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宋青云转头看了一眼其他几件,顺手拿起一件卣,拿在手里仔细看着。
青铜卫父卣
卣为扁圆形,环颈饰以龙纹,中部饰一羊头,制作精巧。器腹下垂甚深,盖为内插式,盖顶亦饰龙纹。提梁两端饰以羊面,羊角盘曲成圆形,别具匠心。器腹内底及盖内有铭文,拿起刷子,清理着里面的土迹,转头看到陈阳蹲在地上也清理着一件簋,只不过跟刚才自己那只样式不同。
“陈阳,我真TM服了你了,”宋青云笑着骂了一句,“你学学别的古董商行不行,你看看谁像你一样。”
陈阳低头清理着青铜簋,听到宋青云跟自己说是,头都没抬,顺口问了一句,“我又咋了?这么多物件,你还不高兴了?”
“高兴,我能不高兴么?”宋青云嘴上说着话,手里的活依旧没停下来,“人家别的古董商吧,都是一件件捡漏,你可倒好,一窝一窝端!”
“在洛城端了聂珍珍一窝古董,现在跑到牛头上,又端了一窝青铜器,我估计把下面都挖出来,都TM能成套了!”
听到宋青云这么一说,陈阳抬头看了一眼,看看自己身边的几件青铜器,可不是么!
青铜器的种类非常丰富,有时候到了博物馆之后,看到某件青铜器非常漂亮,却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稍微给大家说说,青铜器主要包括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量器、铜镜及杂器等九大类,每一类几乎都有自己一套东西。
食器里大家最熟悉的就应该是鼎,鼎在最早是用于煮熟食物或煮汤,或在宴饮时用作盛肉与调味品的器具,后来改成了祭祀礼器。
鬲(lì)与鼎的用途相似,也是一种烹煮食物的炊具。其与鼎的区别在于鼎可分为明显的腹部和足部,而鬲的腹部和足部则不分开,腹呈袋状,足较短,这种袋状结构有利于扩大液体的受热面积,更容易加热食物。
甗(yǎn)是一种用来蒸食物的炊具。
簋(gUǐ)盛食器和温食器,簋作为礼器时,一般会和鼎配套使用,鼎和簋的使用数量也是随着所有者身份的变化而变化的。周天子祭祀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用现在的话说,不是什么人都能吃四菜一汤的,得看地位。
盨(Xǔ)为盛放粮食的器具,盨使用的时间较短,流行于西周晚期,至春秋前期就已经罕见。
簠(fǔ)与青铜盨用途较为相近,为盛饭食之器,簠流行于西周晚期至战国时期,其形制是一种长方形斗状,器盖同形,可互相扣合。
豆是盛放腌菜、肉酱的器具,也可盛放饭食,相当于我们现在使用的菜盘,豆的形制与后世的高足盘相似,器腹如盘,圜底,腹下有长粗柄,柄下有圈足。
使用时,常以偶数组合使用,故有“鼎俎(Zǔ)奇而笾(biān)豆偶”的说法。但出土和传世的青铜豆较少,这可能是当时人们多用陶豆、漆豆和竹木质豆,不易留存到现在的缘故。
俎,是一种用来切肉和盛肉的几案,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就是从这个字来的。
酒器其实没什么介绍的,主要就爵,比如大家知道的父辛爵,这指定是用来喝酒的。
斝(iiǎ)是温酒器,斝和爵的区别在于,斝的容量更大,没有流和尾,角角与爵的用途相仿,大小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角没有流,且口沿也没有柱。造型就像一只展翅的飞鸟,十分美观。与爵相比,角的数量远不及爵,且大多纹饰精美。
觚(gū)饮酒器,常见的觚为圆体,青铜器中也有呈方体的,但是比较少见,觚这种器皿一直在被人们使用,像明清两代,有很多觚这种形状的瓷器。
觯(Zhì)饮酒器,觯最早在二里头时期就有发现,盛行于商代,觯的形制似小尊,横截面多为椭圆形,少数为圆形,敞口,或有盖,下腹鼓 ,有圈足。
觥(gōng)这个字大家一定看古董小说时候,经常能看见,它是盛酒器和饮酒器,流行时间约在商代中期至西周早期。其出土数量非常少,目前见于著录的不过百余件,大部分都是随葬品,那些墓室规模大、等级较高的贵族墓葬中容易出现,在商周青铜礼器组合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觥的造型多以野兽为蓝本,盖是兽头和兽背,器身乃兽腹,足部为兽足,兽口一般不密封,方便美酒从中倾倒而出。
尊,就是盛酒器,罍(léi)也是盛酒器,但他也有盛水的用途。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分为圆罍和方罍。
从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渐由瘦高转为矮粗,繁缛的图案渐少,变得素雅。罍在形制上和尊有相似之处,一般而言,肩宽大于口径就是罍,而肩宽小于口径就是尊、卣。
瓿(bù)、彝(yí)、卣(yǒU)、壶这些都是盛酒器,只是使用者的地位不同。
其实青铜器鉴别比较难,但是样式很简单
现在陈阳面前放着鼎、壶、簋、卣,这要在翻出几件来,说不定这凑成一套了。
“我艹!”此时宋青云将土迹清理的差不多了,用手电筒照着,不由喊了一声,“卫父作宝尊彝!”
