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奉孝说得没错,入仕之路被世家把持,此乃我大汉顽疾之一也。”
“但察举制度沿用已有数百年,想要将其废除,怕是极难啊。”
贾诩摇着头说道。
世家大族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察举制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因为察举制决定了只有出身士族阶层的人才有资格入仕从政。
这也就导致了“庙堂之上皆贵胄,不见寒门良家子”,能够进入朝堂的永远是那么一批人。
而这个道理他们懂,世家大族们又岂会不懂?因此想废除察举制肯定会碰到极大阻碍。
毕竟这可是他们在朝堂中立足的根本之一!
贾诩所说的话,刘协自然清楚。
其实大汉历代天子与士族之间对于“控制上升之道”的争斗,一直都没有停下来过。
在西汉以及东汉开国初期,士族把持晋升之路其实还没有如今那么严重。
但从光武皇帝刘秀立国之后,为了确立继位的正统性,刘秀就开始大力推行谶纬学。
什么叫谶纬学呢?
简单来说就是把儒学转变为宗教,这个宗教里老天爷的地位是最高的,孔子则是为教主。
人间帝王的位置属于谁,由老天爷决定,即“皇权天授”。
老天爷先是把皇权给了高祖刘邦,现在又选定刘秀作为新的帝王,如此一来刘秀继位便合乎正统了。
因此东汉初期学子们除了要学习经典,也要学习谶纬学,甚至谶纬学成为了最重要的选拔考核内容。
但很快士族就找到了谶纬学的漏洞,因为谶纬学的缺点在于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谁说得都有道理。
所以在通过察举制进行选拔时,如果平民百姓和士族子弟说的答案都大差不差,那么作为士族阶层的一员,考核官员就可以说士族子弟说得更对,甚至凭借自己的好恶来决定谁对谁错。
如此一来,这一选拔机制的操作空间就很大了,士族们可以完全控制谁来晋升。
这样下去自然是不行的,天子肯定不能坐视这种情况出现,于是汉章帝在察觉到了这一点后,举行了一次著名的白虎观会议。
这次会议直接规定了标准教材和标准答案。
标准教材即儒家经典,标准答案即三纲六纪,不管你是贵族还是平民,只要你回答的内容是标准答案,那么审核官员也不能说你是错的。
即便审核官员有私心,也不能公然偏袒谁。
再加上后来蔡伦发明了纸张,让普通人书写文字的难度大大降低了,于是汉顺帝登基之后就在察举制的基础上增添了笔试,让士族更难控制晋升通道。
不过这一改革也没持续多久,就又出现了漏洞。
这个漏洞,即大名鼎鼎的“释经权”。
简单来说就是国家虽然规定了教科书,但如何理解这几本书的内容,怎么给这些书写教辅材料,那就不是天子说了算了。
于是从东汉中期开始,一大批以“释经”起家的士族官员,如马融、郑玄、卢植等大儒,开始迅速出现。
类比后世的话,这些从事释经工作的大儒,就相当于培训机构的教培老师。
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儒家经典做注释,然后再来教学生。
士族很快通过这一方法再度控制了考核机制。
原因很简单,虽然大家学的都是标准教科书,考试的时候大家背的答案都是一样的,无法分出高下。
但等到考对书中内容的理解时,那些寒门子弟就完全不行了。
因为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这些,这些“理解”都是士族们自己写的,然后他们再拿出来出考题。
这样一来就只有他们的后人和学生才能答得出来了,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士族彻底把控晋升通道。
