆手,深深看着王廷相:“不动如山,动则雷霆!”
王廷相行礼。
有这八个字,就够了!
徐祯卿想到什么,言道:“陛下,臣以为这次作战是一次不容错过的机会,可以让将官学院中一些人参与其中,哪怕不给官职,去看一看战场,看一看鞑靼骑兵,对他们来说也是历练。”
朱厚照微微点头:“林长风、杨玄一、周尚文等,确实是将官学院里的好苗子,那就带去让他们见见世面吧。杨玄一曾有军功,给他个百户,周尚文在平定朱寘鐇之战时,曾守卫黄河渡口,擒获叛军丁广等,也立下过军功,加上其本身袭职指挥同知,那就让他领个指挥同知吧,林长风为千户……”
王廷相心头深感震撼。
别看现在将官学院不怎么样,名气还不大,可这里随便拉出来几个,下去可就是将官,最低的估计也是个百户,这要是立了功,说不得就立马能窜上来。
很显然,将官学院很可能会成为专属于武将的“国子监”!
待所有人离开之后,朱厚照疲惫地坐在椅子里,思虑着安排中是否有错漏,又拿出舆图审视良久,眼神逐渐变得犀利起来,侧头对一旁的张永道:“传恭顺侯吴世兴。”
张永愣了下。
吴世兴掌管的是三千营骑兵,可这次作战没三千营什么事,只派了一些人随军而已,而且带队的还不是吴世兴,这个时候找他干嘛,皇帝心思莫测……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虽说王廷相现如今是兵部尚书,将兵部事宜打理得井井有条,京师治理整顿、京中武官裁汰、京军新策推行、京军训练、地方卫所整顿、马政革新等,都有王廷相的功劳,可王廷相毕竟是文官出身,自弘治十五年进入朝廷以来,王廷相没领过兵,没打过仗。
这是一个没经历过战场的兵部尚书,用他来指挥一场至关重要的战争,确实很冒险。但朱厚照坚定地选择了王廷相,是因为相信这个人有战场指挥能力,有治军御敌的本领!
七年前,小王子领兵进犯大同等地。王廷相还是翰林院庶吉士,便写出了《拟经略边关事宜疏》,提出备边御戎之策,主张择将才、公荐举、明赏罚、罢节制(宦官)、务攻战,凸显出此人在军略上的智慧与才能,之后担任兵科给事中,更是上了诸多军略奏折。
只不过那时候朱厚照的老爹并不怎么在意王廷相,一天天喊整顿这个,整顿那个,烦不烦,人家刘大夏都不建议多折腾,安安静静过日子,少点事,不好嘛……
被埋没多年的王廷相,是被朱厚照破格提拔至兵部尚书的位置上的。
王廷相面色凝重,看向李东阳、杨廷和。
李东阳没有反对,皇帝用人有皇帝的道理,不是说文臣不能领兵不能打胜仗,比如那之前的王守仁,活脱脱就是个狡诈的狐狸,山里的乱民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王廷相虽然不是狐狸吧,但能力还是很强,加上年轻,精力旺盛,还是个过目不忘、触类旁通的主,总宣府、万全都司之兵抵御小王子问题应该不大。
杨廷和也没意见。
不说王守仁,就说当年于谦,他就上过战场吗?没有吧,不一样将也先送走了……
这一场战争,皇帝考虑好了将、考虑好了兵,也分配好了战略,以防为主,防中杀伤,防外偷袭,事实上只要总兵官有与将士共存亡、与敌人拼死作战的决心,有不可动摇的钢铁意志,那就一定能做好本职事。
大不了就是防守不进攻,小王子也杀不到宣府重镇城里面去。
一旦王廷相赢了,那可就是文官集体的荣耀,这对文官掌控朝廷话语权很有利。
现如今皇帝尚兵,不是新军之策,就是整顿卫所,不是增配火器,就是开设武官学院,时间长了,文官的地位可就难保了,让王廷相出去溜溜,赢了光荣是集体的,死了大家也会给他办葬礼的……
万全都司都指挥使程鹏、都督戚景通、刘胜、陈鏸等人也没意见,兵部尚书当总兵,这是完全资格的。
张懋思索了下,走出言道:“陛下,王尚书担任总兵官臣没异议,只是,我等也想为朝廷尽一份力……”
言外之意是,王廷相去当总兵官了,我们这些人干嘛,是不是应该考虑给我们当总兵官,毕竟我们是勋贵,虽说祖上立的功够咱们子孙吃了,可谁不想锦上添花?
朱厚照一句话便让张懋无话可说:“朕需要将京师防务交给你们。”
守家的重任!
张懋、徐光祚等人无话可说。
朱厚照看向戚景通、刘胜等人,肃然道:“军纪军规你们比朕记得牢,那就准备出征事宜吧,五日之后,军队开出京师,前往驻防之地!”
程鹏问道:“陛下,眼下虽有情报说鞑靼调兵,却没有足够情报证明其一定会领兵南下,是否等一等?”
朱厚照摆手:“无妨,早点去早做准备,熟悉下地形,能在城外挖点陷阱的挖点陷阱,能在城墙之上多准备点石头的准备点石头,总之,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
程鹏见朱厚照下定了决心,也不好反对。
通过锦衣卫早前的情报,当下鞑靼细作提供的情报来看,鞑靼南下打一场是不可避免的事了,既是如此,早点去总比晚点去好,虽说只有四百来里路,快马加鞭一两日,可步卒为主的京军赶过去,那可需要六七日,到地方休整又需要两三天,这就十天了……
都说以逸待劳,总不能以劳待劳吧。
诸将官领命下去。
王廷相、顾仕隆、徐祯卿没有离开。
顾仕隆言道:“陛下,臣现在还盯着贡院……”
朱厚照微微摇头:“交其他人盯着吧,你与徐指导员等人虽然职责不同,但都是为了提升军士士气、战力,此去万全都司,需协助好王廷相。”
顾仕隆、徐祯卿自是领命。
王廷相深吸一口气,沉声道:“第一次当总兵官,臣多少有些惶恐,还请陛下面授机宜。”
朱厚照摆了摆手,深深看着王廷相:“不动如山,动则雷霆!”
王廷相行礼。
有这八个字,就够了!
徐祯卿想到什么,言道:“陛下,臣以为这次作战是一次不容错过的机会,可以让将官学院中一些人参与其中,哪怕不给官职,去看一看战场,看一看鞑靼骑兵,对他们来说也是历练。”
朱厚照微微点头:“林长风、杨玄一、周尚文等,确实是将官学院里的好苗子,那就带去让他们见见世面吧。杨玄一曾有军功,给他个百户,周尚文在平定朱寘鐇之战时,曾守卫黄河渡口,擒获叛军丁广等,也立下过军功,加上其本身袭职指挥同知,那就让他领个指挥同知吧,林长风为千户……”
王廷相心头深感震撼。
别看现在将官学院不怎么样,名气还不大,可这里随便拉出来几个,下去可就是将官,最低的估计也是个百户,这要是立了功,说不得就立马能窜上来。
很显然,将官学院很可能会成为专属于武将的“国子监”!
待所有人离开之后,朱厚照疲惫地坐在椅子里,思虑着安排中是否有错漏,又拿出舆图审视良久,眼神逐渐变得犀利起来,侧头对一旁的张永道:“传恭顺侯吴世兴。”
张永愣了下。
吴世兴掌管的是三千营骑兵,可这次作战没三千营什么事,只派了一些人随军而已,而且带队的还不是吴世兴,这个时候找他干嘛,皇帝心思莫测……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