器腹内底及盖内有铭文,文曰:“卫父作宝尊彝”六字,文字古雅精细,字口清晰。通体制作精巧,形式典雅,铜色清润,青绿斑斑,极为自然。
器内铭文及拓片
“啥?”陈阳也凑了过来,他知道卫父这两个字的意思。
卫父作宝尊彝中卫父两字就是做这件东西的人,这件物件值钱的地方,并不是因为是卫父做的,关键是它刻上了制作者的名字,就是说,如果不是卫父,刻上个什么白玉山、独钓寒江、牛腩、爱吃什么等等书友的名字,它一样值钱。
因为商殷时期的金文(就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文字已较成熟,器铭记载作器者祭祀对象等,直至商末的帝乙、帝辛叙事铭才显端倪。在武丁以前,礼乐制度已非常完整,用器以礼器为上、酒器为尊、乐器编绕和食器簋等已作为礼器,登上大雅之堂作辅。
因此这件卣刻上了,卫父卣乃侯王贵裔“作宝尊彝”之器,就说明它已经不是日常生活用具了,而是礼齐了,这里的“彝”器可以理解为祭礼器,就是专供王室诸侯以及氏族进行祭祀、燕亨或朝会、歃盟活动中举行礼仪能用。
青铜器是值钱,但作为礼器的青铜器,身价至少能翻一倍!
“你那件有铭文么?”宋青云转头看了一眼陈阳收拾一半的簋,开口问道。
陈阳摇摇头,两件带铭文的都被宋青云碰上了,自己也去看看,那件簋有没有铭文。青铜器带铭文和不带铭文那在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甚至市场价值上,都有非常大的差别,宋青云都碰上两件了,陈阳手里加快了起来。
宋青云走过来看着,见到是一件方座簋,不由笑了一下,“行呀,还是方座的,比我那件青铜簋高级呢!”
“屁呀!”陈阳继续清理着,“你那件可是带铭文的,它光有个方坐顶屁用!”
宋青云撇嘴冷笑了一下,“你小子,是真不知足呀!”
宋青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青铜簋是青铜器中的大类,出土数量不少,从商代早期出现,一直沿用到战国晚期。
西周早期 饕餮纹方座簋
而方座簋是一种特殊的青铜簋,比一般簋多加一个方座,体量也要大许多,所以使用它的主人都是中级以上的贵族。方座簋从西周早期开始出现,主要流行于西周时期,因其量少而显得珍贵,虽然不如带铭文的,但也少见了。
清理完毕之后,陈阳和宋青云蹲在地上看了起来,方座青铜簋,侈口,束颈,圆鼓腹,圜底,圈足下接一中空方座。
腹两侧有一对兽首半环形耳,下有钩状珥,腹部两面各饰浅浮雕状大饕餮纹,额顶正中又增饰高浮雕小兽首,饕餮纹为分解式,角、眉、目、身躯、爪等皆分离,饕餮两侧各配倒立夔纹,圈足饰夔纹,身躯细长,向上拱起。
方座四面各饰浅浮雕状分解式大饕餮纹,方座上面四隅饰浅浮雕状生变形饕餮纹。
陈阳越看这件东西越熟悉,怎么好像在哪里见过,就想不起来了呢?还有,目前看到的这些物件,除了这件有些眼熟,没有一件在后世见过,难道后世时候,这些东西一直埋在这里,没人发现?
最关键的,这么多青铜器,到底当初是什么人弄到这里来的?
陈阳正想着呢,身后秦浩峰从坑里拽着绳子上来了,开口就喊,“哥,你看我找到了件青铜面具!”
