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印度,达卡城——
【后世孟加拉国首都】
达卡城街头,此时已经完全恢复到了战前的状态,只不过街头多了许多,因为夏季而穿着短裤短袖,背着步枪的汉军士兵。
这些汉军士兵普遍站在较为阴凉的树下,以及店铺下方,甚至就连巡逻都在街道通透的地方,而且还经常换班,而在当地的普通人看来,这都算奇迹了,因为英国殖民者到了夏季,连门都不出,躲在里面吹空调,都是他们在当地的狗腿子巡视的。
【英国人在当地建立了电力网络,只不过都是为了自身享受,以及拉拢那些同样需要电力的印度高种性精英。】
而汉军这种偷懒的做法,其实在很多人看来,甚至都已经算是突破帝国殖民者的界限了,差一点有从殖民者成为印度拯救者的可能。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英国人的衬托下。
真实情况下,巡逻的士兵同样是苦不堪言,作为从大汉本土征调过来的远征军,除了一些适应炎热的东南亚三国本地士兵,大部分士兵其实是不适应的。
北美大陆这些年的气候还算稳定,相反还冷了不少,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西海岸这种地方,大部分内陆地区的空调销量都在走低。
因为不太热啊,电风扇能顶住。
在这样情况下,多数人是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炎热是什么样子的,再加上这个时期汉国的能源因为本土资源依旧处于井喷期,价格极其低廉,大部分人实际是对用电是没有什么概念的。
虽然因为阶梯电价,导致目前的汉国人还做不到后世美利坚那种空调春夏秋冬,二十四小时都不关的程度,但是放在全世界,其实已经很吓人了,尤其是对于这个世界的绝大部分国家来说,汉国的能源价格绝对是个奇迹。
这其中固然有美洲资源丰富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世界能源供应的结果,大汉帝国掌握了远东目前所有的能源产地,尤其是石化能源的产地,西亚也掌握了七成,在这样的情况下,两相结合之下,能源价格要不是能源税,没准能给降回最初那个油和水同价的美好时代。
要知道大汉帝国的电力体系,可是有一部分走的是重油发电,这可比煤炭好用,只不过就是太奢侈了。
而这些背后的本质,其实就是大汉帝国对世界能源的有限制浪费,哪怕宣传的再好,什么节约,什么有计划封存油田,其实都是在保护本土能源,肆意消耗海外能源,这一点欧洲人看的最清楚,巴黎大学教授森特里就在自己的论文中,写过这么一句话;
“世界能源的命脉是被一個帝国,一个民族控制,这个帝国看似在能源上持开发态度,但是它对那些能源的自我管制,乃至抬高海外地区油价,是有根本上的冲动,最早他们还希望利用低油价来平衡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或是打压我们自身能源产业的发展,但是近些年,他们却开始实行海外,本土,两种石油价格体系,这一切的一切,除了利用庞大的产能逼迫我们的能源体系,在市场利润的诱惑下,自动提高价格,就是希望借此提高我们的商品的生产本,乃至个人的生存成本。”
“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摧毁我们,因此我呼吁,我们应该加大对北非石油的开采,以此来对冲这样的能源袭击,保护罗马和整个欧洲的产业!!”
森特里说的声嘶力竭,甚至还将之放在报纸上,但是呢,有人理会吗,没有人,根本就没有人理会,或者说真正在北非掌握能源命脉的那群人,不愿意理会。
他们甚至还乐于看到能源价格上涨,因为这对于他们是有绝对的好处的,毕竟那些个油田可都在他们自己人手中。
没准还能大赚一笔。
到了世界大战时期就更是如此,能源价格飞涨,北非的那些能源巨头赚的盆满钵满,直呼“打得好”。
最后还是艾伦看不下去,以及法军自身的不满,才让油价降低,要不然这个时候,西罗马自己都要被能源搞破产了,还打什么仗,到北非抄家啊!!
