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张老蔫的干闺女?她人在哪儿!”
汉子一吼,祠堂静得落针可闻。
“大哥,你弄错了,”张小忠拉了拉汉子的胳膊,“那丫头不在这儿。”
汉子正是六叔公的大儿子张大忠。
本来接到弟弟的丧报,他跟儿子侄子都要赶回家的,可谁知道临走前,县令大人叫他带队去个山谷把几个土匪的尸身给收拾回来。
这一耽搁,老天爷便下起了大雨。
他们原是要冒雨赶路的,但走到半截,这雨实在是太大了,不得已只好借助在村民家中,待雨停了,路上又全是积水,难以行走,只得又耽搁了两日,等积水退散,才匆匆赶回来。
一回来便看到自家老爹被人气得翻了白眼,张大忠心中的火气是无论如何都消不下去,非要把刚刚气六叔公的人找出来不可。
“到底是哪个!要是找不出这个人,今日你们谁都别想走!”
胡氏怕死,赶紧指着张大海道:“是张大海把六叔气成这样的!”
张大海倒还算是个汉子,被胡氏指出来,便挺胸抬头,直面张大忠:“是我,怎么了?要不是你爹娘造孽,遭了天谴,老天爷能一连下这么多天的大雨么?我娘也不会因为给你娘送殡被活生生地踩死!”
“你放屁!”张大忠一双眼睛血红血红的,“谁说我娘遭天谴?谁说的!”
这回众人纷纷说出了立秋的名字。
把立秋如何说老天爷要下雨,又如何说是因为六叔婆抹了脖子,老天爷怒了,才要降雨惩罚张氏族人,一一说给张大忠听。
尤其是那些因为这回降雨对六叔公不满的张氏族人,更是添油加醋,把六叔婆抹脖子遭天谴这件事说得绘声绘色的。
“人家立秋说得没错,要不是遭了天谴,老天爷能一道雷把她的棺材给劈了?”
“就是可怜了咱们,要跟着受苦,地里的庄稼没了,房子也塌了,这叫我们以后怎么活呀!”
张大忠越听,怒火就越盛。
“二弟,”他揪着张小忠的衣裳领子怒斥,“你怎么没将这丫头的事情告诉我!”
张小忠苦笑:“哥,立秋的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天降大雨,老天爷发怒,这些虽然是这丫头说的,可真正说这话的人,是老君庙里的那一位。”
张大忠愣住了:“南风道长?”
若是南风道长,那此事可就难办了。
因预言了暴雨一事,县太爷如今是将南风道长奉为神明,甚至还准备上折子给朝廷,请朝廷表彰南风道长。
他若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去大闹老君庙,无异于找死。
“大忠啊,”六叔公终于醒了,他颤颤巍巍地唤着儿子的名字,“算了算了,这件事你就先别管了,我自有主意,天晴了,你娘还没入土呢,你们兄弟两个领着孩子们上山去把你娘重新安置好吧。”
张家祠堂里的事很快就传到了立秋的耳朵里。
牛婶特地来提醒立秋要小心。
“张大忠那是在衙门里当差的人,有的是法子对付顾赖子,立秋,你可得提醒顾赖子,最近一段日子别惹祸,小心叫张大忠抓了把柄,让他吃牢饭。”
立秋笑着摇摇头:“大忠伯不会跟我们过不去的。”
不会,也不敢。
有六叔公在,是绝不会让张大忠胡来的。
若是这里头没有牵扯到南风也就罢了,可牵扯到了南风,那就只能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不然,把事情闹大了,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一听说,老天爷降雨是为了惩罚六叔婆,肯定会群情激愤,到平阳村里来找六叔公算账。
愤怒上头了,乡亲们就不会管是非曲直,只顾着发泄怨气,哪怕届时六叔婆已经入土了,他们也会将人给从坑里刨出来。
没人管这件事情是真是假,他们只想找个人出这口气。
六叔公老奸巨猾,肯定早就想到了这一层,所以他一直都没找立秋算账。
立秋乐得清闲,她把被水泡过的小院收拾得干干净净,将塌了的草棚子慢慢搬出去,只留下两口土灶。
“顾赖子去哪了?咋不来帮你?”
