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上帝之鞭?”
又是一个卫青从未听过的古怪词汇。
不过这也并未妨碍他听懂刘据的心思,说的直白一些,这应该就是一招“驱虎吞狼”的手段,或者也可以说是“借刀杀人”的手段。
自打有了那座海外银山之后。
如今不论是刘彻,还是内朝大臣已经达成了共识,大伙的目光都投向了西域,欲将那座海外银山转化成为实际的利益。
尤其是桑弘羊借此提出的通过银山和大汉丰饶之物实现“外国之物内流,而利不外泄”,以及通过外贸令外国产生依赖,从而控制其政治的经济战略,更是得到了刘彻的大加赞赏,这应该会成为未来数年、或是数十年、甚至百年的西域政策。
要实现这个目标,打通一条稳定安全且较为高效的商道便是前提。
而要达成这个前提,目前对西域影响力强于大汉的匈奴,便是第一道阻碍。
西域诸国各自为政的政治环境,则是第二道阻碍。
匈奴与大汉积怨已久,且桀骜难驯,想要匈奴彻底臣服几乎不可能,因此这场硬仗非打不可,几乎没有和平解决的余地。
而西域诸国则需要恩威并施,方可令其臣服于大汉。
只不过此前刘彻派出使者推行的“施恩”政策,显然已经破产。
这些西域小国拿了大汉的钱财好处,依旧左右逢源不办实事,甚至有些小国劫掠或为难汉使,根本不是受匈奴威胁,只是想借此向大汉索要更多的好处。
那么现在大汉对西域的“威压”够了么?
显然也还远远不够,哪怕刘据这回一举令五个西域小国臣服,还斩杀了楼兰国王,血洗了姑师王族,并且在西域诸国的眼皮底下打败匈奴援军,只怕也依旧不太够。
越是往西的西域小国,依旧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大汉与他们太过遥远,手很难伸到他们面前,因此要么有恃无恐,要么觉得等大汉的手伸过来时,实在无法对抗再臣服亦是不迟。
葱岭附近的大宛国就是一个例子。
刘彻很早就想购置大宛的汗血宝马以优化大汉战马的品种,一直无法实现,便是大宛国始终不肯配合所致。
甚至还有西域小国将大汉当做他们与匈奴之间的缓冲带,越发有恃无恐,与匈奴玩“远交近攻”那一套,令大汉首尾不能相顾,从中捞取更多的好处。
如此情形之下,就算刘据如今已在西域东部筹备成立“西约”,并且拉拢了十来个首批成员国,也未必能够保证西去的商道安枕无忧,说不定还会有一些小国故意阻断商路,以求“坐地起价”。
这么一来,“西约”的成员国始终无法通过商道拿到切实的利益,大汉最近好不容易的“威势”又受到损害,倒是那些刺头在不断获利,只怕也会逐渐生出异心。
那么大汉可以直接发兵攻打这些刺头小国么?
可以是可以。
只是性价比不是太高,哪怕现在刘据忽然搞出来一个“西约”,可以一同调用“西约”成员国的兵马也同样没有太高的性价比。
路途遥远,行军和补给损耗极大就不必提了,懂的都懂。
最重要的还是刘据给这个“西约”定义的目标是对抗残暴的匈奴,倘若利用“西约”主动去攻打其他小国,那么“西约”的“正义性”就难免受到质疑。
而如果匈奴利用这一点顺势而为,亦可以将大汉塑造成那些尚未加入“西约”的西域国家的公敌,从而成立一个对抗“西约”的组织,形成其他西域国家与匈奴对“西约”的围攻夹击,刘彻想要打通的商道将更加难以通畅,还将令大汉陷入极大的被动。
不过……刘据这一招“驱虎吞狼”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倘若真能够逼匈奴西迁,去做那个什么劳什子“上帝之鞭”。
以匈奴人游牧民族的特性,加上以战养战的习性,如果刘据还能让匈奴人物资匮乏形同逃荒,那么匈奴必是一路劫掠着过去的。
如此便是匈奴唱了红脸。
大汉唱着白脸紧随其后。
那些西域国家便没有了选择的余地,只能抢着加入“西约”,以求换取庇护。
而且今后匈奴在西,大汉在东,中间的“西约”又是大汉的附庸与缓冲,如此地缘,刘据的“西约”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这……”
仔细琢磨了一番之后,卫青忽然瞳孔微颤,满脸震惊的望向刘据,
“据儿,你老实告诉舅父,你这些方略是不是此前出海寻找银山时便已定下,就连你当街刺死江充被废,再请命来到西域,都是有意为之,故而一环扣着一环?”
