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朱雄英一行人并没有在陕西停留太久,很快,他们就由渭南向东北方向,经过当年沙苑之战的古战场,向蒲坂渡口而去。
虽然因为一句“风陵渡口初相遇”,而让风陵渡更加出名,但实际上从古至今,从关中向山西,最重要的渡口都是蒲坂渡,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评价此地“位天下之中”。
之所以评价这么高,是因为黄河中上游河面虽宽,但水流湍急,大部分地段不具有渡河的条件,然而黄河行至蒲坂一带,河面迅速收窄而水流亦减缓,因而成为黄河的重要渡口,在蒲坂的稍北面,是天下闻名的龙门渡,向南则是历史上著名的关隘潼关,把守着长安与洛阳之间的通道。
龙门、蒲坂和潼关,是关中平原沟通中原,沟通河东(山西)最主要的三条道路。
而蒲坂渡的运输能力是最恐怖的,甚至可以让十几万人以及物资,在几天的时间里就全部通过。
所以当他们坐着羊皮大筏,在波涛滚滚的黄河上漂流,向着蒲坂渡口进发时,一行人无不心生感慨。
“祇今尚有清流月,曾照高王万马过。”
朱雄英无意间随口吟起的一句诗,却让解缙眼前一亮。
这首诗是这个时代尚未出现的,不过诗肯定是好诗,作为凭吊北齐神武帝高欢的诗,眼下也颇为合景。
眼前这条古老的河流,见证了无数历史的变迁,承载了太多悲欢离合的故事,漂浮在这上面的时候,朱雄英的耳畔,甚至都快飘出“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的歌词了。
确实,遥遥望去,听着黄河一浪接一浪,真的仿佛能听到那些遥远的战鼓声,看到昔日沙苑之战的大火冲天,感受到那份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厚重。
随着羊皮大筏的起伏,他们逐渐靠近了蒲坂渡口。
两岸的山峦在此处显得格外峻峭,黄河在这里仿佛被一把无形的巨手紧紧握住,河面骤然收缩,水流也变得温顺起来。
过了这个渡口,便是另一番天地,是通往山西的路了,也是他们此行的重要目的地。
在山西,确定一下煤矿的情况,北上看看宣府大同一线的防务,那里现在是傅友德的防区,蓝玉被从西域调到了辽东,而傅友德本来在辽东,原本在宣大的冯胜被调去了西域。
随后,他们就向东去北平。
巡视完北平,这次的外出任务就算是胜利结束了。
总之,山高路远,但这次的任务也算是完成了一半多,至少现在挺有盼头了。
而山西的煤炭开采问题,看起来很难,解决起来真不难。
现代人都知道,山西是煤炭大省,但山西地方这么大,情况也不是概一而论的,从地质学上来讲,山西的煤层主要分布在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以及中下侏罗系大同组,还有少量分布在中生界侏罗系大同组和新生界老第三系,这些煤层在山西南部地区也有分布。
但是呢,煤炭开采是需要技术的。
这些工业技术,大明现在肯定是没有的,所以只能要求最简单的,那就是露天煤矿。
而朱雄英就知道山西最大的露天煤矿在哪。
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这地方在朔州,具体位置不清楚,但是找一找肯定不难找,因为这地方是华夏最大的露天煤矿,该煤矿储量在126亿吨左右,平均的煤层厚度达30米.如果对这个数字没概念,那换个更直观的,如果一节列车长8米,载重70吨,那么如果把这些煤炭全放在火车上,连起来可以绕地球36圈。
而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在全力状态下,能够日产8万吨煤炭。
所以只要找到这处煤矿,肯定就够大明用的了。
而要去朔州,就得走代县,经雁门关才能到。
这片地方,是吉安侯陆仲亨的防区。
整個代地乃至宣大,这片地方也不是说颖国公傅友德一个人就能控制的,作为大明北方边境线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里不仅有两个塞王,还有四个侯爵坐镇。
到了代县,吉安侯陆仲亨亲自出城十里相迎。
托了朱雄英的福,李善长功成身退,陆仲亨也就没有因为李善长案而死,所以现在还在代地镇守着。
今年朱雄英的十三叔朱桂从豫王改封代王,要就藩大同,但是呢,人还没过来,三护卫也是,所以这地方暂时还是陆仲亨说了算。
陆仲亨也是有资历的将领了,元至正十三年的时候,陆仲亨年方十七,家乡为乱兵劫掠,缺衣少食,父母兄弟皆死,他抱着一升麦,趴在草丛之中,为朱元璋所发现,朱元璋大笑着呼叫道:“来”,陆仲亨见对方不抢父母留给他的一升麦子,也没了出路,便一咬牙跟了上去,就这么一路南征北战,跟出一个侯爵来。
不过之所以被扔到这么个穷乡僻壤的地方,主要还是因为以前陆仲亨犯过事,洪武二年的时候陆仲亨从陕西回京想摆摆谱,就擅自征用官家驿站的马车进京,但这是严重的违规之举,朱元璋得知后怒斥,说中原刚刚经历兵燹之乱,老百姓才开始恢复农耕,朝廷向老百姓征收赋税建立驿站是为国家军情服务的,不是为你个人享用。
随后夺去他的爵位,降为指挥使,责令他戴罪立功,去代县捉拿反叛的盗贼。
翻译翻译,什么叫“反叛”的盗贼?
