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在剑桥大学的莱恩图书馆,克里斯曾经在一本叫做《伦敦发展史》的书册上读到过这两个名字。
所以,对于这两个区域并不陌生。
高卢人早在公元前1世纪就已经米德尔塞克斯郡这地方安家,而萨瑟克区在中世纪的时候更是和现在的伦敦金融城隔河相望,成为泰晤士河北岸赫赫有名的自由之城。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刚好超出了当时伦敦市的管辖范围。自此之后,它成为了人头涌动的旅行中转站,也是伦敦城中不允许举办的各种派对的蜂巢聚集之地。
这也直接导致了伦敦城里的居民则时不时涌过泰晤士河,来到萨瑟克的酒吧、妓院和剧院里发泄自己的欲望。
那会儿的萨瑟克和现在的考文特花园后街别无二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现在的考文特花园有人会去管理,而那会儿的萨瑟克是销金窟以外,还有一个名称叫做黑洞——经常有人在这儿无端端消失不见。
有的会在几天或者十几天后化作赤裸裸的尸体漂浮在泰晤士河的河面上,有的就真的消失了。
因为中世纪的萨瑟克是一种无人管制的状态。
这和现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这时,马车经过一片嘈杂的市场,克里斯透过马车的玻璃向外看到几名身着红色军服的皇家禁军正在街道上巡逻。
在他们身后,人头一片攒动,车来车往,用四匹马拉动的沉重货车摇摇晃晃,整个车身在缓慢地行进中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吱声。
“这里是?”克里斯不解的问道。
约翰顺着克里斯的目光看向窗外:“波若市场,现在泰晤士河南岸最大的瓜果蔬菜市场,我的报社就在前方不远处了。”
克里斯却猛地扭头道:“为什么会把报社建在这个地方?你们需要的不应该是一个比较安静的工作环境么?”
约翰笑了笑,神秘地说道:“到了你就知道了。”
嘈杂的声音渐行渐远,在经过波若市场大约十分钟后,约翰叫停了马车。
克里斯跟着约翰下了马车,眼前是三栋连成一排,外表看起来平平无奇的木制别墅,有些地方的墙漆已经脱落,裸着里面的木头,从木板上冒出的苔藓看,墙漆脱落的时间应该很久了。
正当他想再多看看四周,约翰信步走上台阶拉开门,克里斯只得紧随其后。
他跟着约翰经过走廊,看着那一眼望不到头的东西两侧连通到一起的客厅,克里斯不禁心中感慨别有洞天这四个字。
原来,约翰把这一排的别墅一层全部打通,里面被木板隔成不同的房间,里面是酷似未来写字楼里白领们使用的那种隔开的工位。
约翰看着克里斯诧异的表情笑道:“第一次来报社的人总是会显得比较吃惊,看来你也一样……”
“《记录报》在辉煌的时候人很多,但是买一块儿地自己建一栋办公楼的价格我承担不起。”
“但是如果把报社各个部门独立安排的话又不利于沟通,所以我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直到我来萨瑟克,发现这里虽然乱了点,环境也没法与金融城、威斯敏斯特区相比,但是……这里的价格足够便宜。”
“泰晤士河南岸有很多木质建筑躲过了1666年伦敦那场大火,不过由于时间久远,大多属于废弃的状态。”
“我当时接手这三栋别墅的价格只花了200英镑,如果放到金融城,最少得8000英镑。但是在这儿,即便我重新整修了这个地方,总共花了也不到500英镑。”
“后来我再把一楼的房间打通,整个报社所有人都可以在一起工作,沟通起来也更加方便。”
约翰说完,用手指向大厅:“一楼东侧是我的编辑部,中间是记者部,西侧是印刷部,由于印刷时会发出声音,所以印刷部独立使用了1栋别墅,而编辑部和记者部则在一起办公。”
克里斯啧啧称奇,集中办公、隔板、独立办公室,再加上隔板工位,这不就是后世写字楼的翻版。
也对,编辑和记者是属于白领的工作范畴。
约翰走在克里斯前方,对一个面积极大,但仅有三人在办公的房间介绍道:“记者部,每天从各个渠道收集来的消息都会在这里汇总,汉克是他们的头儿,他会根据信息的不同进行分类再交至编辑部。”
被称为汉克的男人大概三十多岁,秃顶,身着一身西装,但克里斯从领口看出这不是从他工厂出的货。
西装自乔治四世开始,再加上皮特、威尔伯福斯等人天天穿着去开会,现在已经成为大多数议员日常衣物的优先选择。
克里斯尝试提交过关于西装的专利,但是并未获得授权,因为法官认为这件衣服过多掺杂、参考了其他衣服的外观。
所以,现在伦敦市场上林林总总的西装制服店已经有数十家,不过克里斯并不介意,因为第一桶金他已经赚到手,而且通过王室引发的潮流,也促使他垄断了伦敦上流社会男士们的衣柜。
这时,汉克可能是听到了老板的声音,他从工位上抬起头,和善的朝约翰和克里斯笑了笑。
约翰挥了挥手让汉克继续手头的工作,继续带着克里斯在报社溜达。
“其他人的工作时间不确定,但每天早上和晚上都会来找汉克报道,汉克在前一天会做好其他人第二天的行程,安排他们去不同的地方获取消息。”
随后,他拉开一扇门,里面坐满了人,员工们大多看向门口,看到是约翰后纷纷低头继续工作。
不过眼尖的克里斯发现有两个人虽然拿着羽毛笔在纸上写写画画,但是笔尖上的墨迹已经干掉了……好家伙,哪个时代都有摸鱼的。
约翰盯着克里斯,充满自豪地说道:“这是我的编辑部,我是总编,整个编辑部总共有12人,分别针对政治、哲学、国外新闻和国内新闻进行撰写文章。”
“就是在这儿,我们写出了数以万计的文章!”
