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主要是评选1982——1984年出版的长篇,和第一届一样只接受单位推荐,不接受个人推荐,同时公布了评委会人员名单。
评委会主任:钯金,评委会成员:张光年、冯木、丁玲.共计18人。
不同于中短篇优秀奖评选轰轰烈烈,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有点悄无声息,倒不是它不出名,而是按照惯例,这一届的茅盾奖究竟花落哪几家,要到85年底才会公布。
整整一年跨度。
方明华得知这个消息,还是《当代》编辑秦兆洋打来的,是他当初主审方明华的《闯关东》。
电话里,秦兆洋告诉了他一个消息:“小方,《当代》杂志社决定以单位的名义推荐你写的《闯关东》参选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谢谢秦编辑的关心。”方明华赶忙说道。
“不过,小方,我听说今年各大杂志社和出版社推荐参选的长篇数量比较多,据说高达90部左右。”
90多部?!这么多?
方明华听了暗暗吃惊。
“像人民文学出版社推荐的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我们《当代》除了你推荐你这本还推荐了刘心武的《钟鼓楼》,还有柯云路《新星》.都是比较有名的而且发表时间早,而伱这篇发表时间有点迟。”
“我明白,能推荐我都感到很满足了。”方明华听出秦兆阳话里有话。
“有这个态度就好,能获奖最好,不能获奖继续努力嘛。”秦兆洋说道。
两人又聊了会,方明华挂掉电话,双手抱着搪瓷茶缸想着刚才的话。
很明显,秦兆洋对自己这本获奖没多大的信心。
其实这本《闯关东》在读者反应不错,方明华从作家出版社了解到,第一批印刷5万本基本上已经卖完,来年准备再印刷5万本。
但是是和90多本书一起争夺茅盾奖啊。
要从这么多本中脱颖而出,无论是本身的文学性和社会影响力都缺一不可。
虽然茅盾文学奖不像中短篇优秀评奖那样搞读者投票,主要是专家们评审,但一本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占很重要的因素。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陆遥的《平凡世界》,发表以后普遍被文坛上的大佬们不看好,但读者喜欢啊。
这部大部头最后被读者所认可,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路遥认识广播电台“长篇连播”节目的一个女编辑,读了他这本书后,决定将其录制成广播节目,全国范围内广播。
20世纪80年代是广播媒体发展非常繁荣的时间段,半导体收音机已进入千家万户,但电视机还未大量普及。
你拍一部电视剧看的人绝对没有听广播的人多。
根据方明华在前世网上看到的资料说,当时《平凡的世界》的播出形成人人争着听收音机的情况,学生、教师、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离休干部、待业青年……听众来信数量创下1988年“长篇连播”节目之最。
一位学员来信说,他们系有3个队200多人住在一幢四层楼房里,约有100部收音机、录放机,在中午12点半都同时收听《平凡的世界》。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杂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来……”
连方明华也曾经在喜马拉雅上听过李野墨这具有磁性的声音。
面对汹涌澎湃的民意,最后评委会不得不考虑这个因素,由此获得了91年的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自己是否也想办法扩大影响?
不过自己并不认识中央广播电台的人。
采取毛遂自荐?直接把书寄过去?
也行,不过总觉得有点突兀。
看机会吧。
今天是周六,明天就是就休息日再加上国家将下周二的元旦节放假调到周一,所以连续休息两天,这对于这些上班族而言是特大喜讯——虽然元旦在八十年代根本没有过新年的味道。
多一天假而已。
下午编辑部里的人也不齐,都是各种借口开溜,领导们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年尽月满的,没必要这时候还批评人。
编辑部里整个诗歌组,也就方明华和董墨两人上班。
董墨是个好同志,从上班到现在快40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老一辈人的觉悟就是高。
方明华其实也想溜,但看到自己一跑就董墨一人感觉有些过意不去,还是待办公室呆着吧。
没事喝喝茶看看报纸也好。
这时候门突然被敲开,一个男人手里夹着一支烟带着一股寒风涌了进来,竟然是多日不见的陆遥。
“陆大哥,你从铜川回来了?啥时候回来的?”方明华感到惊讶,赶紧站起来给他倒水。
“前天,在家也闲得无聊所以就到你这里来坐坐。”陆遥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喝了一口方明华泡的茶。
“好茶!”陆遥不由得赞赏道。
“我有个朋友,她爷爷家在杭州,这是她爷爷自己种的龙井茶,你喜欢我给你些?”
