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夹在三个国家之间的燕国,在实力方面中规中矩,想要在夹缝中生存,就必须做出相对有魄力的改变。
在周墨心没有出现之前,整个国家属于是羸弱的那种。
三个国家时不时就会来劫掠一下,导致边境不稳,甚至还被秦楚蚕食了不少。
在这种情况下,周墨心没有选择继续之前的方针。
他走了一条令人意想不到的道路。
发展军事。
他本身就是兵部尚书,对于军队护卫的管理了然于胸,更是熟知不少军队管理方面的知识。
这一次,他也是打算发展自己的强项,开始改建军队,在整顿军队的同时,扩大军力,为燕国提供强大的防御力。
扩军,需要人口和经济的支持。
所以他才会同意和两国合作,增加经济往来。
目前,燕国有建制的军队总人数在三十万左右,加上各地的官兵等等,一共四十多万人。
而秦楚则是整整八十万大军,就连赵国,都有四十多万大军。
在这种情况下,周墨心打算将燕国的军队扩张到和秦楚一样的数目。
在扩军这件事上,他也深知不能急。
所以他首先改革了科举制,增加了武官在燕国的比重,不断提升武官权力,让整个国家重武轻文。
此举,自然难免引来朝堂文官的不满。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范围内。”
面对那不满的文官们,周墨心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力排众难,开始大力发展军事,并且扩大对各种军事方面器材的铸造。
另一边。
赵国的选择又有所不同。
在地理位置上,依附于楚国的赵国,唯一要担心的就是被楚国压榨。
除此之外,不论是内忧还是外患他们都不存在。
正因为如此,周长苏没有和前三人一样。
他虽然也尝试着和两国进行经济往来,但更多的还是注重民生的发展。
尤其是对整个国家百姓的福利政策方面的改变。
周长天要收拢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所以借着惩戒贪官污吏巩固中央权力。
周翎宸要发展经济,壮大国家的实力,所以大搞特色经济,不断向外输出他们特有的产物,并且还大肆发展商业,搞起了工业。
周墨心要提升国家影响力,为后续国家发展增加筹码,所以大肆扩军,增强国家的军事能力。
而周长苏要国家的稳固团结,所以选择走民众路线,安稳民心,加深他们对国家的依附。
五个人的选择各有不同,也说不上谁对谁错。
毕竟大家的国家开局,都是不一样的。
大殿内,周洛望着那光幕中的画面,目光落在下方四人身上。
“大方向的制定,决定了整个国家的走向,至少在未来二十年,他们所在的国家都会按照这个方向进行,你们觉得他们的选择如何?”
这四人,有监察院院长,有大周副丞相,也有长老会的核心成员。
治国不仅仅是对于考验中的四人,同样也是在检验外面这四人的能力。
毕竟以后,大周是要交给他们的。
“他们的选择都有各自的道理,我觉得可行,但楚国这边,虽然是想震慑地方,但此举还是有些不妥。”
“在没有强大军力的支持下,地方不会将中央放在眼里。”
“楚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地方诸侯的权力太大,中央没办法管控。”副丞相苏浩天率先说出自己的见解。
画面中,手握尚方宝剑的王策之在地方治理上,也确实阻碍重重。
官官相护下,他要拿人开刀,没有丝毫证据。
这注定是一个大工程。
周洛微微点头:“长天低估了国家这个庞大机构的运转能力,若是在修仙界,借助自身强大的能力去做这般事倒是无碍。”
“但这是世俗界,大家都是普通人,之后引发的问题,就要看他会如何解决了。”
“那你们觉得翎宸这孩子的举措呢?”
说这话的时候,周洛看向了谦谦公子模样的温羽。
温羽淡笑一声:“发展经济固然重要,但步子跨的太大,底层无法支撑这样一个庞大的工业体系,最终反而可能会拖累本国的经济。”
“重商抑农,苦的是百姓,再加上秦国地理位置特殊,这般下来,恐怕不少人都得饿死。”
温羽一针见血指出了秦国的问题。
只是令他好奇的是,周翎宸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
那他为何还要这么做呢?
“另外两人呢?”周洛没有多说,继续道。
“燕国发展军队是好事,但其他三国就真的会眼睁睁地看着吗?”忘川派掌门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紧接着王雨薇也淡淡道:“赵国羸弱,又有楚国欺压,选择发展民生,韬光隐晦是正确的选择。”
“但是,附庸毕竟是附庸,一旦楚国开始削减其国力,赵国没有任何办法阻挡。”
“尤其是现在楚国正打算整治地方。”
说到这的时候,另外三人,尤其是苏浩天,忽然神情一震,心中的困惑荡然无存。
“驱虎吞狼,他要借助赵国的力量?”苏浩天瞳孔微缩,目光投向光幕中。
光幕内。
已经是考验的第三年。
四人在国家的治理方针都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也都遇到了不少的阻碍。
楚国这边,光是地方叛乱,就出现了不下三起,虽然都是小规模的,没有涉及到诸侯,但也能看得出诸侯的不满。
毕竟他们才是这些地方的实际掌控者,若是没有他们的允许,这些地方又如何能爆发叛乱呢?