青铜面具?老子也没挖三星堆呀!三星堆搬家了?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青铜卫父卣
卣为扁圆形,环颈饰以龙纹,中部饰一羊头,制作精巧。器腹下垂甚深,盖为内插式,盖顶亦饰龙纹。提梁两端饰以羊面,羊角盘曲成圆形,别具匠心。器腹内底及盖内有铭文,拿起刷子,清理着里面的土迹,转头看到陈阳蹲在地上也清理着一件簋,只不过跟刚才自己那只样式不同。
“陈阳,我真TM服了你了,”宋青云笑着骂了一句,“你学学别的古董商行不行,你看看谁像你一样。”
陈阳低头清理着青铜簋,听到宋青云跟自己说是,头都没抬,顺口问了一句,“我又咋了?这么多物件,你还不高兴了?”
“高兴,我能不高兴么?”宋青云嘴上说着话,手里的活依旧没停下来,“人家别的古董商吧,都是一件件捡漏,你可倒好,一窝一窝端!”
“在洛城端了聂珍珍一窝古董,现在跑到牛头上,又端了一窝青铜器,我估计把下面都挖出来,都TM能成套了!”
听到宋青云这么一说,陈阳抬头看了一眼,看看自己身边的几件青铜器,可不是么!
青铜器的种类非常丰富,有时候到了博物馆之后,看到某件青铜器非常漂亮,却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稍微给大家说说,青铜器主要包括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量器、铜镜及杂器等九大类,每一类几乎都有自己一套东西。
食器里大家最熟悉的就应该是鼎,鼎在最早是用于煮熟食物或煮汤,或在宴饮时用作盛肉与调味品的器具,后来改成了祭祀礼器。
鬲(lì)与鼎的用途相似,也是一种烹煮食物的炊具。其与鼎的区别在于鼎可分为明显的腹部和足部,而鬲的腹部和足部则不分开,腹呈袋状,足较短,这种袋状结构有利于扩大液体的受热面积,更容易加热食物。
甗(yǎn)是一种用来蒸食物的炊具。
簋(gUǐ)盛食器和温食器,簋作为礼器时,一般会和鼎配套使用,鼎和簋的使用数量也是随着所有者身份的变化而变化的。周天子祭祀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用现在的话说,不是什么人都能吃四菜一汤的,得看地位。
盨(Xǔ)为盛放粮食的器具,盨使用的时间较短,流行于西周晚期,至春秋前期就已经罕见。
簠(fǔ)与青铜盨用途较为相近,为盛饭食之器,簠流行于西周晚期至战国时期,其形制是一种长方形斗状,器盖同形,可互相扣合。
豆是盛放腌菜、肉酱的器具,也可盛放饭食,相当于我们现在使用的菜盘,豆的形制与后世的高足盘相似,器腹如盘,圜底,腹下有长粗柄,柄下有圈足。
使用时,常以偶数组合使用,故有“鼎俎(Zǔ)奇而笾(biān)豆偶”的说法。但出土和传世的青铜豆较少,这可能是当时人们多用陶豆、漆豆和竹木质豆,不易留存到现在的缘故。
俎,是一种用来切肉和盛肉的几案,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就是从这个字来的。
酒器其实没什么介绍的,主要就爵,比如大家知道的父辛爵,这指定是用来喝酒的。
斝(iiǎ)是温酒器,斝和爵的区别在于,斝的容量更大,没有流和尾,角角与爵的用途相仿,大小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角没有流,且口沿也没有柱。造型就像一只展翅的飞鸟,十分美观。与爵相比,角的数量远不及爵,且大多纹饰精美。
觚(gū)饮酒器,常见的觚为圆体,青铜器中也有呈方体的,但是比较少见,觚这种器皿一直在被人们使用,像明清两代,有很多觚这种形状的瓷器。
觯(Zhì)饮酒器,觯最早在二里头时期就有发现,盛行于商代,觯的形制似小尊,横截面多为椭圆形,少数为圆形,敞口,或有盖,下腹鼓 ,有圈足。
觥(gōng)这个字大家一定看古董小说时候,经常能看见,它是盛酒器和饮酒器,流行时间约在商代中期至西周早期。其出土数量非常少,目前见于著录的不过百余件,大部分都是随葬品,那些墓室规模大、等级较高的贵族墓葬中容易出现,在商周青铜礼器组合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觥的造型多以野兽为蓝本,盖是兽头和兽背,器身乃兽腹,足部为兽足,兽口一般不密封,方便美酒从中倾倒而出。
尊,就是盛酒器,罍(léi)也是盛酒器,但他也有盛水的用途。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分为圆罍和方罍。
从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渐由瘦高转为矮粗,繁缛的图案渐少,变得素雅。罍在形制上和尊有相似之处,一般而言,肩宽大于口径就是罍,而肩宽小于口径就是尊、卣。
瓿(bù)、彝(yí)、卣(yǒU)、壶这些都是盛酒器,只是使用者的地位不同。
其实青铜器鉴别比较难,但是样式很简单
现在陈阳面前放着鼎、壶、簋、卣,这要在翻出几件来,说不定这凑成一套了。
“我艹!”此时宋青云将土迹清理的差不多了,用手电筒照着,不由喊了一声,“卫父作宝尊彝!”