那根本就不是正常概念里拿个匕首拦路抢劫或者入室行窃的盗贼,当时代北全是成建制的蒙古人,各地还有元朝军阀们残留的散兵游勇躲在山沟沟里,局面不说是内忧外患吧,也可以说是一团稀烂。
没想到陆仲亨也不埋怨,就这么吭哧吭哧地亲自带队奋勇剿匪,把雁门关南北的山沟沟转了个遍。
洪武四年,因抓捕贼寇得力,平定叛乱有功,朱元璋就又恢复了陆仲亨的爵位,命他镇守雁门关。
镇守雁门关,也不是让他在雁门关上面坐着,而是要干活的。
这地方完全可以说是百废待兴,所以洪武六年的时候,吉安侯陆仲亨、都指挥使王臻就开始负责修建代县城池,指挥代县军民,在旧日的土城墙上围砌官制的城砖,筑起一道坚固厚实的城墙,城墙周长八里一百八十五步,高三丈五尺,护城河深二丈一尺,城池的东、西、南、北四门各建瓮城一座,重楼一座,城墙四角各建角楼一座,西门之外建土城一座。
进了代县,朱雄英只道:“可有地方登高望远?”
陆仲亨愣了下,这吴王是想干嘛?
不过别管朱雄英想干嘛,陆仲亨很清楚对方的地位,所以也不敢怠慢,只是登高望远而已,又不是让他上天摘太阳下来,没什么不好满足的没准就是兴致来了,想看看风景,做首边塞诗呗。
所以,陆仲亨把朱雄英一行人,带到了鼓楼上。
鼓楼是整个代县最重要的地方,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里离边境不远,若有敌寇侵犯,烽烟四起,鼓楼上登高望远瞭望敌情的士兵们就会擂响大鼓,急促的鼓声就是发出的警报,提醒守城官兵和城中百姓做好战斗准备,同时将领们也会在这里眺望远方的烽火狼烟,根据雁门关一带烽火台反馈的信号,来判断敌情的紧急程度,随时决定是否派兵增援雁门关前线,所以鼓楼不仅是发出预警的场所,还是代县的军事决策指挥中枢。
除此之外,鼓楼还是一天结束的标志,暮色降临之时,沉闷厚重的鼓声在州城的上空回荡,各类商铺收工打烊,城门也随之关闭,城门只要一关,除了特定人群,其他人就得洗洗睡了,想要像西安城里的百姓一样还能出去找点吃食那是不可能的.这里可是不折不扣的边塞,谁敢天黑了还出门到街上,那就要做好被当成谍子给砍脑袋的心理准备。
朱雄英一行人来到鼓楼上,上面的牌匾,明晃晃写着“边靖楼”三个大字,楼是青砖灰瓦,白浆勾缝,柱子直接就是松木,很朴素,半点油彩都没有,突出一个边塞风格。
而眼见着有人上来了,聚集在这里的麻雀顿时“呼啦啦”地全部飞向空中,成群结队也不往远了飞,绕着鼓楼转圈。
“好地方!”
麻雀散了,视野顿时开阔,朱雄英忍不住赞叹。
这里确实是好地方,不仅位于代县的中心,而且一边是五台山,一边是雁门山,整个代北一眼而望。
拿出望远镜,朱雄英细细地看着周围。
不过有点可惜的是,他确实没见到肉眼可见的露天煤矿。
于是朱雄英向陆仲亨问道:“吉安侯,你可知道代县附近,哪里有大量的这种东西?”
说罢,身旁的人掏出了煤炭,给陆仲亨看。
“喔,石炭啊。”
这里有个题外话,那就是煤炭在如今的大明,各地的叫法是不统一的,但有一点很统一,那就是很多地方是不管这东西叫煤的。
所以为了避免理解出岔子,朱雄英都是让人拿实物出来。
那什么是“煤”呢?“煤”字最早出现在《吕氏春秋》卷十七君守篇“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详,回攫而饭之”,是说孔子的学生颜回给孔子做饭,不小心烟灰掉入饭盆里,颜回就把带灰的几个饭粒抓起来吃了,这里的煤炱指的就是烟灰。
在元朝以前,煤指的就是烟熏的黑灰,从南北朝时期的字书《玉篇》到宋朝大中祥符年间的《广韵》,对煤字的解释,都是煤炱,即烟气凝聚而成的黑灰。
而真正的煤炭,在古代一开始被叫做石涅,《山海经》里面就有“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中次九经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石涅,其木多杻橿风雨之山,其上多白金,其下多石涅”的记载,后来又被称为石炭、石墨、石薪等等,反正叫啥都有,就不叫煤炭。
到了元朝末年,也就是几十年前的时候,才有了煤炭这个名字,脱脱当时的奏章就有“京师人烟百万,薪刍负担不便,今西山有煤炭,若都城开池、河,上受金口灌注,通舟楫往来,西山之煤可坐致于城中矣”的上书,在北平,说煤炭或许别人就能理解了,而在山西,人们管这东西叫石炭。
陆仲亨想了好一会儿,才说道:“若是殿下想要找大量石炭的话,倒是可以去广武城,我之前听说过一次,那里的卫所兵经常用这东西取暖,但他们从哪找来的,倒是没有细细追问过。”
“广武城在哪?”
