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张四维回忆着阁老临走前的交代,面色忧愁的看向皇帝的车驾。
“申时行去了辽东,开始接触边防了,你也不能落下!”
“这一行好好表现,皇帝带你去是给我面子,不偏袒任何一方,他老人家是为了朝廷平衡考虑啊!”
“因此,来回路上千万不要说张阁老的一句坏话!”
“就给陛下表现一下自己,让别人看看我高拱的学生也是好样的就可以了!”
皇帝的这次出行队伍,文官很少,九成都是勋贵和军队。
一万京营,一千内军,三千锦衣卫。
虽说规模不小 ,但皇帝没有选择黄色绸帘,金丝绒纹于车身,车顶说不上名字的一堆珠宝玉石的标准车架。
反而选了更舒服,更宽大的大将军车架。
皇帝是要去草原开会,本来就路途遥远,选个舒服点的车怎么了?
虽然这个举动在史官们那边已经和威武大将军朱寿联想起来了…
最前面,是锦衣卫仪仗骑兵,穿着麒麟服,举着军旗,充当排面。
之后是三千营骑兵们随行。
最后就是一群步兵和伺候皇帝的几十个太监了。
走远路,军队自然不可能一直披甲。
于是朱载坖干脆下令,麒麟服,飞鱼服的锦衣卫在前面装装样子行了,其余人在后面怎么舒服怎么来。
“陛下真是不拘小节,爱护将士们啊!”
车内,戚继光拨开车帘,从窗户看着外面道。
“倒也不是小礼,进入草原后,该装还是要装的。”
“长城内就不必折磨人,沿途都提前通知了,再加上这龙纛,谁会不认识我这个皇帝呢?”
“陛下说的是。”
看着书的朱载坖好不容易逮到戚继光主动说话的机会,马上问道,“洋人的大炮研制的如何了?”
戚继光先是看了看对面的朱载堉。
后者闭着眼,张着嘴巴,昏昏欲睡。
“他都睡过去了,你回答吧。”,皇帝笑道。
“朕走之前听了比利亚的,似乎是精准度…不符合我们的标准,是不是?”
比利亚,西班牙军火贩子。
皇帝昭告天下,招揽天下精通火器之才。
比利亚以一口流利的汉话,和朱载坖听不懂但感觉好厉害的专业演讲,入了朱载坖的眼。
跟着戚继光,朱载堉一起搞火炮的仿制工作。
果然,他一加入,反正听戚继光说进度加快了很多。
“是,陛下。”,戚继光点点头,“弗朗基人的火炮,多用于海战,短小精悍,射程远,威力大。”
“大明主要是陆战火炮,按照我们自己的火炮仿制,灵敏度和精准度自然就差了许多。”
“会不会是材质的问题?”,朱载坖回忆着自己那少得可怜的军事知识,“弗朗基人的火炮多是青铜,而咱们的火炮,有一半的铁制的!”
即便是到了衰落的明后期,明朝的冶铁技术和产量,仍然吊打整个欧洲。
青铜火炮延展性好,不易炸膛,自然适合海战。
但重量大,笨重,只能安装在船的一侧,框框乱射。
早期的海战就是这样,跟海盗火拼没什么区别。
戚继光思考了一会。
“陛下说的是!铁制的比青铜制的更轻便,如此一来,不牺牲威力和射程的情况下,也能增加灵敏度!”
而且,朱载坖知道,铁制火器是未来必然的趋势。
很简单,如戚继光说的一样,铁制的更轻便。
铁矿也比青铜更多,制造廉价。
“那就用铁制的再试一试!朕觉得,无论是水战还是陆战,精准度不是最重要的!”
“嗯?”,戚继光不解的看向皇帝。
“如果火力足够大,覆盖面广,即便是不大精准,也是可以接受的!”
“大明火炮,一用击胡人骑兵,二用守城退敌!”
“如果射的远,覆盖广,即便不太精准,倒也可以…吧?”
朱载坖越说越没底气,因为戚继光一张冷脸在盯着他。
“关公面前耍大刀了!”
“你一个外行扯什么犊子啊!”