立秋随口应付牛婶:“长安哥去老君庙了。”
实则顾长安是去了靖西县。
天一放晴,要做的事情可多了。
小两口已经商量好了,顾长安先去老君庙看看,督促张大郎将那些姑娘们送回家,再赶着从萍姑那儿抢来的大车去靖西县把宝石当了。
靖西县离得远,没有个两天功夫回不来。
立秋就正好趁着这个时候把家拾掇拾掇,再去看看秋菊。
牛婶抓着把瓜子,坐在立秋家的门槛上,赖着不肯走。
“顾赖子有出息了,搭上了老君庙这条线,不过我听人说,县衙要出钱重修老君庙,县太爷要另外指派人做活儿呢,顾赖子这差事还能保得住么?”
正好前头的顾三婶开了后门,也想问立秋这事,闻言赶忙附和:“立秋,长安回来了你就叫他上我家来一趟,你三叔着急呀,要是这个差事没了,叫长安赶紧说一声,他们爷儿们好趁早出去找个活儿干。”
村里很多人都和顾三婶想法一样,这场大雨叫乡亲们或多或少都有些损失,雨停了,就得赶紧出去找个活儿干,挣点钱补贴家用。
“婶儿,你放心吧,这差事跑不了。”
立秋笑着宽慰顾三婶的心。
“南风道长是个很讲信用的人,说好了把修老君庙的事情交给长安哥,就绝不会反悔。”
顾三婶这才放下心,还帮立秋收拾起院子,见那几只小鸡仔长得不错,就夸了立秋几句。
“回头把你家院子东边那一块菜地收拾起来,在后头垒个猪圈,养两头猪,到了年底杀一头,卖一头,猪养得好,也能攒不少钱呢。”
顾三婶絮絮叨叨地教导着立秋过日子的经验,娘儿俩干活儿,牛婶也不好一直坐着,就捎带着帮忙干点轻省活计。
“牛婶子!”一个年轻小媳妇匆匆跑过来,伸手就跟牛婶要零嘴儿吃,“你赶紧给我垫补两口,为了帮你去看这场热闹,我可连饭都没吃。”
牛婶忙问:“啥热闹?”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汉子一吼,祠堂静得落针可闻。
“大哥,你弄错了,”张小忠拉了拉汉子的胳膊,“那丫头不在这儿。”
汉子正是六叔公的大儿子张大忠。
本来接到弟弟的丧报,他跟儿子侄子都要赶回家的,可谁知道临走前,县令大人叫他带队去个山谷把几个土匪的尸身给收拾回来。
这一耽搁,老天爷便下起了大雨。
他们原是要冒雨赶路的,但走到半截,这雨实在是太大了,不得已只好借助在村民家中,待雨停了,路上又全是积水,难以行走,只得又耽搁了两日,等积水退散,才匆匆赶回来。
一回来便看到自家老爹被人气得翻了白眼,张大忠心中的火气是无论如何都消不下去,非要把刚刚气六叔公的人找出来不可。
“到底是哪个!要是找不出这个人,今日你们谁都别想走!”
胡氏怕死,赶紧指着张大海道:“是张大海把六叔气成这样的!”
张大海倒还算是个汉子,被胡氏指出来,便挺胸抬头,直面张大忠:“是我,怎么了?要不是你爹娘造孽,遭了天谴,老天爷能一连下这么多天的大雨么?我娘也不会因为给你娘送殡被活生生地踩死!”
“你放屁!”张大忠一双眼睛血红血红的,“谁说我娘遭天谴?谁说的!”
这回众人纷纷说出了立秋的名字。
把立秋如何说老天爷要下雨,又如何说是因为六叔婆抹了脖子,老天爷怒了,才要降雨惩罚张氏族人,一一说给张大忠听。
尤其是那些因为这回降雨对六叔公不满的张氏族人,更是添油加醋,把六叔婆抹脖子遭天谴这件事说得绘声绘色的。
“人家立秋说得没错,要不是遭了天谴,老天爷能一道雷把她的棺材给劈了?”
“就是可怜了咱们,要跟着受苦,地里的庄稼没了,房子也塌了,这叫我们以后怎么活呀!”