克里斯笑了笑,没有说话。
也许是到了自己地盘,约翰变得轻松了很多:“先去我办公室坐会儿?还是去印刷部看一看?”
克里斯思考了不到1秒钟,脑子里想到了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于是他决定把整个报社参观完。
约翰带着他穿过汉克的办公室,打开中间别墅楼梯下的门。
克里斯刚进印刷部就开口问道:“这里怎么这么暗?”
印刷的场地显得有些阴暗,少量光源来自旁边的窗户和墙壁上的挂烛。
克里斯觉得如果有人是在这种环境下学习,恐怕不到一个月就要变成近视眼。
等到瞳孔放大,他打量着将近300平米的空间,一台台印刷机排列整齐,空气里充斥着浓烈的体味和油墨味,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刺鼻的味道。
初春的伦敦在傍晚还略有寒冷,这里又是窗户大开,但在室温最多不超过15°的情况下,克里斯看到不少工人都身着短袖。
“不要介意,这里是印刷的地方,我的报纸就在这里印刷出来再分发到伦敦的各个区域,因为大多是纸张,所以这里要严格控制明火,我的每根蜡烛都需要用灯罩罩着,连灯油都不允许滴到地面上。”
“不过即便这样,今天这种天气最多到晚上六点这里的光线就会弱到无法满足排版的要求……我还是喜欢夏天,从早上5点到晚上8点,光线会一直充足……”
克里斯听着约翰在旁边絮絮叨叨,但行走在一台台印刷机之间的他,注意力已经被面前这个长2米,高1.5米,惹人注目的庞然大物给吸引了。
现在的印刷机和他记忆中的完全不一样。
机器侧边是两个轮轴和一个连杆、一个手柄,中间是一块儿光滑的铁板,至于其他的……克里斯实在认不出来,所以他选择开口问约翰。
“手柄是施压手柄,中间的是压印版和压纸格,需要印刷的时候只需要把排好的文字摆在压印版上,把纸放到压纸格,把压纸格压下去,再用……”约翰边介绍,边示意旁边印刷工把手里的器件给他。
这是一个下方是黑黝黝椭圆球、有一个长柄的物体。
“再用这个墨球在压纸格上轻刷一遍,报纸的一页就这样印好了。”约翰接过墨球,直接上手给他展示了一番。
克里斯若有所思的看着旁边正在作业的机器,一个人伏在机器旁边的桌子上挑选着不同的文字,一个人拿着墨球在压纸格上刷了一下,还有一个人就把压纸格打开,拿出里面印刷好的报纸,接过桌子上排好字的木板,又刷了一层墨下去。
拿着墨球的工人会趁这个时间把报纸的空白页摆在压纸格上,然后把压纸格放到压印版上。
最后刷墨的工人拉着机器旁边的施压手柄,另一个工人再拿着墨球刷完整个压纸版……如此反复循环作业。
就克里斯观察来看,两人配合默契,半分钟可以印刷出来一张报纸。
克里斯指着伏在桌子上排版的人问道:“这是活字印刷?”
