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荀攸献策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父刘玄德第405章 荀攸献策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故此,若是我等不应其请,晔看他多半也是要造反的。”

    刘晔这猜想其实还真一点没错。

    刘备、刘封等人委实是低估了刘勋的拟人之举。

    如果单单只是克扣了刘表的援助,李术未必能这般果决的造反。

    逼着李术迫不及待反正的根本原因是,刘勋不但不给赈济,居然还要求各县正常纳粮。正是这个拟人的命令,逼的皖县上下一心,士族豪强到平头百姓居然一起支持李术扯旗,也真不知道刘勋是怎么想的。

    “既然他迟早要反,那少主担心其反正导致的影响,应该也就不是问题了。况且在少主的计划之中,说服张羡起兵诚为要义。若是此时李术起兵,恰好能吸引刘表的关注和精力。刘表一旦北边顾,必定会放松对荆南的注意力,如此一来,张羡举旗也就变得更加容易了。”

    刘晔一边说着自己的看法,一边偷偷用余光关注着刘封的神情。

    这也不稀奇,刘封的确是少主,但又不仅仅是少主。

    刘封如今可是正儿八经的左将军,扬州牧,吴侯。

    天下二代之中,还有谁能出刘封之右?

    况且刘晔可是最早加入刘备集团的一批人,对刘封的能力和声望就更清楚了。他如今的确是在刘备麾下听用,但他可一点儿都不想得罪了刘封。

    刘晔这次发言之前,也仔细考虑过,觉得自己要说的见解并无问题,况且在刘晔等人的眼里,刘封之智并不在他们之下,眼光格局更是犹有过之。而且刘封这个人非常讲理,只要能证明自己的意见是对的,他甚至会转而支持起你来。

    可下一刻,刘晔的心却是猛的提了起来。

    原因就是因为刘封居然摇起了头。

    “子扬先生所言的确不错,然则百密一疏。”

    刘封一摇头,众人的目光就集中到了他的身上,倾听着刘封的意见。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出手,影响却是不一样的。”

    刘封开口解释道:“李术若是单独扯旗,那刘表根本不会将对方放在眼里。可如果是打出了归属我们的旗号,那刘表可就要紧张起来了。”

    “或许正如子扬先生所说的那样,刘景升的精力可能会放在我们这里,从而使得张羡起兵变得更为容易,成功概率也会更大。”

    刘封说到这里时,居然摇起头来:“可最大的问题却是一旦张羡是举旗了,事情也成功了。可刘表却迫于我等的压力,不敢兴兵南下平叛,届时我等该如何是好?”

    听了这话,刘晔反应了过来自己是想岔了。

    张羡起兵易帜的确十分重要,可它重要的关键点在于吸引刘表大军南下平叛,从而给刘封制造一剑封喉的战机。

    若是刘表不敢南下了,那张羡独立之后,岂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张羡一旦在荆南站稳了脚跟,刘表还真拿他未必有办法。

    别看张羡这个名字不显山露水的,可这是个真大佬。

    此人出身南阳名门,是南阳张家嫡出,他还有个旁支亲戚,名叫张仲景。

    荆南总共有四个郡,张羡在其中的三个郡国当过太守,分别是零陵、桂阳和长沙,而且因为他官声很好,又是名士,还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因此深得荆南民心。

    这任何一条在东汉末年都很厉害的属性,合并在一起那可就更不得了。

    在原时空里张羡振臂一呼,整个荆南四郡一夜易帜,可见其人在荆南的影响力之巨。

    要不是张羡病死了,刘表还真未必能压得下他。

    刘封注意到自己说话的时候,荀攸露出了赞同之色,显然他也已经想到了这一层。只是习惯藏拙让他没有先开口,如果自己没发现的话,荀攸应该才会把这些说出来。

    与荀攸相比,鲁肃就要迟钝不少,虽然他也才干过人,聪慧干练,但论起急智,确实还是要逊色荀攸不少。

    反倒是刘晔赶忙解释道:“少主恐误会晔之本意了。诚然李术反正,会将镇东将军之目光引来扬州。只是李术毕竟只是一县之地,即便地处要冲,也无济于大局。若是我等只是接纳李术的投诚,却不去动刘勋,是否会给镇东将军一个误判?等到荆南张羡起事之时,镇东将军恰好以为可用刘勋牵制我等。”