割据一方的诸侯借此频频向朝廷施压。
朝堂上,文武百官同样忧心忡忡。
因为这些地方诸侯一旦联合起来造反,那皇城恐怕没有力量守卫。
所以各种奏折被递到了周长天面前。
他们不说是皇帝的政策有问题,只是在一直弹劾王策之这位钦差大臣,不断给他施压,让其清退对方。
在这种时候,周长天没有选择理会,反而是派新丞相前往了赵国国都。
这件事他做的并不隐晦,而且就像是要人尽皆知一般。
一时间,不论是朝堂还是地方,都有些不知道这位皇帝想做什么。
直到赵国的军队突然陈兵边境。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在周墨心没有出现之前,整个国家属于是羸弱的那种。
三个国家时不时就会来劫掠一下,导致边境不稳,甚至还被秦楚蚕食了不少。
在这种情况下,周墨心没有选择继续之前的方针。
他走了一条令人意想不到的道路。
发展军事。
他本身就是兵部尚书,对于军队护卫的管理了然于胸,更是熟知不少军队管理方面的知识。
这一次,他也是打算发展自己的强项,开始改建军队,在整顿军队的同时,扩大军力,为燕国提供强大的防御力。
扩军,需要人口和经济的支持。
所以他才会同意和两国合作,增加经济往来。
目前,燕国有建制的军队总人数在三十万左右,加上各地的官兵等等,一共四十多万人。
而秦楚则是整整八十万大军,就连赵国,都有四十多万大军。
在这种情况下,周墨心打算将燕国的军队扩张到和秦楚一样的数目。
在扩军这件事上,他也深知不能急。
所以他首先改革了科举制,增加了武官在燕国的比重,不断提升武官权力,让整个国家重武轻文。
此举,自然难免引来朝堂文官的不满。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范围内。”
面对那不满的文官们,周墨心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力排众难,开始大力发展军事,并且扩大对各种军事方面器材的铸造。
另一边。
赵国的选择又有所不同。
在地理位置上,依附于楚国的赵国,唯一要担心的就是被楚国压榨。
除此之外,不论是内忧还是外患他们都不存在。
正因为如此,周长苏没有和前三人一样。
他虽然也尝试着和两国进行经济往来,但更多的还是注重民生的发展。
尤其是对整个国家百姓的福利政策方面的改变。
周长天要收拢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所以借着惩戒贪官污吏巩固中央权力。
周翎宸要发展经济,壮大国家的实力,所以大搞特色经济,不断向外输出他们特有的产物,并且还大肆发展商业,搞起了工业。
周墨心要提升国家影响力,为后续国家发展增加筹码,所以大肆扩军,增强国家的军事能力。
而周长苏要国家的稳固团结,所以选择走民众路线,安稳民心,加深他们对国家的依附。
五个人的选择各有不同,也说不上谁对谁错。
毕竟大家的国家开局,都是不一样的。
大殿内,周洛望着那光幕中的画面,目光落在下方四人身上。
“大方向的制定,决定了整个国家的走向,至少在未来二十年,他们所在的国家都会按照这个方向进行,你们觉得他们的选择如何?”
这四人,有监察院院长,有大周副丞相,也有长老会的核心成员。
治国不仅仅是对于考验中的四人,同样也是在检验外面这四人的能力。
毕竟以后,大周是要交给他们的。
“他们的选择都有各自的道理,我觉得可行,但楚国这边,虽然是想震慑地方,但此举还是有些不妥。”
“在没有强大军力的支持下,地方不会将中央放在眼里。”
“楚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地方诸侯的权力太大,中央没办法管控。”副丞相苏浩天率先说出自己的见解。
画面中,手握尚方宝剑的王策之在地方治理上,也确实阻碍重重。
官官相护下,他要拿人开刀,没有丝毫证据。
这注定是一个大工程。
周洛微微点头:“长天低估了国家这个庞大机构的运转能力,若是在修仙界,借助自身强大的能力去做这般事倒是无碍。”
“但这是世俗界,大家都是普通人,之后引发的问题,就要看他会如何解决了。”
“那你们觉得翎宸这孩子的举措呢?”
说这话的时候,周洛看向了谦谦公子模样的温羽。
温羽淡笑一声:“发展经济固然重要,但步子跨的太大,底层无法支撑这样一个庞大的工业体系,最终反而可能会拖累本国的经济。”
“重商抑农,苦的是百姓,再加上秦国地理位置特殊,这般下来,恐怕不少人都得饿死。”
温羽一针见血指出了秦国的问题。
只是令他好奇的是,周翎宸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
那他为何还要这么做呢?
“另外两人呢?”周洛没有多说,继续道。
“燕国发展军队是好事,但其他三国就真的会眼睁睁地看着吗?”忘川派掌门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紧接着王雨薇也淡淡道:“赵国羸弱,又有楚国欺压,选择发展民生,韬光隐晦是正确的选择。”
“但是,附庸毕竟是附庸,一旦楚国开始削减其国力,赵国没有任何办法阻挡。”
“尤其是现在楚国正打算整治地方。”
说到这的时候,另外三人,尤其是苏浩天,忽然神情一震,心中的困惑荡然无存。
“驱虎吞狼,他要借助赵国的力量?”苏浩天瞳孔微缩,目光投向光幕中。
光幕内。
已经是考验的第三年。
四人在国家的治理方针都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也都遇到了不少的阻碍。
楚国这边,光是地方叛乱,就出现了不下三起,虽然都是小规模的,没有涉及到诸侯,但也能看得出诸侯的不满。
毕竟他们才是这些地方的实际掌控者,若是没有他们的允许,这些地方又如何能爆发叛乱呢?
割据一方的诸侯借此频频向朝廷施压。
朝堂上,文武百官同样忧心忡忡。
因为这些地方诸侯一旦联合起来造反,那皇城恐怕没有力量守卫。
所以各种奏折被递到了周长天面前。
他们不说是皇帝的政策有问题,只是在一直弹劾王策之这位钦差大臣,不断给他施压,让其清退对方。
在这种时候,周长天没有选择理会,反而是派新丞相前往了赵国国都。
这件事他做的并不隐晦,而且就像是要人尽皆知一般。
一时间,不论是朝堂还是地方,都有些不知道这位皇帝想做什么。
直到赵国的军队突然陈兵边境。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