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看到太子殿下的态度,清远侯府老夫人已经明白,自己一开始的做法错的是有多么离谱。
这件事刚一开始的时候,自己就不应该接受白马寺的请托,更不应该自恃身份,不出去迎接这位太子殿下的大驾。
朝中大事自然有朝中大臣去管,自己一个身居深闺的妇道人家安心享自己的清福不好嘛,干嘛插手这事。
现在回想起来,白马寺恐怕早就知道了朝廷的动向,也明白太子殿下今天来访的目的,因此才会早早地把自己请来。
自己当时也是昏了头了,竟然觉得祺祥帝的圣眷、自己侯府老夫人的身份能压制得住这位新太子殿下。
陈曦笑着对清远侯府的小姐说道:“你祖母都选择大度、不计较这位陈大人的过错了,那他是不是可以不用道歉了。”
这位小美女似乎有点不满意自己祖母的做法,但是乖巧地回应道:“祖母大人大量,小女子自然也不能违背长辈之意。”
“那就好。”陈曦满意地点点头,继续脸带笑意地问道,“小姐也觉得本宫今天的做法有点不妥?”
这位小美女先谨慎地看了看自己的祖母,得到允许之后,才开口说道:“家中长辈常常教导我等小辈,要待人以善,得理不饶人最是不可取。
朝廷大事我虽然不懂,但是我也知道朝廷即将施行的法令对佛门的影响有多大。
现在就连我这个无知少女都知道此事的后果有哪些,这些智慧渊博的大师怎么会不知道,甚至想的更远、更远。
所以,殿下今天占尽优势,又身处白马寺这一佛教庙宇之中,似乎不应该过于逼迫法严大师。”
陈曦听后,对这位清远侯府小姐的评价有所提升。她虽然年纪轻轻,但对对于朝廷大事还是有所了解的,并非完全无知。
只是,她可能因在侯府这样的显贵人家,备受家人宠爱,对于人情世故尚显生疏。
陈曦笑着说道:“其实我今天来之前并非有意如此,如果不是被逼到了这份上,自然不会、也不准备这么做的。
如果双方能够和和气气、好商好量、轻轻松松就把事情办了,自然是最好的。
但是今天白马寺不仅请来了你祖母坐镇,而且还在一开始的时候揣着明白装糊涂。在这种情况下,本宫自然就没必要再给他们留任何面子了。”
陈曦的话既是在对刚才的提问回答,也是在提点清远侯府的老夫人:希望清远侯府老夫人能够把眼睛擦亮点,不要被人当成了枪使而不自知,也不要自持身份尊贵,看不清形势,胡乱插手国事。
天真无邪的侯府小姐,用她认真的口吻说道:“虽然我对这些事情了解得并不深入,但我觉得你说的也有一些道理。”
陈曦现在天天和一群老于世故的老滑头勾心斗角,突然感到与这个小姑娘对话是如此地轻松愉快。他温和地问道:“你还有其他想说的话吗?不妨一并提出,我们可以一起探讨。”
小姑娘略带犹豫,轻声说道:“太子殿下,我们现在身处寺庙之中,周围供奉的是诸多佛祖,他们可是老百姓心中的神灵。
您今天却在这里谈论如何削弱佛门,而且对佛教典籍也显得不够恭敬,难道您就不担心会受到佛祖的惩罚吗?
要知道,佛经上常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然而,殿下您却执着于用国法来追究他人过去的过错,并且还要一次为依据来驱逐僧侣出寺院,这似乎与佛家所倡导的宽恕与慈悲的教义有所出入。”
“此心光明,何所惧也。”陈曦的笑声更加爽朗,仿佛有一种豪情壮志在其中,“本宫并不深究什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玄妙,也不想去探究佛经上的种种说法。
本宫只知道,犯了错就必须受到应有的处罚;
只知道对错误的无视,对加害者的无底线宽恕,往往会给受害者带来二次伤害;
只知道国法如山,国法大于天,即便是天子犯法,也与庶民同罪,这是不容置疑的原则。”
清远侯府的老夫人和天真无邪的小姑娘都被这位太子殿下的言辞所震撼,尤其是那“此心光明,何所惧也”八个字,更是如同晨钟暮鼓,振聋发聩,让人深思。
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才能够说出如此震撼人心的话语;究竟内心是有多么坚定的志向,才能行事如此果断坚定,无所畏惧。
他们都被陈曦的坚定和决心,以及语气中的豪气所感染,心中充满了敬意和好奇。
清远侯府老夫人率先回过神来,忍不住问道:“殿下可是不信天上有神佛存在?认为庙宇中供人瞻仰供奉的佛祖菩萨都是假的?”
