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英烈之后?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朕这一生,如履薄冰第250章 英烈之后?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在南池,匈奴单于定下既定战略:由右贤王伊稚斜,率领幕南诸部八个万骑,合右贤王本部三个万骑,共计七万余骑,大举入侵北地、陇右二郡!

    至于军臣掌控下的单于庭本部,以及追随单于庭自幕北而来,至幕南过冬的幕北诸部,则暂驻南池蓄势待发。

    ——说是蓄势待发,其实就是观望,根据战况的进展伺机而动。

    若伊稚斜成功攻入北地、陇右,甚至是将战线推到关中北门户:箫关,那军臣自然会下令,让伊稚斜率兵猛攻箫关,自己则大肆洗劫北地、陇右二郡;

    若战事不利,军臣自也乐得伊稚斜损兵折将,再降罪于伊稚斜乃至幕南诸部,甚至是将幕南诸部明年上缴单于庭的牛羊牧畜提高些,也没人能挑得出毛病。

    总之就是无论如何,军臣都稳赚不赔。

    伊稚斜自也明白军臣的意图,索性也定下此战的战略目标:深入汉人腹地,以图‘右贤王伊稚斜’勇武之名传遍草原,为日后奠定深厚的名望基础。

    而在伊稚斜引兵离开南池,朝着北地郡西北门户:朝那塞进发的同时,北地郡守程不识也已经率领大军,正式入驻朝那塞。

    只是大军虽然已经入驻朝那塞,自发前来参军的北地丈夫们,却依旧是络绎不绝。

    若来的是寻常人,程不识倒也不必分心——只将整编之事交给麾下将领,自己专心构筑防线即可;

    但这一日,朝那塞外来了一队人。

    约莫十七八号人,均是一人二马,弓、甲齐备!

    为首那青年二十出头的模样,却是生的五大三粗,身后还背着一柄十石重弩:大黄弩!

    如今汉室,禁甲不禁剑,禁弩不禁弓;

    这队人马能人人披甲,为首那青年更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背着大黄弩这样的大杀器,堂而皇之的前来参军,显然是来头不小。

    本以为,是某位公侯家中亲侄,又或是某位将军家的小子。

    待得知那人的来头,饶是官至封疆大吏的程不识,也是当即来到了兵营外的征兵处……

    “可是故北地都尉孙卯——孙公之子,故义渠校尉孙辟疆当面?”

    远远看见兵营外,那队明显不俗的兵马,程不识人未到而声先至,隔着几十步的距离,便已是面带敬意的拱起手。

    便见那队人马中,为首的那青年循声回过头,待看见程不识衣袖之上,那标识度极高、专属于都尉一级将官的赤红色袖带,青年顿时大惊失色!

    赶忙迎上前去,不等程不识反应过来,便已是拱手单膝跪地。

    “故义渠校尉孙辟疆,见过程将军!”

    ···

    “将军名扬天下,区区小子微末之身,何劳将军亲至啊……”

    见孙辟疆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双眼更是眨眼间便蒙上一层薄雾,程不识也免不得一阵感伤。

    稍红着眼眶,将孙辟疆从地上强拉起身,唏嘘感怀着上下打量一番;

    又满是欣赏的重重点下头,在孙辟疆肩头重拍了拍。

    “故北地都尉孙将军,临匈奴十四万精骑压境而未惧丝毫,率北地都尉五千壮士,于朝那塞死战殉国!”

    “——久闻孙将军遗孤,年十四便生得七尺,为义渠校尉,具手刃虎狼之力、万夫不当之勇!”

    “更官至义渠校尉,率北地骑士千人,端的是将门虎子!”

    “今日一见,非但不觉得传闻有丝毫夸大,反倒还觉得传闻,将孙校尉贬低了稍许?”

    毫不吝啬地表达着对孙辟疆的夸赞,程不识那平日里几乎看不出波动的死鱼眼,此刻却是死死锁定在了孙辟疆身后——那柄光是卖相,都让人一阵胆寒的巨弩。

    大黄弩!

    如今汉家,除床弩之外,威力最大、射程最远,射手门槛也最高的超远程、超大杀伤武器!

    作为十石重弩,即便是足张,凡是能完成装箭的人,都无不是万里无一的猛人!

