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武将、谋士、文官、许褚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三国之仲氏太子第177章 武将、谋士、文官、许褚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兴平三年,天子避难河东。

    春正月癸酉日,也就是正月初七,天子于安邑郊祀,大赦天下,改元建安。

    历史的滚滚车轮,终于进入了建安元年。

    然而此时千里之外的淮南,除了袁耀,所有人都还不知道天子改元的消息。

    这一年将要发生的最大的事件,莫过于曹操迎接天子并迁都许昌,以此奠定了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地位。

    从这建安元年开始,汉末乱世各大主角除了刘备以外,都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曹操在这一年入据豫州,兼有兖州,成为中原霸主。

    孙策击败王朗,成全据江东之势。

    袁绍广占河北之地,成天下第一诸侯之势。

    而距离袁术称帝也只剩下了短短的一年!

    袁耀知道,他的动作得加快了。

    必须在老爹彻底昏头前,壮大自己的实力,将势力内部的组织框架搭建完整!

    这一天,袁耀把自己关进了小黑屋,写下了许多带有人名的小木牌。

    一共三堆木牌,分别为武将团,谋士团、文官团。

    乱世中,武将驰骋沙场、攻城拔寨、摧军灭国,是诸侯手里的利剑!

    先看武将团。

    眼下袁耀麾下的历史名将,只有两人。

    黄忠、甘宁两人的姓名牌被放在了一堆武将牌的最前列。

    虽然目前这两人的统军作战的经验还不是很丰富,但假以时日,这两人必将会在世人面前展现出他们的名将之姿。

    名将之下,是为良将。

    眼下只有吕岱一人能勉强算作良将。

    至于郑宝、苏飞两人,虽然目前尚且堪用,但因为历史记载寥寥,袁耀也不能判断这两人未来到底成就如何。

    或许他们因为跟随自己而获得了新的运势,能打出来成为一介良将乃至一代名将,也或许他们会倒在某一次战事中,只被史家在为他人立传时寥寥一笔带过。

    剩下的如戚寄、秦翊、许乾、陈就、张硕等人,基本都是打酱油的。

    哪天说不定就被对面的猛将一刀噶了的货色,不值一晒。

    这些个武将,坐守江西三郡是够用了,但要吞并江东,和孙策作战还远远不够。

    想了想,袁耀在一块牌子上写下了三个字。

    太史慈!

    必须尽快收服这员大将了!

    另外,自己武艺稀松平常,还非常需要一个贴身猛将统领宿卫护军。

    唉,也不知道韩胤那边进展如何了!

    ……

    把目光从武将牌移到谋士牌中,袁耀紧皱的眉头终于放松了些。

    如果说武将的成色,决定了诸侯手中的宝剑是否锋利。

    那么谋士是否足智多谋,则决定了诸侯的脑袋是愚蠢还是明智。

    放在最前面的,自然是诸葛亮的姓名牌。

    再往后,就是鲁肃、诸葛瑾两人的牌子。

    最末的只有一人,那就是蒋干。

    这个谋士团人数虽然少,但却也够目前的袁耀用了。

    虽然诸葛亮还远远未长成完全巅峰体,但袁耀坚信理论需要与实践相结合,让诸葛亮用半工半读的方式成长,或许更有利于他的养成。

    反正目前历史的走向还没有产生比较大的改变,自己还能靠着未卜先知的能力,料敌于先机,出奇而制胜。

    加上鲁肃和诸葛瑾左右辅佐支应,应该能撑到诸葛亮的最终养成。

    至于最末的蒋干,袁耀把他放到这里,是因为自己帐下还需要一个跑腿的,干些迎来送往,出使接待的活。

    最后再看文官团,袁耀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文官,是一方势力最基础的、最庞大,也最不可或缺的群体。

    武将之于诸侯,相当于一个人手中的宝剑。

    谋士之于诸侯,相当于一个人的头脑。

    而文官之于诸侯,相当于一个人的身体。

    再锋利的剑,若是人四肢无力,那也跟没有差不多。

    再清晰明智的头脑,若是身体是瘫痪的,也跟没有一样。

    袁耀可以很自豪的说,自己目前辛辛苦苦招揽起来的文官群体,绝对够豪华。

    刘馥,还有马上就要征召来的梁习,都是具备坐镇一州之地、肃齐万里能力的封疆大吏。

    何夔、郑浑、袁涣,还有袁涣的从弟袁霸,都是上能拜为公卿,下能治理郡县的能臣。

    最关键的是这些人背后的势力,也皆为自己所用。

    陈郡何氏、袁氏、荥阳郑氏这都是广为人知的名门望族。

    实际上这些人才是维系统治的中坚力量!

    只是相比于武将和谋士,文官还是乱世中最不引人注意的群体。

    名将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

    谋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两者都容易留下足以彪炳史册的赫赫之功,被世人当做传奇世世代代传颂敬仰!

    而文官们就惨多了,内卷严重不说,还很难出名。

    不信你可以便览史书,很少有单纯的文官能仅靠“文治”出名。

    文官要出名,一靠“出圈”,二靠“出格”。

    “出圈”就是除了治理国家厉害,还要在“武功”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在内,文官群体们接近权力中枢,偶尔也能化身为谋臣,为天子诸侯出谋划策。在外,文官群体们作为地方长官,也有表现自己带兵守城水准的机会,当然水平好坏不一就是了。

    “出格”就简单多了,变身成为玩弄权谋的权臣、奸臣,也一样可以“青史留名”。

    袁耀非常宝贝自己的文官群体,但他也非常清楚,文官们和自己的关系,远不如武将和谋士们和自己绑定的更紧。

    这些文官们往往代表的是一个个利益群体,如果袁耀这一棵大树哪一天倒下,他们会毫不犹豫抛弃自己而去攀上新枝。

    这也是演义小说里的文官形象普遍差的原因。

    魏国的华歆、王朗,蜀国的李严,吴国的张昭,皆是如此。

    这些人能力都没得说,但形象却很难让人接受,因此也容易被人忽视作用。

    就在袁耀思索着,下一步如何调整势力内部的组织架构的时候,门外传来一声通报。

    “启禀都督,韩胤韩从事回来了,正在府外求见!”

    袁耀猛地抬起头,他没忘自己给韩胤安排的任务。

    “他带回来什么人,可有说明?”

    门外之人:“韩从事是押着一个槛车回来的,说车上关押之人,是都督您钦点的头号人物。”

    “叫什么许褚什么的。”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三国之仲氏太子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三国之仲氏太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三国之仲氏太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之仲氏太子》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