陈曦这次稍微沉吟了一会:“如果天上真的有神佛存在的话,本宫更愿意相信那也一定是先贤英灵和故去的万民所化。
至于庙宇中摆放的那些佛祖菩萨,本宫个人认为那不过人心中的杂念所化的物件。
如果你真的只局限于那种表象,认为对佛祖菩萨的尊敬就是天天吃斋念佛、时时叩拜,即便是抛家舍业也在所不惜,那你修的只能是假佛法,内心再怎么虔诚也不能得证大自在,成为佛祖和菩萨。”
清远侯府小姐第一次听到这么新奇的说法,进一步追问道:“那殿下认为,什么是真的佛法?还是说,之前您所说的这一切,都只是殿下身为儒家弟子的内心偏见。”
陈曦不紧不慢地解释道:“儒释道三家说到底,都是旨在引导人们追求自我心性的完善与升华。
儒家强调“仁”与“礼”,认为通过修养德行、恪守礼仪,人们可以达到内心的和谐与国家的稳定。儒家重视个人在家庭和国家中的责任与担当,鼓励人们通过自我提升,以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国家做出贡献。
释家,即佛教,主张“四谛”、“八正道”,强调通过修行来摆脱生死轮回,达到内心的解脱与自在。佛教认为,人们应该超越物质欲望的束缚,追求心灵的纯净与智慧,以实现真正的幸福与自由。
道家则主张“道法自然”,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通过内心的修炼来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道家重视个体内在的力量,认为通过自我觉察与体悟,可以洞察生命的真谛,实现心灵的平静与自由。”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这件事刚一开始的时候,自己就不应该接受白马寺的请托,更不应该自恃身份,不出去迎接这位太子殿下的大驾。
朝中大事自然有朝中大臣去管,自己一个身居深闺的妇道人家安心享自己的清福不好嘛,干嘛插手这事。
现在回想起来,白马寺恐怕早就知道了朝廷的动向,也明白太子殿下今天来访的目的,因此才会早早地把自己请来。
自己当时也是昏了头了,竟然觉得祺祥帝的圣眷、自己侯府老夫人的身份能压制得住这位新太子殿下。
陈曦笑着对清远侯府的小姐说道:“你祖母都选择大度、不计较这位陈大人的过错了,那他是不是可以不用道歉了。”
这位小美女似乎有点不满意自己祖母的做法,但是乖巧地回应道:“祖母大人大量,小女子自然也不能违背长辈之意。”
“那就好。”陈曦满意地点点头,继续脸带笑意地问道,“小姐也觉得本宫今天的做法有点不妥?”