“是的,活字印刷,不过我们更喜欢称它为古登堡印刷术,这是一种从德国传来的技术。”约翰在旁边说道。
什么古登堡印刷术,明明就是活字印刷术,要不是大吃货国那群皇帝老儿不知进取,毕昇之后,再也没有人改进过这项技术,怎么也不可能轮到西方印刷业超过东方,克里斯心中暗道。
在他心里吐槽的时候,耳边约翰的声音不断传来。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所以,对于这两个区域并不陌生。
高卢人早在公元前1世纪就已经米德尔塞克斯郡这地方安家,而萨瑟克区在中世纪的时候更是和现在的伦敦金融城隔河相望,成为泰晤士河北岸赫赫有名的自由之城。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刚好超出了当时伦敦市的管辖范围。自此之后,它成为了人头涌动的旅行中转站,也是伦敦城中不允许举办的各种派对的蜂巢聚集之地。
这也直接导致了伦敦城里的居民则时不时涌过泰晤士河,来到萨瑟克的酒吧、妓院和剧院里发泄自己的欲望。
那会儿的萨瑟克和现在的考文特花园后街别无二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现在的考文特花园有人会去管理,而那会儿的萨瑟克是销金窟以外,还有一个名称叫做黑洞——经常有人在这儿无端端消失不见。
有的会在几天或者十几天后化作赤裸裸的尸体漂浮在泰晤士河的河面上,有的就真的消失了。
因为中世纪的萨瑟克是一种无人管制的状态。
这和现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这时,马车经过一片嘈杂的市场,克里斯透过马车的玻璃向外看到几名身着红色军服的皇家禁军正在街道上巡逻。
在他们身后,人头一片攒动,车来车往,用四匹马拉动的沉重货车摇摇晃晃,整个车身在缓慢地行进中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吱声。
“这里是?”克里斯不解的问道。
约翰顺着克里斯的目光看向窗外:“波若市场,现在泰晤士河南岸最大的瓜果蔬菜市场,我的报社就在前方不远处了。”
克里斯却猛地扭头道:“为什么会把报社建在这个地方?你们需要的不应该是一个比较安静的工作环境么?”
约翰笑了笑,神秘地说道:“到了你就知道了。”
嘈杂的声音渐行渐远,在经过波若市场大约十分钟后,约翰叫停了马车。
克里斯跟着约翰下了马车,眼前是三栋连成一排,外表看起来平平无奇的木制别墅,有些地方的墙漆已经脱落,裸着里面的木头,从木板上冒出的苔藓看,墙漆脱落的时间应该很久了。
正当他想再多看看四周,约翰信步走上台阶拉开门,克里斯只得紧随其后。
他跟着约翰经过走廊,看着那一眼望不到头的东西两侧连通到一起的客厅,克里斯不禁心中感慨别有洞天这四个字。
原来,约翰把这一排的别墅一层全部打通,里面被木板隔成不同的房间,里面是酷似未来写字楼里白领们使用的那种隔开的工位。
约翰看着克里斯诧异的表情笑道:“第一次来报社的人总是会显得比较吃惊,看来你也一样……”
“《记录报》在辉煌的时候人很多,但是买一块儿地自己建一栋办公楼的价格我承担不起。”
“但是如果把报社各个部门独立安排的话又不利于沟通,所以我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直到我来萨瑟克,发现这里虽然乱了点,环境也没法与金融城、威斯敏斯特区相比,但是……这里的价格足够便宜。”
“泰晤士河南岸有很多木质建筑躲过了1666年伦敦那场大火,不过由于时间久远,大多属于废弃的状态。”
“我当时接手这三栋别墅的价格只花了200英镑,如果放到金融城,最少得8000英镑。但是在这儿,即便我重新整修了这个地方,总共花了也不到500英镑。”
“后来我再把一楼的房间打通,整个报社所有人都可以在一起工作,沟通起来也更加方便。”
约翰说完,用手指向大厅:“一楼东侧是我的编辑部,中间是记者部,西侧是印刷部,由于印刷时会发出声音,所以印刷部独立使用了1栋别墅,而编辑部和记者部则在一起办公。”
克里斯啧啧称奇,集中办公、隔板、独立办公室,再加上隔板工位,这不就是后世写字楼的翻版。
也对,编辑和记者是属于白领的工作范畴。
约翰走在克里斯前方,对一个面积极大,但仅有三人在办公的房间介绍道:“记者部,每天从各个渠道收集来的消息都会在这里汇总,汉克是他们的头儿,他会根据信息的不同进行分类再交至编辑部。”
被称为汉克的男人大概三十多岁,秃顶,身着一身西装,但克里斯从领口看出这不是从他工厂出的货。
西装自乔治四世开始,再加上皮特、威尔伯福斯等人天天穿着去开会,现在已经成为大多数议员日常衣物的优先选择。
克里斯尝试提交过关于西装的专利,但是并未获得授权,因为法官认为这件衣服过多掺杂、参考了其他衣服的外观。
所以,现在伦敦市场上林林总总的西装制服店已经有数十家,不过克里斯并不介意,因为第一桶金他已经赚到手,而且通过王室引发的潮流,也促使他垄断了伦敦上流社会男士们的衣柜。
这时,汉克可能是听到了老板的声音,他从工位上抬起头,和善的朝约翰和克里斯笑了笑。
约翰挥了挥手让汉克继续手头的工作,继续带着克里斯在报社溜达。
“其他人的工作时间不确定,但每天早上和晚上都会来找汉克报道,汉克在前一天会做好其他人第二天的行程,安排他们去不同的地方获取消息。”
随后,他拉开一扇门,里面坐满了人,员工们大多看向门口,看到是约翰后纷纷低头继续工作。
不过眼尖的克里斯发现有两个人虽然拿着羽毛笔在纸上写写画画,但是笔尖上的墨迹已经干掉了……好家伙,哪个时代都有摸鱼的。
约翰盯着克里斯,充满自豪地说道:“这是我的编辑部,我是总编,整个编辑部总共有12人,分别针对政治、哲学、国外新闻和国内新闻进行撰写文章。”
“就是在这儿,我们写出了数以万计的文章!”
