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建安九年,大汉天下没有发生任何战争,但大战的紧张气氛却越来越浓了。
北方的一些世家、商家,明里暗里开始将他们优秀子弟以及家中的部分财产转移到南方,对于这些家族来说,他们必须做两手准备。
曹操统一北方之后实力的确增强了很多,而且,天子也在北方,但吴王陶应在南方的声望太高,南方的百姓、官员没有人会觉得,即将进行的南北大战,吴王会输。
天命之子,强大的军事力量,人心所向,怎么可能战败?
而且将来的战场肯定在北方,南方的良田村舍都不会受到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北方的大家族又岂能不做准备?
朝廷和魏王府也出台了很多政策,降低了举孝廉的条件,发出了一封封求贤令,招募了许多世家子弟为官,可依然没有止住这种情况。
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他们有自己的生存法则,比如荀家、陈家等,双方都要投资。
假如曹操采取强硬的措施,那只能适得其反。
现在,那些世家大族只是将个别子弟以及一小部分财产向南方转移,从大的方面来说,他们还是支持曹操的,希望曹操能取胜,故土难离呀!
可你要是采取强硬措施阻止,那将失去他们的支持,败的更快。
南方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耕种、收获、经商、训练,积极备战。
一车车的粮草、兵甲器械等,络绎不绝的运向各大军营,徐晃、臧霸、张辽、魏延、荀攸、法正、贾诩、鲁肃、甘宁、孙策、周瑜、黄忠、徐庶、诸葛瑾、李严、步骘等军中大将、军师,大多数时间都在军营中,其他将领根本就不回家。
只要天下还没有一统,只要主公吴王还没有称帝,他们便不打算回家。
等到天下真正一统,再衣锦还乡,光宗耀祖,那是多大的荣耀啊!
陶应的长子陶昌,今年已经十二岁了,表现出非凡的才智,除此之外,现在吴王的子女,已经有十几个。
在这个时代,上位者子女的众多,才是凝聚人心的最好手段,一两个儿子,极不安全啊!
一旦出了问题,他们的一切努力就有可能付诸东流。
秋收刚过,陶应离开吴王府,前往汉中。
这立刻引起了马腾韩遂的注意,难道说吴军要开始攻打关中了?
此次大战的焦点,应该在豫州啊!
而且陶应最有可能留在徐州。
如果徐州打败了,即使占领关中,意义也不大。
意外归意外,大战的准备一定要做好。
在接到情报之后,整个关中道忙碌起来。
其实陶应是想看一下木牛流马的制作情况。
而真正大战开始,他的确不会到汉中,孙策、周瑜、魏延、法正、吕蒙、诸葛亮这些人,他是绝对放心的。
诸葛连弩的制作,分别在襄阳、下邳、南郑,因为各军中都要用到。
可是木牛流马,其作用主要用于山地运粮,因此是在南郑制作。
南方的工匠现在非常多,因为他们的待遇很高,这些人就将手艺都传承下去。
他们虽然很多都看不懂图纸,但有人指导就可以了。
在下邳,有马钧和郑浑这两位匠作大监指导,在襄阳,有诸葛亮的夫人黄月英指导,而在南郑,自然是诸葛亮亲自指导了。
制作出来的成品,秘密运到军中,经过使用之后,一个个统兵将领都赞叹不已,称其为大杀器,有了诸葛连弩,魏军算得了什么?
南郑城外,数万兵士列队,仿佛如临大敌。
而他们面对的,竟然是一个个“木马”,整齐的排列着。
许多兵士,以及那些下级将领都不明白,心中纳闷,这些“木马”是干什么的。
但是他们不敢问,因为吴王就在前面。
在吴王陶应的身边,有许褚、典韦、郭嘉、周瑜、孙策、诸葛亮、法正、魏延、吕蒙、陆逊等许多将领、军师,以及现在的汉中太守黄权。
他们都在悄悄的议论。
用这样的“木马”来运粮,许多人都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它怎么走?
是不是要人抬?
如果抬,还不如抬着粮食直接走。
就这家伙,最起码要两名兵士抬,如果装上粮食,那得多少人抬啊?
可这是诸葛亮发明的,恐怕有妙用。
你没看主公都亲自来了吗?