【波拿巴家族:陛下,这里面可有不少是您的产业啊!!】
能源从人类走向文明之后,就是文明发展的根基,最早的木柴,古代的炭火,工业时代早期的煤炭,现在的石油,甚至是目前正在被汉国利用的天然气,其实都是对大自然能源的一种利用。
至于可再生,这个时期还是很充足的,真到了石油开始开采难度上升,石油储量下降的时候,才是真正搞新能源的时候。
在石化能源没有用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不要指望人类会有什么先见之明,因为人类这几千年干的都是同一件事,不撞南墙不回头,一及回去重撞!!
——
“继续进攻,我军的补给线会拉长。”
“好在已经在当地征召了一批原来效忠英国人的印度人,让他们来管理当地,保证后方的稳定。”
“不得不说,印度人比越南人更好统治,也更适合和统治者打交道,他们对我们很了解,甚至比我们更了解我们的需求。”
“当地包税人除了要求我们进行减税,并且希望得到一批物资之外,其他的,都没有任何要求,他们甚至帮我们主动组织人手运输物资,对了,当地有不少英军时期留下来的卡车,司机就是达卡当地的人,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我们能够补足英国人拖欠的薪资,这一点我已经和后勤部的老周商量过了,他同意从战时军费中拿出一部分,给这些人-——”
楚国上将金真炎在说的时候,心里其实不平衡的,毕竟印度实在比越南那帮贱骨头简单多了,果然不愧是一个历史上受过多个帝国统治的地方,治理起来就是方便。
“印度战场,其实最重要的不是击败英军,而是在当地培植代理人,考虑到这个地方的气候和人文条件,以及上面的态度,我们是很难在当地进行直接殖民统治的,而且最重要的是,英国人统治的这些年,其实已经将当地的独立思潮搞起来了,我们就算全盘接受,也不一定能够统治的顺心。”
“之所以我们现在还没有遭到反抗,第一,我们进入印度是打着驱逐英国殖民者,恢复印度人独立地位的,这是我们之所以还能占据道义的主要原因。”
“第二,我们目前还在南亚次大陆的边缘地带,所辖地区,不过十来万平方公里,这和南亚四百多万平方公里相比,无疑是蚍蜉撼树,但就是这么一个地区,就有千万人口,整个印度,更是有三亿之多,这么多人口,需要我们驻多少兵来维护后方补给线,各位,和本地人,尤其是那些有能力的氏族,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英国人如此,我们也是如此!!”
林正北是个典型的儒将,其祖父是文官出身,伯父也是当过西京时期的秘书处副职,可谓正儿八经的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哪怕他从了军,骨子里其实还是文官那一套,在对待印度问题上,相比于那些动不动要打闪击战的纯粹军人,要温和的多,或者说,之所以温和,也是看在印度的地盘和复杂的多人口,多教派的情况下。
“我们目前在物资准备方面足以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这次的目标,我认为应该放在加尔各答,这里是曾经英国人统治的基石,无论我们从海上登陆,还是从陆地上,直接碾压过去,其实都没有问题,趁着英国人还没有完全适应这场战争,能占多少地盘,就占多少地盘,保证后续战略的可持续。”
负责装甲部队后勤保障的孙言军的话,其实也代表了下一次攻势的进攻地点,因为从地图上看,拿下加尔各答对他们并不是什么难事,甚至只是随手的事情。
最终,一份代号“南亚风暴”的作战计划被正式确立下来,加尔各答,也只是这份庞大计划中的一部分。
——
“吱吱,吱吱——”
履带碾压过的声音出现在印度的乡间土路上,在道路两侧则是有些发青的稻田,这些稻田的不远处,则是一个用稻草泥巴糊起来的小村子,村子里的人已经躲起来了,只有一些胆大的小子,躲在房子后面偷看这些不用吃饭,就可以跑的怪物。
这是一个典型的印度南方村落,当地人普遍都很黑,也就稍微比非洲人要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至于那些白皮肤的高种姓地主老爷此时正躲在家里瑟瑟发抖,深怕这群恶魔会来杀人放火,甚至吩咐下人把那些祖祖辈辈存来的黄金白银都埋在土里,这也是这个时期农业国地主,共同的做法,一有外敌,聪明点的,会打交道的,花点小钱,弄点吃喝,也就混过去的,胆小的,觉得不好打交道的,基本就是把家里的财产埋起来,然后躲起来。
【英国人对外宣传结果。】
“这地方还算凉快,比刚刚那条路要凉快多了,这个破地方,真是热啊,真不知道他们夏天怎么活下来的??”
