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授官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临夏第172章,授官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那个麻衣相师算命后的第二天,方临见到欧夫子,对方精神好了许多,还问方临:“我今天写了四个字,准备粘在墙上,你可猜到四个什么字?”

    “我还真猜不出来。”方临笑道。

    “好好活着。”

    “是,夫子写得好,我们都该好好活着。”

    看起来,麻衣相师的一席话,解开了欧夫子的心结。

    很快,欧夫子又将私塾开了,从此,方临便很少再看到欧夫子恍恍惚惚、孤单失神的样子。

    欧夫人去了后,欧家做饭是一个难题,欧夫子做饭实在不好,仅限于能将饭做熟的程度,他两個女儿也不可能天天回来,因而,街坊邻居若是做了什么好饭,都会送过去一碗,方家次数最多,欧夫子来者不拒,但会将学生交束倏的腊肉拿过来,或者送些别的什么东西,总不会让人吃亏。

    有时候,欧夫子的学生会过来探望;更多时候,那个卖货郎张大狗会过来,每当鼓咚咚、咚咚咚的声音响起,胡同里的人就知道是这人来了,欧夫子接替了欧夫人从前的事情,泡上豆子茶,请对方坐下聊一聊。

    胡同平静下来,时间就这么过去。

    轩墨斋、还有两家分店这边,相比《三国演义》第二部开售的最火热时,店中生意有所下降,但也不差太多,同时相对应的,方临也不需要多费心了。每日写写书,《三国演义》第三部的稿子,然后就是回西巷胡同,陪伴田萱,看着对方肚子一点点大起来,生命在其中孕育,那种感觉无法言说。

    日子倒也逍遥、惬意。

    方临也没忘了正事,调查了一番谷家出售的那只船队干股信息,和范家给出的消息无二。因为杨家志在必得,比杨家更有背景的家族,看不上这只船队干股,一些背景不如杨家的家族,倒是看得上,却担心买下后,会被杨家排挤走。

    于是,事情就这么拖了下来,杨家在慢慢和谷家磨价格。

    方临考虑了一番当前人脉、背景,最终,还是决定放弃。

    可也就在这个时候,董祖诰得中状元的消息,通过官方渠道先一步传回了淮安府城,并且董祖诰本人,也将在不日后返回!

    ……

    这日,码头。

    张灯结彩,各处装点得喜庆红火,正是为了迎接董祖诰高中状元回来,场面极为盛大。

    前面,董父、董母笑逐颜开,虽然这份‘祖坟冒青烟’的大喜已经过数日消化,但还是喜不可抑。

    然后,就是身穿罗绮的达官贵人,还有蒲知府、方临等人。

    更外围一些,许多百姓围了里三层、外三层,都是过来看热闹的。

    淮安府出了个状元,这是一桩天大喜事,他们也与有荣焉。

    终于,将近午时,一艘楼船过来,伴随着‘状元郎来了’的声音中,董祖诰身穿大红绯色状元服出来,意气风发。

    他从船舱出来,目光先是看向父母,然后,就是落在方临身上,脸上露出喜悦笑容,随即取出一份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有方临,才智卓越,忠孝可嘉……特授锦衣卫镇抚之职……钦此!”

    原来,董祖诰得中状元后,洪泰帝曾有召对,期间询问起方临此人,董祖诰见洪泰帝颇为感兴趣,说了与方临相识,合伙做粪便生意,智斗卓三爷,乡饮酒礼定计整改奢靡之风等等。因此,洪泰帝对方临观感颇佳,聊作酬赏,再加上一些别的心思,就有了这份圣旨。

    围观人群听到这份圣旨内容,纷纷安静,内心却是嘀咕不已。

    “那什么锦衣卫,名声可不好,杀人如麻,让方掌柜一个写书的去,不合适吧?”

    “锦衣卫镇抚,多大的官嘞?”

    “话说,这好像是从五品的职位,咱们知府大人也才正四品吧?”