而且诸葛亮发明的诸葛连弩,他们都见识过其威力,绝对是大杀器。
因此,尽管不知道木牛流马如何运粮,但也没有轻视。
“孔明,这一个木牛流马,能装多少粮食?”陶应问道。
“回禀主公,可装一岁!”
“一岁……”陶应点了点头,这已经不少了。
一岁,指的是一名兵士一年所消耗的粮食,具体就相当于现在的400斤到600斤,而在吴军中一般指的是五石。
这个没有人怀疑,就木牛流马的大肚子,肯定能装这么多。
“它一天可行多少里?”
“山路至少可行五十里!”
“五十里?”
其他人一听,都感到非常惊讶。
平时行军,在汉中的这些栈道上,一天也就一百里,这家伙装着那么多粮食,竟然能走五十里?
如果真是这样,那运粮的确不发愁了。
但真的行吗?
“孔明,你给大家演示一下!”陶应绝对相信,但他也看出了其他人脸上的疑惑。
“诺!”
诸葛亮叫来了十个工匠,分别站在五个木牛流马的前后。
他命令一下,前面的那名工匠将手伸进马头,很快手出来,然后轻轻的扶着马头。
而后面的那名工匠,用手按着马尾。
“咯吱咯吱……”
木牛流马动了,四条腿都在移动,而两个工匠只是轻轻的扶着它,让它保持一定的平衡。
感觉似乎很慢,但是它不停的移动,很快便到了前方几丈远的地方。
诸葛亮这时将手中令旗一挥,前面的那名工匠又将手伸进了马头中,木牛流马全都停了下来。
孙策、周瑜、魏延、法正、许褚、典韦等人,迅速跑了过去,围着木牛流马看了看,又拍了拍马头、马尾以及马身体。
这家伙太神奇了。
典韦更是爱不释手。
可不管他们把手放在哪里,木牛流马都是一动不动。
“主公,这……”典韦非常不解,“这怎么不动啊?”
“这是墨家的机关术,太精妙了!”周瑜对诸葛亮佩服不已,“有木牛流马运粮,再加上诸葛连弩,此战必胜!”
其他人也都充满了信心。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北方的一些世家、商家,明里暗里开始将他们优秀子弟以及家中的部分财产转移到南方,对于这些家族来说,他们必须做两手准备。
曹操统一北方之后实力的确增强了很多,而且,天子也在北方,但吴王陶应在南方的声望太高,南方的百姓、官员没有人会觉得,即将进行的南北大战,吴王会输。
天命之子,强大的军事力量,人心所向,怎么可能战败?
而且将来的战场肯定在北方,南方的良田村舍都不会受到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北方的大家族又岂能不做准备?
朝廷和魏王府也出台了很多政策,降低了举孝廉的条件,发出了一封封求贤令,招募了许多世家子弟为官,可依然没有止住这种情况。
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他们有自己的生存法则,比如荀家、陈家等,双方都要投资。
假如曹操采取强硬的措施,那只能适得其反。
现在,那些世家大族只是将个别子弟以及一小部分财产向南方转移,从大的方面来说,他们还是支持曹操的,希望曹操能取胜,故土难离呀!
可你要是采取强硬措施阻止,那将失去他们的支持,败的更快。
南方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耕种、收获、经商、训练,积极备战。
一车车的粮草、兵甲器械等,络绎不绝的运向各大军营,徐晃、臧霸、张辽、魏延、荀攸、法正、贾诩、鲁肃、甘宁、孙策、周瑜、黄忠、徐庶、诸葛瑾、李严、步骘等军中大将、军师,大多数时间都在军营中,其他将领根本就不回家。
只要天下还没有一统,只要主公吴王还没有称帝,他们便不打算回家。
等到天下真正一统,再衣锦还乡,光宗耀祖,那是多大的荣耀啊!
陶应的长子陶昌,今年已经十二岁了,表现出非凡的才智,除此之外,现在吴王的子女,已经有十几个。
在这个时代,上位者子女的众多,才是凝聚人心的最好手段,一两个儿子,极不安全啊!
一旦出了问题,他们的一切努力就有可能付诸东流。
秋收刚过,陶应离开吴王府,前往汉中。
这立刻引起了马腾韩遂的注意,难道说吴军要开始攻打关中了?
