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你说什么?”
“小麦亩产,可达六百斤?”
朱元璋站在田边,看着身处于这片黄熟的麦海之中的老农,眼里尽是不可置信。
老农看着面前三人这诧异的表情,根本就不觉得奇怪,因为他也是这么过来的。
不仅是他,可以说是全县的农户,都是这么过来的。
他们狄大人当初宣传推广新麦种之时,他们在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可比他们的表情夸张多了。
相比之下,这三位还算是比较冷静了!
老农也和县城里的人一样,在宣传他们狄大人之光辉伟大这方面,绝对不会吝啬自己的热情。
尤其是看着这些来自于富庶地区的人,像极了没见过世面的人一样,他们就更加满足了。
老农又高兴又骄傲的说道:“我跟你们说,这对我们狄大人来说,都不算多大的事。”
“起初,我们也和你们一样,甚至更加的夸张。”
“刨了一辈子的地,我们还能不知道粮食的亩产有多少?”
“我们这地方不合适种水稻,可我却种了一辈子的小麦,我还能不知道这小麦的亩产?”
“我没读过书,但我却知道先秦时代,小麦的亩产也就两百斤,到了一千多年后的现在,也才平均三百五十斤不到。”
“要是哪家的地里亩产有小四百斤,那简直是睡着了都要笑醒,是绝对高产肥田!”
“老祖宗用了一千多年的时间,也才把小麦亩产提高了一百五十斤不到!”
“他狄大人年纪轻轻,还长得细皮嫩肉的,一看就是从没刨过地的主,他凭什么让小麦亩产达到六百斤啊?”
朱元璋三人听到这里,也觉得是这么回事。
老祖宗花了一千多年的时间,才让小麦亩产增产一百五十斤。
他狄芸年纪轻轻,长得还不像刨地的主,怎么就能让小麦亩产瞬间增产二百五十斤呢?
只要他狄芸不是神仙,就绝对做不到!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再次开口问道:“是啊,他凭什么呀?”
老农当即一笑道:“狄大人见我们不信,就召集所有村里有名望的老人,去参观了他的【农学实验农场】。”
“我们也是看过之后才知道,狄大人就任之后,就开始研究小麦种植了。”
“去年的这个时候,他让我们随便挑其中的一亩地,然后进行丰收统计,你们猜亩产有多少?”
不等朱元璋开口,马皇后就率先问道:“亩产多少?”
朱元璋说得很对,马皇后是大家闺秀出身,家道中落的大家闺秀,也是大家闺秀。
但她也是在元末乱世,和朱元璋一起打拼过来的人。
大明建国以后,马皇后主动说后宫不得干政,是为了给后世的朱家媳妇做表率。
但在大明建国之前,她可是真正的‘女宰相’!
朱元璋的兵器粮草她要管,统治地区的百姓疾苦她要管,哪怕是将领的家庭生活,她都要适当的去过问一下。
她能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
马皇后话音一落,她眼里的期待之色,就非常的明显了。
与此同时,她也下定了一个决心。
只要他狄芸真的能让小麦亩产达到六百斤,那么今后在有关于狄芸的所有事情上,她这个主动说后宫不得干政的开国皇后,就要食言了。
只要和狄芸有关,她不仅要干政,还要寸步不让的干预到底!
也就在马皇后如实思索之时,老农当即笑道:“亩产竟然达到了七百斤,当时过秤出来的结果,是七百零三斤。”
老农话音一落,朱元璋三人真就是又惊又喜了。
毛骧虽然不是皇帝,但作为一名曾经为了穷苦百姓而战的将军,也自然是由衷的高兴。
因为这意味着百姓吃得饱,生娃就积极,娃子生得多,大明就不缺兵,兵多还不缺粮!
兵多而不缺粮,自然就是又打得赢,又耗得起!
但紧接着,他们三人就又面露不同程度的怀疑之色。
他们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虽然是又高兴又期待,但这数据也确实是超过他们的认知太多了。
老农对此见怪不怪,只是随口说道:“你们这么有兴趣,想必也会务农吧!”