    便是如今的雁门郡守,故中郎李广,当年便是因为可以操持大黄弩的本领,就让太宗皇帝惊为天人;

    尤其是在李广当着太宗皇帝的面,露了一手单凭腰、臂之力,臂张大黄弩的绝活之后,太宗皇帝更是当场惊呼:若是在太祖高皇帝年间,李广这样的人,是能够封万户侯的!!!

    如今汉室,尚武之风极盛。

    而在军中,无论是底层士卒,还是高层将官,也都带着极为浓厚的慕强心理。

    这里的‘强’,可以是个人武力,可以是兵法韬略,甚至可以是滔天背景。

    但最直观、最让人为之折服的,无疑便是出色的个人武力。

    就好比当年,李广臂张大黄弩,便俘获了太宗孝文皇帝的心——今日,孙辟疆单凭身后背着一柄大黄弩,便无比顺利的得到了程不识的认可。

    如果只是故北地都尉孙卯的儿子,程不识就算是怀有敬佩,也顶多会把孙辟疆带在身边——安排在自己的中军大帐,负责参谋之类的辅助工作。

    但有了那一柄大黄弩——仅仅只是一柄被孙辟疆背在身后的大黄弩,就已经让程不识坚信:哪怕抛开政治成分不说,孙辟疆单就是個人武力,也绝对可以做自己麾下的一员大将!

    更何况孙辟疆曾经,也做过独立于北地都尉之外的骑兵部队:义渠校尉的主将。

    能率领一千骑兵——尤其还是心高气傲,自幼便能得到朝堂中央优待的北地骑士,孙辟疆本就至少具备了校尉之才。

    而且孙辟疆很年轻。

    假以时日,这位曾经的骑校尉,便是成为汉家的骑都尉,乃至骑将军,程不识也丝毫不会觉得奇怪。

    “孙校尉来得正好!”

    与孙辟疆寒暄一番,又看了看孙辟疆带来的那二十来号亲卫精骑,程不识终是深吸一口气,将话题引回了正轨。

    “若某记得不错,孙校尉任义渠校尉之时,麾下兵卒一千,当俱为义渠精骑?”

    听闻此言,孙辟疆隐隐有了猜测,便也微微点下头。

    “蒙先亡父余荫,又太宗皇帝、孝景皇帝垂怜,忝为义渠校尉,率北地骑士千人,俱为义渠良家子……”

    得到自己意料中的答案,程不识只沉沉点下头;

    再三按捺,也终究没能压下好奇心,遂再问道:“既为义渠校尉,又为何辞官?”

    说着,程不识还象征性的昂起头,在周围扫视一周。

    “某为北地守三载,也不曾听闻北地,有一支义渠校尉?”

    见程不识问起此事,孙辟疆只稍显落寞的低下头,又故作坚强的挤出一丝强笑。

    “先孝景皇帝二年,末将身母丧而告假。”

    “次岁,吴楚七国谋乱关东,孝景皇帝乃调北地义渠都尉,于弓高侯帐下听令。”

    “——周太尉下令奇袭淮泗口,弓高侯踏雪一击,一举击溃吴楚数十万叛军。”

    “却鲜有人知:弓高侯麾下那三千轻骑,便有一千人,乃某夕日麾下义渠校尉……”

    听到这了,程不识也总算是明白了前因后果。

    ——如今汉室,虽然还没有后世,父母双亲离世时,儿女当守孝三年之类的说法,但在父母故去时请几个月假,去操持父母的丧葬事宜,也完全是人之常情。

    孙辟疆身母丧,饶是武将之身,也没人能说这三两个月丧假有什么不对。

    怪只怪孙辟疆运气实在不好——丧假期间,刚好就碰到吴楚起兵,朝堂调孙辟疆麾下的义渠都尉去关东。

    若是孙辟疆没请假,估计就是孙辟疆官升一级,以义渠都尉之类的将衔,率领本部兵马去关东,在韩颓当麾下听令。

    结果孙辟疆丧假,整个义渠校尉除孙辟疆这个主将外,都被调到了韩颓当帐下。

    再后来,周亚夫奇谋断吴楚叛军退路,韩颓当亲率轻骑三千奇袭淮泗口,麾下那三千骑兵,凡是能活下来的,恐怕都已是一飞冲天。

    就程不识所知:那三千骑兵当中,哪怕是战前地位最低的‘卒’,战后也得了三四级爵位,更是直接被彼时的太子、如今的天子荣留在了长安。

    坊间传闻:参加过那场战斗的骑兵,几乎全被当今天子荣藏在了上林博望苑,说是作为骑兵教官。

    只等边墙一带的马苑出栏一批战马,博望苑便会开始操练一支完全由骑兵组成的都尉部;

    这支骑都尉,便会以那些被刘荣‘藏’起来的骑兵来作为教官,练成之后,则极有可能直接以这些教官充任将官。

    最底层的‘卒’尚且如此,曾跟随韩颓当奇袭淮泗口的将官们,那自然更是前途无量。

    ——光是当年,便有上百人直接被任为中尉,成为了汉家的储备军官!