坐在敞篷军车上的邓西行,是个典型的北方人,他家住在凉州,靠近北疆,那里除了冷就是温和天气,哪里受到了印度这种动不动三十五度以上的天气,简直就是要了小命。
看了看周围那几座将这块地区保护成山坳的大山,邓西行拿出水壶,咕噜噜灌了几口,这些水都是他们从附近小溪打的,这种小溪因为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所以比较干净,基本上每个士兵都打了两壶。
“你们看,有人在偷看我们。”
正在喝水的邓西行余光中扫到了几百米外的一个黑色移动人形。
“看起来应该是当地人,只不过为什么他们这么黑,我们在达卡城见的那些人,可比他们白多了,虽然相较于我们,也不怎么白。”
【当地棕色人种】
戴着眼镜,有着大学文凭,担任炮击炮手的王泗,有些疑惑当地的人种。
“来之前,我看过印度的历史,好像据说这种长的发黑的,才是当当地的原住民,只不过被后来那群肤色白的人征服了,对了,叫什么雅利安人,和德国佬一样!!”
邓西行到底还算是有一个文科文凭,要不然他根本就不会观察这些稀奇古怪的玩意。
“那也就是说,那些长的不黑不白,类似牛奶加咖啡的达卡城里人,是当年白人和土著的结合人种,这些都算是原住民。”
“看样子,这些土地的主人,应该是咱们来的路上,看到的那个瓦房主人的,对方很可能是个白人。”
王泗能考上汉国本土的一流地方国立大学,脑子自然很聪明,马上就联想到了刚刚所看到的那栋和眼前这些泥巴茅草建筑,格格不入的大瓦房。
“管他的,这个鬼地方,又热,路又烂,谁爱统治,谁统治,老子不待在这,早点打完,早点回国,妈的,现在这个时候啊,正是凉州天气最好的时候,不冷不热,放在我老家,现在都已经开始有人骑马围猎野牛了!!”
邓西行的脸上露出“沮丧”的表情。
【汉国北部地区,依旧保留大量美洲野牛,猎杀野牛也是一种文化传统。】
“野牛,我看你是想你那个相好了吧,据说还是个北疆人,金发碧眼,你啊,一肚子鬼水!!”
王泗的脸上露出暧昧的表情。
【加拿大地区,保留了大量当年的白人移民,经过这些年的恩威并施,当地和本土华人通婚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毕竟识时务者为俊杰,至于不识时务的,坟头草都两米高了。】
“哈哈-——”
军车上,笑声传遍了整个队伍,逐渐扩散开来。
不远处的一个首陀罗少年,不明白为什么这些“恶魔”要笑的这么大声,直到一句“滚回来”,才跑回了村子。
而当这条乡间土路被一队又一队的汉军经过时,大洋上,从江户调来的日本远东舰队,正在协助刚两个礼拜前才完成整编的“第十军”进行登陆。
这个军,基本是由日本人组成,且多数都是现役士兵和退役士兵组成。
总计人数超过七万,看似是一个军,其实是一支集团军。
整个军下辖五个师,其中只一个是装甲师,剩下的四个都是轻步兵机械化师。
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印度的基础设施,以及水网密布的乡村地区,很难承担起大规模装甲突击,能用上汽车都不错了。
…………
“哒哒哒……”
机枪的扫射声在滩头响起,一队又一队身着墨绿军服的第十军士兵,弯着腰,抱着四二式半自动步枪,在机枪的掩护下,不断的向前方渗透。
英军的抵抗,实际也是非常顽强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羸弱。
“啊……”
一名第十军的士兵刚刚进入一处街区,就被当场打断了大腿。
“小田君,小田……”
“担架!!”