“舅父谬赞了,我哪有你说的这么神?”
刘据谦虚笑道。
以前的确是没有,起码被废之前没有。
虽然那时候刘据就确定大汉必须打通丝绸之路,匈奴也是大汉最大的敌人,但也始终之中在做对大汉有利的事情,真心想不到这么长远。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那时他就有这个本事。
他根本不用亲自动手,就能轻易让江充死无葬身之地,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将事情往这方面推动,被废太子之位根本就是脱裤子放屁。
当然,这里没有如果,只有因果。
要不是自己此前没这个本事,他也不会触动刘彻的逆鳞导致被废,自然也无法成为现在的满级人类。
“不管有没有,在我看来,你这方略已经极智近妖,若果真能够实现,我大汉的国运将空前昌盛,你亦是大汉建朝以来最大的功臣。”
卫青毫不掩饰心中的推崇,却又蹙起了眉头,不无期盼的望着刘据道,
“但只是逼迫匈奴西迁这一步,便已难上加难,当初我与霍去病已经打到了漠北,依旧不能将匈奴人赶走,你可有什么想法?”
正说着话的时候。
“报!陛下遣特使卫律前来传诏!”
外面忽然传来郭振的报道。
刘据闻声也蹙起了眉头:
“卫律?不会是我知道的那个卫律吧?”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又是一个卫青从未听过的古怪词汇。
不过这也并未妨碍他听懂刘据的心思,说的直白一些,这应该就是一招“驱虎吞狼”的手段,或者也可以说是“借刀杀人”的手段。
自打有了那座海外银山之后。
如今不论是刘彻,还是内朝大臣已经达成了共识,大伙的目光都投向了西域,欲将那座海外银山转化成为实际的利益。
尤其是桑弘羊借此提出的通过银山和大汉丰饶之物实现“外国之物内流,而利不外泄”,以及通过外贸令外国产生依赖,从而控制其政治的经济战略,更是得到了刘彻的大加赞赏,这应该会成为未来数年、或是数十年、甚至百年的西域政策。
要实现这个目标,打通一条稳定安全且较为高效的商道便是前提。
而要达成这个前提,目前对西域影响力强于大汉的匈奴,便是第一道阻碍。
西域诸国各自为政的政治环境,则是第二道阻碍。
匈奴与大汉积怨已久,且桀骜难驯,想要匈奴彻底臣服几乎不可能,因此这场硬仗非打不可,几乎没有和平解决的余地。
而西域诸国则需要恩威并施,方可令其臣服于大汉。
只不过此前刘彻派出使者推行的“施恩”政策,显然已经破产。
这些西域小国拿了大汉的钱财好处,依旧左右逢源不办实事,甚至有些小国劫掠或为难汉使,根本不是受匈奴威胁,只是想借此向大汉索要更多的好处。
那么现在大汉对西域的“威压”够了么?
