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实事求是的讲,此次忻口之战敌我双方都近乎明牌,鬼子们此次挥出的“三板斧”其实也在张云、孔捷等人的意料之中,但老鬼子们如此精准、狂暴的突击,却仍然让大家深感惊讶和压力。
这不像之前的山体攻防战,整个防线上近乎是没有漏洞的,就算鬼子发起凶猛突击也难以突破,但忻口长达8-10公里的通道,却实实在在是整个忻口防线的薄弱环节。
在原定的忻口防御计划中,忻口山体两侧的火炮部队,才是整个防线上的作战主力。独立支队将以大量的火力和天量的炮弹,将打算进攻通道的来犯之敌都炸成飞灰。
但显然,长期与独立支队作战并饱受挫折的鬼子们同样洞悉了独立支队的防御策略,直接以一套陆空联合攻势,暂时抑制住了两侧山体的炮位,并借此机会发起了装甲和骑兵突击。
不过,虽然鬼子的联合攻势看似威力不小,将两侧山脉炸出了大量的火球、毒烟,但独立支队精心建设的山体工事极为坚固,绝大部分伤害都被山体挡住,极少有炮兵牺牲,大量炮位其实不过是被爆炸、冲击、砂石、烟尘、火焰、毒烟等短暂影响,最多20分钟后,这些炮位就能重新发挥作用。
20分钟,就是鬼子此次空军和重炮给战车联队、骑兵旅团带来的突击窗口期。
………………
“突突突突突突突突……”
忻口通道里,百余辆鬼子坦克装甲车正在猛烈的向前疾驰,排气管不停的冒出黑烟,巨大的发动机轰鸣声震耳欲聋,沉重的履带压过田地,带起了无数的尘土。
小鬼子车组们深知时间紧迫,将坦克、装甲车开到最大功率,以最快速度向着前方独立支队忻口战壕防线扑去。
“轰隆隆隆隆隆……”
紧随其后的,是驻蒙军重建的骑兵旅团。近四千名骑兵策马不断加速,紧跟着前方的装甲集群前进。一万六千只沉重的马蹄踩在泥土中,让整个大地都有些微微颤抖。
只要装甲集群突破了前方防线,骑兵旅团就可以沿着突破口,直接越过独立支队的三条战壕防线,直接插入忻口内部,以虎口掏心之势,扰乱独立支队后方后勤补给线,逼迫独立支队放弃防线撤离。
………………
正前方,忻口通道战壕区域里,野战2团防区。
二团长老胡脸色严峻的在地堡中端着望远镜看着前方滚滚的烟尘,看着越来越近的鬼子坦克和骑兵,看着密集落在阵线上的鬼子炮弹,又打量着两侧山体工事边滚滚的浓烟,抿了抿嘴唇。
“看样子,我们必须依靠自己挡住这一波了!”旁边的参谋同样看着敌人的接近,有些担忧的提醒道:“鬼子骑兵好办,就怕鬼子坦克直接冲过来!”
“莫慌,”老胡镇定道:“咱们的反坦克装备不是吃素的!命令部队,准备反装甲作战!”
“是!准备反装甲作战!”
随着命令下达,本来还显得空空荡荡的战壕区域里,无数人影冒着敌人的炮火探出头来。大家借助战壕工事中提前挖掘的炮位,将反坦克炮、九四式山炮推了上来,准备发起对鬼子坦克的进攻。
………………
临时指挥部里。
气氛凝重。
眼见敌人发起如此狂暴的攻势,将大量炸弹、炮弹投射到了山体工事中,暂时限制了大量炮位的作战能力,张云略一思索就立即明白了鬼子的小算盘。
考虑到这种集中了鬼子坦克、飞机、骑兵一体的作战方式,对孔捷而言十分陌生。
特别是鬼子坦克的快速突击,对没有经历过的指挥官而言,完全无法判断其对前线的巨大压力。
于是,张云立即接手了指挥,并迅速下达了作战命令。
“命令所有目前尚能使用的炮位,立即开展反击。”
“120毫米迫击炮负责压制抵近的鬼子部队,山炮负责压制敌人野战炮兵,105毫米榴弹炮负责压制忻口通道,76毫米榴弹炮发起对敌人重炮的反炮兵作战!”
“独立团、野战一团前线炮兵,重点压制敌人抵近的火炮!”
“目前首要目标,压制住敌人对忻口通道方向的炮击!”