陆仲亨指了指,就在五台山的反方向,五台山在代县的东南,而广武城则在西北。
西北?
“那里可是朔州的方向。”
“是,广武城更北面就是朔州卫了,不过朔州卫不归我管。”
朱雄英想要找到这处大型露天煤矿颇为心切,所以也不耽搁,在代县吃了顿饭,让随从稍微歇息了一会儿,便继续由陆仲亨带着向西北而行。
广武城,始建于洪武七年,同样是陆仲亨监督修的,位于雁门关北二十里的地方,一开始是夯土,洪武二十年包了外砖,这地方与其说是城,不如说是山的缺口,两侧直接与长城连为一体,雁门关的许多重要军事设施也多设于此。
广武城一共有四个关口,分别是东关、南关、大北关、小北关,城内由山瓮城、中城、南瓮城三道防线形成,中城形如簸箕,南瓮城形如斗状。
进了砖碹拱的关口,不用朱雄英说话,陆仲亨当即抓来此地的百户询问。
“你们平素烧火用的石炭都是从哪来的?”
百户闻言,先是愣了愣,随即恍然大悟,连忙躬身答道:“回禀殿下,吉安侯,我等所用之石炭,皆取自城西不远处的一处山谷之中。那里石炭储量丰富,只需简单挖掘便能得到,故而常被军中用来取暖做饭。”
朱雄英闻言,心中一动,这“城西不远处的山谷”,很可能就是他此行要找的露天煤矿。
他抑制住内心的激动,表面上依旧保持着镇定,继续问道:“那处山谷具体在何处?可否领我等前去一探究竟?”
百户见朱雄英态度温和,没有丝毫架子,心中暗自庆幸,连忙答应下来:“小人愿意领路,那山谷离此不过十几里地,骑马不消多时即可到达。”
于是,一行人便在百户的带领下,向着城西的山谷进发。
沿途,朱雄英不时询问一些关于广武城防务和军民生活的情况,百户也一一作答,言谈间透露出对陆仲亨的敬佩,显然,这位吉安侯在雁门一线的治理和防务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
确实骑马没走多久,也就不到二十里路,他们便来到了一处开阔的山谷。
只见山谷之中,黑色的石炭如同散落的星辰,点缀在黄色的土地上,显得格外醒目。
朱雄英走上前去,用手轻轻触摸那些裸露在外的石炭,心中涌起一股激动。
——终于找到了!
而在这里,还有大概一个小旗的明军士兵,也在拿着背篓捡取煤炭。
“你们是哪的?”
见这么多骑兵,阵仗这么大,朔州卫的几个小兵也愣了,连忙说自己是朔州卫的。
接着,他们就一脸懵逼地看到,对面的人似乎都很激动。
“就是这里了!”朱雄英转过身来,对着随行的人员说道,“这里就是我们要找的大型露天煤矿!”
众人闻言,纷纷围拢过来,看着眼前的景象,无不露出欣喜之色。
他们都很清楚,找到这处煤矿,对于大明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朱雄英环视四周,心中已经开始盘算如何开发这处煤矿,为大明所用.煤炭不仅是重要的能源,更是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只要有了充足的煤炭供应,大明的工业发展就能迈出坚实的一步。
而且,这里的煤炭玩命开采,几百年都开采不完,只要把价格控制好,运到关中廉价售卖,那么黄河中上游的植被乱砍乱伐情况,也一定能够得到控制。
毕竟煤炭的热值可比木柴高多了,要是能用煤炭,谁还用木柴啊!而且很多地方的人家由于周围已经没什么木柴了,所以也是找柴工买木柴,不是自己去弄,对于这些人来讲,买煤炭跟买木柴都是买。
“吉安侯。”朱雄英转头看向陆仲亨,“此地之事,还需你多多费心,我要你立即组织人手,对这里进行详细的勘探和开发规划。同时,在朝廷正式的诏令没下来之前,也要做好保密,切勿让此事外传。”
之所以选陆仲亨,一方面是因为这地方他各方面都熟,待了二十年了,另一方面,则是他确实是个搞工程的料,看代县和广武城就知道,陆仲亨放现代,不说是胶合板大将,也是个先天打灰圣体。
陆仲亨闻言,连忙点头答应:“殿下放心,我一定将此事办好,只是.”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继续说道:“只是这里地处边境,军中人手也紧张,这里要是弄下来,定然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恐怕会有不少困难。”
朱雄英闻言,微微一笑:“你放心,我会向皇爷爷请旨,调拨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来支持这里的开发,你只管放手去做便是。”
陆仲亨闻言,心中大定,连忙躬身谢恩:“谢殿下,定不负所托!”