“难归难,但总不能不做。”
刘协收敛思绪,随后说道:“朕曾经与奉孝提过一种名为‘科举制’的选拔人才制度。”
“此事奉孝应该与文和你提过了。”
贾诩点头道:“臣听奉孝说过一些,科举制与察举制有相似之处,陛下的想法是重新开科立考。”
“此举倒是与孝灵皇帝的鸿都门学颇似。”
灵帝虽然昏聩,但政治手腕却是极高,属于你可以说他坏,但不能说他菜的那种类型。
鸿都门学就是灵帝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世家把控晋升通道问题,所想出的解决方案。
这一手段可谓极为高明。
首先儒学的标准教科书是动不了的,这是祖宗确定的东西,动了就等于打祖宗的脸,说章帝做错了,这是不行的。
其次释经权也动不了,因为那些释经大儒们在释经的领域有很深造诣,就算是重新写一份释经标准答案,也不可能超过所有大儒、让所有学子信服。
于是他采用了新的办法,即自己开科,制定教材和答案。
灵帝本身就是辞赋大家,他亲自动笔,洋洋洒洒写了多达五十章的、辞赋水平极高的《皇羲篇》。
然后靠着这份《皇羲篇》,灵帝正式创办了鸿都门学,并且开始招生。
招生条件有两个,一是要由灵帝亲自下令征召,二是要会写汉赋。
这些人进入学校后,唯一的学业就是参考《皇羲篇》,去写新的汉赋。
此后灵帝又在这个基础上再次扩招,招收了许多学习绘画、书法等方面的人才。
而等到这些人毕业后,灵帝直接下令将他们提拔为侍中、尚书,安排在各个要职上。
这也是被世人诟病他昏庸的原因之一。
但其实灵帝的举动并没有错,因为能够学文,学习书法绘画的,本身家庭就不差。
这些人受到过正统的教育,但又不是高层的士族,也就是底层寒门。
灵帝直接提拔他们,就等于绕过了察举制,有了自己的一条选拔人才的路径。
只可惜鸿都门学创办没有几年,各地起义便爆发了,鸿都门学也就彻底没落。
但从本质上来说,鸿都门学和科举制度存在一定的相似,都是开科立考,属于新的选拔制度。
而两者不同的地方在于,鸿都门学是存在于察举制之外的选拔机制,而刘协则想用科举制代替察举制。
“没错,科举制正是朕根据先帝的鸿都门学扩展而来,朕打算重新开科立考。”
“而且选拔不仅仅面向于士族和寒门,更会面向所有平民百姓。”
刘协目光炯炯地说道。
但郭嘉和贾诩听完后则是面面相觑,两人对视了一眼,最后由郭嘉开口道:“陛下,科举面向平民百姓……这怕是有些不妥吧?”
“臣没别的意思,只是平民百姓生活困苦,能吃饱饭已是不易,哪里读得起书?”
“陛下的设想虽好,但实行起来怕是不太可能。”
读书只有在吃饱饭后才能想。
郭嘉所想的也只是让那些寒门子弟有公平的晋升机会,但平民百姓……连寒门都称不上。
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百姓省吃俭用供自己的孩子读书,这怎么看都不太可能。
家里多个人读书,就少个人耕地,而且纸张书本可不便宜,读书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
寻常人家根本负担不起。
刘协笑道:“所以各项改革要同时进行,既得让百姓们吃得饱饭,也得让百姓们读得起书。”
“吃饱饭之事朕稍后再跟你们说,现在朕先跟你们谈一谈怎么让百姓读得起书。”
“来,你们先看看这个。”
刘协指了指旁边摆着的几张纸。
郭嘉和贾诩伸手将其拿了过来,但纸刚一到手,贾诩的脸色便闪过一丝惊异之色。
“这是……纸?”
他早就注意到天子身边放着的那一摞雪白的东西了,本来以为是白色的绢帛,没想到竟然是纸张!
他手中的纸张与寻常纸张完全不一样,不但洁白如雪,而且摸起来的手感也很细腻。
他从未见过如此上乘的纸张!
郭嘉也察觉到了这些纸张的不同寻常,不过更吸引他目光的,还是纸上所写的内容。
“改良版造纸术?”
“活字印刷术?”