“你们看这小麦,种得比以前稠密了一半不止,再看这颗粒饱满的麦穗,数数有多少麦粒,其实大概就能算出来了。”
说到这里,老农又站直身躯,看着这一望无际的麦海道:“就算没有六百斤,但也绝对差不了多少了。”
朱元璋三人细看了种植的密度,以及这些金黄的麦穗,发现确实如这老农所说。
想到这里,三人就都面露满意的笑容。
尤其是朱元璋和马皇后,更是已经有了尽快和狄芸见面的想法。
在他们看来,就凭他狄芸有这么一颗,为百姓能吃饱而动脑子的心,就已经是非常的难能可贵了。
关键是人家不仅有这颗心,还把事情搞成了呀!
亩产六七百斤的小麦?
直接把大明当前的小麦亩产提高了一倍?
正如毛骧所想的那样,在这依旧是冷兵器为主的年代,人口的数量就是国家战力的体现!
怎样才能提升人口的数量?
自然是吃饱穿暖了,才能有造娃的欲望啊!
朱元璋看着面前这片金黄的麦海,只觉得是看到了大明的精兵人海!
但一想到这里,他又不禁觉得有些可惜。
因为大明疆域辽阔,南北文化差异也不小,吃面的人不少,吃米的人也不少。
要是再来这么一个人才,再给他研究出亩产翻倍的水稻新稻种,那就是他朱元璋的祖坟冒青烟了。
但转念一想,他又觉得自己实在是太贪心了一点。
能遇到这么一个天降奇才,已经可以说是祖坟在狠狠的冒青烟了。
一想到这里,他就当即做了一个凶狠的决定!
回去之后,他必须揪出那个负责大同县的巡检官吏,必须是腰斩起步!
这个人实在可恶,险些害他痛失天降奇才!
也就在朱元璋暗自发狠之时,
马皇后突然就看向老农,客气的问道:“这位老哥,这如此高产的新麦种,是和占城稻一样,从外邦引入大明的吗?”
马皇后话音一落,眼里就再次有了不大明显的期待之色。
她想着,如果这新麦种是从外邦引入,虽然他狄芸也是大功一件,但却远不如造物之功。
虽然都是人才,但朝廷对人才的待遇,却不是一概而论的。
而她马皇后对人才的保护程度,也不能一概而论!......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小麦亩产,可达六百斤?”
朱元璋站在田边,看着身处于这片黄熟的麦海之中的老农,眼里尽是不可置信。
老农看着面前三人这诧异的表情,根本就不觉得奇怪,因为他也是这么过来的。
不仅是他,可以说是全县的农户,都是这么过来的。
他们狄大人当初宣传推广新麦种之时,他们在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可比他们的表情夸张多了。
相比之下,这三位还算是比较冷静了!
老农也和县城里的人一样,在宣传他们狄大人之光辉伟大这方面,绝对不会吝啬自己的热情。
尤其是看着这些来自于富庶地区的人,像极了没见过世面的人一样,他们就更加满足了。
老农又高兴又骄傲的说道:“我跟你们说,这对我们狄大人来说,都不算多大的事。”
“起初,我们也和你们一样,甚至更加的夸张。”
“刨了一辈子的地,我们还能不知道粮食的亩产有多少?”
“我们这地方不合适种水稻,可我却种了一辈子的小麦,我还能不知道这小麦的亩产?”
“我没读过书,但我却知道先秦时代,小麦的亩产也就两百斤,到了一千多年后的现在,也才平均三百五十斤不到。”
“要是哪家的地里亩产有小四百斤,那简直是睡着了都要笑醒,是绝对高产肥田!”
“老祖宗用了一千多年的时间,也才把小麦亩产提高了一百五十斤不到!”
“他狄大人年纪轻轻,还长得细皮嫩肉的,一看就是从没刨过地的主,他凭什么让小麦亩产达到六百斤啊?”
朱元璋三人听到这里,也觉得是这么回事。
老祖宗花了一千多年的时间,才让小麦亩产增产一百五十斤。
他狄芸年纪轻轻,长得还不像刨地的主,怎么就能让小麦亩产瞬间增产二百五十斤呢?
只要他狄芸不是神仙,就绝对做不到!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再次开口问道:“是啊,他凭什么呀?”