张云虽然也没亲身经历过这样的装甲突击,但作为后世伪军迷,他却很熟悉这样的协同攻击套路。
事实上,马上就要开打的苏德东线战场上,坦克飞机协同突击作战是两方最常用的战法,确实攻击效果极佳,很容易就能突破对方的战线。
但,也并非无法可破。
忻口防线并非东线战场上最常见的平原地区,而是两山夹一道的山区地形,只不过这个通道有近10公里宽罢了。
因此,为了防备鬼子可能的坦克突击,他在布局忻口阵地防御时,已经命令建设部队已经在忻口通道前方300-400米处,建设了一条“龙牙”反坦克锥。
如图,龙牙反坦克锥,二战期间最常见的反坦克设施
反坦克锥,二战中用于阻碍坦克行动的四方锥形钢筋混凝土制防御工事,其防御思想在于减缓坦克推进速度,并将其引入部署好反坦克武器的"猎杀区域"。
虽然这些装置看似简单,只是锥形的小水泥墩,但对于履带却有奇效。因为履带开上去之后,就像在走上坡路,一直走着走着,受力点会越来越小,最后履带几乎都会离开地面,坦克无法正常行进。而停在战场的坦克,大部分时候跟靶子毫无区别。
在民国时候,国内的石灰、水泥等产量太低,大部分势力是没有资源可以大量建设“龙牙”的,但对张云来说,“龙牙”反坦克锥建设起来并不困难。
说起来,他的缴获加成系统之前“占领”城市、地区时,收获最多的其实不是粮食、金属等,而是乡村城市中最常见的建材,如砖石、木材等等。如今缴获空间里储备的建材数量,简直是如山如海,难以胜数。
而且,张云的缴获加成系统还可以通过调换,将加成的建材专门定制为预制件等。
于是,在之前考虑到鬼子可能的坦克攻击后,他就专门通过系统将部分建材调换为包括三个尺寸的多面体锥形预制件,分别是高度30公分、40公分、50公分。
剩下的就很简单了,张云只需要将大量的预制龙牙反坦克锥堆放在某处,然后安排建设部队和支前群众通过各种方式搬运过来,按照预定位置摆放好并以木桩固定就可以了,两周时间就完成了布设。
整个忻口通道战壕工事前方300-400米范围内,从东到西近10公里,都被张云布置了一道龙牙反坦克锥。虽然仅仅面对北侧由低到高布列了三排,但对付小鬼子的坦克已经足够了。
最重要的是,为了防止被鬼子提前察觉,建设部队是趁夜布置的。每布置一段后,都要用树枝、麦秆等做遮掩,上面还浅浅的覆盖了一层浮土。
鬼子们其实也察觉到了那里多了一些杂物,怀疑有可能被独立支队部署了雷区,但并未想到会有这样的反坦克锥。
事实上,东方战场上,极少成批量出现这样的反坦克锥。目前的各国对反坦克锥还并不重视,等到苏德大战全面爆发后,为了限制对方成群结队的坦克,整个欧洲战场上才遍布“龙牙”。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这不像之前的山体攻防战,整个防线上近乎是没有漏洞的,就算鬼子发起凶猛突击也难以突破,但忻口长达8-10公里的通道,却实实在在是整个忻口防线的薄弱环节。
在原定的忻口防御计划中,忻口山体两侧的火炮部队,才是整个防线上的作战主力。独立支队将以大量的火力和天量的炮弹,将打算进攻通道的来犯之敌都炸成飞灰。
但显然,长期与独立支队作战并饱受挫折的鬼子们同样洞悉了独立支队的防御策略,直接以一套陆空联合攻势,暂时抑制住了两侧山体的炮位,并借此机会发起了装甲和骑兵突击。
不过,虽然鬼子的联合攻势看似威力不小,将两侧山脉炸出了大量的火球、毒烟,但独立支队精心建设的山体工事极为坚固,绝大部分伤害都被山体挡住,极少有炮兵牺牲,大量炮位其实不过是被爆炸、冲击、砂石、烟尘、火焰、毒烟等短暂影响,最多20分钟后,这些炮位就能重新发挥作用。
20分钟,就是鬼子此次空军和重炮给战车联队、骑兵旅团带来的突击窗口期。
………………
“突突突突突突突突……”
忻口通道里,百余辆鬼子坦克装甲车正在猛烈的向前疾驰,排气管不停的冒出黑烟,巨大的发动机轰鸣声震耳欲聋,沉重的履带压过田地,带起了无数的尘土。
小鬼子车组们深知时间紧迫,将坦克、装甲车开到最大功率,以最快速度向着前方独立支队忻口战壕防线扑去。
“轰隆隆隆隆隆……”
紧随其后的,是驻蒙军重建的骑兵旅团。近四千名骑兵策马不断加速,紧跟着前方的装甲集群前进。一万六千只沉重的马蹄踩在泥土中,让整个大地都有些微微颤抖。
只要装甲集群突破了前方防线,骑兵旅团就可以沿着突破口,直接越过独立支队的三条战壕防线,直接插入忻口内部,以虎口掏心之势,扰乱独立支队后方后勤补给线,逼迫独立支队放弃防线撤离。
………………
正前方,忻口通道战壕区域里,野战2团防区。
二团长老胡脸色严峻的在地堡中端着望远镜看着前方滚滚的烟尘,看着越来越近的鬼子坦克和骑兵,看着密集落在阵线上的鬼子炮弹,又打量着两侧山体工事边滚滚的浓烟,抿了抿嘴唇。
“看样子,我们必须依靠自己挡住这一波了!”旁边的参谋同样看着敌人的接近,有些担忧的提醒道:“鬼子骑兵好办,就怕鬼子坦克直接冲过来!”