郭嘉轻声把这几个字念了出来,随后看向天子,眼中充满了疑惑。
改良版造纸术他猜到是什么了。
估计就是手中的这些纸张。
但活字印刷术是什么东西?
察觉到郭嘉眼中的疑问,刘协并未直接回答,而是问道:“奉孝,文和,你们觉得这纸价值几何?”
贾诩拿着纸张在眼前反复打量,沉吟片刻后说道:“这纸洁白如雪,质量之上乘臣简直前所未见,说是价值千金也不为过。”
“错了。”
刘协听完却摇了摇头,然后随手拿起一张纸,说道:“这种纸的造价远比目前纸张的造价要低得多。”
“不知道你们可还记得,朕曾在梦中得高祖皇帝授《天工开物》,其中便记载了新的造纸术。”
“这些纸正是朕让冶造局的工匠们利用新的造纸术所造出来的,不但造价低廉而且质量上乘。”
“此事一直在秘密进行,朕并未对外宣扬。”
刘协坦然说道,就在上次解长安之围、回到长安后不久,他就开始让冶造局的工匠们研究新型造纸术。
这些纸张就是冶造局的工匠造出来的。
“那活字印刷术又是何物?”
郭嘉指着纸上所写的那几个方方正正的大字问道。
刘协也没多言,从衣袖里面取出几只小小的铜块,然后丢给了郭嘉。
郭嘉接过来一看,发现这几个铜块的其中一面赫然雕刻着字,只不过这字是反着的。
“这就是活字。”
刘协笑着对他们解释道:“目前书籍普遍以竹简的方式留存,但竹简笨重,不易携带和阅读。”
“虽然也有纸质书籍,但仍需要亲自抄写。”
“所谓活字印刷,就是将一个个这样刻好了字的铜块排列成文章,然后再在铜块上刷上墨,印在纸上。”
“就像印章盖印一般。”
刘协拿起几只铜块,排列好后在砚台上沾了些墨水,用力地按在纸张上。
纸上赫然出现了“印刷术”三个方方正正的大字。
“如此一来,文章典籍可以快速大量印刷,不需要亲手抄写。”
“再搭配上价格低廉的纸张,书籍的价格自然就低下来了,读书对于普通百姓们来说不再是遥不可及。”
“如果还是买不起的话也没事,朕会在各地创办图书馆,让百姓们能够免费读书。”
刘协侃侃而谈,一一道出自己的设想。
郭嘉和贾诩听完后已是目瞪口呆!
造纸术,活字印刷术!
这两样东西带来的冲击,比天子此前说的三项改革要更加惊人。
因为这是实实在在摆在他们眼前的!
价格低廉的纸张,可以大量印刷书籍的技术,这两样东西结合起来,直接可以打破世家大族们对于读书的垄断!
诚如天子刚刚说的那样,届时读书不再是士族的专属,即便是普通百姓也能读得起书!
一旦读书的百姓多了,他们自然而然地就想向上晋升,到时候就能顺势进行科举改革。
顺民意而为,就是最大的阳谋!
煌煌大势面前无人能够阻挡!
郭嘉最先从震惊中回过神,随后激动无比地道:“陛下,您、您真乃天人也!”
毫无疑问,天子的这两项手段直接打到了世家大族的七寸,粉碎了他们最大的优越性!
关键是这两项举措还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哪怕是士族阶层都会有很多人支持。
须知士族阶层里也是有寒门的!
对于他们来说书籍也是昂贵的东西,所以他们自然乐意见到书籍变得便宜!
“妙!太妙了!”
贾诩也止不住地点头,看着手里的雪白纸张,只觉得越发爱不释手了。
“臣还以为陛下要依仗武力直接进行改革,没想到陛下选择这种绝妙的手段,臣实在佩服!”
动用武力改革科举的话势必会掀起腥风血雨,但这种方式根本不会流血,也不会影响国家的稳定。
只是需要一些时间而已。
但时间算得了什么?
