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一场世纪争辩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明:我的姑父是朱棣第177章 一场世纪争辩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徐钦此话一出,不光朱棣吃惊,就连道衍也都猛地睁开双眼,直愣愣看向他。

    朱高炽和夏原吉同样是满脸愕然。

    在他们眼里,现在的徐钦是越来越读不懂、看不透。

    这小子经常口出狂言,金句繁出,颇有点语不惊人死不休。

    “陛下,大明帝国的财政收入已基本定制,不外乎全国赋税和抄家罚没相加,到年底有些浮动而已。”

    “不光收入预算,如何分配也已经确定,这个预算早在年初报皇上批转,开始执行了吧。”

    说到这里徐钦看了一眼夏原吉。

    夏原吉木讷地点了点头。

    “那陛下有没有想过,‘帝国财政收入’这个大饼其实是可以做得更大的。”

    朱棣十分不解,他捋了捋自己下巴那撮钢针般的胡须,责问道:

    “你都说了,朝廷赋税收入基本固定,最多有一些浮动,又如何把饼做大?”

    “做大还不容易?加面粉和水即可,或者重新做一个。”

    徐钦像是在做脑筋急转弯游戏似的,开口笑道。

    “无赖!”

    朱棣怒斥道:

    “手上有面粉和水可以加,傻瓜都知道能做大。”

    “现在就是手上没了面粉和水,才发愁的嘛。”

    徐钦听罢嘿嘿一笑,“自己没有,就去抢夺别人的啊。”

    “你…”

    朱棣听罢气不打一处来。

    但此话糙理不糙。

    弱肉强食,这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

    自己的皇位,不就是‘抢夺’来的么。

    没等朱棣回过神来,徐钦继续道:

    “环顾帝国四周,可都是穷国...不是沙漠就是天寒地冻的荒地,还有大山。”

    “先不论能不能打赢,就算打赢了,恐怕抢到的东西,还不如花费得多吧。”

    这么一说,朱棣不啃气了。

    “所以,无论是强汉还是盛唐,都想到了丝绸之路,到遥远的西方进行贸易,帝国财政收入就会有了新的来源。”

    “可最终都没有成功。”

    “因为丝绸之路不仅荒凉,也太过遥远,为做这趟买卖,有命去可是没命回。”

    “君主士族们,最终还是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身上,去克扣那可怜的田亩赋税。”

    “而现在大明帝国拥有先进的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在实践中也会得到提高,有指南针、火药和将军炮,为什么不从东南方位出海搞殖民,开辟新的帝国领地呢?”

    这些话发自肺腑,音调虽不高,却能触及到每个人的灵魂。

    朱棣不是昏庸暴淫无道之君。

    他皱了皱眉,还是默记了这些观点,开始认真琢磨。

    想要赶超盛唐李世明的盖世功业,只有扩大帝国财富。

    所谓‘开源节流’,开源是最为重要的。

    朱棣心里面想要做的事实在太多,需要的财富也太多。

    别的不说,光是道衍提出的‘柔性削藩’这一项,每年要拿出不知多少钱粮,来‘富养’这些皇家宗族成员。

    除了藩王,还有那些世袭勋贵们。

    剥夺了他们兵权之后,就得拿钱‘圈养’。

    只有这样,帝国才会太平。

    赶超盛唐,胜过李二。

    这八个字一直埋在朱棣的心坎里,是他的终极目标。

    这种感觉让他久违的热血,又开始沸腾起来。

    徐钦这小子说得没错。

    可想要达到‘赶超盛唐’的丰功伟绩,靠李世民那样慢慢地休养生息,或者压榨百姓穷兵黩武,肯定不行。

    再去压榨那些饱经战乱的百姓,这跟历史上那些昏庸暴君有什么区别。

    光扣田赋能扣出多少银子?

    百姓穷疯了就逼他们起来造反?

    朱棣当然清楚丝绸之路的意义。

    可自唐朝以后,这条穿越西域丝绸之路,早就落寞不堪,一路上除了风沙干燥,还有大量的马匪。

    北元残余成立的瓦刺汗国,占据着丝绸之路。

    海通贸易也的确成为未来巨量财富的唯一途径。

    所以,他才要解除海禁,开放东南港口,鼓励进出口贸易。

    可自己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建造宝船兵舰去海外称霸。

    可恼的是,还要借款去打造宝船?

    “好吧徐钦,你说的这些朕认同,将来朝廷一定要搞海外扩张。”

    “可眼下朝廷确有困难,主要内国库空虚,你却要发行国债,让朕向自己臣民们开口借钱?这成何体统,居心何在?”