克里斯笑了笑,没有说话。
也许是到了自己地盘,约翰变得轻松了很多:“先去我办公室坐会儿?还是去印刷部看一看?”
克里斯思考了不到1秒钟,脑子里想到了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于是他决定把整个报社参观完。
约翰带着他穿过汉克的办公室,打开中间别墅楼梯下的门。
克里斯刚进印刷部就开口问道:“这里怎么这么暗?”
印刷的场地显得有些阴暗,少量光源来自旁边的窗户和墙壁上的挂烛。
克里斯觉得如果有人是在这种环境下学习,恐怕不到一个月就要变成近视眼。
等到瞳孔放大,他打量着将近300平米的空间,一台台印刷机排列整齐,空气里充斥着浓烈的体味和油墨味,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刺鼻的味道。
初春的伦敦在傍晚还略有寒冷,这里又是窗户大开,但在室温最多不超过15°的情况下,克里斯看到不少工人都身着短袖。
“不要介意,这里是印刷的地方,我的报纸就在这里印刷出来再分发到伦敦的各个区域,因为大多是纸张,所以这里要严格控制明火,我的每根蜡烛都需要用灯罩罩着,连灯油都不允许滴到地面上。”
“不过即便这样,今天这种天气最多到晚上六点这里的光线就会弱到无法满足排版的要求……我还是喜欢夏天,从早上5点到晚上8点,光线会一直充足……”
克里斯听着约翰在旁边絮絮叨叨,但行走在一台台印刷机之间的他,注意力已经被面前这个长2米,高1.5米,惹人注目的庞然大物给吸引了。
现在的印刷机和他记忆中的完全不一样。
机器侧边是两个轮轴和一个连杆、一个手柄,中间是一块儿光滑的铁板,至于其他的……克里斯实在认不出来,所以他选择开口问约翰。
“手柄是施压手柄,中间的是压印版和压纸格,需要印刷的时候只需要把排好的文字摆在压印版上,把纸放到压纸格,把压纸格压下去,再用……”约翰边介绍,边示意旁边印刷工把手里的器件给他。
这是一个下方是黑黝黝椭圆球、有一个长柄的物体。
“再用这个墨球在压纸格上轻刷一遍,报纸的一页就这样印好了。”约翰接过墨球,直接上手给他展示了一番。
克里斯若有所思的看着旁边正在作业的机器,一个人伏在机器旁边的桌子上挑选着不同的文字,一个人拿着墨球在压纸格上刷了一下,还有一个人就把压纸格打开,拿出里面印刷好的报纸,接过桌子上排好字的木板,又刷了一层墨下去。
拿着墨球的工人会趁这个时间把报纸的空白页摆在压纸格上,然后把压纸格放到压印版上。
最后刷墨的工人拉着机器旁边的施压手柄,另一个工人再拿着墨球刷完整个压纸版……如此反复循环作业。
就克里斯观察来看,两人配合默契,半分钟可以印刷出来一张报纸。
克里斯指着伏在桌子上排版的人问道:“这是活字印刷?”
“是的,活字印刷,不过我们更喜欢称它为古登堡印刷术,这是一种从德国传来的技术。”约翰在旁边说道。
什么古登堡印刷术,明明就是活字印刷术,要不是大吃货国那群皇帝老儿不知进取,毕昇之后,再也没有人改进过这项技术,怎么也不可能轮到西方印刷业超过东方,克里斯心中暗道。
在他心里吐槽的时候,耳边约翰的声音不断传来。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