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骁儿军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唐末狂人录第一百七十三章 骁儿军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在都不犯错的前提下,短期内,谁也吃不掉谁。

    这场吃鸡大赛最终会变成比拼耐力。

    耐力就是实力,实力具象为兵力、粮食、钱帛、装备、人口、人才!

    如果想走的长远,就不能只侧重于打打杀杀,需要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源源不断的提供粮草、军械、兵力!

    但做这些都离不开人才。

    这年头不缺精兵猛将,却极缺萧何式的内政人才。

    人的精力毕竟有限,陈玄烈也并非全能。

    “没找到敬翔?”陈玄烈失望的望着田九。

    田九神色有些惭愧,“黄巢攻入关中,同州百姓惊恐离散,此人不知去向,五郎何必这么麻烦,这年头穷酸书生遍地都是,如今关中乱的狠。”

    陈玄烈有些郁闷,不过这事不能怪他。

    一个都将,入不了那些有本事文人的眼。

    即便现在拿下汝州,也没有得到朝廷的正式任命。

    这年头任何事都讲个名分。

    不可能你虎躯一震,名臣猛将就拜倒在脚下,还是要一步一步的来。

    “你……求到朝廷的任命没有?”

    “那天杀的宦官,我等赶去兴元,没钱供奉,连门都没进……”田九支支吾吾。

    陈玄烈一阵郁闷,都他娘的逃难去了,还这么贪财?

    不过自己也有问题,田九长相有些粗糙,形象不太好,让他当细作、斥候、刺客没问题,让他充当使者,跟朝廷打交道,问题就有些大了。

    但当初的确乏人可用,周庠又留在长社,其他人更凶神恶煞。

    总不能派李师泰、田师侃两货去吧……

    归根结底还是缺人。

    “先在汝州各县贴上招贤榜,大鱼小虾,只要识字就行。”陈玄烈揉了揉额头。

    现在摊子大了,绮如有些吃不消,毕竟只是一个女人,让她经营一个县没问题,让她管理一个郡,就有些勉为其难。

    关键一个女人太招摇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漂亮女人。

    田九道:“干脆附近的洛阳、襄阳、河中、陕州都贴上,关中大乱,不少人都逃散关东。”

    “你看着办。”陈玄烈没抱多大希望,有枣没枣,打两竿子再说。

    心中寻思着要弄一套自己的人才培养系统,思来想去,只能将目光放在骁儿都。

    里面太多的年轻人,可塑性强,能力也强,关键还忠心,不能将他们全都推向战场。

    其中不少人是良家子,当年草贼过境,仇富亦仇官吏,只要是官吏富户,不问情由,一概屠杀之,中小地主也没好到哪儿去,家破人亡者不在少数。

    良家子其实就是华夏的底蕴所在。

    有军事技能,也有文化基础,谢彦章就是其中典型,能文能武。

    陈玄烈唤来谢彦章,让他将骁儿都摸查一些,看有多少人会识字。

    “属下正有此意,汝州人口暴增,不如扩充骁儿都?”

    “那就升为骁儿军,分文武两营,我亲自把关。”陈玄烈对骁儿都寄以厚望。

    拔山都世代牙兵,性格早已形成,没有大的变故,一时片刻扭转不过来,但骁儿都却是一张白纸。

    仅鲁山聚集的青少年就有两千之多,还有一些半大孩童。

    陈玄烈一个一个登记姓名,询问其所长。

    果然有不少良家子,足有一百人之多,除此之外,还有意外之喜,发现了七十九名工匠子弟,他们跟牙兵一样,手艺世代相传。

    铁匠、木匠、皮匠、漆匠、石匠什么人都有,很多人精通几种。

    “骁儿军再增工营!”陈玄烈大喜过望。

    工匠是生产力,更是战斗力!

    历朝历代都极其重视,设有专门的衙门,工部之下有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等。

    少府下辖中尚、左尚、右尚、织染、掌冶五署及诸冶监、诸铸钱监、互市监,基本掌握了所有手工业。

    军器监则分为弩坊和甲坊。

    玄宗开元年间,少府监有工匠19850人,将作监有工匠15000人,这还不算士族门阀勋贵手下的私匠。

    就连军中也有随军工匠,以方便攻城时打造攻城器械,或者修建营垒。

    除此之外,唐朝对工匠的培训制度也非常健全。

    “四季以令丞试之,岁终以监试之”,老匠人对新工匠有四十天到四年不等的集中培训,期间的产品还要标明培训者的名字。

    其中的高级工匠被称为“梓人”,俸禄是普通工匠的三倍。

    朝廷一旦有大型建造,都会由梓人牵头,相当于技术负责人。

    陈玄烈亲自把关,骁儿军扩充到三千一百余众,两千三百余武营,五百文营,一百余工营。

    工营人数太少,陈玄烈索性将麾下所有工匠编入其中,又挑选了三百手脚麻利之人作为学徒,扩充到七百人。

    跟朝廷一样,也是采取梓人负责制,以后凡是出品的盔甲、箭矢、刀枪上都刻有经手工匠的名字。

    相应的,每个月工匠由官府发放一家的口粮。

    以目前汝州的财力,只能做到这一步,发财是不可能的,陈玄烈只能让他们尽量饿不着。

    幸好乱世之中,人的最大诉求也就是活下去。

    文营则从每个县的县吏开始,熟悉公务,一步一步培养,然后视政绩提升。

    陈玄烈还专门从中挑选了一批能说会道之人,编入拔山都、骁儿军、土团之中,一队分配一人,充当枹鼓或者吹角,表面上说说书,实则引导士卒的思想动向,监察他们平日的行为,也为士卒代写家书等等。

    不干涉将领指挥,平日跟士卒一样训练、征战,但可以直接向陈玄烈禀告,不需要一层一层上报。

    日后有战功可升为押官、厢虞候、营虞候、都虞候,乃至监军。

    如此一来,陈玄烈既能掌握地方,又能掌握军中。

    骁儿军实则成为一座军校,为陈玄烈培养各种人才。

    人都是趋利的,陈玄烈实在不敢将所有的一切,都押在士卒的道德水平上,一套合理的制度,则更可靠一些。

    等局面稳定一些,陈玄烈还会将听子都下放至军中。

    双管齐下,牢牢掌握军中一举一动。

    这年头再怎么加强对军队的控制都不为过。

    若控制不力,军队就会反噬……

    前前后后,忙了半个月,才将基本框架搭建起来。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唐末狂人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唐末狂人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唐末狂人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唐末狂人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