    刘晔的这一番解释其实是有道理的,并非完全杜撰。

    如果刘备接纳了李术,却仅限于此,其实更多的是打了一个保险。

    皖县确实地处要冲,十分重要,可问题是,刘勋投靠刘表已经大半年了,可除了寻阳有荆州兵马入驻外,其他地方并没有接纳荆州援军。

    刘备的克制给了刘勋一个错觉,给了他足够的底气婉拒了刘表的荆州兵。

    这件事让刘表很是不虞,但又无可奈何,毕竟刘表也不是傻子,他自然知道若是逼迫刘勋的话,这厮保不准又立刻投奔刘备去了。

    皖县固然是荆扬的陆地通道要隘,可至今为止都不曾落入过刘表之手。况且哪怕断了皖县的联系,只要刘备没和刘表撕破脸,刘表一样可以走水路援助刘勋。

    故此,刘晔才会觉得接纳李术并不会打破庐江西南的局势,更不会引爆刘表和刘备之间的平静。

    刘晔的观点就是只要刘备接纳李术之后继续按兵不动,不针对刘勋,刘表是绝对没有可能会因为李术而和刘备一方开战的。

    如此一来,张羡若是举兵,刘表依旧有很大概率会以主力南下平叛。

    毕竟在东面不但有刘勋做屏障,还有黄祖的江夏重镇,可谓是双重保险。

    平心而论,刘晔说的是有道理的,但问题在于,刘封想要的是万全之策。

    “子扬兄所言不虚,却是疏忽了一点,区区一个皖县,哪怕其位置再为重要,又如何能与整个荆州相提并论?”

    这一次,开口的人却是荀攸。

    “少主所求乃是万无一失。”

    荀攸继续说道:“子扬此议虽能得李术一县之地,却难保不会让刘表心生疑窦,万一影响了大局,到那时纵然后悔,又有何意?”

    荀攸先是点出了刘晔建议中的漏洞,随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主公,少主,以攸之见,我等当遣使前往荆州,警告刘镇东不得派兵入皖,皖县之事,自当由庐江太守刘勋自决。”

    “妙啊!真乃妙计也!”

    刘封第一个反应过来,大声赞叹起来。

    紧跟着,刘晔也目露惊讶之色,冲着荀攸拱手道:“公达兄此计确实远胜在下之策,此计深合用兵之道,实乃是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敦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也。”

    鲁肃也点头赞同:“确实如此,尤以禁止刘镇东出兵为大妙也。”

    刘备此刻也恍然大悟,荀攸这一计几乎算到了三重,第一重是摆出翻脸的态势逼迫刘表不许出兵平皖,这在刘表看来,显然是刘备不欲和其撕破脸,故而以战胁之。

    这个很好理解,毕竟如果刘备真要图谋荆州,李术反正就是最好的借口,刘备高兴还来不及,哪里还会遣使逼迫刘表不许出兵。

    只要刘表不出兵,那这事情就大不了,可见刘备内心是并不想和荆州发生战争的。

    其次,刘备的看似威逼,实则乞和之举,无形中会暗示刘表,让他产生了掌握了主动权的错觉。

    刘备一方如此色厉内荏,明明有大好机会在手,却仍不思进取。

    刘表如何不会产生战、和主动权在他之手的错觉?

    第三,还同时麻痹了刘勋,呼应了之前将庐江太守转给刘勋之举,显然更能让刘勋、刘表放下戒心。

    至于暗中还挑拨了一手刘勋和刘表之间的互信,以及将李术置于死地这些小收益,就根本不值一提了。

    刘封此刻对荀攸是佩服有加,他刚刚也只是算到了绝不能接纳李术,宁可放弃李术,也要确保刘表对东面没有戒心。

    可听了荀攸的计策之后,刘封也意识到自己的失误。

    正如兵法所云,欲想取之,必先予之。

    自己越是撇的干净,说不定反而会引起刘表的戒心。

    刘表麾下,可是有着蒯越这等奇谋之士的,况且刘表自己谋略水平也不低,说不定自己太过委曲求全,反而会弄巧成拙,引起了刘表、蒯越他们的戒心和疑虑。

    倒是荀攸这般最为合适,还一举多得,如何能不让刘封钦佩不已。

    “属下一时失察,险些误了大事。”

