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我儿果然料事如神!”
小赵氏欢喜跑进屋里,边给四岁女儿穿衣边道:“今儿真的有人送包袱回来了,好大两个呢,还有一封信。”
四岁女娃眼里笑意迸现,里头是藏不住的算计:“娘,我还知道信里会提接长安进京。”
小赵氏寒下脸:“接那小崽子进京?那怎么行?”
小崽子被接走,那姜氏必然不会再寄钱回来。
“别担心,我有妙计。”小女娃朝亲娘附耳过去......
小赵氏眼神惊愕:“这样也行?”
“当然行。”女娃面露得意:“往常不都是让我代替长安给来人瞧的么,不会有人怀疑。”
......
大周天和元年,二月中旬。
田野仍有零星的雪没融化,一大一小两道身影正蹲在田地边挖野菜。
“婶婶!好、好大!”
三岁小女童戴着一顶灰兔毛做的护耳帽,肉乎乎的小手举着一棵肥大鲜嫩的荠菜,小脸笑成一朵花。
吴氏接过荠菜,微笑夸赞:“还是长安能干。”
女童笑容越发灿烂,又转身去找荠菜,嘴里碎碎念:“找、多多荠菜,包…饺子,婶娘......长安吃......”
吴氏怜惜地看她一眼,轻轻叹口气。
长安的亲娘刚生下她没多久,便被婆婆的姊妹介绍去县城一户官家当奶娘。
那时自己刚嫁进宋家,就承担起照顾小长安的任务。
然而长安还未满周岁时,她亲爹宋二孝又被征去当兵,一去两年多毫无音讯。
小小年纪就没了亲娘,后又没了亲爹,在宋家受尽白眼。
若不是自己一直将她带在身边精心照看,估计她活不到三岁。
吴氏捋捋被风吹散的发丝,将之别在耳后。
今日一早,婆婆就吩咐她带着长安出来挖荠菜,说是早春的荠菜最鲜嫩,公爹他想吃荠菜饺子。
她知道,这都是婆婆磋磨人的手段。
野外寒风凌冽,自己还受得住,但三岁的长安哪里经受得了。
但又不能将她独自留在老宅,新宅那边更是不行。
自己不在,小长安还不知被她们怎么虐待。
无奈,她只好将能穿能戴的,都给长安套上,带着她来这冰天寒地里挑荠菜。
想到面慈心苦的婆婆,吴氏只觉寒意彻骨。
缩了缩脖子,将冻僵的手拢在嘴边呵了呵,问埋头挖野菜的小娃娃:“长安,冷不冷?”
小长安下意识收起冻成红萝卜的小手,摇摇头:“不......不冷。”
今日能跟婶婶出来玩,她可开心了,一点都不觉得冷,要是一直不回去就好了,她一点都不想见到可怕的祖母,还有爱掐人的小姑姑。
“过来,三婶给你捂捂。”吴氏走过来蹲在她面前,将长安的小手塞进自己咯吱窝下,“是不是暖和些了?”
