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他们人多,但是不一定强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第284章 他们人多,但是不一定强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蚕丝?这一下子可把长剑厂的二人给整懵了。

    有个技术人员估计是脑袋短路了,问了一句:“高主任,蚕丝怕火啊。”

    话音刚落,就连忙脖子一缩。

    因为他看见自家厂的骆工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他:“漆包线、橡胶、塑料都怕火,和蚕丝有什么区别?而且你忘记高主任的构型里,燃气是往侧向排出的?”

    只能说这位同志想了,但是没全想。

    上面这些材料倒也有阻燃或者难燃型号的,不过阻燃难燃和不怕火其实是两码事情,看看相关标准就知道了,而且这年头有没有这些型号的材料存在也不好说。

    不过他的顾虑出发点是没问题的,只是忘记了高振东已经把导弹的构型和他们沟通交流过,那个构型完全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其他构型的就真要考虑这个了,比如赤剑-8,它的发动机就是尾部喷火的,导线就要考虑被火焰烧到的问题了。

    不过赤剑-8的解决办法也颇有意思,它是把导弹转起来,利用旋转的力量,把导线成螺旋形向弹体四周甩出去,避开固发喷气的区域。

    骆工转过头来,对高振东道:“高主任,蚕丝的强度够么?”

    高振东笑道:“蚕丝的抗拉强度可比铜丝高,这还是只考虑截面积,不考虑重量的情况下,如果同等重量下,蚕丝可比铜丝的抗拉强度高太多了。”

    接下来,高振东开始解释和介绍蚕丝和铜丝的主要力学性能区别。

    一般铜丝的抗拉强度在200Mpa~500Mpa(兆帕),纯铜丝更是只有220Mpa,而蚕丝大约是400Mpa~600Mpa之间,抛开重量因素不说,就已经比铜丝好不少了。

    而且蚕丝和铜丝在拉断之前,延展率是差不多的,都在20%左右,这就很合适用来包裹铜丝了。

    光凭这两点,在天然纤维里,能比它强的,就已经不多了,比如蜘蛛丝比它要强,可是蜘蛛丝这玩意,也属于是典型的叫好不叫座,哪怕到了高振东穿越前,也大概是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因为养蜘蛛可比养蚕麻烦多了,尤其是规模化养殖。

    介绍到这里,高振东又补充道:“再加上考虑到蚕丝的熟丝比重只有1.3左右,对比铜丝高达8.9的比重,你们就能想像出蚕丝做导线加固是個多么好的材料了。而且,蚕丝处理之后,性能是比较稳定的,这就解决了长期存储的问题。”

    至于怎么处理,那就让长剑厂的人去倒腾吧,根据答案推过程,他们还是会的。这又不是数学题,知道答案也倒推不出过程来。

    长剑厂的人听了高振东的话,兴奋不已,虽然还没试验,可是光听高振东有理有据的介绍,就已经基本上能肯定,这事儿靠谱。

    骆总笑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我们怎么就没想到蚕丝这个东西,这可是我们的传统特色啊,这都没想到,还是怪我们基础不牢啊。”

    也许就是太过传统了,有时候反而想不到,因为压根就没往那个方向上想。

    倒不是长剑厂的人笨,赤剑-8在用蚕丝解决断线问题之前,被这个问题困扰的时间,那也一样是要用年来计算的。

    高振东说完了解决办法,马上就开始当甩手掌柜了:“具体的事情,我就不管了,你们想办法解决吧,想来我们纺织工业还不错,剩下的具体事务,你们联系相关单位,应该是能够解决的。”

    长剑厂的骆总连连称是:“那肯定,高主任你都把路给铺得这么好了,我们还弄不出来,那我这个总工也就别当了,我们厂也就别想什么搞全产品的事情,全厂人趁早回家吃老米饭去。”

    有了明确的技术路线,骆总还真就不怕搞不出来,这东西主要就是材料问题难搞,一旦材料确定了,至于其他的,不难,长剑厂所在地,又不是没有纺织厂,要解决蚕丝的选择,以及在这么细的铜丝上包覆的问题,想来是可以的。

    高振东又把已经画完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部分的图纸交给了骆总:“这是固发的壳体,基本上是已经定型了,你们可以在这个的基础上进行全弹的外形设计,以及包装发射箱的相关设计。”