然而他不知道,戚继光不是在质疑他,那是他忙着思考时的表情管理失控。
就这样过了好一会,戚继光才恍然大悟。
“对啊!”,他一拍大腿,“如果是铁制的,陆战更好运送,方便控制方向!”
“而且铁制的更好加工,一个青铜炮的时间,足够造几个铁制火炮了!”
“正如陛下所言,我军火炮多用于破敌冲锋,灵敏度反而没那么重要!”
“呃?”,朱载坖不知道自己真的点拨迷津了,还是戚继光给面子,只是尴尬的笑了笑,“呃…哈哈哈。”
戚继光本就是脑子十分灵活的军事家,朱载坖也只能给出一个未来人的建议。
反正不管如何,火器铁制化这个大方向是不会错的。
铁的大规模开采和运用,也是工业化的前提。
这一点,大明未来半个世纪都不用担心铁不够用,或者用不好。
“陛下之言,真使臣醍醐灌顶!”
“朕是个外行,说得对,卿采纳之,说的不对,卿驳之,要记住,你我君臣所思所想,皆为实用!”
戚继光回想起过去,他的记忆中,皇帝确实是一切为了实用。
难能可贵的是,皇帝用人不疑,身为外行却能给他足够的权力。
戚继光说要修复陕西的城墙堡垒,皇帝马上给他钱(抄家陕西官员那次)。
戚继光说要突袭鞑靼,皇帝发来圣旨,命陕西境内所有武将听戚继光差遣。
他要突袭右翼本部,皇帝二话不说,马上动员民夫,筹集粮草。
他说要诱敌深入,包围剿灭,皇帝只是和谭纶,王崇古商议了一下,就即刻发了军令。
“朕一直以为,越是关键时刻,做决定的人越少越好!”
这是皇帝召他回京,研制火炮时说的话。
“虽然这很危险,但回顾历史上的那些存亡时刻,还真就是极少数人决定了所有人的结局!”
“这就是为什么朕从不会跟你讨价还价,问来问去的原因,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中间省掉争论,省掉争议!”
“虽然这看上去,像是朕把责任推给你,谭纶,王崇古他们,但朕不在乎,只要你们几个心腹理解朕,信任朕就行了!”
前朝经历了多少次君臣猜忌,同僚党政,中央动乱。
虽然眼前这位爷,只对自己人才这么好,对贪官污吏,悖逆将士,不良商人是堪比太祖皇帝的主。
但戚继光依然觉得,自己是遇到了难得的明君。
“臣谨遵陛下教诲!”,戚继光道,“臣知道,陛下想收复嘉峪关到哈密卫的旧土。”
“臣答应陛下,臣就是舍了这条命!也一定要在哈密插上大明军旗!”
朱载坖看着这个坚毅的男人,内心安全感十足。
当然不是少女对成熟大叔的那种安全感。
而是对战争的安全感,对收复旧土的安全感。
只要戚继光在,朱载坖不怕任何一场战争!
“你可不能死!朕要用你的地方还多着呢!”
“我们私底下说个悄悄话!”,朱载坖靠近戚继光耳边。
“收复哈密之日,便是卿封爵之时!”
大明祖制,没有军功不可封爵。
不管文臣武将,只要军功够大,足以封爵。
文臣,明初的李善长不是纯正的文人。
那只有一个刘伯温是封爵的了。
后来,有三个姓王的文臣以军功封爵。
王骥,王越,王守仁。
后来,封爵慢慢变成了皇帝犒赏皇后娘家的工具,而失去了激励群臣的奖励作用。
文人的终极目标变成了入阁拜相,武将因为文人彻底做大,也放弃了封爵的幻想。
再加上后期的大明越来越言而无信,比如嘉靖就答应过好几个武将封爵,而又反悔,慢慢的,就没人相信“以军功封爵”这个故事了。
朱载坖的打算是,如果收复哈密故土,那可是一大片土地。
就是撇开戚继光以前的所有军功,单凭这个功劳都足以封爵。
更别说他的抗倭奉献。
再就是,借着这个机会,把皇权的信誉,朝廷的信誉再找回来。
让所有人看看,皇帝是守信的。
军功封爵依然是可行的。
以海瑞,张居正挽回文人的心,以戚继光挽回武将的心。
这也是朱载坖要把发兵权重新拿回五军都督府手中的原因。
让打仗出兵这事不再被文官老爷们阻碍,控制,让武人看到希望。
“你回京后,再研制两个月看看,行自然是好的,不行就回陕西,开始制定出兵计划吧!”