“不用了,我现在主要是喝咖啡,一杯咖啡一支烟,半夜熬夜一点也不困。
额的神啦
这纯粹是自己折磨自己。
方明华又仔细看了下路遥,发现他脸色不太好。
关心问道:“陆大哥,你什么身体不舒服?”
“没啥大事,主要是累的。”陆遥毫不在意摆摆手:“你也去过煤矿,条件艰苦写作又累,所以我回来休息一段时间,等过完年再去,争取把第一卷一口气写完。
“陆大哥,身体重要,真没必要这么拼命。”方明华劝道。
“我说过,我身体好着呢.再说了,你的《闯关东》已经出版,平娃的《浮躁》听说初稿快要完成,我不加把劲怎么成?”
哎.
方明华也不好说什么。
谈起,陆遥顿时滔滔不绝,说自己这快一年的时间,除了在煤矿,还去了好些地方。
乡村城镇、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国营、集体、个体.见了个各式各样的人。
“明华,你别说我还见了咱们省的领导。”路遥笑着说:“领导听我说是为了寻找素材,还专门抽出一个小时和我详细聊了他及班子领导的日常工作,让我了解了许多不知道的日常细节节。”
方明华听了很佩服。
估计也只有陆遥有这么大的本事。
没办法,那本《人生》没人可比。
“陆大哥,就凭你这劲头,你这部将来肯定吸引人。”方明华说道。
“但愿吧,尽自己最大努力吧。陆遥回答了句,突然反问道:“明华,你的怎么样?我不是说你写的科幻——那肯定受欢迎,我是问你那本《闯关东。》”
“凑合吧作家出版社也给反馈,说那本书5万册已经基本销售完,准备加印5万本。”
“销量不错嘛,说明你这本书很受欢迎。”
“马马虎虎吧。”方明华说道,心里却在想,和你现在在写的《平凡世界》相差太远。
不过当初第一期听说只印了3000本还卖不出去,这还是归功于央广电台的广播。
看到方明华这样子,陆遥似乎明白什么,问道:“明华,你这本书是想拿今年的茅盾文学奖?”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评委会主任:钯金,评委会成员:张光年、冯木、丁玲.共计18人。
不同于中短篇优秀奖评选轰轰烈烈,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有点悄无声息,倒不是它不出名,而是按照惯例,这一届的茅盾奖究竟花落哪几家,要到85年底才会公布。
整整一年跨度。
方明华得知这个消息,还是《当代》编辑秦兆洋打来的,是他当初主审方明华的《闯关东》。
电话里,秦兆洋告诉了他一个消息:“小方,《当代》杂志社决定以单位的名义推荐你写的《闯关东》参选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谢谢秦编辑的关心。”方明华赶忙说道。
“不过,小方,我听说今年各大杂志社和出版社推荐参选的长篇数量比较多,据说高达90部左右。”
90多部?!这么多?
方明华听了暗暗吃惊。
“像人民文学出版社推荐的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我们《当代》除了你推荐你这本还推荐了刘心武的《钟鼓楼》,还有柯云路《新星》.都是比较有名的而且发表时间早,而伱这篇发表时间有点迟。”
“我明白,能推荐我都感到很满足了。”方明华听出秦兆阳话里有话。
“有这个态度就好,能获奖最好,不能获奖继续努力嘛。”秦兆洋说道。
两人又聊了会,方明华挂掉电话,双手抱着搪瓷茶缸想着刚才的话。
很明显,秦兆洋对自己这本获奖没多大的信心。
其实这本《闯关东》在读者反应不错,方明华从作家出版社了解到,第一批印刷5万本基本上已经卖完,来年准备再印刷5万本。
但是是和90多本书一起争夺茅盾奖啊。
要从这么多本中脱颖而出,无论是本身的文学性和社会影响力都缺一不可。
虽然茅盾文学奖不像中短篇优秀评奖那样搞读者投票,主要是专家们评审,但一本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占很重要的因素。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陆遥的《平凡世界》,发表以后普遍被文坛上的大佬们不看好,但读者喜欢啊。
这部大部头最后被读者所认可,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路遥认识广播电台“长篇连播”节目的一个女编辑,读了他这本书后,决定将其录制成广播节目,全国范围内广播。
20世纪80年代是广播媒体发展非常繁荣的时间段,半导体收音机已进入千家万户,但电视机还未大量普及。
你拍一部电视剧看的人绝对没有听广播的人多。
根据方明华在前世网上看到的资料说,当时《平凡的世界》的播出形成人人争着听收音机的情况,学生、教师、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离休干部、待业青年……听众来信数量创下1988年“长篇连播”节目之最。
一位学员来信说,他们系有3个队200多人住在一幢四层楼房里,约有100部收音机、录放机,在中午12点半都同时收听《平凡的世界》。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杂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来……”
连方明华也曾经在喜马拉雅上听过李野墨这具有磁性的声音。
面对汹涌澎湃的民意,最后评委会不得不考虑这个因素,由此获得了91年的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自己是否也想办法扩大影响?