找到了露天煤矿以后,剩下的事情自然就不必朱雄英事事操心了,这就是当巡抚的好处,只需要找到问题就行了,剩下的都可以交给其他人。
而京城里的朱元璋在得知了这个消息后,也是喜不自胜。
对于大明来讲,仅仅是给黄河中上游减少水土流失,其实并不是什么最要紧的事情,因为这不说是百年大计,也可以说是五十年大计了,时间太长,所以压根就不着急。
我知道伱很急,但是先别急.急又能怎么样呢?黄河中上游植被乱砍乱伐也不是一两天发生的事情,而是已经数百年了。
而露天煤矿的发现,最重要的意义,是高效能源的发现,和新产业的出现。
只要煤炭够多,那么大明根本就不用发愁蒸汽机轨道的事情,走到哪里都能补充,而不需要从始发地带好几车厢的煤炭。
与此同时,淮河流域的煤炭开采也在同步进行。
虽然江南地区没有什么太著名的大煤矿,但是从国家整体角度出发,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反倒是有助于淮河流域的振兴。
毕竟统治者的思考方式是不局限于某个具体地域的,或许江南的官员、百姓,会觉得自己这里什么都有,既有耕地又有煤炭的话,那就是最好的,可以自成一体。
但是对于统治者来讲,“自成一体”本来就是一个很危险的词语。
大明现在南北割裂如此严重,地区经济发展如此不平衡,需要的就不是某一个地方特别强。
如果有某一个地方变得特别强,就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后果,那就是虹吸现象,这个地方会像是黑洞一样,把周围地区的人力物力,都给吸进来。
而山西这个地方,在历史上的地位其实一直非常重要,五代十国时期,就有“得河东者为天子”的说法,或者宽泛点来讲,从李渊晋阳起兵开始,直到宋灭北汉,这唐朝及其前后的数百年间,山西的地位在整个华夏都是相当高的。
赵二的大锤不仅砸碎了太原城,更砸碎了这里的龙气,从此以后,山西在各方面就不太行了。
这里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任何非晋地起家的皇帝,对于这种有着完整地理单元,能够自己关起门来过日子的地区,都会有着本能的警惕。
山西、关中、巴蜀,都是如此。
不过山西太过于衰落,对大明也不是什么好事情,如今为了弥合南北割裂,大明在各方面都在努力支持北方的发展。
当然了,这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是真能立竿见影,也就不会发生著名的“南北榜案”了。
嗯,刘三吾这位坦坦翁如今成了朱雄英的老师,要是运气好,还是能够躲过一劫的。
总之,朱元璋的决定还是很痛快的,从内帑里面支持一笔钱作为煤矿开采的专项资金,剩下的就由山西布政使司自筹,先把煤矿开采起来再说,至于以后是否要收归皇室所有,还是专门设置一个中枢下辖的提举司或者转运使衙门,如同盐务一般,那就看情况了。
从代北的煤矿出发,朱雄英的队伍,接下来去了大同。
镇守在这里的,是颖国公傅友德。
大同自古都是北方边境重镇,也算是个半独立的地理单元,只不过相对破碎一些,但不管怎样,这里都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前哨,如果没有这里,那么晋地只能去守雁门关了,过了雁门关,就不再有什么像样的屏障。
至于大同东面的宣府,也就是现代世界的张家口,因为介于大同和北平之间,所以防区划分一直都比较模糊,比如之前徐达坐镇北平的时候,宣府就听北平的,而现在北平的军权分别在徐辉祖和朱棣手里,傅友德来了大同,宣府就听大同的了这种尴尬却又关键的地理位置,将始终困扰着宣府,基本上就是大同强势的时候,那就是宣大防线一体化,而到了北平强势的时候,就成了北平的西部屏障。
这里没发生什么太多的故事,大同城池坚固,靠近草原也有一定的贸易量,毕竟草原上的人也是很需要大明的商品的,譬如茶、铁锅等等。
而这里的贸易,并不是跟蒙古诸部做的,而是跟已经归附了大明的羁縻卫所。
捕鱼儿海之战后,北元已经不再被大明视为对手,草原上现在分裂为鞑靼、瓦剌、兀良哈等部,大明一时半会儿没精力再组织大规模的远征,或者说,也没那个必要。
但是随着攻守之势异也,每年秋天,就不再是草原上游牧民族南下打草谷,而是明军剽悍的边塞骑兵,成群结队地去草原上可持续性竭泽而渔了。
能抢到什么,全凭本事,牛,羊,马,骆驼.反正草原上就这些玩意,贸易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会贸易,只有出塞劫掠这样子才能维持生活。
至于那些羁縻卫所,说实话,这群蒙古人打北面的蒙古人,比汉人还狠,颇有当年汉朝豢养南匈奴的意思。
当然了,这些人也是威胁,一旦做大,到时候一样会威胁大明,五胡乱华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一次了,没人想再发生第二次。
所以,对于这些羁縻卫所需要的物资,大明方面也只是适当满足,就卡着他们的生存底线来,既饿不死,也养不肥。
在凭吊了白登山之后,朱雄英一行人一路向东,又在土木堡特意瞧了瞧一个离河有点距离的小山丘,倒也没什么特殊的。