“掩护!!”
当枪声大作,两个抬着担架的第十军士兵刚刚想要将地上的战友抬上来的时候,“轰隆”一声,全部报废。
“趴下,趴下……”
密集的炮火很快覆盖了街区,英军在当地的大量处于进攻盲区,布置了大量小炮,这些炮,最大也不过是七十五毫米,刚刚好处于一个街区内,可以自由移动的水准。
“炮火,我们需要大量火炮!!”
对着步话机的小林庆,疯狂的给后方的火炮部队喊话。
“撤退,撤退……”
最后方响起了撤军的命令,数千名刚刚进入城市的第十军士兵,快步的退了出来。
十分钟后,一阵密集的炮火覆盖了四分之一的加尔各答。
海上的“江户号”战列舰,从刚刚到现在,就没有停歇过。
“继续炮击,不要有任何心软!!”
舰队指挥官水户三麟的海军制度一丝不挂,没有一丝褶皱,周围的水兵也大多数如此。
(日本海军的内务标准一直都很高,最早就是和汉国学的)
炮击一直持续了一个半小时,这一个半小时也是整个加尔各答自建城以来,受到损害最大的一次,四分之一的城市建筑被摧毁,街道都被炸的坑坑洼洼,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繁华。
剩下地区的加尔各答人也都疯狂的往座城外跑,甚至还和维持秩序的英军发生了冲突。
当第十军的步兵再次进入的时候,所到之处,一片狼藉,刺鼻的焦炭味充斥着街道。
而在经过这片已经被英国人放弃的街区后才发现,英军已经撤离了。
当黑红色的汉旗飘扬在加尔各答的上空时,内陆地区的汉军,正在疯狂的对当地城镇,乡村进行占领。
更确切的说是“传檄而定”。
往往都是一小队汉军,骑着摩托,或者坐着当地征召的牛车,进入当地,宣布该地区,暂时由大汉帝国托管。
随后就是摊派物资,以及获取重要的干净水源地。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后世孟加拉国首都】
达卡城街头,此时已经完全恢复到了战前的状态,只不过街头多了许多,因为夏季而穿着短裤短袖,背着步枪的汉军士兵。
这些汉军士兵普遍站在较为阴凉的树下,以及店铺下方,甚至就连巡逻都在街道通透的地方,而且还经常换班,而在当地的普通人看来,这都算奇迹了,因为英国殖民者到了夏季,连门都不出,躲在里面吹空调,都是他们在当地的狗腿子巡视的。
【英国人在当地建立了电力网络,只不过都是为了自身享受,以及拉拢那些同样需要电力的印度高种性精英。】
而汉军这种偷懒的做法,其实在很多人看来,甚至都已经算是突破帝国殖民者的界限了,差一点有从殖民者成为印度拯救者的可能。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英国人的衬托下。
真实情况下,巡逻的士兵同样是苦不堪言,作为从大汉本土征调过来的远征军,除了一些适应炎热的东南亚三国本地士兵,大部分士兵其实是不适应的。
北美大陆这些年的气候还算稳定,相反还冷了不少,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西海岸这种地方,大部分内陆地区的空调销量都在走低。
因为不太热啊,电风扇能顶住。
在这样情况下,多数人是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炎热是什么样子的,再加上这个时期汉国的能源因为本土资源依旧处于井喷期,价格极其低廉,大部分人实际是对用电是没有什么概念的。
虽然因为阶梯电价,导致目前的汉国人还做不到后世美利坚那种空调春夏秋冬,二十四小时都不关的程度,但是放在全世界,其实已经很吓人了,尤其是对于这个世界的绝大部分国家来说,汉国的能源价格绝对是个奇迹。
这其中固然有美洲资源丰富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世界能源供应的结果,大汉帝国掌握了远东目前所有的能源产地,尤其是石化能源的产地,西亚也掌握了七成,在这样的情况下,两相结合之下,能源价格要不是能源税,没准能给降回最初那个油和水同价的美好时代。
要知道大汉帝国的电力体系,可是有一部分走的是重油发电,这可比煤炭好用,只不过就是太奢侈了。
而这些背后的本质,其实就是大汉帝国对世界能源的有限制浪费,哪怕宣传的再好,什么节约,什么有计划封存油田,其实都是在保护本土能源,肆意消耗海外能源,这一点欧洲人看的最清楚,巴黎大学教授森特里就在自己的论文中,写过这么一句话;
“世界能源的命脉是被一個帝国,一个民族控制,这个帝国看似在能源上持开发态度,但是它对那些能源的自我管制,乃至抬高海外地区油价,是有根本上的冲动,最早他们还希望利用低油价来平衡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或是打压我们自身能源产业的发展,但是近些年,他们却开始实行海外,本土,两种石油价格体系,这一切的一切,除了利用庞大的产能逼迫我们的能源体系,在市场利润的诱惑下,自动提高价格,就是希望借此提高我们的商品的生产本,乃至个人的生存成本。”
“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摧毁我们,因此我呼吁,我们应该加大对北非石油的开采,以此来对冲这样的能源袭击,保护罗马和整个欧洲的产业!!”
