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沈炼和陈梦雷又交谈了好一会,才想起外面不远处,一直都心怀忐忑的村民们。
出去交代了几句话,安抚了一下之后,才有回来做晚饭。
已经被沈炼他们吃腻了的简单晚餐,却让陈梦雷一群人大呼痛快。
还说世间只有知己和美食不能辜负。
第二天。
只住了两个晚上的小屋,就送给了别人。
一行人再次出发。
路上,陈梦雷还在回味着昨晚的食物。
此时他也没有坐轿子,和沈浪他们走在了一起。
“陈大人若是喜欢的话,我这里还有点都送给你好了。”
林城从包裹里,掏出了一堆用油脂包裹着的行军粮。
“不过只有这些荤的了,素的已经被吃完了,等回去之后,给你送一些过来。”
尽管看着路途遥远,可这种行军粮,就是不怕放置的时间长。
“那就却之不恭了。”
没有客气,直接收下,反正陈梦雷也听说,不值几个钱。
不过,大多都在军队中使用,外面流出去的虽然很多,但也到不了浙江一带,就被买完了。
毕竟这种行军粮,容易储存,还口感不错,可以当做零嘴来食用。
不少人家买回去,就是为了给孩子们尝个新鲜的。
一路走走停停,偶尔沈炼还会遇到百姓上前询问几句当地的生活状况,看得陈梦雷都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琼州知府,而沈炼才是。
到了后来,陈梦雷也学着沈炼,开始询问一些很现实的问题。
粮食的产出。
税收情况。
劳役问题,以及当地的某些特产。
“原以为,做官就死帮着百姓们断案,给百姓们伸张正义,没想到啊!让他们吃饱穿暖的第一个条件,就只做官的走进田间地头。”
书到用时方恨少,绝知此事要躬行可不是一句空话。
“我记得,在京师的时候,裕王殿下一直都很推崇王阳明王大人,还说是此人会是我大明的唯一圣人,其中有一句话最为耀眼,那就是知行合一。”
沈炼也是感慨良多。
知行合一说得简单,可能够躬行实践的人,又有几个?
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王阳明可是全都做到了。
从此往后,他的弟子也不少。
可顶着人家心学四处吹捧的很多,躬行其道的几乎没有。
都在想方设法地给自己披上一层名声,好让自己做官更加的方便一些。
背地里到底怎么回事,也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毕竟,许多时候,有的人认为,天都是可以被欺的。
“知行合一吗?”
陈梦雷觉得,自己这几天,沉思的时间,比以前的总和还要多。
仿佛随着和沈炼的认识,心中的疑惑,也越来越多了起来。
有的迷惑,他自己就可以在心中找到答案,可更多的则是让人更加的迷惘。
似乎只要自己一开始思考,就会掉进不可知的陷阱之中。
不久之后,就到达了琼州府的衙门。
沈炼他们没有跟随着一起去。
找了一处歇脚的地方住店。
等到陈梦雷派人通知之后,已经是第二天了。
“沈大人看看,琼州志都在此处了。”
陈梦雷亲自送来了过来,也没有留下。
锦衣卫办案,还是不要知道得太多为好,而且他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
知道了琼州往后会是大明一个很重要的地方。
他的内心之中,就有种要大干一场的火热。
“大哥,找到了。”
一名锦衣卫兴奋地拿着一本书指着翻开的地方。
那是一本正德年间的《琼台志》。
其中记载:“曰占稻。有数种,性耐水。择高田,五六月种,七八月收。有播种六十日熟者谓之‘六十日’,即宋真宗使取种占城,分布江淮诸处者。”
播种六十天就能收获,已经很了不起了。
琼州当地的稻谷一直有明显的水稻与旱稻之分。旱稻亦称黎陆稻、山禾或坡泽稻,多种于干旱坡地上。
还有记载,唐朝时期的中书侍郎李吉甫次子李德裕,被贬赴崖州沿途所见“五月畬田收火米”。
一些没有流传出去的当地史料中还记载了,琼州曾种植过四十四个旱稻地方品种,其中坡稻十三个、山拦稻三十一个。
沈炼连忙放下手中的其他书籍,接了过来。
只见上面记述得很是详细。
除了水稻旱稻之分,古时候琼州的稻谷最常见的还是粳糯之分,粳谷作米饭,糯谷来酿酒,直到今天琼州的黎族群众还保留着用自家糯米酿酒的习惯。
而粳糯两者细分之下的品种也很多。
粳米有百箭、香粳、乌芒、珍珠、鼠牙、东海、早禾等品种,而糯米也有黄鸡、乌鸭、光头、九里香、小猪斑、狗蝇、虾须、赤米等等。
“正德年间的记录?”