张大忠越听,怒火就越盛。
“二弟,”他揪着张小忠的衣裳领子怒斥,“你怎么没将这丫头的事情告诉我!”
张小忠苦笑:“哥,立秋的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天降大雨,老天爷发怒,这些虽然是这丫头说的,可真正说这话的人,是老君庙里的那一位。”
张大忠愣住了:“南风道长?”
若是南风道长,那此事可就难办了。
因预言了暴雨一事,县太爷如今是将南风道长奉为神明,甚至还准备上折子给朝廷,请朝廷表彰南风道长。
他若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去大闹老君庙,无异于找死。
“大忠啊,”六叔公终于醒了,他颤颤巍巍地唤着儿子的名字,“算了算了,这件事你就先别管了,我自有主意,天晴了,你娘还没入土呢,你们兄弟两个领着孩子们上山去把你娘重新安置好吧。”
张家祠堂里的事很快就传到了立秋的耳朵里。
牛婶特地来提醒立秋要小心。
“张大忠那是在衙门里当差的人,有的是法子对付顾赖子,立秋,你可得提醒顾赖子,最近一段日子别惹祸,小心叫张大忠抓了把柄,让他吃牢饭。”
立秋笑着摇摇头:“大忠伯不会跟我们过不去的。”
不会,也不敢。
有六叔公在,是绝不会让张大忠胡来的。
若是这里头没有牵扯到南风也就罢了,可牵扯到了南风,那就只能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不然,把事情闹大了,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一听说,老天爷降雨是为了惩罚六叔婆,肯定会群情激愤,到平阳村里来找六叔公算账。
愤怒上头了,乡亲们就不会管是非曲直,只顾着发泄怨气,哪怕届时六叔婆已经入土了,他们也会将人给从坑里刨出来。
没人管这件事情是真是假,他们只想找个人出这口气。
六叔公老奸巨猾,肯定早就想到了这一层,所以他一直都没找立秋算账。
立秋乐得清闲,她把被水泡过的小院收拾得干干净净,将塌了的草棚子慢慢搬出去,只留下两口土灶。
“顾赖子去哪了?咋不来帮你?”
立秋随口应付牛婶:“长安哥去老君庙了。”
实则顾长安是去了靖西县。
天一放晴,要做的事情可多了。
小两口已经商量好了,顾长安先去老君庙看看,督促张大郎将那些姑娘们送回家,再赶着从萍姑那儿抢来的大车去靖西县把宝石当了。
靖西县离得远,没有个两天功夫回不来。
立秋就正好趁着这个时候把家拾掇拾掇,再去看看秋菊。
牛婶抓着把瓜子,坐在立秋家的门槛上,赖着不肯走。
“顾赖子有出息了,搭上了老君庙这条线,不过我听人说,县衙要出钱重修老君庙,县太爷要另外指派人做活儿呢,顾赖子这差事还能保得住么?”
正好前头的顾三婶开了后门,也想问立秋这事,闻言赶忙附和:“立秋,长安回来了你就叫他上我家来一趟,你三叔着急呀,要是这个差事没了,叫长安赶紧说一声,他们爷儿们好趁早出去找个活儿干。”
村里很多人都和顾三婶想法一样,这场大雨叫乡亲们或多或少都有些损失,雨停了,就得赶紧出去找个活儿干,挣点钱补贴家用。
“婶儿,你放心吧,这差事跑不了。”
立秋笑着宽慰顾三婶的心。
“南风道长是个很讲信用的人,说好了把修老君庙的事情交给长安哥,就绝不会反悔。”
顾三婶这才放下心,还帮立秋收拾起院子,见那几只小鸡仔长得不错,就夸了立秋几句。
“回头把你家院子东边那一块菜地收拾起来,在后头垒个猪圈,养两头猪,到了年底杀一头,卖一头,猪养得好,也能攒不少钱呢。”
顾三婶絮絮叨叨地教导着立秋过日子的经验,娘儿俩干活儿,牛婶也不好一直坐着,就捎带着帮忙干点轻省活计。
“牛婶子!”一个年轻小媳妇匆匆跑过来,伸手就跟牛婶要零嘴儿吃,“你赶紧给我垫补两口,为了帮你去看这场热闹,我可连饭都没吃。”
牛婶忙问:“啥热闹?”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