此次大战的焦点,应该在豫州啊!
而且陶应最有可能留在徐州。
如果徐州打败了,即使占领关中,意义也不大。
意外归意外,大战的准备一定要做好。
在接到情报之后,整个关中道忙碌起来。
其实陶应是想看一下木牛流马的制作情况。
而真正大战开始,他的确不会到汉中,孙策、周瑜、魏延、法正、吕蒙、诸葛亮这些人,他是绝对放心的。
诸葛连弩的制作,分别在襄阳、下邳、南郑,因为各军中都要用到。
可是木牛流马,其作用主要用于山地运粮,因此是在南郑制作。
南方的工匠现在非常多,因为他们的待遇很高,这些人就将手艺都传承下去。
他们虽然很多都看不懂图纸,但有人指导就可以了。
在下邳,有马钧和郑浑这两位匠作大监指导,在襄阳,有诸葛亮的夫人黄月英指导,而在南郑,自然是诸葛亮亲自指导了。
制作出来的成品,秘密运到军中,经过使用之后,一个个统兵将领都赞叹不已,称其为大杀器,有了诸葛连弩,魏军算得了什么?
南郑城外,数万兵士列队,仿佛如临大敌。
而他们面对的,竟然是一个个“木马”,整齐的排列着。
许多兵士,以及那些下级将领都不明白,心中纳闷,这些“木马”是干什么的。
但是他们不敢问,因为吴王就在前面。
在吴王陶应的身边,有许褚、典韦、郭嘉、周瑜、孙策、诸葛亮、法正、魏延、吕蒙、陆逊等许多将领、军师,以及现在的汉中太守黄权。
他们都在悄悄的议论。
用这样的“木马”来运粮,许多人都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它怎么走?
是不是要人抬?
如果抬,还不如抬着粮食直接走。
就这家伙,最起码要两名兵士抬,如果装上粮食,那得多少人抬啊?
可这是诸葛亮发明的,恐怕有妙用。
你没看主公都亲自来了吗?
而且诸葛亮发明的诸葛连弩,他们都见识过其威力,绝对是大杀器。
因此,尽管不知道木牛流马如何运粮,但也没有轻视。
“孔明,这一个木牛流马,能装多少粮食?”陶应问道。
“回禀主公,可装一岁!”
“一岁……”陶应点了点头,这已经不少了。
一岁,指的是一名兵士一年所消耗的粮食,具体就相当于现在的400斤到600斤,而在吴军中一般指的是五石。
这个没有人怀疑,就木牛流马的大肚子,肯定能装这么多。
“它一天可行多少里?”
“山路至少可行五十里!”
“五十里?”
其他人一听,都感到非常惊讶。
平时行军,在汉中的这些栈道上,一天也就一百里,这家伙装着那么多粮食,竟然能走五十里?
如果真是这样,那运粮的确不发愁了。
但真的行吗?
“孔明,你给大家演示一下!”陶应绝对相信,但他也看出了其他人脸上的疑惑。
“诺!”
诸葛亮叫来了十个工匠,分别站在五个木牛流马的前后。
他命令一下,前面的那名工匠将手伸进马头,很快手出来,然后轻轻的扶着马头。
而后面的那名工匠,用手按着马尾。
“咯吱咯吱……”
木牛流马动了,四条腿都在移动,而两个工匠只是轻轻的扶着它,让它保持一定的平衡。
感觉似乎很慢,但是它不停的移动,很快便到了前方几丈远的地方。
诸葛亮这时将手中令旗一挥,前面的那名工匠又将手伸进了马头中,木牛流马全都停了下来。
孙策、周瑜、魏延、法正、许褚、典韦等人,迅速跑了过去,围着木牛流马看了看,又拍了拍马头、马尾以及马身体。
这家伙太神奇了。
典韦更是爱不释手。
可不管他们把手放在哪里,木牛流马都是一动不动。
“主公,这……”典韦非常不解,“这怎么不动啊?”
“这是墨家的机关术,太精妙了!”周瑜对诸葛亮佩服不已,“有木牛流马运粮,再加上诸葛连弩,此战必胜!”
其他人也都充满了信心。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