随后,便是经过宣府,来到了此行的终点站,北平。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虽然因为一句“风陵渡口初相遇”,而让风陵渡更加出名,但实际上从古至今,从关中向山西,最重要的渡口都是蒲坂渡,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评价此地“位天下之中”。
之所以评价这么高,是因为黄河中上游河面虽宽,但水流湍急,大部分地段不具有渡河的条件,然而黄河行至蒲坂一带,河面迅速收窄而水流亦减缓,因而成为黄河的重要渡口,在蒲坂的稍北面,是天下闻名的龙门渡,向南则是历史上著名的关隘潼关,把守着长安与洛阳之间的通道。
龙门、蒲坂和潼关,是关中平原沟通中原,沟通河东(山西)最主要的三条道路。
而蒲坂渡的运输能力是最恐怖的,甚至可以让十几万人以及物资,在几天的时间里就全部通过。
所以当他们坐着羊皮大筏,在波涛滚滚的黄河上漂流,向着蒲坂渡口进发时,一行人无不心生感慨。
“祇今尚有清流月,曾照高王万马过。”
朱雄英无意间随口吟起的一句诗,却让解缙眼前一亮。
这首诗是这个时代尚未出现的,不过诗肯定是好诗,作为凭吊北齐神武帝高欢的诗,眼下也颇为合景。
眼前这条古老的河流,见证了无数历史的变迁,承载了太多悲欢离合的故事,漂浮在这上面的时候,朱雄英的耳畔,甚至都快飘出“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的歌词了。
确实,遥遥望去,听着黄河一浪接一浪,真的仿佛能听到那些遥远的战鼓声,看到昔日沙苑之战的大火冲天,感受到那份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厚重。
随着羊皮大筏的起伏,他们逐渐靠近了蒲坂渡口。
两岸的山峦在此处显得格外峻峭,黄河在这里仿佛被一把无形的巨手紧紧握住,河面骤然收缩,水流也变得温顺起来。
过了这个渡口,便是另一番天地,是通往山西的路了,也是他们此行的重要目的地。
在山西,确定一下煤矿的情况,北上看看宣府大同一线的防务,那里现在是傅友德的防区,蓝玉被从西域调到了辽东,而傅友德本来在辽东,原本在宣大的冯胜被调去了西域。
随后,他们就向东去北平。
巡视完北平,这次的外出任务就算是胜利结束了。
总之,山高路远,但这次的任务也算是完成了一半多,至少现在挺有盼头了。
而山西的煤炭开采问题,看起来很难,解决起来真不难。
现代人都知道,山西是煤炭大省,但山西地方这么大,情况也不是概一而论的,从地质学上来讲,山西的煤层主要分布在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以及中下侏罗系大同组,还有少量分布在中生界侏罗系大同组和新生界老第三系,这些煤层在山西南部地区也有分布。
但是呢,煤炭开采是需要技术的。
这些工业技术,大明现在肯定是没有的,所以只能要求最简单的,那就是露天煤矿。
而朱雄英就知道山西最大的露天煤矿在哪。
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这地方在朔州,具体位置不清楚,但是找一找肯定不难找,因为这地方是华夏最大的露天煤矿,该煤矿储量在126亿吨左右,平均的煤层厚度达30米.如果对这个数字没概念,那换个更直观的,如果一节列车长8米,载重70吨,那么如果把这些煤炭全放在火车上,连起来可以绕地球36圈。
而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在全力状态下,能够日产8万吨煤炭。
所以只要找到这处煤矿,肯定就够大明用的了。
而要去朔州,就得走代县,经雁门关才能到。
这片地方,是吉安侯陆仲亨的防区。
整個代地乃至宣大,这片地方也不是说颖国公傅友德一个人就能控制的,作为大明北方边境线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里不仅有两个塞王,还有四个侯爵坐镇。
到了代县,吉安侯陆仲亨亲自出城十里相迎。
托了朱雄英的福,李善长功成身退,陆仲亨也就没有因为李善长案而死,所以现在还在代地镇守着。
今年朱雄英的十三叔朱桂从豫王改封代王,要就藩大同,但是呢,人还没过来,三护卫也是,所以这地方暂时还是陆仲亨说了算。
陆仲亨也是有资历的将领了,元至正十三年的时候,陆仲亨年方十七,家乡为乱兵劫掠,缺衣少食,父母兄弟皆死,他抱着一升麦,趴在草丛之中,为朱元璋所发现,朱元璋大笑着呼叫道:“来”,陆仲亨见对方不抢父母留给他的一升麦子,也没了出路,便一咬牙跟了上去,就这么一路南征北战,跟出一个侯爵来。
不过之所以被扔到这么个穷乡僻壤的地方,主要还是因为以前陆仲亨犯过事,洪武二年的时候陆仲亨从陕西回京想摆摆谱,就擅自征用官家驿站的马车进京,但这是严重的违规之举,朱元璋得知后怒斥,说中原刚刚经历兵燹之乱,老百姓才开始恢复农耕,朝廷向老百姓征收赋税建立驿站是为国家军情服务的,不是为你个人享用。
随后夺去他的爵位,降为指挥使,责令他戴罪立功,去代县捉拿反叛的盗贼。
翻译翻译,什么叫“反叛”的盗贼?