    ……

    如蒲知府、范庆增,还有在场其他达官贵人,对官场颇有了解的老油子,在暗叹方临圣眷之隆外,却是并不太吃惊,知道这所授锦衣卫镇抚的底细。

    原来,此事根源在夏太祖身上,太祖时期,锦衣卫指责十分明确,‘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恩荫寄禄无常员’。

    就是这一句‘恩荫寄禄无常员’,什么意思呢?暂寄于锦衣卫的人员没有上限,这就给后世的皇帝留下了相当大的操作空间。

    景隆、天化时期,公主、亲王、及其有官爵之子弟,每当需要荫庇授官时,朝中无可安放,皇帝就一股脑塞到锦衣卫去。

    到了如今,锦衣卫俨然成了一个养闲散人员之所在,随便从锦衣卫中拎出来一个,不是千户,就是百户,也就是指挥使、指挥佥事、镇抚,才稀罕一些。

    这些指挥使、指挥佥事、镇抚、千户、百户,也都是虚职,按照体制内的话来说,就是‘食禄不莅位’,只领俸禄,不参与锦衣卫的具体事情。甚至,这些虚职虽挂职于锦衣卫,但还是和军功入职的真正锦衣卫有着本质区别,不由锦衣卫管辖,真正管理者是御用监。

    所谓‘御用监’,负责专门管理武英殿的书籍、画册等等。

    言归正传,方临对这些也没什么了解,见董祖诰微微颔首,知道对方不会坑自己、这圣旨绝对有益无害,会意谢恩领旨。

    随后,董祖诰更是与方临把臂同行,说着:“我这状元,更有方兄一份功劳。”

    此种举措,不知引来多少瞩目,让许多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天上麒麟子,地下状元郎,好一个风光!”

    “方掌柜也做了官,听说是从五品哩!”

    “你问董状元、方镇抚为何关系这么好?两人是结义兄弟呐!”

    ……

    达官贵人看到这一幕,也是感受到这其中传递的信息,知道董祖诰、方临二人关系非是等闲可比,暗想着今后要改一改,拿出同等态度对待方临了。

    实在是,方临成了锦衣卫镇抚,虽是一个虚职,在京师远算不得什么,但在淮安府城还是挺唬人的。

    再者,某种程度上说,这么一个虚职,也能让人社会地位大大拔升,有了和他们平等相交的基础。

    还有就是,方临与董祖诰关系如此亲近,更有蒲知府种种人脉。

    是的,在这些达官贵人心里,董祖诰的重视程度,还要在蒲知府稍前。因为状元非是等闲进士可比,不出意外,将来必是朝中一部大员,甚至有不小的几率入阁,饶是他们都不愿意得罪董祖诰,许多事情也都要卖一个面子。

    ……

    董祖诰作为状元归来,衣锦还乡,何等风光自不必提,只说这晚,董祖诰将一应宴请推后,只与方临两人喝酒。

    “不瞒方兄,我这个状元,实是沾了方兄的光。”

    “哦?”

    “这事我也是后来才知道,方兄,可还记得,《三国演义》第二部扉页所题之字?正是那句‘《三国演义》第二部成书于洪泰十四年春闱前后,预祝义兄董讳祖诰金殿夺魁,预祝天下举人金榜题名’,让我入了陛下的眼,陛下成人之美,欲成一段千古佳话,这才点了我的状元。”

    董祖诰不容分说,一定与方临亲自斟酒,然后举杯相碰:“方兄,此恩情无以为报,都在酒中、心中。”

    方临碰杯,一饮而尽才道:“董兄,都是兄弟,何必说这些见外的话?再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也是董兄自身殿试文章写得好,不然,纵有我《三国演义》第二部扉页题字让陛下看到,也无济于事。”

    “哈哈,借用方兄的话,我们二人,乃是风云际会,互相成就。”

    两人对视大笑,再度碰杯。

    “对了,董兄,今日这圣旨,陛下授我锦衣卫镇抚,我到现在还在迷糊。”

    “要说此事么,是陛下召我问对,我说了与方兄之事,陛下龙颜大悦……而锦衣卫之职……”

    董祖诰诉说了授官缘由,以及这个官职底细:“不过,锦衣卫镇抚虽是虚职,却也有从五品,月俸十四石。”