森特里说的声嘶力竭,甚至还将之放在报纸上,但是呢,有人理会吗,没有人,根本就没有人理会,或者说真正在北非掌握能源命脉的那群人,不愿意理会。
他们甚至还乐于看到能源价格上涨,因为这对于他们是有绝对的好处的,毕竟那些个油田可都在他们自己人手中。
没准还能大赚一笔。
到了世界大战时期就更是如此,能源价格飞涨,北非的那些能源巨头赚的盆满钵满,直呼“打得好”。
最后还是艾伦看不下去,以及法军自身的不满,才让油价降低,要不然这个时候,西罗马自己都要被能源搞破产了,还打什么仗,到北非抄家啊!!
【波拿巴家族:陛下,这里面可有不少是您的产业啊!!】
能源从人类走向文明之后,就是文明发展的根基,最早的木柴,古代的炭火,工业时代早期的煤炭,现在的石油,甚至是目前正在被汉国利用的天然气,其实都是对大自然能源的一种利用。
至于可再生,这个时期还是很充足的,真到了石油开始开采难度上升,石油储量下降的时候,才是真正搞新能源的时候。
在石化能源没有用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不要指望人类会有什么先见之明,因为人类这几千年干的都是同一件事,不撞南墙不回头,一及回去重撞!!
——
“继续进攻,我军的补给线会拉长。”
“好在已经在当地征召了一批原来效忠英国人的印度人,让他们来管理当地,保证后方的稳定。”
“不得不说,印度人比越南人更好统治,也更适合和统治者打交道,他们对我们很了解,甚至比我们更了解我们的需求。”
“当地包税人除了要求我们进行减税,并且希望得到一批物资之外,其他的,都没有任何要求,他们甚至帮我们主动组织人手运输物资,对了,当地有不少英军时期留下来的卡车,司机就是达卡当地的人,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我们能够补足英国人拖欠的薪资,这一点我已经和后勤部的老周商量过了,他同意从战时军费中拿出一部分,给这些人-——”
楚国上将金真炎在说的时候,心里其实不平衡的,毕竟印度实在比越南那帮贱骨头简单多了,果然不愧是一个历史上受过多个帝国统治的地方,治理起来就是方便。
“印度战场,其实最重要的不是击败英军,而是在当地培植代理人,考虑到这个地方的气候和人文条件,以及上面的态度,我们是很难在当地进行直接殖民统治的,而且最重要的是,英国人统治的这些年,其实已经将当地的独立思潮搞起来了,我们就算全盘接受,也不一定能够统治的顺心。”
“之所以我们现在还没有遭到反抗,第一,我们进入印度是打着驱逐英国殖民者,恢复印度人独立地位的,这是我们之所以还能占据道义的主要原因。”
“第二,我们目前还在南亚次大陆的边缘地带,所辖地区,不过十来万平方公里,这和南亚四百多万平方公里相比,无疑是蚍蜉撼树,但就是这么一个地区,就有千万人口,整个印度,更是有三亿之多,这么多人口,需要我们驻多少兵来维护后方补给线,各位,和本地人,尤其是那些有能力的氏族,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英国人如此,我们也是如此!!”