长安将脸贴进婶娘怀里,点点头。
这时,有两名妇人走来,她们拎着竹篮,看样子也是来挖野菜。
一名黑脸妇人见到吴氏高声道:“他三婶你怎么还在地里啊,快回去瞧瞧吧,有人捎东西回来了,肯定是长安她娘让人带来的。”
长安亲娘姜氏在县里当奶娘的事,整个乡都知道,只因她每隔半年就捎回一包小儿衣裳,还有不少银钱,全村人看在眼里,个个羡慕无比。
“真的呀?”吴氏顿时站起身,朝黑脸妇人福礼致谢:“多谢钱嫂子,我这便回去。”
说着拎起竹篮,将小镰刀与小铲子放进篮子里,一手牵起长安往回赶。
但小长安腿短,根本走不快,吴氏索性将她抱起来,快步朝新宅走去。
黑脸妇人目送她们走远,啧一声,与身边妇人道:“瞧着吧,姜氏捎来的东西,十有八九还是会落进她后婆婆手里,可怜长安,自小没穿过一件亲娘缝的新衣。”
“可不是,我瞅那老虔婆亲孙子孙女身上,全都是咱们没见过的时新料子,你再看长安穿的什么?补丁摞补丁,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宋八齐家捡来的野孩子呢。”
方脸妇人蹲下身铲了一棵荠菜,抖抖泥土,丢进身边篮子里。
“可怜哦,没爹没娘的,即便有三婶娘顾着又怎样?三顺媳妇不当家,手里没钱没布,她自己还要看后婆婆脸色过活,又怎能兼顾上小侄女,唉……”
那老宋头自娶了后妻就成了后爹,自家两个亲生儿子不管不顾,竟将那后妻带来的儿子认作长子,还改名换姓为宋继祖。
啧啧,瞧这名字起的,若不是族长拦着,那宋老头还准备将那宋继祖加进宋氏族谱里头呢。
“嗨,你说那老宋头是咋想的?将自己亲生儿子排成次子就算了,还将他送去征兵,那会儿姜氏应该寄回不少银钱了吧,怎么着也够给二孝买个更卒的了。”
黑脸妇人望一眼宋家村方向。
宋老头家五间瓦房屹立在村口,格外引人注目。
他家之前可是穷的叮当响,跟村里大多数人家差不多。
自从姜氏出去当了奶娘后,宋老头家忽然抖起来了,不仅盖了大瓦房,赵婆子娘几个更是衣着光鲜,外出逛个集走个亲戚,那阔绰劲儿,比财主家的婆娘都爽气。
害得村里好多老娘们都去跟赵婆子套近乎,也想让她给自家刚生产的媳妇介绍个奶娘当当。
方脸妇人冷嗤:“老虔婆黑了心肝呗,宋二郎一走,她就撺掇宋老头在村口盖起五间大瓦房,
刚建好就着急忙慌地带着儿女住进去,把长安与她三叔三婶留在破烂老宅里。”
老虔婆那贼心思谁不明白?不就是怕宋二郎在家会分走一半家产么?
族里虽不管他家的家务事,但族长与族老可不会眼睁睁看着宋老头将宋家财产分给外来野种!
“他家不是还没分么?怎么单独将宋三顺两口子留在老宅了呢?”黑脸妇人连挖几朵荠菜,好奇问。
方脸妇人:“老虔婆倒是想分,但族里岂能让她胡来?”
赵氏搬新家那会儿,族长亲自去问过,但老虔婆指天叩地发誓不是分家。
还说因为家里不够住,老闺女又要说亲,不好跟叔婶挤一处,所以才暂时挪去新屋住,等宋二孝回来就重新分配房屋。
可明眼人都知道,宋二孝能不能回来还两说呢。
清官难断家务事,老虔婆一口咬定不是分家,族长也没法子,只撂下狠话,让宋老头留出两间新屋,一间给宋二孝,一间给宋三顺,否则就写信告知二孝媳妇姜氏,毕竟盖房的钱都是她出的。
宋老头口头应了,但仍然让亲儿宋三顺两口子住在老宅,只是每日在一起吃饭罢了。
当然,新宅的活计也由三顺媳妇吴氏来承担。
像挑水洗衣做饭,尽数落到三顺媳妇头上,地里活计也是三顺去干。
反观赵婆子一家,真真像少爷小姐般,个个悠闲的很,什么都不用做了。
“哎呦,老虔婆真是好算计,等过几年,她亲孙子娶妻,还不是将那两间屋子给占了?”
黑脸妇人摇摇头,叹口气:“姜氏也是心大,自己辛辛苦苦攒了钱,结果都便宜给了外人,自个儿亲生孩儿倒是落得没吃没穿。
唉,她咋就这么信任老虔婆呢?一直不回来看一眼,三年呐,她就一点不想孩子么?”
方脸妇人:“我听人说,那姜氏早两年就随主家去府城了,离这里大几百里呢,据说主家少爷离不得她,才一直不曾回来。”
回来又能如何?除非将亲闺女接走,否则孩子还不得留在宋老头家受磋磨?
幸好三顺媳妇仁义心善,一直将长安当亲闺女疼爱,有一口好吃的都留给长安,不然那孩子不知死过几回了。
两妇人唏嘘一阵子,又望一遍宋家方向。
今儿宋家肯定要割肉打酒招待来人了,说不准又将长安与三顺媳妇支出去,不给客人见到。
那三顺媳妇也是个傻的,竟随便婆婆摆布,一点不知道反抗。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小赵氏欢喜跑进屋里,边给四岁女儿穿衣边道:“今儿真的有人送包袱回来了,好大两个呢,还有一封信。”
四岁女娃眼里笑意迸现,里头是藏不住的算计:“娘,我还知道信里会提接长安进京。”
小赵氏寒下脸:“接那小崽子进京?那怎么行?”