器腹内底及盖内有铭文,文曰:“卫父作宝尊彝”六字,文字古雅精细,字口清晰。通体制作精巧,形式典雅,铜色清润,青绿斑斑,极为自然。
器内铭文及拓片
“啥?”陈阳也凑了过来,他知道卫父这两个字的意思。
卫父作宝尊彝中卫父两字就是做这件东西的人,这件物件值钱的地方,并不是因为是卫父做的,关键是它刻上了制作者的名字,就是说,如果不是卫父,刻上个什么白玉山、独钓寒江、牛腩、爱吃什么等等书友的名字,它一样值钱。
因为商殷时期的金文(就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文字已较成熟,器铭记载作器者祭祀对象等,直至商末的帝乙、帝辛叙事铭才显端倪。在武丁以前,礼乐制度已非常完整,用器以礼器为上、酒器为尊、乐器编绕和食器簋等已作为礼器,登上大雅之堂作辅。
因此这件卣刻上了,卫父卣乃侯王贵裔“作宝尊彝”之器,就说明它已经不是日常生活用具了,而是礼齐了,这里的“彝”器可以理解为祭礼器,就是专供王室诸侯以及氏族进行祭祀、燕亨或朝会、歃盟活动中举行礼仪能用。
青铜器是值钱,但作为礼器的青铜器,身价至少能翻一倍!
“你那件有铭文么?”宋青云转头看了一眼陈阳收拾一半的簋,开口问道。
陈阳摇摇头,两件带铭文的都被宋青云碰上了,自己也去看看,那件簋有没有铭文。青铜器带铭文和不带铭文那在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甚至市场价值上,都有非常大的差别,宋青云都碰上两件了,陈阳手里加快了起来。
宋青云走过来看着,见到是一件方座簋,不由笑了一下,“行呀,还是方座的,比我那件青铜簋高级呢!”
“屁呀!”陈阳继续清理着,“你那件可是带铭文的,它光有个方坐顶屁用!”
宋青云撇嘴冷笑了一下,“你小子,是真不知足呀!”
宋青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青铜簋是青铜器中的大类,出土数量不少,从商代早期出现,一直沿用到战国晚期。
西周早期 饕餮纹方座簋
而方座簋是一种特殊的青铜簋,比一般簋多加一个方座,体量也要大许多,所以使用它的主人都是中级以上的贵族。方座簋从西周早期开始出现,主要流行于西周时期,因其量少而显得珍贵,虽然不如带铭文的,但也少见了。
清理完毕之后,陈阳和宋青云蹲在地上看了起来,方座青铜簋,侈口,束颈,圆鼓腹,圜底,圈足下接一中空方座。
腹两侧有一对兽首半环形耳,下有钩状珥,腹部两面各饰浅浮雕状大饕餮纹,额顶正中又增饰高浮雕小兽首,饕餮纹为分解式,角、眉、目、身躯、爪等皆分离,饕餮两侧各配倒立夔纹,圈足饰夔纹,身躯细长,向上拱起。
方座四面各饰浅浮雕状分解式大饕餮纹,方座上面四隅饰浅浮雕状生变形饕餮纹。
陈阳越看这件东西越熟悉,怎么好像在哪里见过,就想不起来了呢?还有,目前看到的这些物件,除了这件有些眼熟,没有一件在后世见过,难道后世时候,这些东西一直埋在这里,没人发现?
最关键的,这么多青铜器,到底当初是什么人弄到这里来的?
陈阳正想着呢,身后秦浩峰从坑里拽着绳子上来了,开口就喊,“哥,你看我找到了件青铜面具!”
青铜面具?老子也没挖三星堆呀!三星堆搬家了?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