林正北是个典型的儒将,其祖父是文官出身,伯父也是当过西京时期的秘书处副职,可谓正儿八经的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哪怕他从了军,骨子里其实还是文官那一套,在对待印度问题上,相比于那些动不动要打闪击战的纯粹军人,要温和的多,或者说,之所以温和,也是看在印度的地盘和复杂的多人口,多教派的情况下。
“我们目前在物资准备方面足以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这次的目标,我认为应该放在加尔各答,这里是曾经英国人统治的基石,无论我们从海上登陆,还是从陆地上,直接碾压过去,其实都没有问题,趁着英国人还没有完全适应这场战争,能占多少地盘,就占多少地盘,保证后续战略的可持续。”
负责装甲部队后勤保障的孙言军的话,其实也代表了下一次攻势的进攻地点,因为从地图上看,拿下加尔各答对他们并不是什么难事,甚至只是随手的事情。
最终,一份代号“南亚风暴”的作战计划被正式确立下来,加尔各答,也只是这份庞大计划中的一部分。
——
“吱吱,吱吱——”
履带碾压过的声音出现在印度的乡间土路上,在道路两侧则是有些发青的稻田,这些稻田的不远处,则是一个用稻草泥巴糊起来的小村子,村子里的人已经躲起来了,只有一些胆大的小子,躲在房子后面偷看这些不用吃饭,就可以跑的怪物。
这是一个典型的印度南方村落,当地人普遍都很黑,也就稍微比非洲人要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至于那些白皮肤的高种姓地主老爷此时正躲在家里瑟瑟发抖,深怕这群恶魔会来杀人放火,甚至吩咐下人把那些祖祖辈辈存来的黄金白银都埋在土里,这也是这个时期农业国地主,共同的做法,一有外敌,聪明点的,会打交道的,花点小钱,弄点吃喝,也就混过去的,胆小的,觉得不好打交道的,基本就是把家里的财产埋起来,然后躲起来。
【英国人对外宣传结果。】
“这地方还算凉快,比刚刚那条路要凉快多了,这个破地方,真是热啊,真不知道他们夏天怎么活下来的??”
坐在敞篷军车上的邓西行,是个典型的北方人,他家住在凉州,靠近北疆,那里除了冷就是温和天气,哪里受到了印度这种动不动三十五度以上的天气,简直就是要了小命。
看了看周围那几座将这块地区保护成山坳的大山,邓西行拿出水壶,咕噜噜灌了几口,这些水都是他们从附近小溪打的,这种小溪因为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所以比较干净,基本上每个士兵都打了两壶。
“你们看,有人在偷看我们。”
正在喝水的邓西行余光中扫到了几百米外的一个黑色移动人形。
“看起来应该是当地人,只不过为什么他们这么黑,我们在达卡城见的那些人,可比他们白多了,虽然相较于我们,也不怎么白。”
【当地棕色人种】
戴着眼镜,有着大学文凭,担任炮击炮手的王泗,有些疑惑当地的人种。
“来之前,我看过印度的历史,好像据说这种长的发黑的,才是当当地的原住民,只不过被后来那群肤色白的人征服了,对了,叫什么雅利安人,和德国佬一样!!”
邓西行到底还算是有一个文科文凭,要不然他根本就不会观察这些稀奇古怪的玩意。
“那也就是说,那些长的不黑不白,类似牛奶加咖啡的达卡城里人,是当年白人和土著的结合人种,这些都算是原住民。”
“看样子,这些土地的主人,应该是咱们来的路上,看到的那个瓦房主人的,对方很可能是个白人。”
王泗能考上汉国本土的一流地方国立大学,脑子自然很聪明,马上就联想到了刚刚所看到的那栋和眼前这些泥巴茅草建筑,格格不入的大瓦房。
“管他的,这个鬼地方,又热,路又烂,谁爱统治,谁统治,老子不待在这,早点打完,早点回国,妈的,现在这个时候啊,正是凉州天气最好的时候,不冷不热,放在我老家,现在都已经开始有人骑马围猎野牛了!!”