天子如今才不过二十二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有的是时间去等!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但察举制度沿用已有数百年,想要将其废除,怕是极难啊。”
贾诩摇着头说道。
世家大族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察举制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因为察举制决定了只有出身士族阶层的人才有资格入仕从政。
这也就导致了“庙堂之上皆贵胄,不见寒门良家子”,能够进入朝堂的永远是那么一批人。
而这个道理他们懂,世家大族们又岂会不懂?因此想废除察举制肯定会碰到极大阻碍。
毕竟这可是他们在朝堂中立足的根本之一!
贾诩所说的话,刘协自然清楚。
其实大汉历代天子与士族之间对于“控制上升之道”的争斗,一直都没有停下来过。
在西汉以及东汉开国初期,士族把持晋升之路其实还没有如今那么严重。
但从光武皇帝刘秀立国之后,为了确立继位的正统性,刘秀就开始大力推行谶纬学。
什么叫谶纬学呢?
简单来说就是把儒学转变为宗教,这个宗教里老天爷的地位是最高的,孔子则是为教主。
人间帝王的位置属于谁,由老天爷决定,即“皇权天授”。
老天爷先是把皇权给了高祖刘邦,现在又选定刘秀作为新的帝王,如此一来刘秀继位便合乎正统了。
因此东汉初期学子们除了要学习经典,也要学习谶纬学,甚至谶纬学成为了最重要的选拔考核内容。
但很快士族就找到了谶纬学的漏洞,因为谶纬学的缺点在于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谁说得都有道理。
所以在通过察举制进行选拔时,如果平民百姓和士族子弟说的答案都大差不差,那么作为士族阶层的一员,考核官员就可以说士族子弟说得更对,甚至凭借自己的好恶来决定谁对谁错。
如此一来,这一选拔机制的操作空间就很大了,士族们可以完全控制谁来晋升。
这样下去自然是不行的,天子肯定不能坐视这种情况出现,于是汉章帝在察觉到了这一点后,举行了一次著名的白虎观会议。
这次会议直接规定了标准教材和标准答案。
标准教材即儒家经典,标准答案即三纲六纪,不管你是贵族还是平民,只要你回答的内容是标准答案,那么审核官员也不能说你是错的。
即便审核官员有私心,也不能公然偏袒谁。
再加上后来蔡伦发明了纸张,让普通人书写文字的难度大大降低了,于是汉顺帝登基之后就在察举制的基础上增添了笔试,让士族更难控制晋升通道。
不过这一改革也没持续多久,就又出现了漏洞。
这个漏洞,即大名鼎鼎的“释经权”。
简单来说就是国家虽然规定了教科书,但如何理解这几本书的内容,怎么给这些书写教辅材料,那就不是天子说了算了。
于是从东汉中期开始,一大批以“释经”起家的士族官员,如马融、郑玄、卢植等大儒,开始迅速出现。
类比后世的话,这些从事释经工作的大儒,就相当于培训机构的教培老师。
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儒家经典做注释,然后再来教学生。
士族很快通过这一方法再度控制了考核机制。
原因很简单,虽然大家学的都是标准教科书,考试的时候大家背的答案都是一样的,无法分出高下。
但等到考对书中内容的理解时,那些寒门子弟就完全不行了。
因为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这些,这些“理解”都是士族们自己写的,然后他们再拿出来出考题。
这样一来就只有他们的后人和学生才能答得出来了,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士族彻底把控晋升通道。
“难归难,但总不能不做。”