那根本就不是正常概念里拿个匕首拦路抢劫或者入室行窃的盗贼,当时代北全是成建制的蒙古人,各地还有元朝军阀们残留的散兵游勇躲在山沟沟里,局面不说是内忧外患吧,也可以说是一团稀烂。
没想到陆仲亨也不埋怨,就这么吭哧吭哧地亲自带队奋勇剿匪,把雁门关南北的山沟沟转了个遍。
洪武四年,因抓捕贼寇得力,平定叛乱有功,朱元璋就又恢复了陆仲亨的爵位,命他镇守雁门关。
镇守雁门关,也不是让他在雁门关上面坐着,而是要干活的。
这地方完全可以说是百废待兴,所以洪武六年的时候,吉安侯陆仲亨、都指挥使王臻就开始负责修建代县城池,指挥代县军民,在旧日的土城墙上围砌官制的城砖,筑起一道坚固厚实的城墙,城墙周长八里一百八十五步,高三丈五尺,护城河深二丈一尺,城池的东、西、南、北四门各建瓮城一座,重楼一座,城墙四角各建角楼一座,西门之外建土城一座。
进了代县,朱雄英只道:“可有地方登高望远?”
陆仲亨愣了下,这吴王是想干嘛?
不过别管朱雄英想干嘛,陆仲亨很清楚对方的地位,所以也不敢怠慢,只是登高望远而已,又不是让他上天摘太阳下来,没什么不好满足的没准就是兴致来了,想看看风景,做首边塞诗呗。
所以,陆仲亨把朱雄英一行人,带到了鼓楼上。
鼓楼是整个代县最重要的地方,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里离边境不远,若有敌寇侵犯,烽烟四起,鼓楼上登高望远瞭望敌情的士兵们就会擂响大鼓,急促的鼓声就是发出的警报,提醒守城官兵和城中百姓做好战斗准备,同时将领们也会在这里眺望远方的烽火狼烟,根据雁门关一带烽火台反馈的信号,来判断敌情的紧急程度,随时决定是否派兵增援雁门关前线,所以鼓楼不仅是发出预警的场所,还是代县的军事决策指挥中枢。
除此之外,鼓楼还是一天结束的标志,暮色降临之时,沉闷厚重的鼓声在州城的上空回荡,各类商铺收工打烊,城门也随之关闭,城门只要一关,除了特定人群,其他人就得洗洗睡了,想要像西安城里的百姓一样还能出去找点吃食那是不可能的.这里可是不折不扣的边塞,谁敢天黑了还出门到街上,那就要做好被当成谍子给砍脑袋的心理准备。
朱雄英一行人来到鼓楼上,上面的牌匾,明晃晃写着“边靖楼”三个大字,楼是青砖灰瓦,白浆勾缝,柱子直接就是松木,很朴素,半点油彩都没有,突出一个边塞风格。
而眼见着有人上来了,聚集在这里的麻雀顿时“呼啦啦”地全部飞向空中,成群结队也不往远了飞,绕着鼓楼转圈。
“好地方!”
麻雀散了,视野顿时开阔,朱雄英忍不住赞叹。
这里确实是好地方,不仅位于代县的中心,而且一边是五台山,一边是雁门山,整个代北一眼而望。
拿出望远镜,朱雄英细细地看着周围。
不过有点可惜的是,他确实没见到肉眼可见的露天煤矿。
于是朱雄英向陆仲亨问道:“吉安侯,你可知道代县附近,哪里有大量的这种东西?”
说罢,身旁的人掏出了煤炭,给陆仲亨看。
“喔,石炭啊。”
这里有个题外话,那就是煤炭在如今的大明,各地的叫法是不统一的,但有一点很统一,那就是很多地方是不管这东西叫煤的。
所以为了避免理解出岔子,朱雄英都是让人拿实物出来。
那什么是“煤”呢?“煤”字最早出现在《吕氏春秋》卷十七君守篇“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详,回攫而饭之”,是说孔子的学生颜回给孔子做饭,不小心烟灰掉入饭盆里,颜回就把带灰的几个饭粒抓起来吃了,这里的煤炱指的就是烟灰。
在元朝以前,煤指的就是烟熏的黑灰,从南北朝时期的字书《玉篇》到宋朝大中祥符年间的《广韵》,对煤字的解释,都是煤炱,即烟气凝聚而成的黑灰。
而真正的煤炭,在古代一开始被叫做石涅,《山海经》里面就有“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中次九经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石涅,其木多杻橿风雨之山,其上多白金,其下多石涅”的记载,后来又被称为石炭、石墨、石薪等等,反正叫啥都有,就不叫煤炭。
到了元朝末年,也就是几十年前的时候,才有了煤炭这个名字,脱脱当时的奏章就有“京师人烟百万,薪刍负担不便,今西山有煤炭,若都城开池、河,上受金口灌注,通舟楫往来,西山之煤可坐致于城中矣”的上书,在北平,说煤炭或许别人就能理解了,而在山西,人们管这东西叫石炭。
陆仲亨想了好一会儿,才说道:“若是殿下想要找大量石炭的话,倒是可以去广武城,我之前听说过一次,那里的卫所兵经常用这东西取暖,但他们从哪找来的,倒是没有细细追问过。”
“广武城在哪?”