    刘晔态度很好,当即离席拜倒,冲着刘封和刘备叩首谢罪道:“此是晔之过错,还请主公和少主降罪。”

    “子扬先生也是一时心急,算不得什么过错。”

    刘封看了眼刘备,看见老爹点头了之后,出言安抚刘晔道:“君等献策何错之有,况且最终也是备做的决定,与卿等实无关系。”

    刘晔感激涕零,再度叩首之后退回席间。

    刘备扫视了一圈之后,看见好大儿和心腹谋士们都支持荀攸之计,于是下决断道:“就从公达之计,可以蒋干为使,前往荆州交涉,严令荆州之兵不得踏入皖县半步。”

    刘封一听,心中先是一沉,随后哑然失笑。

    他倒是没想到,蒋干居然已经投奔到自家老爹麾下了。

    仔细想想,蒋干也是九江人,而且有独步江淮的名头,而且与周瑜、刘晔俱是旧识。

    要说被三国演义黑的最惨的人,那未必是蒋干,可如果加上之一,那蒋干可就当之无愧了。

    蒋干盗书的名头实在太大,以至于刘封初听蒋干之名时,心中都忍不住一沉。

    所幸很快就反应了过来,眼下蒋干可是九江名士,江淮辩才第一人,出使荆州,实至名归。

    “父亲。”

    刘封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刘元颍也属人才,其人善水利,能治民,是个可用之才,若是让其回皖县,恐其凶多吉少。既然如此,不如想个办法,将其留下,遣其随从回去报信即可。”

    刘封此时要留下刘馥的心意也是真的,如果刘馥是曹操的暗棋,那么将他留在自己的视线内自然更为安全,也可以借此了解曹操的动向。

    如果刘馥并非曹操暗棋,是真心实意来投奔自家父子的,那刘馥也是个可用之才,一郡太守是绰绰有余,而且其人还善于筑城,修缮水利,内政至少也是个A级。

    这样的人才,自然是多多益善了。

    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思,刘封才会出言挽留刘馥。

    刘封这话一出,荀攸立刻点头赞同:“少主之言甚有道理,刘元颍乃是沛国名士,颇有贤名,才能不俗。若是能将其留下,也好扬主公求贤之名。”

    好大儿和心腹谋主都已经表态了,刘备如何会不从,当即应道:“既然如此,那此事就委托给公达,若是元颍先生不嫌弃,就暂以骠骑府中参军一职相请。”

    将军府中的参军,就好比州郡里的从事,是暂时安置人才的最好去处之一。

    刘备肯拿出参军位置来,的确是相当厚待刘馥了,毕竟眼下他已经是骠骑大将军了,就这大半还是因为好大儿和荀攸的面子。

    果然,荀攸很是识趣,代替了刘馥感激刘备的厚遇。

    商议完毕之后,刘封也就不在寿春逗留,次日就带着诸葛兄弟、庞统、张辽等人南下而去。

    等到刘封跑了之后,刘备才隐隐发现有些不对劲。

    我家文远哪里去了?

    刘备突然发现,本在自己帐下的张辽不见了。

    刘备登时气急,难怪这臭小子帮自己安排扩军,从头到尾不曾提起过文远,原来打的竟然是这等主意。

    刘封并不知道刘备气急,反而优哉游哉的乘船南下。

    在路上,他将对荆州的计划和诸葛兄弟以及庞统托盘而出。饶是诸葛兄弟、庞统都是一等一的人才,也被刘封这庞大的胃口给吓到了。

    这个计划是否要告知庞统,刘封是有过犹豫的。

    考虑再三,还是决定示之以诚。

    毕竟这个计划之中,庞统乃至于整个庞氏的站队是相当重要的。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父刘玄德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父刘玄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父刘玄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父刘玄德》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