刘协收敛思绪,随后说道:“朕曾经与奉孝提过一种名为‘科举制’的选拔人才制度。”
“此事奉孝应该与文和你提过了。”
贾诩点头道:“臣听奉孝说过一些,科举制与察举制有相似之处,陛下的想法是重新开科立考。”
“此举倒是与孝灵皇帝的鸿都门学颇似。”
灵帝虽然昏聩,但政治手腕却是极高,属于你可以说他坏,但不能说他菜的那种类型。
鸿都门学就是灵帝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世家把控晋升通道问题,所想出的解决方案。
这一手段可谓极为高明。
首先儒学的标准教科书是动不了的,这是祖宗确定的东西,动了就等于打祖宗的脸,说章帝做错了,这是不行的。
其次释经权也动不了,因为那些释经大儒们在释经的领域有很深造诣,就算是重新写一份释经标准答案,也不可能超过所有大儒、让所有学子信服。
于是他采用了新的办法,即自己开科,制定教材和答案。
灵帝本身就是辞赋大家,他亲自动笔,洋洋洒洒写了多达五十章的、辞赋水平极高的《皇羲篇》。
然后靠着这份《皇羲篇》,灵帝正式创办了鸿都门学,并且开始招生。
招生条件有两个,一是要由灵帝亲自下令征召,二是要会写汉赋。
这些人进入学校后,唯一的学业就是参考《皇羲篇》,去写新的汉赋。
此后灵帝又在这个基础上再次扩招,招收了许多学习绘画、书法等方面的人才。
而等到这些人毕业后,灵帝直接下令将他们提拔为侍中、尚书,安排在各个要职上。
这也是被世人诟病他昏庸的原因之一。
但其实灵帝的举动并没有错,因为能够学文,学习书法绘画的,本身家庭就不差。
这些人受到过正统的教育,但又不是高层的士族,也就是底层寒门。
灵帝直接提拔他们,就等于绕过了察举制,有了自己的一条选拔人才的路径。
只可惜鸿都门学创办没有几年,各地起义便爆发了,鸿都门学也就彻底没落。
但从本质上来说,鸿都门学和科举制度存在一定的相似,都是开科立考,属于新的选拔制度。
而两者不同的地方在于,鸿都门学是存在于察举制之外的选拔机制,而刘协则想用科举制代替察举制。
“没错,科举制正是朕根据先帝的鸿都门学扩展而来,朕打算重新开科立考。”
“而且选拔不仅仅面向于士族和寒门,更会面向所有平民百姓。”
刘协目光炯炯地说道。
但郭嘉和贾诩听完后则是面面相觑,两人对视了一眼,最后由郭嘉开口道:“陛下,科举面向平民百姓……这怕是有些不妥吧?”
“臣没别的意思,只是平民百姓生活困苦,能吃饱饭已是不易,哪里读得起书?”
“陛下的设想虽好,但实行起来怕是不太可能。”
读书只有在吃饱饭后才能想。
郭嘉所想的也只是让那些寒门子弟有公平的晋升机会,但平民百姓……连寒门都称不上。
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百姓省吃俭用供自己的孩子读书,这怎么看都不太可能。
家里多个人读书,就少个人耕地,而且纸张书本可不便宜,读书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
寻常人家根本负担不起。
刘协笑道:“所以各项改革要同时进行,既得让百姓们吃得饱饭,也得让百姓们读得起书。”
“吃饱饭之事朕稍后再跟你们说,现在朕先跟你们谈一谈怎么让百姓读得起书。”
“来,你们先看看这个。”
刘协指了指旁边摆着的几张纸。
郭嘉和贾诩伸手将其拿了过来,但纸刚一到手,贾诩的脸色便闪过一丝惊异之色。
“这是……纸?”
他早就注意到天子身边放着的那一摞雪白的东西了,本来以为是白色的绢帛,没想到竟然是纸张!
他手中的纸张与寻常纸张完全不一样,不但洁白如雪,而且摸起来的手感也很细腻。
他从未见过如此上乘的纸张!
郭嘉也察觉到了这些纸张的不同寻常,不过更吸引他目光的,还是纸上所写的内容。
“改良版造纸术?”
“活字印刷术?”
郭嘉轻声把这几个字念了出来,随后看向天子,眼中充满了疑惑。
改良版造纸术他猜到是什么了。
估计就是手中的这些纸张。
但活字印刷术是什么东西?