陆仲亨指了指,就在五台山的反方向,五台山在代县的东南,而广武城则在西北。
西北?
“那里可是朔州的方向。”
“是,广武城更北面就是朔州卫了,不过朔州卫不归我管。”
朱雄英想要找到这处大型露天煤矿颇为心切,所以也不耽搁,在代县吃了顿饭,让随从稍微歇息了一会儿,便继续由陆仲亨带着向西北而行。
广武城,始建于洪武七年,同样是陆仲亨监督修的,位于雁门关北二十里的地方,一开始是夯土,洪武二十年包了外砖,这地方与其说是城,不如说是山的缺口,两侧直接与长城连为一体,雁门关的许多重要军事设施也多设于此。
广武城一共有四个关口,分别是东关、南关、大北关、小北关,城内由山瓮城、中城、南瓮城三道防线形成,中城形如簸箕,南瓮城形如斗状。
进了砖碹拱的关口,不用朱雄英说话,陆仲亨当即抓来此地的百户询问。
“你们平素烧火用的石炭都是从哪来的?”
百户闻言,先是愣了愣,随即恍然大悟,连忙躬身答道:“回禀殿下,吉安侯,我等所用之石炭,皆取自城西不远处的一处山谷之中。那里石炭储量丰富,只需简单挖掘便能得到,故而常被军中用来取暖做饭。”
朱雄英闻言,心中一动,这“城西不远处的山谷”,很可能就是他此行要找的露天煤矿。
他抑制住内心的激动,表面上依旧保持着镇定,继续问道:“那处山谷具体在何处?可否领我等前去一探究竟?”
百户见朱雄英态度温和,没有丝毫架子,心中暗自庆幸,连忙答应下来:“小人愿意领路,那山谷离此不过十几里地,骑马不消多时即可到达。”
于是,一行人便在百户的带领下,向着城西的山谷进发。
沿途,朱雄英不时询问一些关于广武城防务和军民生活的情况,百户也一一作答,言谈间透露出对陆仲亨的敬佩,显然,这位吉安侯在雁门一线的治理和防务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
确实骑马没走多久,也就不到二十里路,他们便来到了一处开阔的山谷。
只见山谷之中,黑色的石炭如同散落的星辰,点缀在黄色的土地上,显得格外醒目。
朱雄英走上前去,用手轻轻触摸那些裸露在外的石炭,心中涌起一股激动。
——终于找到了!
而在这里,还有大概一个小旗的明军士兵,也在拿着背篓捡取煤炭。
“你们是哪的?”
见这么多骑兵,阵仗这么大,朔州卫的几个小兵也愣了,连忙说自己是朔州卫的。
接着,他们就一脸懵逼地看到,对面的人似乎都很激动。
“就是这里了!”朱雄英转过身来,对着随行的人员说道,“这里就是我们要找的大型露天煤矿!”
众人闻言,纷纷围拢过来,看着眼前的景象,无不露出欣喜之色。
他们都很清楚,找到这处煤矿,对于大明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朱雄英环视四周,心中已经开始盘算如何开发这处煤矿,为大明所用.煤炭不仅是重要的能源,更是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只要有了充足的煤炭供应,大明的工业发展就能迈出坚实的一步。
而且,这里的煤炭玩命开采,几百年都开采不完,只要把价格控制好,运到关中廉价售卖,那么黄河中上游的植被乱砍乱伐情况,也一定能够得到控制。
毕竟煤炭的热值可比木柴高多了,要是能用煤炭,谁还用木柴啊!而且很多地方的人家由于周围已经没什么木柴了,所以也是找柴工买木柴,不是自己去弄,对于这些人来讲,买煤炭跟买木柴都是买。
“吉安侯。”朱雄英转头看向陆仲亨,“此地之事,还需你多多费心,我要你立即组织人手,对这里进行详细的勘探和开发规划。同时,在朝廷正式的诏令没下来之前,也要做好保密,切勿让此事外传。”
之所以选陆仲亨,一方面是因为这地方他各方面都熟,待了二十年了,另一方面,则是他确实是个搞工程的料,看代县和广武城就知道,陆仲亨放现代,不说是胶合板大将,也是个先天打灰圣体。
陆仲亨闻言,连忙点头答应:“殿下放心,我一定将此事办好,只是.”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继续说道:“只是这里地处边境,军中人手也紧张,这里要是弄下来,定然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恐怕会有不少困难。”
朱雄英闻言,微微一笑:“你放心,我会向皇爷爷请旨,调拨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来支持这里的开发,你只管放手去做便是。”
陆仲亨闻言,心中大定,连忙躬身谢恩:“谢殿下,定不负所托!”