    朱棣也终于道出了他最为不满的疙瘩,那就是‘国债’。

    对于这个,徐钦早就预料。

    他拱手一揖,不急不缓地解释道:

    “启奏陛下,国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借钱,他跟借钱有本质区别。”

    “国债发行是朝廷的财政管理行为,主要针对年度计划之外的突发行为,为不影响正常的朝政运行,以户部为主体,聚集天下有识之士的部分钱财,共同承办某件大事。”

    “购买国债是一个投资行为,跟民间搞个酿酒作坊,养猪养牛羊是一个道理,他们是有收益保障的。”

    “国债的核心问题,就是把未来的钱挪移到现在来用,以达到提前富裕,提前享福之举措。”

    这些后世的金融投资概念,别说朱棣他们听不懂,就是妖僧也是云山雾罩。

    “你小子就是巧舌如簧,花言巧语的鬼点子多。”

    朱棣也是说得没了脾气,不过心里面还是蛮高兴的。

    至少回避了自己作为皇帝,向臣民借钱的无耻行为。

    “朕来问你,届时要搞亏了,折损了怎么办?”

    没有想到朱棣竟然提出这么个幼稚问题,徐钦差点笑喷出来。

    “陛下,强盗凭的是拳头和力气,也就是实力,用到海外殖民上那就是舰船、火炮和军人。”

    “难道陛下担心咱们大明造不出大型宝船、火炮,还是缺乏奋勇杀敌的军人?”

    徐钦这么一说,朱棣哑口无言。

    华夏建造船舶水准,自宋元开始,都是世界一流,火药更是发源地。

    大明军人更是神勇无比。

    朱棣一贯争强好胜,他当然认为大明军士是战无不胜。

    “嗯,按照你说的这些,想要增加帝国财政收入,只能进行海洋扩张,是吗?”

    朱棣这叫无可奈何的反问。

    他表面好像是反问徐钦,实际是在问询道衍。

    这个几十年亦师亦友的首席军师,国师智者,是朱棣每当重大决策之前,一定要询问的人。

    可以说是言重计纳。

    “据老衲所知,大明帝国疆域广阔,千百年来的农耕文化已经深入到百姓心里。”

    “即便是宋元两朝的东南沿海,尝到过海外贸易的甜头,当地百姓也从没丢掉过田地耕耘的习俗。”

    “所以从民族生存法则来讲,大明帝国依然以农耕为根本,殖民的本质就是获取耕地。”

    “而农耕文明最大的收益者,依旧是士族乡绅阶层,所以,老衲认为海外贸易或海外殖民,朝廷要重视那些士族乡绅的力量,设法让他们加入进来。”

    托着下巴在认真听讲的朱棣,一下子坐直了身子,露出欣慰之色。

    事实上,对于海外的认知,朱棣并未一无所知。

    由于蒙元帝国对外的大征服,无论是亚欧大陆,还是时断时续的海上联系,都已经为持续上千年的海外贸易,提供了认知。

    至少,在东南沿海一带,色目人、西洋人、波斯人、东瀛人等,都是司空见惯的存在。

    因此,对于海外扩张所能带来的巨大利润,朱棣、道衍和太子,包括夏原吉是清楚的。

    “徐钦的思想方略,老衲认为基本可行,就是他说的‘债券’,让臣民们如何认购,这是个难点。”

    姚广孝一语中的。

    债务就是一张‘纸’。

    认购者可是真金白银拿出来的,万一出个什么事,海外扩张失败了,朝代没钱兑现。

    或者说突然间又改朝换代了,新的统治者上台,他不认这张纸可怎么办?

    种种不可预见的风险,天灾人祸。

    “这就要造势,首先要事先动员一批勋贵豪门加入,说白了开始就是摊派。”

    “只要有人带上头,后面就陆续会有购买者。”

    “干脆,先确定一个数目,然后从中央朝堂上开始,再到各州府,第一期国债必须摊派。”

    “???”

    徐钦开口直接提出摊派,朱高炽、夏原吉跟着发言献计献策。

    可万变不离其宗,就两字‘摊派’。

    只不过这摊派设置一些交易条件,比如晋升、安排子孙官位,勋爵等。

    娘的,怎么就变味了?

    演变为‘卖官鬻爵’。

    见徐钦眉宇紧皱,姚广孝提出今日先休会,再寻找一些宗室勋贵们参与进来,一直讨论。

    朱棣当即同意。

    徐钦见状也只能这样,他先去苏南一带推广田税新政,中途想到良策,返回再说。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明:我的姑父是朱棣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我的姑父是朱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我的姑父是朱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我的姑父是朱棣》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