察觉到郭嘉眼中的疑问,刘协并未直接回答,而是问道:“奉孝,文和,你们觉得这纸价值几何?”
贾诩拿着纸张在眼前反复打量,沉吟片刻后说道:“这纸洁白如雪,质量之上乘臣简直前所未见,说是价值千金也不为过。”
“错了。”
刘协听完却摇了摇头,然后随手拿起一张纸,说道:“这种纸的造价远比目前纸张的造价要低得多。”
“不知道你们可还记得,朕曾在梦中得高祖皇帝授《天工开物》,其中便记载了新的造纸术。”
“这些纸正是朕让冶造局的工匠们利用新的造纸术所造出来的,不但造价低廉而且质量上乘。”
“此事一直在秘密进行,朕并未对外宣扬。”
刘协坦然说道,就在上次解长安之围、回到长安后不久,他就开始让冶造局的工匠们研究新型造纸术。
这些纸张就是冶造局的工匠造出来的。
“那活字印刷术又是何物?”
郭嘉指着纸上所写的那几个方方正正的大字问道。
刘协也没多言,从衣袖里面取出几只小小的铜块,然后丢给了郭嘉。
郭嘉接过来一看,发现这几个铜块的其中一面赫然雕刻着字,只不过这字是反着的。
“这就是活字。”
刘协笑着对他们解释道:“目前书籍普遍以竹简的方式留存,但竹简笨重,不易携带和阅读。”
“虽然也有纸质书籍,但仍需要亲自抄写。”
“所谓活字印刷,就是将一个个这样刻好了字的铜块排列成文章,然后再在铜块上刷上墨,印在纸上。”
“就像印章盖印一般。”
刘协拿起几只铜块,排列好后在砚台上沾了些墨水,用力地按在纸张上。
纸上赫然出现了“印刷术”三个方方正正的大字。
“如此一来,文章典籍可以快速大量印刷,不需要亲手抄写。”
“再搭配上价格低廉的纸张,书籍的价格自然就低下来了,读书对于普通百姓们来说不再是遥不可及。”
“如果还是买不起的话也没事,朕会在各地创办图书馆,让百姓们能够免费读书。”
刘协侃侃而谈,一一道出自己的设想。
郭嘉和贾诩听完后已是目瞪口呆!
造纸术,活字印刷术!
这两样东西带来的冲击,比天子此前说的三项改革要更加惊人。
因为这是实实在在摆在他们眼前的!
价格低廉的纸张,可以大量印刷书籍的技术,这两样东西结合起来,直接可以打破世家大族们对于读书的垄断!
诚如天子刚刚说的那样,届时读书不再是士族的专属,即便是普通百姓也能读得起书!
一旦读书的百姓多了,他们自然而然地就想向上晋升,到时候就能顺势进行科举改革。
顺民意而为,就是最大的阳谋!
煌煌大势面前无人能够阻挡!
郭嘉最先从震惊中回过神,随后激动无比地道:“陛下,您、您真乃天人也!”
毫无疑问,天子的这两项手段直接打到了世家大族的七寸,粉碎了他们最大的优越性!
关键是这两项举措还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哪怕是士族阶层都会有很多人支持。
须知士族阶层里也是有寒门的!
对于他们来说书籍也是昂贵的东西,所以他们自然乐意见到书籍变得便宜!
“妙!太妙了!”
贾诩也止不住地点头,看着手里的雪白纸张,只觉得越发爱不释手了。
“臣还以为陛下要依仗武力直接进行改革,没想到陛下选择这种绝妙的手段,臣实在佩服!”
动用武力改革科举的话势必会掀起腥风血雨,但这种方式根本不会流血,也不会影响国家的稳定。
只是需要一些时间而已。
但时间算得了什么?
天子如今才不过二十二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有的是时间去等!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