“是!”
“这次你放心,中央的支持远会比以往更大!”
“是因为国库丰盈吗?”
“还有另一个原因。”朱载坖卖起关子,“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朱载坖指的自然是谭纶接替杨博入阁的事。
有了真正懂兵的人在内阁,朝廷对此次战事的支持自然会更大。
“还有,粮草也会比以往的更丰盛!”
“朕会让将士们一路上都吃的饱饱的!”
~~
十五日后。
皇帝车驾赶到了板升城。
右翼三万户,鄂尔多斯,永谢布的首领们,还有群龙无首的土默特贵族们,以及跟随皇帝而来的朵颜三卫首领,皆在此集合。
本来朵颜三卫在蓟州镇那边,靠近辽东,跟陕西这边的右翼三万户没什么关系。
他们要走的比皇帝更远!
为什么?
还不是朱载坖这个一肚子坏水皇帝的手笔。
朵颜三卫可是左翼三万户的一部分啊!
当初朱载坖为什么从它开始下手?
一来是为了保证蓟州到北京一带的安全,让它充当长城外的屏障。
二来是因为,朵颜三卫虽然身为左翼,但常常收到右翼阿勒坦的威胁。
左翼不管它,右翼欺负它。
简直是完美的收服对象!
收复朵颜三卫,同样可以对左翼和右翼的名誉造成影响。
对左翼来说,你的小弟被右翼欺负,现在又被朱皇帝收服了,你丢不丢脸?
对右翼来说,你经常欺负的弱者被拉拢到朱皇帝那边了,你还能一如既往的霸道吗?
你再强势下去,别的部落会不会萌生效仿朵颜的想法?
朱载坖看似莽撞,但每一步都是精心设计的。
而如今把朵颜带到板升城,更是恶心左翼。
你看看,右翼对我服服帖帖,朵颜更是被我遛狗似的大老远带过去了。
朱载坖这也是相当于抽了土蛮一个大大的耳光。
逼着他拒绝册封。
这样才能让你内部不满嘛!
毕竟如果可以好好做生意,谁愿意打仗呢?
你土蛮每一次出兵,消耗的都是那些贵族们的牛羊马匹,青壮兵力。
朕就不信他们更乐意打仗,而不愿好好做生意。
以前阿勒坦欺负朵颜,那是你们蒙古人的家事,内部的丑事。
再好面子的土蛮也可以忍一忍。
但现在朵颜,右翼全被汉人收服了,你还能忍下去?
所以说,土蛮的拒绝是必须的。
你同意,其他部落会觉得你软弱,半壁江山都被人制服了还没有表态。
你反对了,相当于夺走了那些贵族安全做生意的机会,更会被他们记恨。
毕竟我大明都主动来找你了,我足够有诚意吧?
土蛮这是横竖都是死。
无论他怎么选择,察哈尔内部的不满和分歧一定会发生。
“臣等参见大皇帝陛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好好好!都免礼!免礼!”
皇帝揉着肩膀走下来,踩着绿油油的草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啊!大草原的味道!”
“空气真好啊!”
皇帝这副大大咧咧的样子,蒙古首领贵族们都习惯了。
朱载坖也是迎合他们粗糙的性格,而装出这样子。
毕竟他们可没有那么讲究礼仪。
“大皇帝陛下远途跋涉,劳累疲惫,臣等请罪!”
哟!
怎么都这么懂事了?
“陛下!”
鄂尔多斯的首领,铁木尔的侄子萨乌特,端上了一碗马奶酒。
身后的张元功拦下来,自己要试试。
“哎!朕的臣子岂会害朕?”
朱载坖拿过来,一饮而尽。
这个举动顿时就拉近了皇帝和各位首领之间的距离。
“好喝!”
草原各部还没有胆大到下毒害自己。
“请陛下移驾城内!臣等已准备好宴席!”
( 没有存稿一直写到五十万字,我也算是牛逼了。
但代价就是更新不稳定,辛苦了支持我的读者老爷们。
因此,为表诚意,连夜在火车上更了一章。
望老爷们喜欢。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申时行去了辽东,开始接触边防了,你也不能落下!”
