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青春伤痛文学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第429章 青春伤痛文学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人文社,编辑部。

    王朦在上班第一天,做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致辞,巴拉巴拉,说了一堆。

    说到《人民文学》今后的办刊宗旨就是提倡文学多元化,挖掘华夏当代文学的各种可能性。

    毕竟,1985年是华夏文学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在这一年,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作家纷纷涌现而出,不只是先锋派、寻根派、西方派这些严肃文学,通俗文学也同样是百花齐放。

    而文学评论界,在见识到方言把比较文学引入到寻根文学以后,有样学样,饥不择食地引入、实验、探索各种文艺批评的理论,文坛逐渐出现了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

    结尾的时候,又提了一嘴,《人民文学》要多多地挖掘和提携青年作家。

    “同志们,我们要有敢为人先、甘为青年作家奉献的精神,争取发表更多青年作家的作品!”

    “哗哗哗。”

    在一阵接一阵的掌声中,王朦结束了演讲。

    随后,拿着《你别无选择》的稿子,径自地找上了方言和朱伟。

    朱伟迫不及待地询问道:“王主编,您看过以后,觉得怎么样?”

    “文字和叙事上稍显稚嫩,情节性不强,逻辑也有些混乱……”

    王朦一本正经地评点起来。

    方言嘿然一笑,“是不是有种燕京人侃大山的风味,又有种玩摇滚的疯颠张狂的感觉?”

    王朦颔首道:“不错,里面的这些角色都像如今玩摇滚的‘问题青年’一样,简直是吃饱了撑出病来的、严重脱离群众的精神贵族,怨天尤人,无病呻吟。”

    “王主编,我倒觉得这稿子并非一无是处,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

    朱伟说:“整篇有着和‘垮掉的一代’的精神内核,充满了青春的气息,怎么看也算是另类的先锋文学,您刚才演讲的时候说过,要多多地发表青年作家的作品,我觉得这个就挺不错的。”

    王朦犹豫不决,“可是发表这样价值观的,会不会容易误导青少年读者?”

    朱伟却并不这么认为,《人民文学》如果能刊登《你别无选择》这种“酷拽前卫”的先锋文学,可以打破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对《人民文学》死板保守的刻板印象。

    “岩子,你怎么不说话?”

    王朦转过头去,“这稿子是寄给你的,也是你让人拿给我看的,说说你的看法。”

    朱伟也把目光投了过去,“是啊,方老师,您刚才不是说,比起把《你别无选择》称作是‘垮掉的一代’的作品,还有一种更贴切的词汇,这个词到底是什么呢?”

    此话一出,顿时吸引了其他人的注意力。

    方言环顾四周:“我管这种叫青春伤痛文学。”

    听到这话,在场里就有人误以为青春伤痛文学是伤痕文学和知青文学的结合体。

    “不不不,这完全是两码事。”

    “所谓的青春伤痛文学,聚焦的是青少年在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挫折、挣扎和心灵创伤,比如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恋爱关系、朋友关系、家庭矛盾,甚至还有自我认同。”

    方言耐心地做了一番解释。

    其实,青春伤痛文学并非只有华夏一家独有,像美国就有《麦田里的守望者》,像日本就有《挪威的森林》,哪怕是东野圭吾早期的《魔球》、《放学后》,也可以归为青春校园伤痛题材。

    当然,《情书》这种唯美纯爱,同样算作恋爱题材的青春伤痛文学。

    而在国内,这种青春伤痛文学就更是多不胜数了。

    比如《我的父亲母亲》,就是青少年跟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矛盾和冲突。

    比如《三重门》,就是青少年在友谊和爱情中的信任、背叛、离别和重逢。

    因为青春伤痛文学的重点是“伤痛”,只有让读者对青春期主角们悲催痛苦命运共情,才能畅销,但就像观众看多了恐怖片,对恐怖片的阈值就会提高一样,对青春伤痛文学的阈值也会提高。

    所以,起初青春伤痛文学还算正常,但后来越来越歪,往往是怎么虐,怎么来。

    堕胎、车祸、三角恋、失忆、误会、异地恋等等三观炸裂的剧情,基本上是为了疼痛而疼痛。

    于是乎,青春伤痛文学就扭曲成了青春自虐文学,像郭敬名、安妮宝贝、饶雪曼……

    “方老师这个‘青春伤痛文学’提法,真的是别出心裁!”

    朱伟、王扶等人不由自主地感叹了一句。

    “我们以往的青春文学创作,总是聚焦在老三届的知青文学、伤痕文学上。”

    王朦举一反三道:“却疏忽了新三届,以及80年代青少年的身心成长和青春问题。”

    陈晓曼欣然同意说:“这也有客观的原因,如今大部分文学杂志的编辑,几乎是像我们这样的中年人和老年人,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主要是伤痕文学,而不是伤痛文学,所以下一代青年的那种困惑、失落、迷惘、叛逆,我们很难注意得到。”

    “我觉得方老师提的‘青春伤痛文学’,很有继续深挖的价值,你们觉得呢?”

    “青春伤痛文学,保不齐会成为华夏当代文学又一个全新的创作方向。”

    “我同意!不知道大家还不记不记得几年前引发的人生大讨论,潘晓的那篇《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反映出了不少青少年成长上的问题,已经有一点儿青春伤痛文学的苗头了。”

    “………”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谁的青春不迷茫呢?对未来缺少方向感,也就没有正确的人生选择。”

    方言左看看,右看看。

    “所以刘索拉这本的名字,倒是没有取错。”

    朱伟语气里透着一丝兴奋,“依我看,咱们《人民文学》应该发表《你别无选择》!”

    王朦没有马上下决定,而是询问起在场所有人的意见。

    大部分的想法和朱伟一样,之前的开年致辞里,既提到文学的多元化,又提到提携青年作家,显然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就非常符合《人民文学》目前的办刊宗旨。

    而且,用这么一部用“闹剧的形式”反映“当代青年们的奋斗、追求、苦闷、成功和失败”的破格之作,也能改变《人民文学》在读者心目中的刻板印象,重新占领青少年读者这块阵地。

    眼见主编仍在犹豫,朱伟忍不住地提醒了一句:

    “您别忘了钟阿城,正是方老师挖掘出了他,才有了如今日益壮大的‘寻根文学’。”

    “现在的刘索拉,就是之前的钟阿城,如果我们能好好地栽培的话,也许《你别无选择》会在文坛爆发出不亚于钟阿城《棋王》的轰动,青春文学也会从知青文学,步入一个全新的局面!”

    “关键,这又是我们《人民文学》引领的文学新风向!”

    “……”

    王朦沉默了片刻,看向方言,“岩子,你怎么看?”

    “我觉得可以发表,不过在发表之前,这篇稿子最好要改一改。”

    方言笑了笑,“朱伟,你去联系下刘索拉,看什么时候有空,请她来一趟编辑部?”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