看了一遍之后,沈炼不放心地再次看了一眼记录的日期。
前朝都有人做了详细的记录,可依旧没有人把这种重要的消息,传回到京师去。
几人满脸震惊地对视一眼。
“朝廷的藏书之中,可有这样的记载?”
林城小声的问道。
说话时,目光不自觉地看向了门口的方向,似乎在怕隔墙有人。
“不是太清楚,想必是没有的,不然殿下也不会让咱们前来秘密查看。”
沈炼若有所思。
“老大,这里还有一篇文章,你来看看。”
震惊过后,他们再次查看起这些卷宗的时候,就更加小心翼翼了,生怕错漏了某些重要的文献。
“长史王士衡劝谕乡里种麦?王士衡?此人的名字好生熟悉。”
沈炼嘴里念叨了一遍,仔细地查看起了来。
其中记载了通过西瓜、枸杞等从西域引进论证作物可以引种,接着说小麦可以与水稻接续种植、麦秆可作柴薪等好处,又言“圣贤皆劝人种麦”,“天子尚且尝麦”。
简直和沈炼离开京师时,被朱载坖带到一处演道院,特别开辟出来的特殊田地里面,大概的了解了一下,怎样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此时看到,已经有人在尝试,而且有的东西,已经尝试成功了。
沈炼拿着王士衡写下的卷宗,双手都在因为紧张而颤抖。
“我记起来了。”
林城双手一拍,差点吓得沈炼把手里的卷宗,都扔在了地上。
“一惊一乍的干什么?咱们是锦衣卫,沉住点气好不好?”
林城也不以为意,反而兴奋地道:“我知道王士衡是谁了。”
“废话,王士衡不叫王士衡还能叫什么?”
沈炼没好气地怒骂一声。
随即才反应过来,林城说的王士衡是谁。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出去交代了几句话,安抚了一下之后,才有回来做晚饭。
已经被沈炼他们吃腻了的简单晚餐,却让陈梦雷一群人大呼痛快。
还说世间只有知己和美食不能辜负。
第二天。
只住了两个晚上的小屋,就送给了别人。
一行人再次出发。
路上,陈梦雷还在回味着昨晚的食物。
此时他也没有坐轿子,和沈浪他们走在了一起。
“陈大人若是喜欢的话,我这里还有点都送给你好了。”
林城从包裹里,掏出了一堆用油脂包裹着的行军粮。
“不过只有这些荤的了,素的已经被吃完了,等回去之后,给你送一些过来。”
尽管看着路途遥远,可这种行军粮,就是不怕放置的时间长。
“那就却之不恭了。”
没有客气,直接收下,反正陈梦雷也听说,不值几个钱。
不过,大多都在军队中使用,外面流出去的虽然很多,但也到不了浙江一带,就被买完了。
毕竟这种行军粮,容易储存,还口感不错,可以当做零嘴来食用。
不少人家买回去,就是为了给孩子们尝个新鲜的。
一路走走停停,偶尔沈炼还会遇到百姓上前询问几句当地的生活状况,看得陈梦雷都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琼州知府,而沈炼才是。
到了后来,陈梦雷也学着沈炼,开始询问一些很现实的问题。
粮食的产出。
税收情况。
劳役问题,以及当地的某些特产。
“原以为,做官就死帮着百姓们断案,给百姓们伸张正义,没想到啊!让他们吃饱穿暖的第一个条件,就只做官的走进田间地头。”
书到用时方恨少,绝知此事要躬行可不是一句空话。
“我记得,在京师的时候,裕王殿下一直都很推崇王阳明王大人,还说是此人会是我大明的唯一圣人,其中有一句话最为耀眼,那就是知行合一。”
沈炼也是感慨良多。
知行合一说得简单,可能够躬行实践的人,又有几个?