“这一行好好表现,皇帝带你去是给我面子,不偏袒任何一方,他老人家是为了朝廷平衡考虑啊!”
“因此,来回路上千万不要说张阁老的一句坏话!”
“就给陛下表现一下自己,让别人看看我高拱的学生也是好样的就可以了!”
皇帝的这次出行队伍,文官很少,九成都是勋贵和军队。
一万京营,一千内军,三千锦衣卫。
虽说规模不小 ,但皇帝没有选择黄色绸帘,金丝绒纹于车身,车顶说不上名字的一堆珠宝玉石的标准车架。
反而选了更舒服,更宽大的大将军车架。
皇帝是要去草原开会,本来就路途遥远,选个舒服点的车怎么了?
虽然这个举动在史官们那边已经和威武大将军朱寿联想起来了…
最前面,是锦衣卫仪仗骑兵,穿着麒麟服,举着军旗,充当排面。
之后是三千营骑兵们随行。
最后就是一群步兵和伺候皇帝的几十个太监了。
走远路,军队自然不可能一直披甲。
于是朱载坖干脆下令,麒麟服,飞鱼服的锦衣卫在前面装装样子行了,其余人在后面怎么舒服怎么来。
“陛下真是不拘小节,爱护将士们啊!”
车内,戚继光拨开车帘,从窗户看着外面道。
“倒也不是小礼,进入草原后,该装还是要装的。”
“长城内就不必折磨人,沿途都提前通知了,再加上这龙纛,谁会不认识我这个皇帝呢?”
“陛下说的是。”
看着书的朱载坖好不容易逮到戚继光主动说话的机会,马上问道,“洋人的大炮研制的如何了?”
戚继光先是看了看对面的朱载堉。
后者闭着眼,张着嘴巴,昏昏欲睡。
“他都睡过去了,你回答吧。”,皇帝笑道。
“朕走之前听了比利亚的,似乎是精准度…不符合我们的标准,是不是?”
比利亚,西班牙军火贩子。
皇帝昭告天下,招揽天下精通火器之才。
比利亚以一口流利的汉话,和朱载坖听不懂但感觉好厉害的专业演讲,入了朱载坖的眼。
跟着戚继光,朱载堉一起搞火炮的仿制工作。
果然,他一加入,反正听戚继光说进度加快了很多。
“是,陛下。”,戚继光点点头,“弗朗基人的火炮,多用于海战,短小精悍,射程远,威力大。”
“大明主要是陆战火炮,按照我们自己的火炮仿制,灵敏度和精准度自然就差了许多。”
“会不会是材质的问题?”,朱载坖回忆着自己那少得可怜的军事知识,“弗朗基人的火炮多是青铜,而咱们的火炮,有一半的铁制的!”
即便是到了衰落的明后期,明朝的冶铁技术和产量,仍然吊打整个欧洲。
青铜火炮延展性好,不易炸膛,自然适合海战。
但重量大,笨重,只能安装在船的一侧,框框乱射。
早期的海战就是这样,跟海盗火拼没什么区别。
戚继光思考了一会。
“陛下说的是!铁制的比青铜制的更轻便,如此一来,不牺牲威力和射程的情况下,也能增加灵敏度!”
而且,朱载坖知道,铁制火器是未来必然的趋势。
很简单,如戚继光说的一样,铁制的更轻便。
铁矿也比青铜更多,制造廉价。
“那就用铁制的再试一试!朕觉得,无论是水战还是陆战,精准度不是最重要的!”
“嗯?”,戚继光不解的看向皇帝。
“如果火力足够大,覆盖面广,即便是不大精准,也是可以接受的!”
“大明火炮,一用击胡人骑兵,二用守城退敌!”
“如果射的远,覆盖广,即便不太精准,倒也可以…吧?”
朱载坖越说越没底气,因为戚继光一张冷脸在盯着他。
“关公面前耍大刀了!”
“你一个外行扯什么犊子啊!”
然而他不知道,戚继光不是在质疑他,那是他忙着思考时的表情管理失控。
就这样过了好一会,戚继光才恍然大悟。
“对啊!”,他一拍大腿,“如果是铁制的,陆战更好运送,方便控制方向!”