    剩下的,也都是遭到了各方势力的哄抢。

    有人去了飞狐军,又或是棘门、细柳等野战军;

    有人做了功侯贵戚的亲兵统领,虽然仕途黯淡,却也算是一条坦途。

    也有人跻身宦场,做了关东,以及关东地方的郡尉、县尉等武职。

    总而言之:当年,从孙辟疆手里走出来的那一千北地骑士,早就已经融入和汉家的方方面面,就是没有一个人回到北地,继续做孙辟疆麾下的骑兵。

    部队编制都没了,孙辟疆这个光杆司令骑校尉,自然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再加上一段时日之后,开始有人乱嚼舌根子,说孙辟疆号骑校尉,麾下却连一个骑兵都没有,平白领着郡衙比千石的俸禄;

    孙辟疆好歹也是英烈之后,自受不得如此屈辱,当即便辞了官,回家生闷气去了。

    若是不出意外,孙辟疆大概率要在家窝到北地再出一批骑兵,且这批骑兵得到了郡守的征召。

    眼下这状况,倒也算是歪打正着,加快了孙辟疆回归行伍的进程。

    “既如此,某也不绕弯子了。”

    知道了孙辟疆的遭遇,确定孙辟疆不是因为个人原因——尤其不是因为犯了原则性错误,才从义渠校尉一职历任,程不识也终是图穷匕见。

    “此战,陛下特许某尽召北地可战之兵,于朝那阻胡蛮大军南下。”

    “不曾想此番,某一张征兵令,却引得北地上千骑士自发而来,欲从军报国。”

    “——时至今日,单就是自备弓马而来的北地骑士,便足有一千二百余人之多;”

    “若是再加上弓马娴熟,却不曾跨马而来者,怕是两个骑校尉,都容不下这些骑卒……”

    程不识适时止住话头,孙辟疆自也是闻炫音而知雅意,当即便故作迟疑的缓缓点下头。

    “两部骑校尉,末将当可治其中一部。”

    “余下一部,程将军或可另寻良将。”

    “至不济,也可将此千余骑尽皆打散,各位斥候、信使。”

    闻言,程不识不由得嘴角一抽,面色也顿时有些尴尬起来。

    上千骑兵,全部打散成斥候?

    开什么国际玩笑!

    须知眼下,程不识手中,算上最初的北地都尉部四千兵马,以及几千自发而来参军的步卒,满共也就不到一万人!

    不过万人的部队,配上千斥候?

    这等蠢事,反正程不识是做不出来。

    ——上千兵力,哪怕忽视他们的骑兵属性,将他们全部编为步兵,对如今的程不识而言,也是相当不菲的兵力!

    本就是缺人之际,却浪费这现成的上千兵力,程不识就算是得了失心疯,也会对这个方案提出质疑。

    知道孙辟疆是在等自己主动开口,程不识稍一沉吟,便也不再迟疑;

    当即便满是郑重的一拱手,对孙辟疆便是一拜。

    “孙将军英烈之后,又久为义渠校尉,某,实仰慕将军之贤名久矣!”

    “今大战在即,某空得骑卒二千而无将可治,实暴殄天物。”

    “——若此番,匈奴以数万兵力而来,若无次骑卒二千游荡于外,与朝那互为掎角,某纵陛下潜邸旧臣,也断无力久驻朝那而不失。”

    “为今之计,唯恳请孙将军,为宗庙、社稷计,暂令某麾下骑都尉一职!”

    “尽掌这二千北地精骑,游离于朝那方圆百十里,助某与胡蛮斡旋,以待援军进抵。”

    “愿孙将军,万莫推辞才是……”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朕这一生,如履薄冰》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朕这一生,如履薄冰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朕这一生,如履薄冰》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