邓西行的脸上露出“沮丧”的表情。
【汉国北部地区,依旧保留大量美洲野牛,猎杀野牛也是一种文化传统。】
“野牛,我看你是想你那个相好了吧,据说还是个北疆人,金发碧眼,你啊,一肚子鬼水!!”
王泗的脸上露出暧昧的表情。
【加拿大地区,保留了大量当年的白人移民,经过这些年的恩威并施,当地和本土华人通婚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毕竟识时务者为俊杰,至于不识时务的,坟头草都两米高了。】
“哈哈-——”
军车上,笑声传遍了整个队伍,逐渐扩散开来。
不远处的一个首陀罗少年,不明白为什么这些“恶魔”要笑的这么大声,直到一句“滚回来”,才跑回了村子。
而当这条乡间土路被一队又一队的汉军经过时,大洋上,从江户调来的日本远东舰队,正在协助刚两个礼拜前才完成整编的“第十军”进行登陆。
这个军,基本是由日本人组成,且多数都是现役士兵和退役士兵组成。
总计人数超过七万,看似是一个军,其实是一支集团军。
整个军下辖五个师,其中只一个是装甲师,剩下的四个都是轻步兵机械化师。
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印度的基础设施,以及水网密布的乡村地区,很难承担起大规模装甲突击,能用上汽车都不错了。
…………
“哒哒哒……”
机枪的扫射声在滩头响起,一队又一队身着墨绿军服的第十军士兵,弯着腰,抱着四二式半自动步枪,在机枪的掩护下,不断的向前方渗透。
英军的抵抗,实际也是非常顽强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羸弱。
“啊……”
一名第十军的士兵刚刚进入一处街区,就被当场打断了大腿。
“小田君,小田……”
“担架!!”
“掩护!!”
当枪声大作,两个抬着担架的第十军士兵刚刚想要将地上的战友抬上来的时候,“轰隆”一声,全部报废。
“趴下,趴下……”
密集的炮火很快覆盖了街区,英军在当地的大量处于进攻盲区,布置了大量小炮,这些炮,最大也不过是七十五毫米,刚刚好处于一个街区内,可以自由移动的水准。
“炮火,我们需要大量火炮!!”
对着步话机的小林庆,疯狂的给后方的火炮部队喊话。
“撤退,撤退……”
最后方响起了撤军的命令,数千名刚刚进入城市的第十军士兵,快步的退了出来。
十分钟后,一阵密集的炮火覆盖了四分之一的加尔各答。
海上的“江户号”战列舰,从刚刚到现在,就没有停歇过。
“继续炮击,不要有任何心软!!”
舰队指挥官水户三麟的海军制度一丝不挂,没有一丝褶皱,周围的水兵也大多数如此。
(日本海军的内务标准一直都很高,最早就是和汉国学的)
炮击一直持续了一个半小时,这一个半小时也是整个加尔各答自建城以来,受到损害最大的一次,四分之一的城市建筑被摧毁,街道都被炸的坑坑洼洼,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繁华。
剩下地区的加尔各答人也都疯狂的往座城外跑,甚至还和维持秩序的英军发生了冲突。
当第十军的步兵再次进入的时候,所到之处,一片狼藉,刺鼻的焦炭味充斥着街道。
而在经过这片已经被英国人放弃的街区后才发现,英军已经撤离了。
当黑红色的汉旗飘扬在加尔各答的上空时,内陆地区的汉军,正在疯狂的对当地城镇,乡村进行占领。
更确切的说是“传檄而定”。
往往都是一小队汉军,骑着摩托,或者坐着当地征召的牛车,进入当地,宣布该地区,暂时由大汉帝国托管。
随后就是摊派物资,以及获取重要的干净水源地。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