“而且铁制的更好加工,一个青铜炮的时间,足够造几个铁制火炮了!”
“正如陛下所言,我军火炮多用于破敌冲锋,灵敏度反而没那么重要!”
“呃?”,朱载坖不知道自己真的点拨迷津了,还是戚继光给面子,只是尴尬的笑了笑,“呃…哈哈哈。”
戚继光本就是脑子十分灵活的军事家,朱载坖也只能给出一个未来人的建议。
反正不管如何,火器铁制化这个大方向是不会错的。
铁的大规模开采和运用,也是工业化的前提。
这一点,大明未来半个世纪都不用担心铁不够用,或者用不好。
“陛下之言,真使臣醍醐灌顶!”
“朕是个外行,说得对,卿采纳之,说的不对,卿驳之,要记住,你我君臣所思所想,皆为实用!”
戚继光回想起过去,他的记忆中,皇帝确实是一切为了实用。
难能可贵的是,皇帝用人不疑,身为外行却能给他足够的权力。
戚继光说要修复陕西的城墙堡垒,皇帝马上给他钱(抄家陕西官员那次)。
戚继光说要突袭鞑靼,皇帝发来圣旨,命陕西境内所有武将听戚继光差遣。
他要突袭右翼本部,皇帝二话不说,马上动员民夫,筹集粮草。
他说要诱敌深入,包围剿灭,皇帝只是和谭纶,王崇古商议了一下,就即刻发了军令。
“朕一直以为,越是关键时刻,做决定的人越少越好!”
这是皇帝召他回京,研制火炮时说的话。
“虽然这很危险,但回顾历史上的那些存亡时刻,还真就是极少数人决定了所有人的结局!”
“这就是为什么朕从不会跟你讨价还价,问来问去的原因,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中间省掉争论,省掉争议!”
“虽然这看上去,像是朕把责任推给你,谭纶,王崇古他们,但朕不在乎,只要你们几个心腹理解朕,信任朕就行了!”
前朝经历了多少次君臣猜忌,同僚党政,中央动乱。
虽然眼前这位爷,只对自己人才这么好,对贪官污吏,悖逆将士,不良商人是堪比太祖皇帝的主。
但戚继光依然觉得,自己是遇到了难得的明君。
“臣谨遵陛下教诲!”,戚继光道,“臣知道,陛下想收复嘉峪关到哈密卫的旧土。”
“臣答应陛下,臣就是舍了这条命!也一定要在哈密插上大明军旗!”
朱载坖看着这个坚毅的男人,内心安全感十足。
当然不是少女对成熟大叔的那种安全感。
而是对战争的安全感,对收复旧土的安全感。
只要戚继光在,朱载坖不怕任何一场战争!
“你可不能死!朕要用你的地方还多着呢!”
“我们私底下说个悄悄话!”,朱载坖靠近戚继光耳边。
“收复哈密之日,便是卿封爵之时!”
大明祖制,没有军功不可封爵。
不管文臣武将,只要军功够大,足以封爵。
文臣,明初的李善长不是纯正的文人。
那只有一个刘伯温是封爵的了。
后来,有三个姓王的文臣以军功封爵。
王骥,王越,王守仁。
后来,封爵慢慢变成了皇帝犒赏皇后娘家的工具,而失去了激励群臣的奖励作用。
文人的终极目标变成了入阁拜相,武将因为文人彻底做大,也放弃了封爵的幻想。
再加上后期的大明越来越言而无信,比如嘉靖就答应过好几个武将封爵,而又反悔,慢慢的,就没人相信“以军功封爵”这个故事了。
朱载坖的打算是,如果收复哈密故土,那可是一大片土地。
就是撇开戚继光以前的所有军功,单凭这个功劳都足以封爵。
更别说他的抗倭奉献。
再就是,借着这个机会,把皇权的信誉,朝廷的信誉再找回来。
让所有人看看,皇帝是守信的。
军功封爵依然是可行的。
以海瑞,张居正挽回文人的心,以戚继光挽回武将的心。
这也是朱载坖要把发兵权重新拿回五军都督府手中的原因。
让打仗出兵这事不再被文官老爷们阻碍,控制,让武人看到希望。
“你回京后,再研制两个月看看,行自然是好的,不行就回陕西,开始制定出兵计划吧!”
