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请陛下示下!”
“按照东征大军的估算,扶桑至少还有两千七八百万亩土地可以开垦出来做种植农作物,甚至说三千万亩都是可能的,
镰仓幕府、室町幕府,乃至说扶桑最为安稳的德川幕府也没有让百姓们去开垦,为什么?
不止是扶桑,大明也是如此,如果土地资管管理部估算的不错,大明至少还有三到四亿亩可以开垦,这还是大明人口近两亿的情况下,
若是大明之前的唐、宋等等,可开垦的土地更多,为什么不让百姓开垦?”
毕自严神色一怔,立刻回应道:“陛下,扶桑那边臣不太清楚,但华夏王朝这边,臣以为有好几种原因!
其一、土地制度的限制,例如商周时代的井田法,诸侯需要向周王室上缴土地税,而诸侯的土地是由奴隶种植,奴隶是得不到好处的,
没有周王室的命令,哪怕是诸侯也不敢随意开垦。
当然了,这是表面上,私下里肯定更有很多诸侯开垦的。
所以,不是不让百姓开肯,而是被诸侯占有了。
其次,到了春秋时间的土地私有制和唐中期的两税法导致百姓需要上交更多的税,种的越多,交的税就越多。
按照史书记载,唐天宝年间人均是八亩六分地,自己的耕地都种不完,谁会想着是开垦荒地呢?
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朝廷鼓励百姓去开垦荒地他们也不会去的,完全是套犁拴缰。
第三,垦荒会耗费太多的精力,没有合适的工具,无法快速开垦,
且荒地上种粮食收成太差了,从荒地到熟地,再到良田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百姓接受不了。
其四,表面上是朝廷统治,实际上却是士绅富商统治着,皇权不下乡这就是证据,他们把持着民间的土地、山河等等。
百姓若是垦荒,搞不好刚挖出一个坑,立刻就有衙役过来告诉你这是隔壁王老爷家中的地,你必须得填上,然后再罚十两银子的补偿,否则就要坐牢。
或者说你开垦的时候没有人说什么,但等你收获的时候,突然跑过来一个官吏指着你的鼻子说,你开垦的这块地是某某家的,你要么将粮食上交,要么你去坐牢。
至于坐几年那还不是那帮胥吏说了算的?这种情况下,谁敢在县城附近开垦?
远离县城,靠近荒山野岭的更不行,山中的毒蛇猛兽、瘴气毒虫等等会要了他们的命的,
当然了,如果是一个家族十几、二十几口逃荒,倒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性。
但这种事儿少,因为进出一趟得好几天,被蛇咬一口来不及救治就死了,
而且必须品你没法大量购买,诸如盐,你敢大量买立刻就会被官府盯上,顺藤摸瓜找上门。
重要的是没有里甲开具的证明,万一被衙役查到,那几乎就是牢狱之灾。
总得来说,有主的地儿你不能开垦,没主儿的地你没法开垦,再加上开垦工具落后没有精力等因素,这就导致了明明有很多可开垦的荒地,却是没有百姓会去开垦了。
我们中原王朝如此,扶桑或许也跟这个是差不多的。
除非说像太祖开国后,让百姓们自由垦荒,看中哪块种哪一块,且三年不收取赋税,三年后三年虽然要交税,但还是给了大量的减免。
但这种情况是建立在元廷苛捐杂税、各路起义军大战,导致大量百姓流离失所、死亡,土地无主、人少地多的情况下,朝廷稳定后这种情况就不可能再发生了。”
毕自严回答完后,朝着崇祯微躬,示意自己回答完了。
可崇祯却是没有给出答复,而是静静的看着他,搞得毕自严额头冷汗都出来了,回想着自己的回答是不是有什么冒犯龙威的地儿。
不待他全部回想完,崇祯却是低声道:“毕爱卿,你出身世家,曾祖父毕恪是户部尚书、祖父毕忠臣、父亲毕木都是大臣,你自幼在这种环境下应该是没有经历过挨饿的滋味。
所以,你虽然了解民生疾苦,但你毕竟没有感同身受,自然也无法理解百姓对粮食的重要性。”