    当今米价,五钱银子一石,月俸十四石,也就是七两银子的俸禄,对寻常人来说绝对不少了。

    “原来是这样。不过没想到,这还有太祖的锅,一句‘恩荫寄禄无常员’,将锦衣卫变成了后世寄养闲人的地方,成了冗员一大弊症。”

    “不错,兵部尚书马大人曾针对此点上书,大意是说:太祖设置锦衣卫,恩荫勋爵,是留给有军功之人,非是在战场有所斩获者不轻授,现在许多人,不过是勋贵子弟,乃至会画画,文章写得好,这些人有年俸、月廪就够了,却授予如此勋职,更有甚者,甚至允许他们世袭。如此下去,今后真正在战场立功者,陛下该怎么赏赐呢?”

    “此言有理,不过,陛下恐怕是没有采纳?”

    “是啊!”

    董祖诰叹息:“马大人的话的确相当有理,如勋贵子弟、宫中画师,如何能与战场上保家卫国之人相比?可惜事随世移,不同往昔,陛下并未采纳。其实,陛下也有苦衷,若这个漏洞补上,那些闲散人员哪里安置呢?”

    “方兄不用考虑这些,也不必不好意思,那些勋贵子弟、宫中画师,还有一些无法通过科举考取功名、却有关系的文人,都通过这条途径,得了锦衣卫官职……他们都可以,方兄乃是陛下御笔亲封,自然没有不行的道理。”

    “另外,”

    他说到这里,顿了一下,神情有些古怪,看向方临道:“陛下私下和我说过,看了方兄的书,其他通俗实在看不下去,还请方兄务必快些写,但也不可过于急躁,影响质量。若《三国演义》第三部、第四部的稿子写出,或者有其他书稿,乃至一些稍有忌讳的书……都可走官方渠道递上去,让陛下先一睹为快。”

    这也是洪泰帝给方临封官的另一个缘由。

    方临听了,颇感哭笑不得:‘洪泰帝可真有意思,为了催更,直接给我封了一个官,这不是‘为了一碟醋,包了一顿饺子’么?不过,如此大手笔的打赏,也实在阔绰,嗯,给榜一大哥点赞。’

    ‘对了,有了洪泰帝这话,《西游记》似乎也可以写出来了?我本来还想着稍稍改动,现在看来,似乎都不必了?’

    封建时代,某种程度上说,皇帝其实是凌驾于律法之上的,只要皇帝认可了,你说这书犯忌讳,你他娘谁啊?

    “方兄,以我之见,陛下所授的锦衣卫镇抚,更大价值,其实在于我方才所说的……”董祖诰点到即止。

    方临是聪明人,却已然听明白了:‘董兄所说不错,这个锦衣卫镇抚,更有价值的,其实是能将稿子递到洪泰帝面前的这个特权!’

    试想一下,能递稿子,真要到了危急时刻,就不能递别的吗?是,这或许会降低洪泰帝印象,但真正到了危机时刻,哪还管那么多?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上达天听’的特权,犹如核武器,足以令人忌惮,尤其是在山高皇帝远的淮安府城!

    董祖诰也只是提醒,见方临会意,就没再深说,岔开这茬。随后,两人喝着酒,说起这些时日各自经历,此次春闱京城见闻,这些时日府城发生之事。

    再之后,两人开诚布公,进行了一场更深入的秘密谈话,诉说志向,达成一致,一个在官场为官提供政治庇护,一个在民间经商提供资源支持,其他银钱等等反而是小节了。

    至于筹备海外退路,方临暂时没说,一则董祖诰刚中状元,正是对朝廷归属感最强之时,不必泼凉水;二则,如今大夏外忧内患,但外表看去还是一片欣欣向荣,之后的大范围天灾连年不断,更是没有证据,不好说。

    ‘如今万事俱备,有了董兄支持,制约我发展的背景因素已不复存在,我可以继续向上发展,向大资本家迈进,准备后路。’

    ‘当鞑子之祸愈演愈烈;当董兄在官场碰壁,感受到大厦将倾,无力回天;当更猛烈持久、超大范围的天灾到来……那时,说不得退路已成,木已成舟。’方临心中暗道。

    ……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临夏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临夏》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临夏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临夏》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