不过自己并不认识中央广播电台的人。
采取毛遂自荐?直接把书寄过去?
也行,不过总觉得有点突兀。
看机会吧。
今天是周六,明天就是就休息日再加上国家将下周二的元旦节放假调到周一,所以连续休息两天,这对于这些上班族而言是特大喜讯——虽然元旦在八十年代根本没有过新年的味道。
多一天假而已。
下午编辑部里的人也不齐,都是各种借口开溜,领导们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年尽月满的,没必要这时候还批评人。
编辑部里整个诗歌组,也就方明华和董墨两人上班。
董墨是个好同志,从上班到现在快40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老一辈人的觉悟就是高。
方明华其实也想溜,但看到自己一跑就董墨一人感觉有些过意不去,还是待办公室呆着吧。
没事喝喝茶看看报纸也好。
这时候门突然被敲开,一个男人手里夹着一支烟带着一股寒风涌了进来,竟然是多日不见的陆遥。
“陆大哥,你从铜川回来了?啥时候回来的?”方明华感到惊讶,赶紧站起来给他倒水。
“前天,在家也闲得无聊所以就到你这里来坐坐。”陆遥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喝了一口方明华泡的茶。
“好茶!”陆遥不由得赞赏道。
“我有个朋友,她爷爷家在杭州,这是她爷爷自己种的龙井茶,你喜欢我给你些?”
“不用了,我现在主要是喝咖啡,一杯咖啡一支烟,半夜熬夜一点也不困。
额的神啦
这纯粹是自己折磨自己。
方明华又仔细看了下路遥,发现他脸色不太好。
关心问道:“陆大哥,你什么身体不舒服?”
“没啥大事,主要是累的。”陆遥毫不在意摆摆手:“你也去过煤矿,条件艰苦写作又累,所以我回来休息一段时间,等过完年再去,争取把第一卷一口气写完。
“陆大哥,身体重要,真没必要这么拼命。”方明华劝道。
“我说过,我身体好着呢.再说了,你的《闯关东》已经出版,平娃的《浮躁》听说初稿快要完成,我不加把劲怎么成?”
哎.
方明华也不好说什么。
谈起,陆遥顿时滔滔不绝,说自己这快一年的时间,除了在煤矿,还去了好些地方。
乡村城镇、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国营、集体、个体.见了个各式各样的人。
“明华,你别说我还见了咱们省的领导。”路遥笑着说:“领导听我说是为了寻找素材,还专门抽出一个小时和我详细聊了他及班子领导的日常工作,让我了解了许多不知道的日常细节节。”
方明华听了很佩服。
估计也只有陆遥有这么大的本事。
没办法,那本《人生》没人可比。
“陆大哥,就凭你这劲头,你这部将来肯定吸引人。”方明华说道。
“但愿吧,尽自己最大努力吧。陆遥回答了句,突然反问道:“明华,你的怎么样?我不是说你写的科幻——那肯定受欢迎,我是问你那本《闯关东。》”
“凑合吧作家出版社也给反馈,说那本书5万册已经基本销售完,准备加印5万本。”
“销量不错嘛,说明你这本书很受欢迎。”
“马马虎虎吧。”方明华说道,心里却在想,和你现在在写的《平凡世界》相差太远。
不过当初第一期听说只印了3000本还卖不出去,这还是归功于央广电台的广播。
看到方明华这样子,陆遥似乎明白什么,问道:“明华,你这本书是想拿今年的茅盾文学奖?”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