“是!”
“这次你放心,中央的支持远会比以往更大!”
“是因为国库丰盈吗?”
“还有另一个原因。”朱载坖卖起关子,“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朱载坖指的自然是谭纶接替杨博入阁的事。
有了真正懂兵的人在内阁,朝廷对此次战事的支持自然会更大。
“还有,粮草也会比以往的更丰盛!”
“朕会让将士们一路上都吃的饱饱的!”
~~
十五日后。
皇帝车驾赶到了板升城。
右翼三万户,鄂尔多斯,永谢布的首领们,还有群龙无首的土默特贵族们,以及跟随皇帝而来的朵颜三卫首领,皆在此集合。
本来朵颜三卫在蓟州镇那边,靠近辽东,跟陕西这边的右翼三万户没什么关系。
他们要走的比皇帝更远!
为什么?
还不是朱载坖这个一肚子坏水皇帝的手笔。
朵颜三卫可是左翼三万户的一部分啊!
当初朱载坖为什么从它开始下手?
一来是为了保证蓟州到北京一带的安全,让它充当长城外的屏障。
二来是因为,朵颜三卫虽然身为左翼,但常常收到右翼阿勒坦的威胁。
左翼不管它,右翼欺负它。
简直是完美的收服对象!
收复朵颜三卫,同样可以对左翼和右翼的名誉造成影响。
对左翼来说,你的小弟被右翼欺负,现在又被朱皇帝收服了,你丢不丢脸?
对右翼来说,你经常欺负的弱者被拉拢到朱皇帝那边了,你还能一如既往的霸道吗?
你再强势下去,别的部落会不会萌生效仿朵颜的想法?
朱载坖看似莽撞,但每一步都是精心设计的。
而如今把朵颜带到板升城,更是恶心左翼。
你看看,右翼对我服服帖帖,朵颜更是被我遛狗似的大老远带过去了。
朱载坖这也是相当于抽了土蛮一个大大的耳光。
逼着他拒绝册封。
这样才能让你内部不满嘛!
毕竟如果可以好好做生意,谁愿意打仗呢?
你土蛮每一次出兵,消耗的都是那些贵族们的牛羊马匹,青壮兵力。
朕就不信他们更乐意打仗,而不愿好好做生意。
以前阿勒坦欺负朵颜,那是你们蒙古人的家事,内部的丑事。
再好面子的土蛮也可以忍一忍。
但现在朵颜,右翼全被汉人收服了,你还能忍下去?
所以说,土蛮的拒绝是必须的。
你同意,其他部落会觉得你软弱,半壁江山都被人制服了还没有表态。
你反对了,相当于夺走了那些贵族安全做生意的机会,更会被他们记恨。
毕竟我大明都主动来找你了,我足够有诚意吧?
土蛮这是横竖都是死。
无论他怎么选择,察哈尔内部的不满和分歧一定会发生。
“臣等参见大皇帝陛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好好好!都免礼!免礼!”
皇帝揉着肩膀走下来,踩着绿油油的草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啊!大草原的味道!”
“空气真好啊!”
皇帝这副大大咧咧的样子,蒙古首领贵族们都习惯了。
朱载坖也是迎合他们粗糙的性格,而装出这样子。
毕竟他们可没有那么讲究礼仪。
“大皇帝陛下远途跋涉,劳累疲惫,臣等请罪!”
哟!
怎么都这么懂事了?
“陛下!”
鄂尔多斯的首领,铁木尔的侄子萨乌特,端上了一碗马奶酒。
身后的张元功拦下来,自己要试试。
“哎!朕的臣子岂会害朕?”
朱载坖拿过来,一饮而尽。
这个举动顿时就拉近了皇帝和各位首领之间的距离。
“好喝!”
草原各部还没有胆大到下毒害自己。
“请陛下移驾城内!臣等已准备好宴席!”
( 没有存稿一直写到五十万字,我也算是牛逼了。
但代价就是更新不稳定,辛苦了支持我的读者老爷们。
因此,为表诚意,连夜在火车上更了一章。
望老爷们喜欢。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