说到这里,崇祯沉顿了一下,随后低吟了起来。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昼出云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半夜呼儿趁晓耕,赢牛无力渐艰行。”
……
“朕读书少,你饱读诗书,这种诗词应该比朕知道的多的多。”
一字一句,如同晨钟暮鼓在毕自严脑海中炸开。
诚如皇帝所说,这类的诗词他能瞬间找出三五十处,可他从未仔细的想过、或者说他想过但未亲身体验过,想了也想的不深。
但结合皇帝的提问和他的回答,他似乎明白了皇帝想要说的。
果然,他还未彻底想明白,崇祯就继续出声了:“你说没有合适的工具,耕地效率不高,这是事实,可你细数古代的农耕工具,
诸如春秋战国的铁犁牛耕、秦代的铁铧、汉代的铁锹和锸、隋唐宋元时期适合南方水田生产的水田耙、耖、秧马、耘荡等等;
有几种是朝廷工部或者相关部院研究出来的?基本都是民间百姓为了解决耕种效率而自行研究出来的。
其次,你说的从荒地到熟地、再到良田需要时间长,可据朕所知,荒地到熟地经过翻耕、农家肥、草木灰、不间断的除草等等,
快则两三年、快则五年,就能成为熟地,用三五年的时间换未来几十年,你觉得百姓会不会算这个账?
士绅富商把持,朝廷真不知道吗?大明开国以来两次清理耕地,分别是太祖初年和嘉靖帝年间,
咱们不管他到底有没有彻底清查出来,但肯定比皇册登基上要多出来很多,做肯定比不做的要好。
朝廷真要是想放开垦荒,什么耕种效率低、通行不便等等因素都不是问题,百姓的智慧比我们想象中的要聪明;
他们能发现问题,更能解决问题。
所以说到底,还是朝廷不愿意放开垦荒的政令,哪怕是知道底层富商士绅把控乡镇也是当做不知道。
你可知道为什么?”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按照东征大军的估算,扶桑至少还有两千七八百万亩土地可以开垦出来做种植农作物,甚至说三千万亩都是可能的,
镰仓幕府、室町幕府,乃至说扶桑最为安稳的德川幕府也没有让百姓们去开垦,为什么?
不止是扶桑,大明也是如此,如果土地资管管理部估算的不错,大明至少还有三到四亿亩可以开垦,这还是大明人口近两亿的情况下,
若是大明之前的唐、宋等等,可开垦的土地更多,为什么不让百姓开垦?”
毕自严神色一怔,立刻回应道:“陛下,扶桑那边臣不太清楚,但华夏王朝这边,臣以为有好几种原因!
其一、土地制度的限制,例如商周时代的井田法,诸侯需要向周王室上缴土地税,而诸侯的土地是由奴隶种植,奴隶是得不到好处的,
没有周王室的命令,哪怕是诸侯也不敢随意开垦。
当然了,这是表面上,私下里肯定更有很多诸侯开垦的。
所以,不是不让百姓开肯,而是被诸侯占有了。
其次,到了春秋时间的土地私有制和唐中期的两税法导致百姓需要上交更多的税,种的越多,交的税就越多。
按照史书记载,唐天宝年间人均是八亩六分地,自己的耕地都种不完,谁会想着是开垦荒地呢?
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朝廷鼓励百姓去开垦荒地他们也不会去的,完全是套犁拴缰。
第三,垦荒会耗费太多的精力,没有合适的工具,无法快速开垦,
且荒地上种粮食收成太差了,从荒地到熟地,再到良田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百姓接受不了。
其四,表面上是朝廷统治,实际上却是士绅富商统治着,皇权不下乡这就是证据,他们把持着民间的土地、山河等等。
百姓若是垦荒,搞不好刚挖出一个坑,立刻就有衙役过来告诉你这是隔壁王老爷家中的地,你必须得填上,然后再罚十两银子的补偿,否则就要坐牢。
或者说你开垦的时候没有人说什么,但等你收获的时候,突然跑过来一个官吏指着你的鼻子说,你开垦的这块地是某某家的,你要么将粮食上交,要么你去坐牢。
至于坐几年那还不是那帮胥吏说了算的?这种情况下,谁敢在县城附近开垦?