“莫慌,”老胡镇定道:“咱们的反坦克装备不是吃素的!命令部队,准备反装甲作战!”
“是!准备反装甲作战!”
随着命令下达,本来还显得空空荡荡的战壕区域里,无数人影冒着敌人的炮火探出头来。大家借助战壕工事中提前挖掘的炮位,将反坦克炮、九四式山炮推了上来,准备发起对鬼子坦克的进攻。
………………
临时指挥部里。
气氛凝重。
眼见敌人发起如此狂暴的攻势,将大量炸弹、炮弹投射到了山体工事中,暂时限制了大量炮位的作战能力,张云略一思索就立即明白了鬼子的小算盘。
考虑到这种集中了鬼子坦克、飞机、骑兵一体的作战方式,对孔捷而言十分陌生。
特别是鬼子坦克的快速突击,对没有经历过的指挥官而言,完全无法判断其对前线的巨大压力。
于是,张云立即接手了指挥,并迅速下达了作战命令。
“命令所有目前尚能使用的炮位,立即开展反击。”
“120毫米迫击炮负责压制抵近的鬼子部队,山炮负责压制敌人野战炮兵,105毫米榴弹炮负责压制忻口通道,76毫米榴弹炮发起对敌人重炮的反炮兵作战!”
“独立团、野战一团前线炮兵,重点压制敌人抵近的火炮!”
“目前首要目标,压制住敌人对忻口通道方向的炮击!”
张云虽然也没亲身经历过这样的装甲突击,但作为后世伪军迷,他却很熟悉这样的协同攻击套路。
事实上,马上就要开打的苏德东线战场上,坦克飞机协同突击作战是两方最常用的战法,确实攻击效果极佳,很容易就能突破对方的战线。
但,也并非无法可破。
忻口防线并非东线战场上最常见的平原地区,而是两山夹一道的山区地形,只不过这个通道有近10公里宽罢了。
因此,为了防备鬼子可能的坦克突击,他在布局忻口阵地防御时,已经命令建设部队已经在忻口通道前方300-400米处,建设了一条“龙牙”反坦克锥。
如图,龙牙反坦克锥,二战期间最常见的反坦克设施
反坦克锥,二战中用于阻碍坦克行动的四方锥形钢筋混凝土制防御工事,其防御思想在于减缓坦克推进速度,并将其引入部署好反坦克武器的"猎杀区域"。
虽然这些装置看似简单,只是锥形的小水泥墩,但对于履带却有奇效。因为履带开上去之后,就像在走上坡路,一直走着走着,受力点会越来越小,最后履带几乎都会离开地面,坦克无法正常行进。而停在战场的坦克,大部分时候跟靶子毫无区别。
在民国时候,国内的石灰、水泥等产量太低,大部分势力是没有资源可以大量建设“龙牙”的,但对张云来说,“龙牙”反坦克锥建设起来并不困难。
说起来,他的缴获加成系统之前“占领”城市、地区时,收获最多的其实不是粮食、金属等,而是乡村城市中最常见的建材,如砖石、木材等等。如今缴获空间里储备的建材数量,简直是如山如海,难以胜数。
而且,张云的缴获加成系统还可以通过调换,将加成的建材专门定制为预制件等。
于是,在之前考虑到鬼子可能的坦克攻击后,他就专门通过系统将部分建材调换为包括三个尺寸的多面体锥形预制件,分别是高度30公分、40公分、50公分。
剩下的就很简单了,张云只需要将大量的预制龙牙反坦克锥堆放在某处,然后安排建设部队和支前群众通过各种方式搬运过来,按照预定位置摆放好并以木桩固定就可以了,两周时间就完成了布设。
整个忻口通道战壕工事前方300-400米范围内,从东到西近10公里,都被张云布置了一道龙牙反坦克锥。虽然仅仅面对北侧由低到高布列了三排,但对付小鬼子的坦克已经足够了。
最重要的是,为了防止被鬼子提前察觉,建设部队是趁夜布置的。每布置一段后,都要用树枝、麦秆等做遮掩,上面还浅浅的覆盖了一层浮土。
鬼子们其实也察觉到了那里多了一些杂物,怀疑有可能被独立支队部署了雷区,但并未想到会有这样的反坦克锥。
事实上,东方战场上,极少成批量出现这样的反坦克锥。目前的各国对反坦克锥还并不重视,等到苏德大战全面爆发后,为了限制对方成群结队的坦克,整个欧洲战场上才遍布“龙牙”。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