找到了露天煤矿以后,剩下的事情自然就不必朱雄英事事操心了,这就是当巡抚的好处,只需要找到问题就行了,剩下的都可以交给其他人。
而京城里的朱元璋在得知了这个消息后,也是喜不自胜。
对于大明来讲,仅仅是给黄河中上游减少水土流失,其实并不是什么最要紧的事情,因为这不说是百年大计,也可以说是五十年大计了,时间太长,所以压根就不着急。
我知道伱很急,但是先别急.急又能怎么样呢?黄河中上游植被乱砍乱伐也不是一两天发生的事情,而是已经数百年了。
而露天煤矿的发现,最重要的意义,是高效能源的发现,和新产业的出现。
只要煤炭够多,那么大明根本就不用发愁蒸汽机轨道的事情,走到哪里都能补充,而不需要从始发地带好几车厢的煤炭。
与此同时,淮河流域的煤炭开采也在同步进行。
虽然江南地区没有什么太著名的大煤矿,但是从国家整体角度出发,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反倒是有助于淮河流域的振兴。
毕竟统治者的思考方式是不局限于某个具体地域的,或许江南的官员、百姓,会觉得自己这里什么都有,既有耕地又有煤炭的话,那就是最好的,可以自成一体。
但是对于统治者来讲,“自成一体”本来就是一个很危险的词语。
大明现在南北割裂如此严重,地区经济发展如此不平衡,需要的就不是某一个地方特别强。
如果有某一个地方变得特别强,就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后果,那就是虹吸现象,这个地方会像是黑洞一样,把周围地区的人力物力,都给吸进来。
而山西这个地方,在历史上的地位其实一直非常重要,五代十国时期,就有“得河东者为天子”的说法,或者宽泛点来讲,从李渊晋阳起兵开始,直到宋灭北汉,这唐朝及其前后的数百年间,山西的地位在整个华夏都是相当高的。
赵二的大锤不仅砸碎了太原城,更砸碎了这里的龙气,从此以后,山西在各方面就不太行了。
这里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任何非晋地起家的皇帝,对于这种有着完整地理单元,能够自己关起门来过日子的地区,都会有着本能的警惕。
山西、关中、巴蜀,都是如此。
不过山西太过于衰落,对大明也不是什么好事情,如今为了弥合南北割裂,大明在各方面都在努力支持北方的发展。
当然了,这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是真能立竿见影,也就不会发生著名的“南北榜案”了。
嗯,刘三吾这位坦坦翁如今成了朱雄英的老师,要是运气好,还是能够躲过一劫的。
总之,朱元璋的决定还是很痛快的,从内帑里面支持一笔钱作为煤矿开采的专项资金,剩下的就由山西布政使司自筹,先把煤矿开采起来再说,至于以后是否要收归皇室所有,还是专门设置一个中枢下辖的提举司或者转运使衙门,如同盐务一般,那就看情况了。
从代北的煤矿出发,朱雄英的队伍,接下来去了大同。
镇守在这里的,是颖国公傅友德。
大同自古都是北方边境重镇,也算是个半独立的地理单元,只不过相对破碎一些,但不管怎样,这里都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前哨,如果没有这里,那么晋地只能去守雁门关了,过了雁门关,就不再有什么像样的屏障。
至于大同东面的宣府,也就是现代世界的张家口,因为介于大同和北平之间,所以防区划分一直都比较模糊,比如之前徐达坐镇北平的时候,宣府就听北平的,而现在北平的军权分别在徐辉祖和朱棣手里,傅友德来了大同,宣府就听大同的了这种尴尬却又关键的地理位置,将始终困扰着宣府,基本上就是大同强势的时候,那就是宣大防线一体化,而到了北平强势的时候,就成了北平的西部屏障。
这里没发生什么太多的故事,大同城池坚固,靠近草原也有一定的贸易量,毕竟草原上的人也是很需要大明的商品的,譬如茶、铁锅等等。
而这里的贸易,并不是跟蒙古诸部做的,而是跟已经归附了大明的羁縻卫所。
捕鱼儿海之战后,北元已经不再被大明视为对手,草原上现在分裂为鞑靼、瓦剌、兀良哈等部,大明一时半会儿没精力再组织大规模的远征,或者说,也没那个必要。
但是随着攻守之势异也,每年秋天,就不再是草原上游牧民族南下打草谷,而是明军剽悍的边塞骑兵,成群结队地去草原上可持续性竭泽而渔了。
能抢到什么,全凭本事,牛,羊,马,骆驼.反正草原上就这些玩意,贸易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会贸易,只有出塞劫掠这样子才能维持生活。
至于那些羁縻卫所,说实话,这群蒙古人打北面的蒙古人,比汉人还狠,颇有当年汉朝豢养南匈奴的意思。
当然了,这些人也是威胁,一旦做大,到时候一样会威胁大明,五胡乱华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一次了,没人想再发生第二次。
所以,对于这些羁縻卫所需要的物资,大明方面也只是适当满足,就卡着他们的生存底线来,既饿不死,也养不肥。
在凭吊了白登山之后,朱雄英一行人一路向东,又在土木堡特意瞧了瞧一个离河有点距离的小山丘,倒也没什么特殊的。
随后,便是经过宣府,来到了此行的终点站,北平。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