小崽子被接走,那姜氏必然不会再寄钱回来。
“别担心,我有妙计。”小女娃朝亲娘附耳过去......
小赵氏眼神惊愕:“这样也行?”
“当然行。”女娃面露得意:“往常不都是让我代替长安给来人瞧的么,不会有人怀疑。”
......
大周天和元年,二月中旬。
田野仍有零星的雪没融化,一大一小两道身影正蹲在田地边挖野菜。
“婶婶!好、好大!”
三岁小女童戴着一顶灰兔毛做的护耳帽,肉乎乎的小手举着一棵肥大鲜嫩的荠菜,小脸笑成一朵花。
吴氏接过荠菜,微笑夸赞:“还是长安能干。”
女童笑容越发灿烂,又转身去找荠菜,嘴里碎碎念:“找、多多荠菜,包…饺子,婶娘......长安吃......”
吴氏怜惜地看她一眼,轻轻叹口气。
长安的亲娘刚生下她没多久,便被婆婆的姊妹介绍去县城一户官家当奶娘。
那时自己刚嫁进宋家,就承担起照顾小长安的任务。
然而长安还未满周岁时,她亲爹宋二孝又被征去当兵,一去两年多毫无音讯。
小小年纪就没了亲娘,后又没了亲爹,在宋家受尽白眼。
若不是自己一直将她带在身边精心照看,估计她活不到三岁。
吴氏捋捋被风吹散的发丝,将之别在耳后。
今日一早,婆婆就吩咐她带着长安出来挖荠菜,说是早春的荠菜最鲜嫩,公爹他想吃荠菜饺子。
她知道,这都是婆婆磋磨人的手段。
野外寒风凌冽,自己还受得住,但三岁的长安哪里经受得了。
但又不能将她独自留在老宅,新宅那边更是不行。
自己不在,小长安还不知被她们怎么虐待。
无奈,她只好将能穿能戴的,都给长安套上,带着她来这冰天寒地里挑荠菜。
想到面慈心苦的婆婆,吴氏只觉寒意彻骨。
缩了缩脖子,将冻僵的手拢在嘴边呵了呵,问埋头挖野菜的小娃娃:“长安,冷不冷?”
小长安下意识收起冻成红萝卜的小手,摇摇头:“不......不冷。”
今日能跟婶婶出来玩,她可开心了,一点都不觉得冷,要是一直不回去就好了,她一点都不想见到可怕的祖母,还有爱掐人的小姑姑。
“过来,三婶给你捂捂。”吴氏走过来蹲在她面前,将长安的小手塞进自己咯吱窝下,“是不是暖和些了?”
长安将脸贴进婶娘怀里,点点头。
这时,有两名妇人走来,她们拎着竹篮,看样子也是来挖野菜。
一名黑脸妇人见到吴氏高声道:“他三婶你怎么还在地里啊,快回去瞧瞧吧,有人捎东西回来了,肯定是长安她娘让人带来的。”
长安亲娘姜氏在县里当奶娘的事,整个乡都知道,只因她每隔半年就捎回一包小儿衣裳,还有不少银钱,全村人看在眼里,个个羡慕无比。
“真的呀?”吴氏顿时站起身,朝黑脸妇人福礼致谢:“多谢钱嫂子,我这便回去。”
说着拎起竹篮,将小镰刀与小铲子放进篮子里,一手牵起长安往回赶。
但小长安腿短,根本走不快,吴氏索性将她抱起来,快步朝新宅走去。
黑脸妇人目送她们走远,啧一声,与身边妇人道:“瞧着吧,姜氏捎来的东西,十有八九还是会落进她后婆婆手里,可怜长安,自小没穿过一件亲娘缝的新衣。”
“可不是,我瞅那老虔婆亲孙子孙女身上,全都是咱们没见过的时新料子,你再看长安穿的什么?补丁摞补丁,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宋八齐家捡来的野孩子呢。”
方脸妇人蹲下身铲了一棵荠菜,抖抖泥土,丢进身边篮子里。
