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陷入危局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做销售的那些年第四百五十二章 陷入危局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六月底的时候,李振海不顾董事局有人的反对,做了一个重要决定——收回分公司财权,归总部统一管理。

    为此,总部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并标注了四星级,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条:

    第一、查明核准各分公司账目,然后汇总到总部账户,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和协调,分公司账户的资金,控制在二十万元左右,满足日常的开销和运营;

    也就是说,总经理的职权,从此刻开始,就只有二十万的标准了。

    第二、人员工资由总部统一发放,报销金额单次超过1万元,则由总部核准报销;

    人员工资总部发放的下一步,极有可能总部会干预分公司的人事权。而控制报销核准,说明总部将严格控制每笔钱的开支和使用。

    第三、各分公司接项目,金额超过50万元以上的,必须报总部备案,并落实资金来源,资金是否充足,是否会存在支付风险,项目施工交付验收的时间,并注明何时回款。

    这个决定直接剥夺了分公司总经理的很大一部分权力,各分公司总经理的名头名存实亡。

    余长早已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他并未觉得惊讶,也坦然接受,但其它部分分公司因此变得人心惶惶,怨声载道。

    道玄科技目前一共有11个分公司。

    收回财权,统一资金后,余长私底下打听了一下,本次收回的资金,11个分公司加起来也仅仅1个亿不到。

    这让余长暗自咋舌。

    一个亿不到?

    光红河分公司就提交了将近2000万,也就意味着其它分公司包括昆明公司,累计加起来,才7000多万?

    这个数字让余长傻眼了。

    后面找张天打听之后,才知道,昆明公司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依然做了很多项目,应收款累计已经超过8000万。

    总部统一财权后,昆明公司仅仅上缴了1000万不到。

    而余长所负责的红河分公司之所以可以上缴2000万,是因为去年的应收款少,绝大部分已经收回,并且今年接的项目严格控制的原因。

    总部收回财权,余长不意外,也没有意见,但是,从公司整体格局和大方向而言,这种做法依然治标不治本。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目前全国的经济大环境已经朝着越来越恶劣的方向发展,这似乎是经济内在的客观规律,已经不可逆。

    依靠政府而活的企业,如果不作出革命性改变,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小,甚至万劫不复。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尝试转型。

    当然,转型同样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对于道玄科技这种传统意义上依靠政府而活的资金密集型企业而言,整个公司将近六百号人,带领这样一批人转型。

    先不说难度,仅仅是统一思想,就是千难万难。

    果然,财权收回总部后的两个月,出现了第一波辞职高潮。

    这波辞职高潮涉及将近100人,红河分公司是所有分公司中,情况最好的,仅仅有一人辞职,而辞职的原因是和女友分居两地,借此机会,想要解决两地分居的问题。

    李振海得知情况后,分别找各分公司总经理谈话,最后的结论,主动辞职的这波人,全部同意,没有任何一人阻拦。

    八月份之后,一直到本年的十二月份,整个集团公司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真空期,也就是说,这四个月里面,基本没有接项目。

    坐吃等死。

    五百多人的公司,平均每个月的工资加上其它费用需要至少800万左右,原先收回的现金仅仅一个亿不到,这还不算其它费用。

    也就是说,按照这种局面下去,如果其它应收款不能按时收回,解决现金流的问题,公司将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局面。

    现金流断裂,对于传统意义的IT信息服务行业而言,是致命的。

    李振海显然坐不住了,多方寻求融资,找到天使产业集群寻求帮助,但结果可想而知,在这种大环境下,人人自危,只求自保,还有谁愿意投资道玄科技这种类型的公司?

    九月份的时候,李振海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免去迪庆州分公司总经理蔡应北的职务,任命林静瑶接替总经理职务。

    看到这个决定,余长暗自摇头。

    林静瑶是有能力,但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接受任命,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并且极有可能将自己陷入被动。

    果然,林静瑶上任一个月后,向余长求助,道:“余总,迪庆分公司的情况,比我想象中更复杂,我仿佛进入了一个盘丝洞,蜘蛛丝将我死死捆绑,任我有百般能力,也无济于事呀!”

    这种情况余长早就料到了。

    迪庆州的经济在全省排名中,位居末尾,要不是前几年大力发展旅游业,说不定现在的情况还将更糟。

    林静瑶虽然当过总监,又当过李振海的助理,思想高度不一样,看问题想问题也比较全面,但她毕竟没有在地方担任一把手的经验。

    面对迪庆分公司这种局面,手足无措,太正常不过。

    李振海将林静瑶派去接替迪庆的市场,显然是病急乱投医,没有深入思考,用错的方向。

    “林总,除了昆明公司稍好点外,现在每个地州的情况都差不多,很难,红河的情况同样不乐观。”余长坦言说道。

    “原本以为迪庆分公司的应收款顶多四五百万,来了之后才知道,四五百万仅仅是表面的数字,很多死账坏账,未出库,未采购但已经供货的数不胜数。详细统计了一下,真是惊掉了我的下巴,足足有一千九百多万......天哪,我是彻底被雷到了。”

    余长心中也微微讶异,问道:“怎么会有那么多?上一任总经理蔡应北一直是稳重之人,怎么会在项目上,大是大非上犯这种错误呢?这显然是欺上瞒下啊!”

    话说出口后,余长瞬间就明白了。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上一任才被总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免职的吧?

    但李振海是怎么考虑的?

    将这样一个烂摊子交给林静瑶这样一个能力虽强,但没有一把手经验的人?

    如果迪庆都有1900万多的应收款。

    那么版纳、普洱、昭通、楚雄等分公司,毫无疑问将会更多。

    想到这里,余长暗自松了一口气,红河分公司在自己上任前,虽然也有部分应收款,但已经处理得差不多。

    并且自己严格控制着应收款,尤其是项目尾款,质保金等。

    因此,红河分公司截止目前为止,已经没有死账坏账,更没有不合理程序出现,应收款也严格控制在了500万以内。

    其中,去年做的平召和岸渠的项目尾款200万占据大头,其余的都是几万,几十万的,风险相对小了很多。

    提到上一任总经理蔡应北,林静瑶显然很气愤,道:“哼,想不到这家伙是个阳奉阴违,徇私舞弊,弄虚作假,以权谋私......的小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要不是亲眼所见,我都不相信这是真的。”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做销售的那些年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做销售的那些年》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做销售的那些年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做销售的那些年》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