远离县城,靠近荒山野岭的更不行,山中的毒蛇猛兽、瘴气毒虫等等会要了他们的命的,
当然了,如果是一个家族十几、二十几口逃荒,倒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性。
但这种事儿少,因为进出一趟得好几天,被蛇咬一口来不及救治就死了,
而且必须品你没法大量购买,诸如盐,你敢大量买立刻就会被官府盯上,顺藤摸瓜找上门。
重要的是没有里甲开具的证明,万一被衙役查到,那几乎就是牢狱之灾。
总得来说,有主的地儿你不能开垦,没主儿的地你没法开垦,再加上开垦工具落后没有精力等因素,这就导致了明明有很多可开垦的荒地,却是没有百姓会去开垦了。
我们中原王朝如此,扶桑或许也跟这个是差不多的。
除非说像太祖开国后,让百姓们自由垦荒,看中哪块种哪一块,且三年不收取赋税,三年后三年虽然要交税,但还是给了大量的减免。
但这种情况是建立在元廷苛捐杂税、各路起义军大战,导致大量百姓流离失所、死亡,土地无主、人少地多的情况下,朝廷稳定后这种情况就不可能再发生了。”
毕自严回答完后,朝着崇祯微躬,示意自己回答完了。
可崇祯却是没有给出答复,而是静静的看着他,搞得毕自严额头冷汗都出来了,回想着自己的回答是不是有什么冒犯龙威的地儿。
不待他全部回想完,崇祯却是低声道:“毕爱卿,你出身世家,曾祖父毕恪是户部尚书、祖父毕忠臣、父亲毕木都是大臣,你自幼在这种环境下应该是没有经历过挨饿的滋味。
所以,你虽然了解民生疾苦,但你毕竟没有感同身受,自然也无法理解百姓对粮食的重要性。”
说到这里,崇祯沉顿了一下,随后低吟了起来。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昼出云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半夜呼儿趁晓耕,赢牛无力渐艰行。”
……
“朕读书少,你饱读诗书,这种诗词应该比朕知道的多的多。”
一字一句,如同晨钟暮鼓在毕自严脑海中炸开。
诚如皇帝所说,这类的诗词他能瞬间找出三五十处,可他从未仔细的想过、或者说他想过但未亲身体验过,想了也想的不深。
但结合皇帝的提问和他的回答,他似乎明白了皇帝想要说的。
果然,他还未彻底想明白,崇祯就继续出声了:“你说没有合适的工具,耕地效率不高,这是事实,可你细数古代的农耕工具,
诸如春秋战国的铁犁牛耕、秦代的铁铧、汉代的铁锹和锸、隋唐宋元时期适合南方水田生产的水田耙、耖、秧马、耘荡等等;
有几种是朝廷工部或者相关部院研究出来的?基本都是民间百姓为了解决耕种效率而自行研究出来的。
其次,你说的从荒地到熟地、再到良田需要时间长,可据朕所知,荒地到熟地经过翻耕、农家肥、草木灰、不间断的除草等等,
快则两三年、快则五年,就能成为熟地,用三五年的时间换未来几十年,你觉得百姓会不会算这个账?
士绅富商把持,朝廷真不知道吗?大明开国以来两次清理耕地,分别是太祖初年和嘉靖帝年间,
咱们不管他到底有没有彻底清查出来,但肯定比皇册登基上要多出来很多,做肯定比不做的要好。
朝廷真要是想放开垦荒,什么耕种效率低、通行不便等等因素都不是问题,百姓的智慧比我们想象中的要聪明;
他们能发现问题,更能解决问题。
所以说到底,还是朝廷不愿意放开垦荒的政令,哪怕是知道底层富商士绅把控乡镇也是当做不知道。
你可知道为什么?”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