这位小美女先谨慎地看了看自己的祖母,得到允许之后,才开口说道:“家中长辈常常教导我等小辈,要待人以善,得理不饶人最是不可取。
朝廷大事我虽然不懂,但是我也知道朝廷即将施行的法令对佛门的影响有多大。
现在就连我这个无知少女都知道此事的后果有哪些,这些智慧渊博的大师怎么会不知道,甚至想的更远、更远。
所以,殿下今天占尽优势,又身处白马寺这一佛教庙宇之中,似乎不应该过于逼迫法严大师。”
陈曦听后,对这位清远侯府小姐的评价有所提升。她虽然年纪轻轻,但对对于朝廷大事还是有所了解的,并非完全无知。
只是,她可能因在侯府这样的显贵人家,备受家人宠爱,对于人情世故尚显生疏。
陈曦笑着说道:“其实我今天来之前并非有意如此,如果不是被逼到了这份上,自然不会、也不准备这么做的。
如果双方能够和和气气、好商好量、轻轻松松就把事情办了,自然是最好的。
但是今天白马寺不仅请来了你祖母坐镇,而且还在一开始的时候揣着明白装糊涂。在这种情况下,本宫自然就没必要再给他们留任何面子了。”
陈曦的话既是在对刚才的提问回答,也是在提点清远侯府的老夫人:希望清远侯府老夫人能够把眼睛擦亮点,不要被人当成了枪使而不自知,也不要自持身份尊贵,看不清形势,胡乱插手国事。
天真无邪的侯府小姐,用她认真的口吻说道:“虽然我对这些事情了解得并不深入,但我觉得你说的也有一些道理。”
陈曦现在天天和一群老于世故的老滑头勾心斗角,突然感到与这个小姑娘对话是如此地轻松愉快。他温和地问道:“你还有其他想说的话吗?不妨一并提出,我们可以一起探讨。”
小姑娘略带犹豫,轻声说道:“太子殿下,我们现在身处寺庙之中,周围供奉的是诸多佛祖,他们可是老百姓心中的神灵。
您今天却在这里谈论如何削弱佛门,而且对佛教典籍也显得不够恭敬,难道您就不担心会受到佛祖的惩罚吗?
要知道,佛经上常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然而,殿下您却执着于用国法来追究他人过去的过错,并且还要一次为依据来驱逐僧侣出寺院,这似乎与佛家所倡导的宽恕与慈悲的教义有所出入。”
“此心光明,何所惧也。”陈曦的笑声更加爽朗,仿佛有一种豪情壮志在其中,“本宫并不深究什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玄妙,也不想去探究佛经上的种种说法。
本宫只知道,犯了错就必须受到应有的处罚;
只知道对错误的无视,对加害者的无底线宽恕,往往会给受害者带来二次伤害;
只知道国法如山,国法大于天,即便是天子犯法,也与庶民同罪,这是不容置疑的原则。”
清远侯府的老夫人和天真无邪的小姑娘都被这位太子殿下的言辞所震撼,尤其是那“此心光明,何所惧也”八个字,更是如同晨钟暮鼓,振聋发聩,让人深思。
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才能够说出如此震撼人心的话语;究竟内心是有多么坚定的志向,才能行事如此果断坚定,无所畏惧。
他们都被陈曦的坚定和决心,以及语气中的豪气所感染,心中充满了敬意和好奇。
清远侯府老夫人率先回过神来,忍不住问道:“殿下可是不信天上有神佛存在?认为庙宇中供人瞻仰供奉的佛祖菩萨都是假的?”
陈曦这次稍微沉吟了一会:“如果天上真的有神佛存在的话,本宫更愿意相信那也一定是先贤英灵和故去的万民所化。
至于庙宇中摆放的那些佛祖菩萨,本宫个人认为那不过人心中的杂念所化的物件。
如果你真的只局限于那种表象,认为对佛祖菩萨的尊敬就是天天吃斋念佛、时时叩拜,即便是抛家舍业也在所不惜,那你修的只能是假佛法,内心再怎么虔诚也不能得证大自在,成为佛祖和菩萨。”
清远侯府小姐第一次听到这么新奇的说法,进一步追问道:“那殿下认为,什么是真的佛法?还是说,之前您所说的这一切,都只是殿下身为儒家弟子的内心偏见。”
陈曦不紧不慢地解释道:“儒释道三家说到底,都是旨在引导人们追求自我心性的完善与升华。
儒家强调“仁”与“礼”,认为通过修养德行、恪守礼仪,人们可以达到内心的和谐与国家的稳定。儒家重视个人在家庭和国家中的责任与担当,鼓励人们通过自我提升,以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国家做出贡献。
释家,即佛教,主张“四谛”、“八正道”,强调通过修行来摆脱生死轮回,达到内心的解脱与自在。佛教认为,人们应该超越物质欲望的束缚,追求心灵的纯净与智慧,以实现真正的幸福与自由。
道家则主张“道法自然”,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通过内心的修炼来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道家重视个体内在的力量,认为通过自我觉察与体悟,可以洞察生命的真谛,实现心灵的平静与自由。”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