老农当即一笑道:“狄大人见我们不信,就召集所有村里有名望的老人,去参观了他的【农学实验农场】。”
“我们也是看过之后才知道,狄大人就任之后,就开始研究小麦种植了。”
“去年的这个时候,他让我们随便挑其中的一亩地,然后进行丰收统计,你们猜亩产有多少?”
不等朱元璋开口,马皇后就率先问道:“亩产多少?”
朱元璋说得很对,马皇后是大家闺秀出身,家道中落的大家闺秀,也是大家闺秀。
但她也是在元末乱世,和朱元璋一起打拼过来的人。
大明建国以后,马皇后主动说后宫不得干政,是为了给后世的朱家媳妇做表率。
但在大明建国之前,她可是真正的‘女宰相’!
朱元璋的兵器粮草她要管,统治地区的百姓疾苦她要管,哪怕是将领的家庭生活,她都要适当的去过问一下。
她能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
马皇后话音一落,她眼里的期待之色,就非常的明显了。
与此同时,她也下定了一个决心。
只要他狄芸真的能让小麦亩产达到六百斤,那么今后在有关于狄芸的所有事情上,她这个主动说后宫不得干政的开国皇后,就要食言了。
只要和狄芸有关,她不仅要干政,还要寸步不让的干预到底!
也就在马皇后如实思索之时,老农当即笑道:“亩产竟然达到了七百斤,当时过秤出来的结果,是七百零三斤。”
老农话音一落,朱元璋三人真就是又惊又喜了。
毛骧虽然不是皇帝,但作为一名曾经为了穷苦百姓而战的将军,也自然是由衷的高兴。
因为这意味着百姓吃得饱,生娃就积极,娃子生得多,大明就不缺兵,兵多还不缺粮!
兵多而不缺粮,自然就是又打得赢,又耗得起!
但紧接着,他们三人就又面露不同程度的怀疑之色。
他们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虽然是又高兴又期待,但这数据也确实是超过他们的认知太多了。
老农对此见怪不怪,只是随口说道:“你们这么有兴趣,想必也会务农吧!”
“你们看这小麦,种得比以前稠密了一半不止,再看这颗粒饱满的麦穗,数数有多少麦粒,其实大概就能算出来了。”
说到这里,老农又站直身躯,看着这一望无际的麦海道:“就算没有六百斤,但也绝对差不了多少了。”
朱元璋三人细看了种植的密度,以及这些金黄的麦穗,发现确实如这老农所说。
想到这里,三人就都面露满意的笑容。
尤其是朱元璋和马皇后,更是已经有了尽快和狄芸见面的想法。
在他们看来,就凭他狄芸有这么一颗,为百姓能吃饱而动脑子的心,就已经是非常的难能可贵了。
关键是人家不仅有这颗心,还把事情搞成了呀!
亩产六七百斤的小麦?
直接把大明当前的小麦亩产提高了一倍?
正如毛骧所想的那样,在这依旧是冷兵器为主的年代,人口的数量就是国家战力的体现!
怎样才能提升人口的数量?
自然是吃饱穿暖了,才能有造娃的欲望啊!
朱元璋看着面前这片金黄的麦海,只觉得是看到了大明的精兵人海!
但一想到这里,他又不禁觉得有些可惜。
因为大明疆域辽阔,南北文化差异也不小,吃面的人不少,吃米的人也不少。
要是再来这么一个人才,再给他研究出亩产翻倍的水稻新稻种,那就是他朱元璋的祖坟冒青烟了。
但转念一想,他又觉得自己实在是太贪心了一点。
能遇到这么一个天降奇才,已经可以说是祖坟在狠狠的冒青烟了。
一想到这里,他就当即做了一个凶狠的决定!
回去之后,他必须揪出那个负责大同县的巡检官吏,必须是腰斩起步!
这个人实在可恶,险些害他痛失天降奇才!
也就在朱元璋暗自发狠之时,
马皇后突然就看向老农,客气的问道:“这位老哥,这如此高产的新麦种,是和占城稻一样,从外邦引入大明的吗?”
马皇后话音一落,眼里就再次有了不大明显的期待之色。
她想着,如果这新麦种是从外邦引入,虽然他狄芸也是大功一件,但却远不如造物之功。
虽然都是人才,但朝廷对人才的待遇,却不是一概而论的。
而她马皇后对人才的保护程度,也不能一概而论!......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