“可怜哦,没爹没娘的,即便有三婶娘顾着又怎样?三顺媳妇不当家,手里没钱没布,她自己还要看后婆婆脸色过活,又怎能兼顾上小侄女,唉……”
那老宋头自娶了后妻就成了后爹,自家两个亲生儿子不管不顾,竟将那后妻带来的儿子认作长子,还改名换姓为宋继祖。
啧啧,瞧这名字起的,若不是族长拦着,那宋老头还准备将那宋继祖加进宋氏族谱里头呢。
“嗨,你说那老宋头是咋想的?将自己亲生儿子排成次子就算了,还将他送去征兵,那会儿姜氏应该寄回不少银钱了吧,怎么着也够给二孝买个更卒的了。”
黑脸妇人望一眼宋家村方向。
宋老头家五间瓦房屹立在村口,格外引人注目。
他家之前可是穷的叮当响,跟村里大多数人家差不多。
自从姜氏出去当了奶娘后,宋老头家忽然抖起来了,不仅盖了大瓦房,赵婆子娘几个更是衣着光鲜,外出逛个集走个亲戚,那阔绰劲儿,比财主家的婆娘都爽气。
害得村里好多老娘们都去跟赵婆子套近乎,也想让她给自家刚生产的媳妇介绍个奶娘当当。
方脸妇人冷嗤:“老虔婆黑了心肝呗,宋二郎一走,她就撺掇宋老头在村口盖起五间大瓦房,
刚建好就着急忙慌地带着儿女住进去,把长安与她三叔三婶留在破烂老宅里。”
老虔婆那贼心思谁不明白?不就是怕宋二郎在家会分走一半家产么?
族里虽不管他家的家务事,但族长与族老可不会眼睁睁看着宋老头将宋家财产分给外来野种!
“他家不是还没分么?怎么单独将宋三顺两口子留在老宅了呢?”黑脸妇人连挖几朵荠菜,好奇问。
方脸妇人:“老虔婆倒是想分,但族里岂能让她胡来?”
赵氏搬新家那会儿,族长亲自去问过,但老虔婆指天叩地发誓不是分家。
还说因为家里不够住,老闺女又要说亲,不好跟叔婶挤一处,所以才暂时挪去新屋住,等宋二孝回来就重新分配房屋。
可明眼人都知道,宋二孝能不能回来还两说呢。
清官难断家务事,老虔婆一口咬定不是分家,族长也没法子,只撂下狠话,让宋老头留出两间新屋,一间给宋二孝,一间给宋三顺,否则就写信告知二孝媳妇姜氏,毕竟盖房的钱都是她出的。
宋老头口头应了,但仍然让亲儿宋三顺两口子住在老宅,只是每日在一起吃饭罢了。
当然,新宅的活计也由三顺媳妇吴氏来承担。
像挑水洗衣做饭,尽数落到三顺媳妇头上,地里活计也是三顺去干。
反观赵婆子一家,真真像少爷小姐般,个个悠闲的很,什么都不用做了。
“哎呦,老虔婆真是好算计,等过几年,她亲孙子娶妻,还不是将那两间屋子给占了?”
黑脸妇人摇摇头,叹口气:“姜氏也是心大,自己辛辛苦苦攒了钱,结果都便宜给了外人,自个儿亲生孩儿倒是落得没吃没穿。
唉,她咋就这么信任老虔婆呢?一直不回来看一眼,三年呐,她就一点不想孩子么?”
方脸妇人:“我听人说,那姜氏早两年就随主家去府城了,离这里大几百里呢,据说主家少爷离不得她,才一直不曾回来。”
回来又能如何?除非将亲闺女接走,否则孩子还不得留在宋老头家受磋磨?
幸好三顺媳妇仁义心善,一直将长安当亲闺女疼爱,有一口好吃的都留给长安,不然那孩子不知死过几回了。
两妇人唏嘘一阵子,又望一遍宋家方向。
今儿宋家肯定要割肉打酒招待来人了,说不准又将长安与三顺媳妇支出去,不给客人见到。
那三顺媳妇也是个傻的,竟随便婆婆摆布,一点不知道反抗。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