    虽然整个发动机还没出来,可是这部分已经可以让长剑厂的人进行总体构型的详细设计了,这让长剑厂的人喜出望外。

    本来只是来解决问题的,没想到高主任动作这么快,固发已经有一些成果了,足够支撑他们的下一步工作。

    看看高振东一个人,再想想自己一群人,长剑厂的同志们很是惭愧,高主任忙着固发的设计,还要抽时间解决自己厂里的技术问题,这真是让自己一群人都颇有点儿无地自容的感觉。

    使用方代表虽然也参会,可是全程基本没发言,不过脸上的笑容,就一直没断过。

    果然没错,和高主任合作搞项目,是正确的,他是搂草打兔子,自己的工作不耽误,还能把别人的事情也给办了。

    解决了导线的问题,高振东在食堂请他们吃了一顿饭,大家都兴致高涨,单兵反坦克导弹,一小块一小块的拼图,开始逐渐成形了。

    还别说,高主任这招待费,在厂里处级干部里,都算最高的那一波,即便是有些时候他是个人自掏腰包,但是单位层面的对接,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人自掏腰包的了,偏偏在处级干部里来说,他碰上这种情况还算挺多。

    不过也无人对此有异议,高主任那里客人多,来自天南海北,还都是挺重要的单位,甚至是根本就没法问的那种单位。人家大老远的跑来,请顿饭怎么了,热情好客,全国都一样。

    而且厂里也不亏,分管后勤的李副厂长就说过:“高主任搞培训给后勤部门带来的业务,远远超过他的招待费。”不过这些事情,一般也不会放到台面上来说就是了。

    吃过饭,长剑厂的人就告辞了,他们现在浑身是劲,一个困扰多时的技术难题找到了出路,那种跃跃欲试和急不可耐的感觉,是非常难忍的。

    走之前,他们也留下了他们负责的另外一个部分——战斗部的现阶段成果,供高振东在设计固发时候参考。

    至少尺寸外形体积重量这些,对于发动机的详细设计,是有参考作用的。

    长剑厂的人走得匆忙,好在他们厂所在的城市离京城并不远,他们还是坐着自己厂里的车过来的,不过因为人比较多,相当一部分是坐在敞篷的后斗子里,一路摇过来,又一路摇回去。

    还别嫌弃,能有这敞篷车斗坐,在这年头就已经算是条件很不错的了。

    至于使用方代表,他们有他们的去向和交通方式。

    另外一位技术骨干和骆总一起坐在驾驶楼里,这位技术骨干突然想起一个事情,脸上露出了带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神色:“骆总,我们这个‘游击队’仿制SS.11的导线出了问题,那搞重型弹的正规军会不会也.”

    骆总抿了抿嘴:“你别说,还真有这个可能,高卢鸡这反坦克导弹实在是太坑人了。”

    对此,高卢鸡的SS.11射手表示你说得对,但是我情绪稳定。

    说到两边的仿制进程,他们的估计是有一定道理的,大家技术都一条线上的,即使专业度可能那边高点,但是技术水平和知识储备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长剑厂会碰到的问题,那边估计也会碰到。

    “那我们要不要通知他们一声?”

    骆总想了想,摇了摇头:“不通知了,他们肯定会碰到,但也许能解决呢。他们的技术力量比我们多、比我们专业、比我们强,应该会好一些。而且,我们这么莫名其妙的通报过去,容易引起误会,不太好,等真的有确切消息传来,他们也被难住了,那再说。”

    技术骨干想了一下,觉得骆总的顾虑有道理,点点头。然后笑道:“骆总,伱说他们的技术力量比我们多我认,但是说比我们强比我们专业,那我看不一定,嘿嘿,这东西不是人多就强的。”

    骆总听明白了他的意思,呵呵一笑,伸手虚点几下:“你小子,哈哈,这话可不能到处说啊。”

    虽然骆总觉得他说得有一定道理,但是这种苗头不能助长。

    送走长剑厂的人,高振东还没干什么活儿呢,就被厂办的人请过去了。

    到了会议室,杨厂长、陈总工都在,他们面前,放着一份防工委送到十七机部,十七机部转过来的文件。

    正是那份大漠提出来的,要求做一批太阳能单晶硅组件的需求。

    不过文件里面并没有说明是哪儿提出需求,而且三轧厂也只负责拉制出符合要求的单晶硅晶体,其他事情,这上面没提到。

    这个符合要求,指的就是纯度、尺寸、晶体结构等方面的符合。

    杨厂长把文件递给高振东:“振东,这是防工委那边发到部里的一份要求,部里的意思是一定要配合满足好。”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