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王阳明可是全都做到了。
从此往后,他的弟子也不少。
可顶着人家心学四处吹捧的很多,躬行其道的几乎没有。
都在想方设法地给自己披上一层名声,好让自己做官更加的方便一些。
背地里到底怎么回事,也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毕竟,许多时候,有的人认为,天都是可以被欺的。
“知行合一吗?”
陈梦雷觉得,自己这几天,沉思的时间,比以前的总和还要多。
仿佛随着和沈炼的认识,心中的疑惑,也越来越多了起来。
有的迷惑,他自己就可以在心中找到答案,可更多的则是让人更加的迷惘。
似乎只要自己一开始思考,就会掉进不可知的陷阱之中。
不久之后,就到达了琼州府的衙门。
沈炼他们没有跟随着一起去。
找了一处歇脚的地方住店。
等到陈梦雷派人通知之后,已经是第二天了。
“沈大人看看,琼州志都在此处了。”
陈梦雷亲自送来了过来,也没有留下。
锦衣卫办案,还是不要知道得太多为好,而且他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
知道了琼州往后会是大明一个很重要的地方。
他的内心之中,就有种要大干一场的火热。
“大哥,找到了。”
一名锦衣卫兴奋地拿着一本书指着翻开的地方。
那是一本正德年间的《琼台志》。
其中记载:“曰占稻。有数种,性耐水。择高田,五六月种,七八月收。有播种六十日熟者谓之‘六十日’,即宋真宗使取种占城,分布江淮诸处者。”
播种六十天就能收获,已经很了不起了。
琼州当地的稻谷一直有明显的水稻与旱稻之分。旱稻亦称黎陆稻、山禾或坡泽稻,多种于干旱坡地上。
还有记载,唐朝时期的中书侍郎李吉甫次子李德裕,被贬赴崖州沿途所见“五月畬田收火米”。
一些没有流传出去的当地史料中还记载了,琼州曾种植过四十四个旱稻地方品种,其中坡稻十三个、山拦稻三十一个。
沈炼连忙放下手中的其他书籍,接了过来。
只见上面记述得很是详细。
除了水稻旱稻之分,古时候琼州的稻谷最常见的还是粳糯之分,粳谷作米饭,糯谷来酿酒,直到今天琼州的黎族群众还保留着用自家糯米酿酒的习惯。
而粳糯两者细分之下的品种也很多。
粳米有百箭、香粳、乌芒、珍珠、鼠牙、东海、早禾等品种,而糯米也有黄鸡、乌鸭、光头、九里香、小猪斑、狗蝇、虾须、赤米等等。
“正德年间的记录?”
看了一遍之后,沈炼不放心地再次看了一眼记录的日期。
前朝都有人做了详细的记录,可依旧没有人把这种重要的消息,传回到京师去。
几人满脸震惊地对视一眼。
“朝廷的藏书之中,可有这样的记载?”
林城小声的问道。
说话时,目光不自觉地看向了门口的方向,似乎在怕隔墙有人。
“不是太清楚,想必是没有的,不然殿下也不会让咱们前来秘密查看。”
沈炼若有所思。
“老大,这里还有一篇文章,你来看看。”
震惊过后,他们再次查看起这些卷宗的时候,就更加小心翼翼了,生怕错漏了某些重要的文献。
“长史王士衡劝谕乡里种麦?王士衡?此人的名字好生熟悉。”
沈炼嘴里念叨了一遍,仔细地查看起了来。
其中记载了通过西瓜、枸杞等从西域引进论证作物可以引种,接着说小麦可以与水稻接续种植、麦秆可作柴薪等好处,又言“圣贤皆劝人种麦”,“天子尚且尝麦”。
简直和沈炼离开京师时,被朱载坖带到一处演道院,特别开辟出来的特殊田地里面,大概的了解了一下,怎样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此时看到,已经有人在尝试,而且有的东西,已经尝试成功了。
沈炼拿着王士衡写下的卷宗,双手都在因为紧张而颤抖。
“我记起来了。”
林城双手一拍,差点吓得沈炼把手里的卷宗,都扔在了地上。
“一惊一乍的干什么?咱们是锦衣卫,沉住点气好不好?”
林城也不以为意,反而兴奋地道:“我知道王士衡是谁了。”
“废话,王士衡不叫王士衡还能叫什么?”
沈炼没好气地怒骂一声。
随即才反应过来,林城说的王士衡是谁。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