显然也还远远不够,哪怕刘据这回一举令五个西域小国臣服,还斩杀了楼兰国王,血洗了姑师王族,并且在西域诸国的眼皮底下打败匈奴援军,只怕也依旧不太够。
越是往西的西域小国,依旧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大汉与他们太过遥远,手很难伸到他们面前,因此要么有恃无恐,要么觉得等大汉的手伸过来时,实在无法对抗再臣服亦是不迟。
葱岭附近的大宛国就是一个例子。
刘彻很早就想购置大宛的汗血宝马以优化大汉战马的品种,一直无法实现,便是大宛国始终不肯配合所致。
甚至还有西域小国将大汉当做他们与匈奴之间的缓冲带,越发有恃无恐,与匈奴玩“远交近攻”那一套,令大汉首尾不能相顾,从中捞取更多的好处。
如此情形之下,就算刘据如今已在西域东部筹备成立“西约”,并且拉拢了十来个首批成员国,也未必能够保证西去的商道安枕无忧,说不定还会有一些小国故意阻断商路,以求“坐地起价”。
这么一来,“西约”的成员国始终无法通过商道拿到切实的利益,大汉最近好不容易的“威势”又受到损害,倒是那些刺头在不断获利,只怕也会逐渐生出异心。
那么大汉可以直接发兵攻打这些刺头小国么?
可以是可以。
只是性价比不是太高,哪怕现在刘据忽然搞出来一个“西约”,可以一同调用“西约”成员国的兵马也同样没有太高的性价比。
路途遥远,行军和补给损耗极大就不必提了,懂的都懂。
最重要的还是刘据给这个“西约”定义的目标是对抗残暴的匈奴,倘若利用“西约”主动去攻打其他小国,那么“西约”的“正义性”就难免受到质疑。
而如果匈奴利用这一点顺势而为,亦可以将大汉塑造成那些尚未加入“西约”的西域国家的公敌,从而成立一个对抗“西约”的组织,形成其他西域国家与匈奴对“西约”的围攻夹击,刘彻想要打通的商道将更加难以通畅,还将令大汉陷入极大的被动。
不过……刘据这一招“驱虎吞狼”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倘若真能够逼匈奴西迁,去做那个什么劳什子“上帝之鞭”。
以匈奴人游牧民族的特性,加上以战养战的习性,如果刘据还能让匈奴人物资匮乏形同逃荒,那么匈奴必是一路劫掠着过去的。
如此便是匈奴唱了红脸。
大汉唱着白脸紧随其后。
那些西域国家便没有了选择的余地,只能抢着加入“西约”,以求换取庇护。
而且今后匈奴在西,大汉在东,中间的“西约”又是大汉的附庸与缓冲,如此地缘,刘据的“西约”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这……”
仔细琢磨了一番之后,卫青忽然瞳孔微颤,满脸震惊的望向刘据,
“据儿,你老实告诉舅父,你这些方略是不是此前出海寻找银山时便已定下,就连你当街刺死江充被废,再请命来到西域,都是有意为之,故而一环扣着一环?”
“舅父谬赞了,我哪有你说的这么神?”
刘据谦虚笑道。
以前的确是没有,起码被废之前没有。
虽然那时候刘据就确定大汉必须打通丝绸之路,匈奴也是大汉最大的敌人,但也始终之中在做对大汉有利的事情,真心想不到这么长远。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那时他就有这个本事。
他根本不用亲自动手,就能轻易让江充死无葬身之地,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将事情往这方面推动,被废太子之位根本就是脱裤子放屁。
当然,这里没有如果,只有因果。
要不是自己此前没这个本事,他也不会触动刘彻的逆鳞导致被废,自然也无法成为现在的满级人类。
“不管有没有,在我看来,你这方略已经极智近妖,若果真能够实现,我大汉的国运将空前昌盛,你亦是大汉建朝以来最大的功臣。”
卫青毫不掩饰心中的推崇,却又蹙起了眉头,不无期盼的望着刘据道,
“但只是逼迫匈奴西迁这一步,便已难上加难,当初我与霍去病已经打到了漠北,依旧不能将匈奴人赶走,你可有什么想法?”
正说着话的时候。
“报!陛下遣特使卫律前来传诏!”
外面忽然传来郭振的报道。
刘据闻声也蹙起了眉头:
“卫律?不会是我知道的那个卫律吧?”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